..續本文上一頁世界和平是最大的貢獻。
恢複從前這種血緣的家族是不可能的,我就常常想到,現在有企業、有公司,它是團體,像我們這個寺院也是團體,用團體來繼承中國的家道,繼承中國的家規、家學、家業,這對于世界和平是最大的貢獻。我找了幾個企業家做實驗,我說你們帶頭,一、兩個做好了,給大家看。企業的老板就是大家長,必須要怎麼樣?把你的員工看成是自己的兄弟姊妹,這才行。這個企業就是一個家庭,但是這個家庭是道義組的,不是血統關系,老板要照顧周到,員工的老人就是自己的叔叔、伯伯,公司要養老,員工的小孩就是自己的晚輩、下一輩,所以公司要辦養老院、公司要辦子弟學校,把家道繼承下來。員工進入你的公司,這就是我的家庭,他會全心全力爲公司服務。日本人雖有做,做得不徹底,老板還是有私心。這個老板不能有一點點私心,必須是這個公司是一家人。現在在中國,第一個在做的,胡小林,北京,做得很成功,他才兩年半,效果卓著,員工的老人、小孩真照顧到。你想想看那些員工,看到這樣的老板怎麼不喜歡,到哪裏去找,把你當一家人看待。所以金融風暴對他們毫無影響,別的公司裁員、減薪,他不但不裁員,薪水還漲。所以相遍無礙,我們要會看,《華嚴經》統統在現實的社會上。
第叁「寂用無礙:謂佛常住叁昧,爲寂無妨利物,爲用即定即用,無礙自在」。寂是什麼?寂是心清淨、心平等。無論在什麼環境裏面,從早到晚,生活也好,應酬也好,他心是定的,這個要修行,這就叫修行。不爲外境所動搖,也就是你真的把五欲六塵放下,真正對佛法教誨你明白、你覺悟了。這是真的要有悟性,要相信因果。一個人在這個世間,所謂「生死有命,富貴由天」,命裏有,丟都丟不掉,命裏沒有,用什麼方法都求不到,心定了,不求了。像《了凡四訓》所講的,了凡先生命被孔先生算,算得那麼准確,所以他一天到晚不起念頭,爲什麼?起念頭沒用,何必要起念頭?一生都是命,半點不由人。他能夠跟雲谷大師在禅堂裏面坐叁天叁夜不打一個妄想。雲谷禅師覺得這個人很了不起,就問他,你用什麼功夫,叁天叁夜我沒有看到你打個妄想?他就說出來,他很老實,我不是沒有妄想,打妄想沒用,命給人算定了。二十年,每一年,他是個念書人,去考試,考多少名,完全跟算命先生講的一樣,一點都不差。那時候他考取秀才,考取秀才國家就給他糧食,就等于說是由國家拿錢出來幫助你的生活費用,你不必憂慮基本生活,你好好讀書。那時候每年有幾十石稻米,生活可以過得去。年年一點都不差,他才曉得真的是有命運,所以心就定下來了。
雲谷禅師說:我以爲你是聖人,原來你還是凡夫。他就問他:爲什麼?他說:被命運拘束的人是凡夫,不是英雄好漢。了凡先生說:命運可以改?當然,命運是你自己造的,你自己造的你自己可以改,不是別人,別人替你改,假的,自己改。命運怎麼造的?過去生中你造的善因,你今天來享福,你造的惡業,那你今天受報,是這麼回事情。怎麼改變?大善大惡就改了。你不作惡,你修善,斷惡修善,積功累德,命運馬上就改了。他聽這個話很有道理,就發心做叁千樁善事,日行一善,做叁千樁善事。這個心一發,真幹,天天幹,他到第二年去考試,孔先生算他這一次參加考試是第叁名,結果他考了第一名,他就曉得跟算命先生講的有差誤了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從此以後他就非常努力,命裏沒有功名,就是他只有秀才,他沒有舉人、沒有進士的功名,以後統統考中,命裏沒有兒子,他也得了個好兒子。一生行善,全家行善,命運全改了。所以命運不掌握在別人手上,掌握在自己手上。你只要明白這個道理,個人命運能改,家運能改。如果大家都知道,都這樣學習聖賢之道,國運就改了。這些災難從哪來的?災難是不善業所感得的,如果人人都能斷惡修善、積功累德,災難就沒有了,就化解。我們看到災難的時候還怨天尤人,老天對不起我,別人對不起我,爲什麼他不受難,我遭受難?這個念頭不好,這個念頭是不知道自己過去生中造的業因。
