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空」,我們明白了,我們能不能做到心不起?做不到,你要做到就成佛。誰做到?惠能大師做到,我們做不到。惠能大師從開悟那一天起,他的境界跟釋迦牟尼佛沒兩樣,還有身體在這個世間度化衆生,那是不變隨緣,那是我們前面四德裏面的隨緣妙用。我再說得白一點、說得淺一點,隨緣妙用是什麼樣子?完全沒有自己,有自己就錯了。這個身體跟性德是完全相應,身體在這個世間幹什麼?爲苦難衆生,沒有自己!像《金剛經》上講的四相沒有了,不但四相沒有,四見也沒有了,我見、人見、衆生見、壽者見都沒有,這個境界是隨緣妙用。所以他底下全具足,只要這條有,自自然然「威儀有則」。這用我們凡夫眼光來看,看這個人起心動念,看這個人言語造作,全是社會上最好的榜樣,最好的榜樣是什麼?十善。我們所常常講的《感應篇》、《弟子規》,他全做到,那就是他的生活,這叫威儀有則。「質直柔和」,對待任何人一片慈悲,心地真誠,真誠是質直,慈悲是柔和。「代衆生苦」,這是真正覺悟自然現的相,沒有一點點勉強,爲什麼?性德流露。
下面『論雲』,這是大師舉《唯識論》,來證明前面的兩句話,由心不起,外境本空,『由依唯識故,境本無體故,真空義成』。外境本空,這個外境是心外之境,包括我們的身體都是外境,心外之境。爲什麼外境本空?《唯識論》裏講得好,一切法不離唯識;唯是唯獨,識就是阿賴耶,阿賴耶識。阿賴耶識從哪裏來的?心動,起心動念自性清淨圓明體就變成阿賴耶。好像什麼?這個地方後面可能有,好像水跟波一樣。水是不動的,你看那池塘沒有風的時候,風平浪靜,那是真的你看到水,水本來就是這樣。那一動,一動就有波浪,識就是波,就變成有波浪的水。識是不是真心?是的。但是真心通常在不動的狀況之下叫真心,動的狀況下就起波浪,水就是波,波就是水,離不開。一個是在靜止的狀態,一個是在波動,波動它才現相,沒有波動的時候不現相。我們講十法界依正莊嚴,這佛是經上講的,科學裏面講宇宙、萬有,佛法講萬法,它叫萬有。它現在還沒有講到唯識,唯識比它講得高。現相是識現的,現相之後這個相裏面千變萬化,就是由微波到小的波浪,小浪,小浪就變成大浪,大浪變成巨浪,這是什麼?唯識所變,那是識的作用。我們迷得愈深,浪就愈大,把本來面目,本來面目是平靜的完全不顯,你看到都是大波大浪。
現在我們這個社會災難頻繁,這就是大波大浪,爲什麼會有這個現象?迷了自性,隨順煩惱。煩惱裏重要的是欲望,要是隨順這個欲望,欲望沒有止境,那好,這個浪頭就沒止境,這個浪變成什麼?變成海嘯,變成災難。怎樣把這個災難消除、把這個災難化解?風息了浪就沒有,我們能夠把欲望息了,災難就化解。世間聖人他們不講息滅欲望,他不講這個,他講什麼?節製欲望,你的欲望要有限製,要把它控製住。小的波浪也很好看,波浪很好看可以欣賞,不至于發生災難。所以儒家用禮來節製,禮是什麼?你不要超過它,也不要不及,它給你定的什麼?剛剛好的一個水平可以欣賞,可以享受,不至于泛濫。佛法裏面講的,十善業道、叁皈五戒,這裏頭有淺有深,最淺的人天法就是節製,不至于造成災難,這個好!因爲絕大多數的人業障重,他開悟不是容易事情,所以先幫助衆生保持人天的身分,不要墮叁惡道,佛家設這麼一個標准。叁惡道墮落下去,出來太難!你怎樣保住你的人身?中品十善就保人身,上品十善生欲界天。所以十善業道從最下層講起人天法,你來生不失人身,好的可以生天。往大處講、往深處講,它是無上菩提的基礎,沒有這個基礎決定不能向上提升,人都做不好,欲界天的標准都不夠,你怎麼能作佛?你怎麼能作菩薩?哪有這個道理!
