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一0一集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遇不到,我這一生的命運很淒慘!佛法改變了我,學了這麼多年愈學愈歡喜,對于宇宙人生的真相是愈來愈明白、愈來愈透徹,所以法喜充滿,常生歡喜心。

  我們一看「智身影現衆緣」,看這個題目就明了、就明白。「能鑒衆緣」,這裏頭最重要的,特別是六道裏面衆生,佛家裏面常講的冤親債主,哪個人沒有?每個人後面不知道有多少?重大過節的、仇恨很深的、念念不忘的,這是麻煩,他要找你報複。小的過失、小的怨恨,有人明白了,就算了,可是怎麼樣?在因果裏面講,欠命的要還命,欠債的要還錢,這都是緣。我們才真正明了,人與人之間,沒有一個人是吃虧的,沒有;也沒有一個人能占別人便宜,爲什麼?因果通叁世。我這一生占別人便宜來生要還他,我這一生吃別人的虧來生他還我,冤冤相報沒完沒了。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住世八十年,實際上我們中國人講八十年,外國人講實足年齡七十九歲,釋迦佛是七十九歲走的。叁十歲開悟,開悟之後就教學,一個人也教,兩個人也教,幾十人、幾百人也教,樂此不疲,這要認清楚。

  所以我當年學佛,跟章嘉大師,他第一本叫我看的書是《釋迦譜》、《釋迦方志》。那個時候市面上買不到,我在臺北善導寺太虛大師圖書館,那裏頭藏的有《藏經》,日本的《大正藏》,我們借出來抄,好在分量不算太多。所以老師告訴我,章嘉大師「你要學佛,先要認識釋迦牟尼佛這個人,你對他都不認識,你怎麼跟他學?」這是對的。這兩本書唐朝人寫的,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傳記,是從經典裏面節錄出來的。我們看了之後才深受感動!王子榮華富貴,人家能舍棄,一輩子過苦行僧的生活,你看叁衣一缽,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,他過這個生活一生沒有改變。沒有建一個道場,遊化在人間,哪裏有緣就到哪裏去,普度衆生。開口所說的,你把它記錄下來就是經典;不開口,你看他的言行舉止,那是身教。我們今天講學爲人師、行爲世範,釋迦牟尼佛是百分之百做到,這人多麼值得人尊敬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一生爲別人,沒有爲自己。這不能不知道,念念爲衆生就對了,念念爲自己錯了,錯在哪裏?增長我執,增長我執你就出不了六道輪回。

  所以我講經的時候曾經講過,不止一次,看別人,別人做壞事也是好事,我做好事也是壞事,什麼原因?「我」做了好事,你看看我執在。前面跟諸位說過,只要有我,須陀洹就得不到,《華嚴經》裏面初信位就沒你分,你在門外。「我」沒有了,《金剛經》上講「無我相,無人相,無衆生相」,你才入門。你有個我怎麼行?這個道理要懂,做再多的好事沒有我。我們出家沒有從事于營生的事業,哪有錢?錢是十方供養,供養是什麼意思?得種福田,你得給他種福。你要是把這些錢拿來自己享受、受用,那可麻煩!那就是古大德所講的(佛門大德),「施主一粒米,大如須彌山,今生不了道,披毛戴角還」。現在供養很多,你用得很舒服,這個壽命一完之後你的果報現前,你什麼時候能還清?這是個麻煩事情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所以能幹嗎?我不敢,我一生,這是章嘉大師教給我的,學釋迦牟尼佛。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建廟,我也沒有廟,建寺廟不是不能建,我怕!現在真正發心學道的人不多。從前李老師告訴我,看人家建道場,建道場的時候各個都是菩薩,在家、出家的這個小團體的信徒到處去化緣,爲了建道場真賣力,都是菩薩。可是那個道場建好之後,全都變成羅剎,爲什麼?爭名奪利。我化的緣比你多,我要做當家師;那個說我化的不比你少,我要做知客師。都去爭去了,爭名奪利,道行全沒有了。

