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流離王要出兵來打?那是過去世,過去這個魚,講得很清楚。釋迦族的人滅了牠一族,現在人家來報仇,所以不能抵抗,要逃避。絕不是釋迦牟尼佛沒有智慧,懦弱無能,不是。人家把叁世因果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教給我們處置的方法,絕不再結怨。
這個緣,我們看他這一段的文有很好的啓示。他說「佛于羅閱祇竹園精舍,入城乞食,忽有木槍」,這個槍是木字邊的,我們看到這個跟現在的武器不一樣,從前是木棍,上面加一個矛頭,稱矛,也稱槍,這是古時候戰爭時候所用的武器。去城裏乞食,忽然這個木槍就在前面,也沒有人拿住,就遇到它攔住路,不讓他走。佛自己清楚,這是過去生中的宿緣,「我當受之」,沒有辦法避開。佛托缽不是一個人,總有幾個弟子跟著他一起,他的僧團也相當可觀,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,加釋迦牟尼佛就是一千二百五十六人。這麼大的隊伍,四處去乞食都分成小隊,也很整齊,所以社會大衆很尊敬,這個團體有秩序,他不亂來的,有規矩。乞食也是一堂功課,齋主供養的菜飯這是財布施,出家人接受之後,一定要爲齋主說法,不說法也爲他祝福,這是法布施。沒有說是托了就走,這不可以,那是沒有禮貌。所以我們在《楞嚴經》上注意能看到,《楞嚴經》發起的因緣也是入舍衛大城乞食。吃完之後,佛沒有說法就走了,這很例外的事情。所以這些齋主們供養佛之後,就跟著佛,佛走到哪裏就跟到哪裏,爲什麼?聽他說法。實際上,佛是知道阿難尊者出了問題,回去救他,這就說出一部《大佛頂首楞嚴經》。
一看到,突然幾支槍擺在面前,大家感到害怕,這怎麼回事情?佛曉得過去,「現償宿緣」,這是示現,要酬償過去生中造的業,「使衆人見,不敢造惡」。佛就利用這個機會,這也是教化,他「踴身虛空,去地一仞」。佛就飛上去,雖然飛得不高,可是這個木槍奇怪,佛升高它也升高,跟著佛。「乃至七由旬」,七由旬相當高,大概差不多像現在飛機的高度差不多。一由旬,小由旬都四十裏,比飛機飛得還高,那個槍也隨之。「佛于空中化一青石,厚闊十二由旬」,佛站在這個石頭上面,那個槍穿過石頭,又出現在佛前。佛再變化爲「水火風,各厚闊十二由旬,佛立其上,槍亦穿過,佛複上四王天宮」,佛到四王天,「次第乃至梵天」,梵天是大梵天,「槍亦次第而上,至于佛前」,這個麻煩大了,佛逃不掉。「所過諸天,與說宿緣」,佛是藉這個來說法,來告訴大家。「佛複從梵天下」,回到羅閱祇城,那個槍也跟下來。「國人隨從看此因緣,佛恐衆人見償此緣,皆當悶死,故語衆人,各自還歸」。因爲佛看到大家看到了都恐懼,佛怎麼會遭這種難?有什麼方法來代替?又叫這些比丘們各人回到自己房裏去,就是他們的寮房。「佛便心念,當償宿緣,遂疊大衣,敷座而坐,即展右足,木槍即從足趺徹過」,逃不掉,就接受了。這是木槍刺腳。
