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診斷爲絕症,現在已經無藥可救;第叁種就是,某某人離婚了,因爲感情不好。這叁種消息,不管是新聞媒體中,還是茶余飯後,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。因此,女人並不是你能完全擁有的,兩個人的感情好幾天,過一段時間就破裂了,如果把花在女人身上的精力和時間,全部用于希求解脫、希求佛果,早就已經成就了。
那天我聽一個人說,她在中國找不到對象,然後就去了美國,在美國一直找,到目前爲止將近二十年了,還沒有找到滿意的。(其實,到了這種境地,不管是滿意的、不滿意的,能找一個人就可以了。)試想,如果她在二十年中一直希求正法、尋求善知識,自己的信心應該到了一定境界。但世間人的貪執極其可怕,放不下來的話,永遠得不到自在和快樂。
漢傳佛教中有一個故事: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外出雲遊,走到河邊沒有橋,只能淌過去。河邊一美貌女子恰巧也要過河,請求老和尚幫助,老和尚沒說什麼,順便把她背過河。過了河與女子分別後,兩個和尚繼續趕路。一路上小和尚一直嘀咕:“師傅怎麼能這樣呢?太不像話了!……”走了二十裏地,他終于忍不住了,上前問老和尚:“師傅,出家人不近女色,你怎麼能背那個女子過河?”老和尚笑了笑說:“我早就把她放下了,沒想到你一直背著她走了二十裏!”
可見,境界比較高的人,即使接觸到女人,也不看作是貪執的對境。而有些人,雖然看作是貪執的對境,但也能通過對治來斷除貪心。虛雲老和尚的年譜中記載:在他38歲時,有一次坐船從甯波到杭州,當時天氣特別熱,船小人多,無奈要與一年輕女子臥鋪相連。夜深熟睡,忽覺有人在撫摸自己的身體,他立即驚醒,見旁邊的女子脫光了衣服,要來抱他。他不敢出聲,馬上起來跏趺坐,持楞嚴咒攝心。(漢傳佛教中,常提到楞嚴咒對治貪心的力量很強,而在藏傳佛教裏,守戒律的人應該多祈禱作明佛母,持誦作明佛母的心咒,是對治貪心的殊勝竅訣。)女子亦不敢動,見他有如是正念,自己羞愧難當。
上師如意寶也講過,他以前在石渠時,有次到外面去念七天經。那家的女人對他産生貪心,法王覺得如果繼續呆下去,恐怕戒律不一定清淨,所以雖沒有滿七天,他也馬上離開了。當然,像法王如意寶這樣的大德,可以說是在衆生面前的顯現,而我們一般人遇到如此違緣時,必須以正知正念來攝持。倘若你沒有任何執著,稍微交往也沒有大的過失,但是作爲凡夫人,對異性的煩惱極其猛烈,真正能對治有一定的困難。因此,上師如意寶經常提醒大家:首先應當選擇環境,若對戒律各方面有損害,應該火速離開,選擇其他的地方。
現在的世界貪欲縱橫,人們的良知幾乎蕩然無存,不僅是出家人要有正知正念,居士也應守持清淨的戒律,除了自己的家眷以外,沒有必要貪得無厭,毀壞一切人道和世道。因而,認識煩惱的本質和所貪愛的對境非常重要。
這些道理,佛經中也有大量闡述。如《正法念住經》中雲:“女人禍害因,毀今生來世,若欲利己者,故當棄女人。”假如貪執女色,今生來世都將毀壞無余。有些出家人破戒還俗後,今生連自己的生活都無法保障,來世墮入惡趣的痛苦就更不用說了。所以趁現在有殊勝的機緣,大家一定要以正知正念來對治煩惱,遠離守戒的一切違品,這是最殊勝的教言!