這些事情連外國人,我看過美國魏斯醫生的四本書,我們臺灣有翻譯本,它裏面就講得很好,他是用催眠,把人深度催眠之後人可以能回到過去世,講到過去造的這不善的,感到這一生身體的毛病,把得病那個病因從前世找出來,找出來之後他的心結打開,病很容易就好了。從這些實驗裏,結論上,他說這個世界上每個人一生遭遇都是與過去因果有關系,決定沒有一個人一生當中有一個突發的事情,沒有,都有前因後果,今生所造的是來世的業因,所以因果通叁世他們相信。因果從什麼時候開始的?宇宙形成那一天開始的,同時發生的。我常常講,我們這裏講的是起二用,一念不覺,宇宙出現了,我出現了,因果同時出現。所以這東西是真的不是假的。
清淨心比什麼都重要,這寂字裏有清淨、有平等。清淨心生智慧,無論用在生活上、用在工作、用在待人接物,都會做到恰到好處,都能做得很圓滿,這是世間人所向往的,都想這樣做,不知道從哪裏學。中國傳統儒釋道叁家都講定功,都講悟性。求學裏最重要的,不是記誦,不是說你要統統把它記住、把它背熟,不是的,那是手段,不是目的,目的是什麼?目的是讓你心裏把妄念念掉。叫你念一千遍書,你的精神都集中在書本上,其它妄念沒有了,這是修定的功夫,用這種方法把你的妄念打掉。念佛也是如此,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也是把妄念打掉,念頭才起,佛門大德常講「不怕念起,只怕覺遲」,念是妄念,妄念起來不怕,爲什麼?是你阿賴耶裏面的煩惱習氣,你當然會起來,你不起來你是聖人,你不是凡夫,所以會起來的。起來怎麼樣?第一個妄念起來,第二個就要把它換掉,這就叫覺。換怎麼換?換成阿彌陀佛,這叫功夫,不管是善念、是惡念,不管什麼念頭,第二個念頭統統換成阿彌陀佛,用阿彌陀佛取代。妄念斷太難了,那不是容易事情。所以淨宗這個法門太方便,八萬四千法門裏找不到,用一個阿彌陀佛把所有一切妄念止住,阿彌陀佛是正念,提起正念,妄念就沒有了。
一句佛號念久了,不念,妄念也不起來,那就叫念佛叁昧現前。最初的功夫就叫功夫成片,功夫到深的時候就到一心不亂,一心不亂有事一心、有理一心,事一心不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便有余土,理一心生實報莊嚴土。事一心、理一心往生自在,你想去就去,想不去,住多少年,一點不妨礙,這是一心不亂。功夫成片有九品,上叁品,一樣往生自在,想走就走,想留就留,中輩、下輩的那是要到壽命到,佛來接引。所以一定要記住,真正往生有把握,沒有別的,心淨則佛土淨,我這一句阿彌陀佛真的能把一切煩惱伏住。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,隨順自己意思的就起貪心,阿彌陀佛,貪心壓下去了;見到不如意的就有怨恨,那個怨恨念頭才生,阿彌陀佛,就把怨恨打下去了,這叫念佛。口裏一面念阿彌陀佛,貪瞋癡慢念頭照起,這不行,這把你念佛的功夫全部都破壞掉。所以念佛有人能往生,瑞相很好,有人念一輩子不能往生,你要懂得他怎麼念法。念佛號裏頭夾雜,夾雜著妄念,或者是懷疑,半信半疑,到底有沒有極樂世界?我這樣念有沒有好處?有這些問題存在,把功夫破壞掉了,那就錯了。
