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虛空,虛空也是個相。它的體是什麼?體是自性。這就是宗門大德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之後,人家問他,自性在哪裏?左右逢源,頭頭是道,沒有一樣不是,拈一法是,不拈一法也是,奧妙,性相一如。
下面說「然共此真如,非凝然無爲之頑體」,這要知道,這就說明佛家講的空性是活的,現在人講有機體,它不是死的。它雖然不是精神、不是物質,精神、物質都是從它變現出來,所以它不是無所作爲。它不是無所作爲的頑空之體,它是活活潑潑,能現萬法之體,這個要知道,所以這裏說明佛家講的空性不是無。六祖大師見性的時候說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,它在不現的時候,你不能說它沒有,它樣樣具足,它一樣都不缺,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。「具不變、隨緣之二義」,具是具足,我們現在講能量,它本來具足兩種能量,一種能量是它的自性不變,永恒不變。第二種能量是它能隨緣,隨緣是什麼?隨緣能現一切法。就像我們現在電視,電視的屏幕,你看電視屏幕是不是起兩個作用?第一個作用它不變,第二個作用它隨緣。現在電視大概有一百多個頻道,它能隨緣,你按哪個頻道這個頻道的畫面就現前。屏幕有沒有妨礙?沒有妨礙。有沒有被染汙?沒有被汙染,絲毫不染。它不變,不變隨緣,隨緣不變,自性就是如此,自性裏頭什麼都沒有,什麼都可以現。電視我們知道,是很多電視臺的電磁波你接收過來,你按它的頻道畫面就現出來,這個道理我們懂。
我們自性裏面現的十法界依正莊嚴,現在我們看到的芸芸衆生、山河大地,到底從哪來的?自性裏頭本來就具足,有緣就現前。緣是什麼?緣是動念頭。這個念頭的動,我們知不知道?不知道,太微細。就是彌勒菩薩跟我們講的,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那種微動。這一動就現前,就好像我們頻道按下去畫面就出現,這裏頭畫面依報、正報都現前,自己現前。所以我從哪裏來?我跟宇宙同時發生的,就是這個一念。彌勒菩薩講得很清楚,這一念裏面有形,形就是物質現象,色相,物質色相;有識,識就是見聞覺知、受想行識,就有了。識是心,我們叫識心,色是物質,大乘佛法裏面告訴我們,物質跟精神是一體,沒有辦法分開。物質裏頭決定有精神,精神裏面決定有物質,不可能單有物質沒有精神,單有精神沒有物質,找不到。極其微細這一念,什麼時候産生的?什麼原因産生的?沒有原因,也沒有時間,佛家講當下,念念都是當下。所謂時間跟空間,都是從你妄想分別執著裏頭變現出來的,其實沒有,這給你講真話。沒有時間就沒有先後,沒有空間就沒有大小、沒有距離,當下一念。一秒鍾多少念?一秒鍾已經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個念頭。你真搞清楚、真搞明白,你修行想開悟、想證果沒問題,爲什麼?你真肯放下。所以關鍵在哪?肯,真肯放下,這一放下就是!大乘教佛常說,放下執著,你就是阿羅漢;放下分別你是菩薩,真菩薩,不是假的;放下念頭,起心動念念頭放下,你就圓滿成佛。你就回歸到常寂光,你就跟自性清淨圓明體融合成一體,其實你在迷惑顛倒還是融合在一起,只是你自己不知道,到徹底放下才曉得。所以說是「圓滿菩提,歸無所得」,證到究竟圓滿之佛果,你得的什麼?什麼也沒得到,它本來就是這樣的。能大師所講的,講得好!簡單明了,「清淨」,真正清淨得到,「不生不滅,本自具足,本無動搖,能生萬法」。遍法界虛空界都是你自己念頭生的,你要講財富,什麼是財富?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都是自己,除了自己之外找不到有一物,這才叫圓滿菩提,這才叫同圓種智。