舍利弗這些弟子到佛的所在「禮拜慰問」,佛爲他說這個原因。他說「往昔」,這都是過去生中,「兩部主賈客」,就是做生意的,「入海取寶」,從事于海洋的貿易。「後遇水漲爭船,第二部主與第一部主格戰」,爲了爭船就發生戰爭。「第二部主以矛刺第一部主腳,徹過,即便命終,佛告舍利弗,第二部主者」就是釋迦牟尼佛前身,第一部主就是現在的提婆達兜。他說「我時刺彼腳,以是因緣,受諸苦報,今雖得佛,由此殘緣,故受木槍刺腳」。這一段因緣裏面講的是戰爭,這個兩部主爲了爭船發生戰爭,戰爭裏面殺害對方,殺敵,冤冤相報。這裏面雖然沒有看到提婆達兜,提婆達兜沒出現,木槍出現了,這就是我們前面講的叁種病因的第叁種,宿業。宿業,宿世的罪業。可見得當時戰爭殺人那個心是非常之惡,非致人于死地不可,沒有一絲毫同情憐憫心,以最殘酷的手段來對付,這就變成業報。
從佛這個果報使我想起,這也是屬于戰爭的,很麻煩。我在學佛之初,剛剛接觸佛法,認識朱鏡宙老居士,朱老居士跟李老師同年,那時候那一年他老人家六十九歲。他是學科學的,官也做得不小,抗戰勝利之後,他是浙江人,他做浙江財政廳長。叁十八年到臺灣來,我們有緣有個朋友介紹,我那時剛剛學佛,他說他這邊有個老居士,我介紹給你,跟他認識。老人非常慈悲,把我們看成小孩,他那時候六十九,我才二十六,祖父輩的人,常常講故事給我聽,全是他自己親身遭遇的。他說在滿清的末年,他們家鄉,他那個時候十幾歲,他告訴我大概是十五、六歲,家鄉出了個怪事情,距離他,他們都住鄉下,鄰近的一個村莊,不遠。有個舉人,這家人還不錯,中舉了,他是個獨生子,所以就沒有出去做官,在家裏面還是耕田,照顧父母。他也結了婚,還有一個小孩。有一天中午睡覺做了個夢,這個夢很奇怪,而且非常清楚,不是個普通的夢。他夢到什麼?夢到有個人拿一張請帖,就像邀請函一樣,牽了一匹馬,敲他的門。他去開門,都在夢中,開門。開門的時候一看,對方的人告訴他,他說這封信你看看是不是給你的?他說是,是我的名字沒錯。他說我們大將軍請你過去商量一個問題。他就說不大對,他說我一生雖然中舉,從來沒有跟做官的人往來過,我沒有這樣的朋友。那個人說既然名字相同,你就去一趟。他也是沒法子好推辭,他說這個馬就是給你准備的。就讓他騎上馬,騎上馬之後,他就感覺得這個馬不是在地面上走,是在空中飛。一會兒到了一個地方,下了馬,那個地方是個很大的大殿,看到許多人在交頭接耳,好像在談什麼重要的事情。他就問那些人打聽,大將軍是誰?人家告訴他,嶽飛。他一聽說嶽飛,心裏就感覺很難過,他說嶽飛是宋朝人,那我不就已經死了嗎?他說不行,我不能死,家裏父母沒有人照顧,妻子還有小孩這怎麼辦?
過了一會兒,嶽飛升座,召集大家。他就告訴嶽飛說我不能死。嶽飛說沒有關系,我們現在商量討伐金兵。你看還是打仗,滿清的前身就是金兵。他告訴這個舉人,他說我們軍隊出發的時候還有半年,你可以先回去。他是聘請他來當秘書,從事于文書工作的。他說我送你回去,你回家料理後事。他讀書人,對于嶽飛非常崇敬,心裏想想,死了以後能夠跟嶽飛也是很不容易得的,所以他就滿口答應。嶽飛就派原來接他的人送他回去。回去之後,他就告訴他的父母。父母說這是作夢。他說不是夢,是真的。到約好的時期,嶽飛派人來真的把他接走。老居士告訴我,半年之後就辛亥革命推翻滿清,他說推翻滿清,半年前嶽飛已經去討伐,就是陰陽兩面都開始,人間沒有動,鬼就先動了。他說嶽飛現在還在鬼道,什麼原因?就是他分別執著沒放下,念念不忘討伐金兵,就這麼個原因。跟這個是一樣的道理,戰爭也會惹下禍根,麻煩!釋迦牟尼佛前世,這是戰爭,遭這個果報。這是我們舉這幾個例子,害人的事情決定不能有,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一0二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