  我們看到寺廟的一些狀況,想想自己也沒有這個福報,不敢動這個念頭。十方供養幹什麼?我學印光法師,印祖一生十方供養就做一樁事情,印經。所以他自己有個印刷廠,在蘇州報國寺,它叫弘化社,他自己有印刷廠印。弘化社印的本子,確實在現在來講是善本書,它校對得好,負責任,錯字很少,版面好,字也很大,很大方,你看了很舒服。社會上偶然有災難的時候,印祖也拿錢去赈災,這個錢從哪裏來?從印經款項裏面撥一部分,都是臨時的。所以他一生印經爲主,好,真的是替人修福,這做法布施,叁種布施都在裏頭。印經要錢是財布施;印出來的經典,是法布施;人家讀到經典,真是破迷開悟、消災免難,無畏布施。一舉叁得,真有智慧!所以我在臺北有一個佛陀教育基金會,我的錢都送到那個地方印書。我跟簡豐文居士講,收入多多做,收入少就少做,沒有收入就不做,絕不向人化緣。向人化緣,錯了。最好是沒有人送錢,最好,沒有事做多好!人家送來了,你不能不替他服務。所以,沒想到這麼多年愈施愈多。我收入的錢很可觀,去年我向商務印書館訂一百套《四庫全書》,合美金大概是五百萬的樣子。這個書快要搞好了,大概今年年底可以出來,我是想送給中國、海外這些大學圖書館。《大藏經》,早年我們印過《大正藏》,印過兩次,以後《大正藏》有版權,我們不能再印。我們就改印《龍藏》,先後合起來我們的願望是送一萬套,現在大概已經送出去的將近七千套,後面最後這兩千套有句讀,現在都在排版當中,所以這是好事情。我印的這些經書,你們拿去賣也好,買的人他會看,他不看他不買。真的,印祖這個方法有百利而無一弊,非常好,跟釋迦牟尼佛完全相應,釋迦牟尼佛一生就講經說法,今天佛不在,佛的話已經寫成經典,我們認真努力來流通經典。現在的科學技術發達,除這個之外我們可以做光盤、做有聲書,這非常好,經論善書廣爲流通,勸導世人破迷開悟。一定要學著斷惡修善、積功累德,這是你帶得去的。世間所有一切之物,沒有一樣你能帶得去,凡是帶不去的,我們要放下,要舍,舍得幹淨;帶得去的,你認真去修學。

  佛給我們所示現重大的緣,佛在《興起行經》裏面他舉了十個例子,宿世的因緣,佛說他在過去生中,也是跟我們一樣的身分,他從人修成的。「往劫」,這時間就長了,經文上講「無數千歲」,這數字是用千歲爲單位,一千年。外國也有這個說法,一千年是一個大世紀,一千年。佛用一千年做單位,多少個一千年?沒數。「受無量苦報」,爲什麼?造業。沒有覺悟之前,哪有不造業的道理?一直到成佛還有「余殘未盡」,于成道之後還要償宿債。他給我們舉的例子,像「孫陀利謗佛緣」,爲什麼謗佛?佛過去曾經得罪她,殺害她,這一次成佛的時候遭到她毀謗。「奢彌跋謗佛緣」,這第二樁事情。第叁樁事情,佛頭痛都有因緣的,成了佛之後還要受果報,佛患關節痛、背痛,被木槍刺腳。被提婆達多在懸崖上面推石頭下來,想把佛害死、砸死,他有護法神保護,護法神就攔截這塊大石頭,這石頭破裂,碎片把佛的腳砸傷。佛很詳細的舉出十種。曾經受馬麥之報,在饑荒的時候托缽,沒東西吃,喂馬的糧食佛吃了叁個月,整個僧團。沒有一樣不是過去生中所造的惡業,成了佛還不能夠免,這是我們要知道的。這種示現是給我們提出嚴重的警告,所以只有真實智慧,你能把這些緣看得清清楚楚。我們再看底下這個文:

  【謂有爲之法無不俱含真性。】

  『有爲』,學過百法的同學就很清楚,百法前面九十四都叫做有爲法,有爲就是有生有滅。心法,頭一個是阿賴耶,阿賴耶是有爲法,有生有滅,一念不覺它生了;妄盡還源,它沒有了,它就滅了。我們這個時間、空間也是有爲法,在不相應行法裏。『無不俱含』,這是講自性,也就是惠能大師見性給我們說的,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,本自具足就是「有爲之法無不俱含」。

  【猶如日輪照現。迥處虛空。】

  『真性』像太陽一樣,這比喻什麼?比智身,這句比智身。『迥』是遠,深遠無盡統統照見,我們念《心經》,「觀自在菩薩,照見五蘊皆空」。

  【有目之流無不睹見。】

  凡是有眼睛都看見,這句話所含的意思,凡是妄盡的人都還源、都清楚。我們凡夫沒有辦法,天人也沒辦法,甚至四聖法界也沒辦法,他在十法界裏面,十法界他不能突破。突破十法界就是『有目之流』,在《華嚴經》上講初住以上,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他們統統都見到,見性了。

  【生盲之輩亦蒙潤益。】

  雖然他沒有見到,可是性德的利益他享受到,不但人,六道衆生能享受到,花草樹木也享受到。今天時間到了,這一段我們明天再來學習。

  

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一0一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