《唯識論》裏面說得好,萬法是依唯識而變的,《華嚴經》上講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。今天這個世界上它的變化,它變好、變壞都是唯識。唯識裏面五十一個心所,心所有法,心講八個,阿賴耶、末那、意識,再加上前五識眼耳鼻舌身,這八個識。八識它起作用歸納爲五十一類,我們講心理作用,這裏頭有善、有不善,善的心所十一個,不善的心所二十六個,這二十六個叫煩惱不善的。二十六個又可以分爲根本煩惱、隨煩惱,根本煩惱六個,另外二十個隨煩惱,隨煩惱也分大中小;根本煩惱是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、惡見六個。佛教導我們怎麼樣提升?煩惱統統放下,煩惱沒有了。要知道這些東西也都不是真的,從哪裏起來?從妄念起來的。妄念是無明,一念不覺,這從不覺起來,所以它不是真的。貪瞋癡慢疑、惡見可以放下,這個東西放下就是執著就沒有了;換句話說,這些東西是嚴重的執著。這個東西要是沒有了,就産生變化,整個宇宙産生變化,變了,六道沒有了,變成什麼?變成四聖法界的聲聞法界。聲聞法界我們可以說是淨土,六道是染汙,那裏沒有染汙,你回到淨土,往上去一層比一層清淨。可是諸位要記住,這個淨土不是淨土宗,不是阿彌陀佛的世界。阿彌陀佛的淨土比這殊勝太多了,可以說跟一切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是相同,這真不容易。我們一生要想生到諸佛的實報土,必須超越十法界,超越六道還不行,那功夫功力不夠。可是真正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六道裏面的煩惱沒斷也能往生,這太殊勝了。那你必須要去學習淨宗的典籍,它不多,祖師大德加進去的也不過是五經一論,認真依照這個典籍去修學,發願求生淨土,念阿彌陀佛,沒有一個不成就。所以曉得境界是假的,沒有自性,「境本無體,真空義成」。境界沒有自體,是心現識變,心沒有現相,一念不覺這才出現相。出現相,你不能說它有;不現相的時候,不能說它無。不現相的時候,六祖能大師說得很好,「本自具足」,不能說它無,本自具足;現相的時候「能生萬法」,不能說它有。于是你才能隨緣,你才能放下,放下是妙用,你不會再執著、不會再分別。不但你不執著、不分別,你起心動念都沒有,那個境界裏面的生活是諸佛如來的生活,我們用人間的話來形容,可以說是究竟圓滿的幸福美滿,達到了極處。誰追求這個境界?真正有智慧的人,真正覺悟的人,他追求這個境界。人天福報他不在乎,世間人迷在這裏面,真正明了事實真相的人,這是假的,昙花一現。所以人天福報,真正修行人看什麼?他沒有把它看成當真,他心裏絲毫不著。偶爾有緣可以欣賞,心裏決定不落印象,這叫不變隨緣,這叫隨緣妙用。
『以塵無有故,本識即不生』,這個意思更深,塵是什麼?是物質。現代科學它不講塵,它講基本粒子,佛法叫做塵,所有一切物質都是由它組織起來。由基本粒子組成電子,由電子組成原子,原子組成分子,由分子組成物質現象。萬物,所有一切物質現象分到最後,在佛法裏就是一個塵,塵從哪裏來?識變的,這個要知道。佛法大乘教裏面說塵,實際上就是彌勒菩薩所講的,一彈指有「叁十二億百千念,念念成形」,這個塵就是那個形,它有個形狀出現,「形皆有識」。這就告訴我們,任何物質裏面都有見聞覺知,都有受想行識。所以江本博士的水實驗,證明了水,這是礦物,我們喝的水,它會看、它會聽,它懂得人的意思,它有受想行識,它有見聞覺知。這說明精神世界跟物質世界是一回事,不是兩回事,都是心現識變。明心見性的人,性在哪裏?無處不是,無時不是,你六根所接觸到的全是,不但這些物質,虛空也是。爲什麼虛空也是、時間也是?《百法明門論》裏面,歸納世出世間一切法爲一百類,裏面有一類叫不相應行法。爲什麼叫不相應?它不是心法,它也不是心所法,它也不是色法,但是它有這麼樣東西。這個東西跟前面叁個都有關系,但是不能屬于哪一法,特別立一個不相應行法。時間、空間都在裏面,它總共有二十四個,裏頭有時分,就是時間,方分就是空間。所以時間、空間也是唯識所變,也是心現識變的,心在哪裏?無法不是!
