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九十叁集

 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 (第九十叁集)  2009/9/4  臺灣  檔名:12-47-93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》,第十九面倒數第二行,從第一句看起:

  【又經雲。未達境唯心。起種種分別。達境爲心已。分別即不生。】

  這是經上的四句偈,這四句偈很重要,我們千萬不能夠掉以輕心。爲什麼?看到這個,好像我們也通達了,可是經上這麼說的,『未達境唯心,起種種分別』,這是我們現前的境界,我們在一切境界裏面起分別、起執著,這是事實。我們在佛經裏面讀到,諸佛菩薩常常講,一切萬法,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,這個我們大乘教裏面,這麼多年來看到的遍數太多了,自自然然、時時刻刻都能記起來。可是怎麼樣?沒有辦法用在日常生活當中,沒有辦法用在處事待人接物。如果要會用,是菩薩,會用就是菩薩。菩薩也有很多等級,雖然還有分別執著,可是分別執著輕了,不像從前那麼嚴重。我想很多同修聽到我這個話都有同感,學佛在早期,我學佛五十八年了,可以說前面二十年分別執著相當嚴重。諸位同學要知道,我在五十八年前初學佛的時候,這一般講運氣不錯。佛法方老師介紹的,我對他尊敬,古人講一分尊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尊敬得十分利益,我對老師真的十分尊敬,所以就十分聽話。聽話、尊敬從什麼地方去看?老師教我們的東西,看我們是不是真的落實,真落實了就是尊敬,沒落實不能說尊敬,老師是在面前。接觸佛法大概兩個多月的時間,我就認識章嘉大師,以後在佛法修學這方面,全是他老人家指導。我跟他叁年,他老人家圓寂了,我跟他的那個時候我二十六歲,他老人家六十五歲,他六十八歲走的。章嘉大師的話我也是完全依教奉行,不過頭一天見面講的話實在是太深了,「看得破、放得下」,我就開始學。學看破、學放下,真的是點點滴滴的放下,不過有好處,放下就是一年比一年進步。

  這樁事情,聽我講經時間久的老同學能覺察得到,聽我講經年年不一樣,遍遍不相同,好像有一點智慧開了,這怎麼回事情?放下了。不放下不開智慧,放下一分智慧透一分,放下二分智慧透二分。我知道不是上根利智,上根利智他一下就能放下,我們很羨慕,也很敬仰,像惠能大師這些人、永嘉大師這些人。我心裏常想,這些人不是凡夫,是佛菩薩再來給我們示現的,爲什麼?凡夫做不到。我就是個凡夫,我很想做做不到,所以一點一點放,這個可以。這是方老師給我講,我們沒有辦法一步登天,走樓梯可以,像一百層的大樓,電梯一下就上去了;我們沒有這個緣分,沒這個緣分走樓梯,一層一層的上去。只要不退轉,決定可以達到樓頂,到達樓頂,你跟那個坐電梯上來的沒有兩樣,是平等的。所以,方東美先生勸我學佛要像爬樓梯一樣,他不准我學惠能大師,他說你學不到。很奇怪,像這樣的話,章嘉大師給我講過,李老師也給我講過,可見得他們對我的根性都看得很清楚,漸修漸悟,慢慢來。慢慢來當然要時間,在這方面我有感應,非常感謝佛菩薩保佑,壽命延長了。如果壽命沒有延長,我本來的壽命只有四十五歲,四十五歲那一年走,跟現在比差得太遠了。爲什麼?四十五歲那個時候分別執著的毛病還相當嚴重。現在要跟那個時候比,那時候我分別執著有九十分,現在大概頂多只有二、叁十分。有沒有分別?有,很輕。

  這是「未達境唯心」,我們確實沒有達到,沒有真正通達境界唯心所現、唯識所變,所以我們「起種種分別」。我真的通達了呢?『達境爲心已,分別即不生』,這個是證明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確實沒有分別執著,你通達了。你還有分別執著,你自己要肯定,沒通,我還沒達到這個境界,爲什麼?還往上提升。如果自己以爲,這是一種錯覺,以爲我已經懂了,我已經通達了,你是一寸都不能提升,沒有辦法再向上提升。菩薩修行最可怕的就這樁事情,未悟以爲開悟,未證以爲證得,這個修行人就墮落了,我們世間人所謂是強不知以爲知,其實他並不知道,勉強以爲自己知道了。中國古聖先賢教人,無論是在道業、是在學業,所謂「滿遭損,謙受益」,一定要謙虛。學道不但要謙虛,要謙卑,這是臺中李老師常常提醒我,要謙卑!我學到了沒有?沒有學到。這麼多年來,菩提道上受了許多的挫折、打擊,回頭想想,這些挫折打擊是可以避免的,爲什麼不能避免?不夠謙卑。老師教了,我也聽了、也學了,境界上沒用上。而且老師還特別警告,我們現在想起來是老師的預言,我那時候求學、求道,對老師是恭恭敬敬,把老師看作聖人、看作佛菩薩,向老師求法,跪著求法。而老師告訴我,你們將來學成了,弘法利生,你們雙手捧著佛法跪在地下想送給人,人家未必接受。他說不是像你們現在還懂得向老師頂禮叁拜,恭恭敬敬求法,以後沒有了,沒有這種人了。你把法傳給他,倒過頭來替他頂禮叁拜,他還未必肯接受。