所以要學佛菩薩的寂、用,就是心地,我們只求清淨心、平等心,覺不要求,清淨平等得到之後就會有覺。真正功夫就是這個用法,用在日常生活當中,好!好在哪裏?好在什麼都不要操心,公司當老板一點不操心,你看他多自在。胡小林告訴我,他每天上午在公司裏面,他要到公司去,但是不管事,什麼事都不問,也不開會,一上午怎麼樣?念《無量壽經》、念阿彌陀佛,他的辦公室就是他的佛堂,而且一上午不接電話,所以他很清淨,每天上午修行,公司裏有什麼事情統統是下午處理,而且都很簡單,所以他現在真正過幸福美滿的人生。底下大師引用兩句經文,「經雲:如來境界不可量,寂而能演遍十方」,寂用無礙。你看他不是能說,他是能演。演是什麼?做出來給你看,身教,他不是言教,做給你看。真正得到佛法無比殊勝的大用,跟前面所說的遍十方、遍剎土、遍微塵。
下面第四段,「依起無礙:謂佛雖寂用無心」,這個寂用無心是前面第叁,寂用無心,「而能依海印叁昧之力,即起無礙之用」,這什麼?一個依,能依海印叁昧,即起無礙之用,這個無礙之用是事事無礙。下面引經說,「衆生形相各不同」,形是形狀,相是相好,各不同,「行業音聲亦無量,如是一切皆能現,海印叁昧威神力」,這是《華嚴經》上的四句偈,這四句偈是講依起無礙。海印叁昧我們前面學過,怕的是時間久了同學們都忘掉了,這是法身菩薩都有的。爲什麼叫海印?「海印叁昧,謂香海澄渟,湛然不動,一切形像皆于中現,如印印文」,這是海印略說。海是比喻,大海。可是我們這個大海風浪很大,所以有波濤。這個意思是什麼?沒有風,如果沒有風這個水是平的,水是靜的,水是平的,水平就像一面鏡子一樣,外面的景象統統照在裏面,這叫印,海印,它印相。我們通常在什麼地方看?看湖水。高雄這邊有澄清湖,澄清湖沒有大的波浪,有一點點微波,可是四周景物倒影在水裏面你看得很清楚。佛用這個做比喻,比喻什麼?比喻自性,自性是性海,性不動。我們想到惠能大師所說的,「何期自性,本無動搖」。性是不動的,永遠不動,不生不滅,永遠清淨無染,所以佛常常用海來做比喻,性海。性海澄渟,這就是水幹淨,沒有波浪,湛然不動。這形容什麼?形容自性本定,惠能大師講本無動搖。
這個性海它能照見什麼?它能照見遍法界虛空界依正莊嚴,它清清楚楚全照見了,所以衆生有感他立刻就有應。他應的時候有沒有起心動念?沒有。不起心、不動念那個印叫真印,起心動念就錯了,那凡夫,六道凡夫。四聖法界裏面的這些權教菩薩他還是起心動念,超越十法界,法身菩薩絕對沒有起心動念。沒有起心動念怎麼會應?我們無法想象,經上講不可思議就這個意思。江本博士的水實驗給我們答案了,我們看到之後恍然大悟,多少年的疑惑化解了。你看看水,一杯水放那裏,我們給文字給它看,給音樂給它聽,我們起心動念,善念、惡念對待它,它統統有反應。它有沒有起心動念?它有沒有分別執著?沒有。起心動念需要腦神經,需要神經系統,它沒有神經系統,它反應甚至于比我們人還要靈敏,一絲毫錯誤都沒有。善,就是非常漂亮的圖案給你看,惡,就很難看的、很醜陋的。連水給我們的信息都不需要起心動念,不需要分別執著,何況自性!所以這個實驗,用科學的實驗幫助我們解決了。如印印文,這比喻「如來智海無心,一切衆生皆在其中頓現」。要記住,頓現,沒有次第的,全現,不是局部的,全現。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曉得,只要是法身大士,圓教初住以上,他這個能力都恢複了。我們起心動念說是沒有人知道,假的,他們全曉得,在他們性海裏頭是一時頓現。所以慎獨這個功夫是必須要做的,就是一個人也不能有一個惡念,你不要認爲佛菩薩不知道,全知道,這是真的,一點都不假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一0叁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