可是我們今天能夠認識這一層,不簡單,這是諸法實相,那我們也算是開悟,這開悟叫解悟。你憑什麼解悟?聽經典上所說,聽佛菩薩所說,你明白。實際上你有沒有得受用?沒有。爲什麼?我們還是受這些煩惱習氣的控製,就沒有覺悟。真正覺悟,覺悟是煩惱沒有了;煩惱沒有了,告訴諸位,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現前,那得受用。得受用得給你加個名稱,你不是凡人,你是什麼?你是佛,你是法身大士,你得受用。得受用的人徹底放下,他知道全是假的,所以對于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分別、不再執著,甚至于到最後不再起心動念,得受用!我們就曉得,我們現在要修學的修什麼?就是修這功夫。別的功夫是假的不是真的,所謂真功夫是放下,爲什麼放下?不是真的。你一定要記住,一切諸法空無所有,頭一個講身體,身體無所有。常常想彌勒菩薩的教誨,這教誨實在講什麼?他告訴我們,宇宙的現象就跟電影、電視一樣。在電影裏面是特別看得明顯,一個念頭就是一個畫面,念念成形,一個畫面。我們這個地方有一小卷,這是電影的底片,我們知道這幻燈片每一格是一張,沒有兩張是相同的,張張不一樣,沒有兩張相同,你一定要清楚。在放映機裏面,鏡頭打開,一張,這一張打到銀幕上立刻把鏡頭關上,又抽一張,第二張,第二張不是第一張,鏡頭打開第二張出現,再打開第叁張,再打開第四張,再打開第五張,我們看到那個畫面上是動的,其實它不動。
電影放映機一秒鍾放二十四張,放這麼二十四張,二十四個畫面一秒鍾,彌勒菩薩告訴我們,我們整個宇宙這個大幻燈放的速度,是一秒鍾一千二百八十兆張。這是有形的,如果我們起心動念也像這樣有形的,恐怕盡虛空都裝不下,它沒有形狀。道理跟這個道理完全相同,沒有一張是相同的,前面一張的畫面沒有到下面去,下面也沒有到前面去,張張獨立,全是假的。你要是執著,你要想占有,你要想控製,你全錯用了心,能不能控製?決定不能。能不能占有?決定不能。所以彌勒菩薩講「識念極微細,不可執持」,沒有辦法執著,沒有辦法保持。連這個電影我們看幻燈片一秒鍾二十四張,你都不能執持;現在一秒鍾居然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張,你怎麼執持?世間人不了解事實真相,以爲非要控製不可,非要占有不可,一切據爲己有,不知道是一場空。事實真相就在當下,它沒有時間,沒有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過去、現在、未來是人的一種幻覺,根本就沒有,就是當下一念。而這一念時間非常短,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,你們去想去,這是事實真相。佛經裏面有這些東西,這個都屬于科學,所以它這才是真正達到究竟圓滿的科學,把整個宇宙是一回什麼事情,搞清楚、搞明白了。不需要用科學儀器,不要借助外面的力量,自己的自性它也具足圓滿功能,它所現的萬事萬物,大是星系,小是微塵,也具足自性圓滿的功能。我們現在科學家講能量,微塵裏面具足整個宇宙圓滿的能量,你不能小看它,這是事實。
所以你必須要把控製、占有這些妄念,這妄念害了你,害你搞六道輪回,害你天天受苦,這個東西一放下,你就得大自在,你智慧就開了,你在這個世間事事如意,我們前面講四種無礙,理事無礙、事事無礙,你真的把自己找到了,禅宗裏面講「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」,你找到了,你回歸到自性,你證得究竟圓滿,這是大乘法。能大師講得太簡單,太簡單它是圓滿的,我們初學的人聽不懂。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,把明心見性講清楚,講得很明白,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就是惠能大師講的五句話,這五句話一展開就是《大方廣佛華嚴》,《大方廣佛華嚴》濃縮起來就這五句話。再跟諸位說,這五句話講什麼?講我們自己,回歸到自性,我們才真得受用。如果不回歸自性的話,我們還要搞六道,不知道搞到什麼時候,沒完沒了,太辛苦!所以教下祖師大德常講,你一定要懂得回歸自性。字字句句都回歸自性,你就真得受用,你學到了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九十二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