  現在這個時代,你看五十年前人家就看到了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看到現前這個時代。在經裏面我們也讀到,釋迦牟尼佛在叁千年前就講過。《無量壽經》大家念得很熟、很多,你們都知道,講到末法、講到現前這個時代,五痛、五燒達到極點。所以今天世界許多災難,一般世間人所謂自然災害,我們讀了佛經就曉得不是自然,不善的共業所召感的,不是一個人造作的。爲什麼會有不善的共業?那就是聖賢之道沒人講了,現在這個時代你講也沒人相信。變成什麼?古聖先賢留下這個寶貝,不識貨。從前李老師曾經有一次帶我們到故宮博物院去參觀,回來之後在路上,我們同學很多,老師告訴大家,你們看了故宮的收藏,你們喜歡什麼?可能都非常喜歡明清的玉器,真好看。可是商周那些銅器你們一定不喜歡,一看破銅爛鐵。那才是寶!叁、四千年前的東西,明清不過是叁、四百年。可是不識貨,如果擺在面前問你,你要哪一個?肯定我要玉器,那就不識貨。現在人普遍對老祖宗的東西都把它當破銅爛鐵,不知道它的寶貴,沒人教。如果故宮的解說員要不把這些銅器一樣一樣講解介紹給我們,我們怎麼知道它是寶,那些東西你收藏在家裏,小偷來了絕對不會要。

  現在中國傳統的文化一般人不知道,傳統的醫學現在一般人也不知道。我那時候很年輕跟方老師,方老師講到醫學,告訴我,中國的醫學有五千年的曆史。這句話裏面含著什麼?五千年的智慧,五千年的方法,五千年的經驗,五千年臨床實驗的效果,這還得了。他講西醫頂多不過叁百年,沒經過曆史的考驗。老師還告訴我,二次大戰的時候,西方人發明抗生素,救了西醫,如果沒有這個東西,西醫早就完了。所以中國的老人是我們前一代,現在一代不如一代,我這一代比前一代差遠了。跟方老師學,跟章嘉大師、李老師,我們都比不上,老師傳的這些學生,我們這些同學當中跟老師比差太遠了。這是什麼?水平在下降,這不是個好現象。爲什麼我們不能夠提升,像上一代那樣的水平?我們有心學,我們也很好學,沒有環境,這就是緣分,沒這個緣分,這個緣分就是護法。民國初年,還有些真正的大善知識,他們知道,也很慈悲,真的也有力量想做,大環境不許可,社會動亂。滿清亡國之後,中國社會軍閥割據,國民政府剛剛統一,又發生中日戰爭,八年。所以,都生活在戰亂、水深火熱之中。支那內學院很了不起,只辦了兩年就停辦,應慈法師辦華嚴大學,都是爲了戰亂停掉了。

  臺灣非常不容易,六十年的安定。社會安定,人心不安定,沒有真正得力的護法,護法要護持讓你的生活衣食住行不操心,你的心能定下來好好學習,這能成功。在臺灣就沒有這樣的大護法,所以這個六十年,我們現在想想也算是空過。我們還算是不錯,可是比起上一代,我們就非常慚愧。我們了解這個事實真相,所以我們有心、有這個願望想幫助真正有心人。有什麼心?希聖希賢,希望自己成聖人,希望自己成賢人,真正發菩提心的人。發菩提心是舍己爲人,爲正法久住,爲救度衆生,可以舍自己的身命都能做得到。有這樣的人,我們在環境上幫助他,這個我現在能做到。我年輕的時候遇不到這個環境,今天我可以幫助這些人,找個小地方,四事供養我照顧,飲食、衣服、居住學習的環境我供養。真正好學,在這個地方十年不下山,那就很有成就。前些年我到日本開會,我記得好像是第二次去。去參觀日本的比叡山,日本人稱它爲佛教之母,日本佛教十叁個宗派,創立宗派的祖師,第一代的祖師,都是從比叡山出去的。他們的方丈接待我,我向他請教,早年日本各宗派的一些祖師,開山的祖師,在山上修行、學習,最長的時間多久?他說叁十多年,最少?十六年。真的,這麼長的時間住在山上,他心定的,定能開智慧,智慧開了才能談得上護持正法,弘法利生,續佛慧命,智慧沒開做不到。一定是因戒得定、因定開慧,叁無漏學,這不但是釋迦牟尼佛傳的,世尊告訴我們,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如來,同一個菩提道,都是走這個路走出來的。我們如果疏忽戒律,那怎麼行?頭一樁事情就是德行。孔老夫子教學四科,第一個是德行,第二個是言語,第叁個是政事,第四個文學。德行擺在第一,佛法教學也是把德行擺在第一。我們到日本去看比叡山,現在也不像從前,比叡山接待觀光客,變成旅遊的道場。在從前決定不會接待觀光旅遊的人,到那裏去幹什麼?到那裏去都是學習的,參學的。所以,現在學習有這麼一個困難。

  而這個世間大富長者,有,比從前還多,但是有智慧的就不多。財富是你的福報,這個錢怎麼用法那是智慧,沒有智慧,錢再多用得都不得當。用得最好是修福,算很不錯了,修積功德的,一個都看不到。佛法是要求智慧,弘護一體佛法就興旺,弘法跟護法互相尊敬,佛陀在世,這些榜樣好,祇樹給孤獨園是最好的榜樣。給孤獨長者在家居士,祇陀太子,這…

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九十叁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 第4页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