醜二、以貪而視不應理:
始則奮擡頭,揭已羞垂視,
葬前見未見,悉以紗覆面。
按照印度中部和卓那城市的風俗,女人平常要用紗麗蒙面,在沒有結婚之前,即便是自己的丈夫,也無法一睹芳容。有了這種神秘感,男人對自己所貪愛的女子,因無法見到面紗後的臉容,往往日思夜想、惆怅不已。初次見面時,男人揭開女人的面紗後,爲了看清她的容顔,努力使她向上擡頭,女人則嬌羞地低頭垂視,不敢擡頭。
“葬前見未見”一句,在有些講義中說,是指結婚之前,男人對女人見過或者沒見過;而有些講義中說,指沒到屍陀林之前,男人對女人見過或者沒見過。不管怎樣解釋,見過也好,沒見過也好,印度女人一直用面紗覆著自己的臉。
現在也有這種傳統,在印度,女人的衣裝基本上用紗麗,紗麗是一塊約六米見方的綢緞,一般是從腰部纏起,最後披在肩上或蒙在頭上,中間不可經拼湊而成。印度有一種外道,據說凡皈依此教的女子,不能看別人的臉,也不讓別人看自己的臉,所以她們在外出時,就用黑紗麗蒙起自己的臉,這種現象在大街上非常多。以前我從印度回來後,寫了一本《巡禮印度聖地記》,但只寫了一半,後來一直沒有出書,那裏面也描述了她們不守戒律的有些狀況,這在印度來講比較普遍。
不僅是印度,中國古代也有類似的傳統,印光大師曾講過一個故事:從前有一家人姓羅,家境貧寒,無錢娶妻。羅母左思右想,只有自己改嫁,以換取銀兩爲兒子定親,實等于賣身娶媳。娶親的那一天,新郎一直不進洞房去,新娘打聽到事情的原委後,立即脫下簪珥衣服,叫丈夫拿去還給他們,迎回自己的婆婆。兒子聽了大喜,急奔改嫁的江家去告訴母親,當時天色已晚,兒子就宿在江家。
不料江家有人偷聽到此事,連夜趕到羅家,冒充羅某和新娘同床,之後騙走其余的珠寶財物。新娘也不知道那是騙子,到天亮丈夫回來,才知道自己被騙了,她悲痛、羞愧、憤恨,偷偷上吊自殺了。自殺之後,丈夫很傷心,給她買棺葬殓。棺材擡到郊外,忽然雷電大作,劈死一人,正是那個騙子,手捧衣飾路過那裏。棺材也被雷震開,新娘奇迹般地複活。丈夫告訴她情況後,二人相擁大哭,扶著回家,終生過生活。
過去的社會,夫妻在結婚前都未見過面,這種習俗不僅印度有,中國也有,只不過某些細節不同而已。
在新婚之夜,貪欲比較強烈的男人,渴望早點看見自己所喜歡女人的身體或面容,但是這種欲望,詳細觀察的話,根本沒有任何意義。爲什麼呢?
昔隱惑君容,今現明眼前,
鹫已去其紗,既見何故逃?
往昔你非常渴望見到那張迷惑你的面孔,但是女人死了以後,屍體扔在屍陀林,禿鹫和豺狼已扯去了她的面紗,你爲什麼反而驚慌逃走呢?
到了屍陀林,不管是什麼樣的女人,都可以見到她的容顔。禿鹫將她的面紗、衣服全部撕去,那令人神魂顛倒的嬌容明明擺在眼前,此時你爲何要倉皇逃走,連看都不敢看?這個身體與昔日並無兩樣,同樣都是骨肉皮膚組成,爲什麼現在你對它的態度截然不同?
反過來說,女人對男人生貪心時,也可以用這種方法觀想。有些人爲了貪執某個男人,不惜舍棄所有的財産、名譽,甚至願意自殺。其實你所愛的男人身體,到屍陀林以後就面目全非了,沒有一處值得貪戀。
以前一個老鄉特別喜歡他妻子,但他妻子年輕時就死了,當時很多人勸他不要去屍陀林,但他非要看一下。他將屍體送到那裏天葬,禿鹫一會兒就撕食光了。當時我也去幫忙念經,他先是一言不發地看著,呆了許久突然對我說:“佛經中說人身由不淨物組成,確實是這樣啊!以前我特別疼愛妻子,以爲她非常好看,今天總算有了新的認識……”
其實,不僅死人的身體非常可怕,活人的身體也是同樣。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,有一個呂皇後,她生了一個兒子,被立爲太子。後來劉邦十分寵愛戚夫人,打算立戚夫人的兒子爲太子,把原來的太子廢了。然由于種種因緣(這個因緣比較長,我在這裏不啰唆),這個計劃沒有成功,但是這件事情,呂皇後一直懷恨在心。因劉邦在世特別執著戚夫人,她無機可乘,劉邦死了以後,她兒子當了皇帝,她就命人殘忍地砍掉戚夫人的手腳,熏聾耳朵,灌了啞藥,挖去雙眼,扔到廁所裏,喚作“人彘”——人豬。然後叫來自己的兒子惠帝,欣賞她的傑作。惠帝去看時,根本分不清是肉團還是人,他問母親這到底是誰,呂皇後得意地說:“這就是天下最美麗的戚夫人!”惠帝聽到之後,嚇得臉色大變,一方面覺得慘不忍睹,另一方面,認爲母親太心狠手辣。受到嚴重刺激後,他回去就開始生病,一年中也沒有上朝,最後因病而死。
因此,再動人的身體,本質也是不淨的,若能明白這個道理,肯定對修行有所幫助。泰國清邁府的有些佛教徒,看到鄧麗君的屍體後,對人身有了重新的認識。實際上,不管是怎麼漂亮的明星歌星,無一不是骨肉皮膚組成,到了一定的時候,就沒有什麼可貪的了。如果認識到這一點,對別人身體的執著也會逐漸消失。
《《入行論講記》第七冊 第八品 靜慮 第一百二十節課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