下面解釋不變隨緣,「雖以不變之故,常住無作」,無作是它沒有作爲,它是真正清淨圓明之體。「然以隨緣之故,變造一切諸法」,十法界依正莊嚴是一時頓現,它變得快,真的像我們電視頻道一樣,你一按頻道,畫面立刻現前,沒有先後,沒有這個畫面先,後面又來一個,不是的,同時現。所以宇宙是同時出現,沒有先後。種種變化那是你的念頭,你念念不一樣它就起變化,所以這個道理要懂。這個道理懂,我們要想消災免難就很容易,中年以上的人,大家都很重視身體健康,你明白這個道理,你永遠健康,你不會有一點毛病,爲什麼?只要心健康就行。一切的病痛從哪裏來?從妄念來的,尤其是貪瞋癡,佛告訴我們,貪瞋癡叫叁毒,這個毒是病毒,叁種最嚴重的病毒。如果貪瞋癡沒有,你怎麼可能生病?怎麼會生病?沒這個道理。所以佛家治病要不要醫藥?不需要。要不要什麼手術?也不需要。只要你的念頭一變,你整個身體裏面細胞統統産生變化。所以佛說戒定慧,你念念跟戒定慧相應,就把貪瞋癡轉變成戒定慧,戒定慧是最健康的。轉叁毒爲叁德,戒定慧是叁德,這對自己身體來講;應用在家庭,你的家庭是美滿,幸福美滿。如果社會上大家都懂這個道理,我們這個世間所有一切災難都沒有了。災難是從哪裏來的?貪瞋癡帶來的,業感!我們起心動念,山河大地、所有物質現象統統知道。
這個話在過去我們只有聽聖言量,佛說的。現在人不相信佛,佛說的話能算話嗎?現在人相信科學,科學有實驗,通過實驗有證據。日本江本勝博士用科學的方法實驗,真的證明出來,物質現象真有見聞覺知,真的有受想行識。我聽說有一些小學生,老師帶著學生做實驗,用什麼實驗?水果香蕉、蘋果。同一個樹上采下來,把它放在兩邊,一邊對它說一些善言善語,「我喜歡你、我愛你」,這邊「我討厭你、我恨你」。每天你經過這邊用這個語言去對它,這個心態去對它,一個星期之後,接受善的、祝福的,它保持的樣子保持得很好,散出香味;惡意對待的那個,它顔色變了,變黑,氣味很難聞。水果實驗做出來,它真懂得人的意思。再有用米飯,用兩碗飯、用饅頭,一鍋蒸出來的,也用這個方法對它。一、二個星期之後,善意對它的,它發酵,顔色漸漸變成淡黃色,氣味芳香,很好聞;另外那個已經腐化,黑了,氣味變得很難聞。這是物質,這是礦物,米煮成飯,面粉做成饅頭,這不能算是生物,不能算是植物,從這些實驗,你就知道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我們起心動念,佛菩薩知道,鬼神知道,一切人不知道,人本來是知道的,他爲什麼不知道?他心煩,他的意亂掉,我們今天講心浮氣躁,他把他能力失去;心地清淨、有定功的人知道。我們懂這個道理要回頭,如果不回頭,確實我們對不起自己的靈性。
靈性迷了的時候就叫靈魂,在六道裏面出不了六道,叫靈魂;靈魂覺悟了就變成靈性,超越六道。大乘教太殊勝,長時期接受大乘教的熏習,這是世間最有福報的人、最有智慧的人,爲什麼?他逐漸逐漸明了。我們是凡夫,自己沒有定功,沒有開悟,但是接受大聖大賢這些經教的熏習,熏習的時間久了,雖沒有覺悟,對外面事情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深信不疑。自己學習這個法門深具信心,而且知道這才是我一生最重要的事情,其余的不重要。看到世間人迷惑造業的這麼多,自自然然憐憫心生出來,這就佛法一般講慈悲心,悲心是憐憫心、同情心,這是自性裏頭本有。我們遇到了,就有義務、有責任要幫他一把,他不接受那是他自己的事情,他不接受隨他去,爲什麼?他沒嘗到苦頭,嘗到苦頭他就回頭。諺語所謂「不見棺材不流淚」,到他流淚有回頭意念的時候,再去幫助他。但是在平常我們要懂得隨緣,要抓住機會,叫機會教育,肯接受的、喜歡的就認真教他,你不教他對不起他。教他,講不講條件?不講條件,真叫有教無類,不求報酬、不求感恩。只管認真好好去教他,他肯學;不肯學不要勉強,勉強人家生煩惱,還記恨。所以佛菩薩對一切衆生心是平等的,但是在教學事相上不平等,那是衆生根性不平等。他有一分誠敬,他能接受一分佛法,你就給他講一分,別給他講兩分,兩分盛不下。像這杯子一樣,它只有這麼大,只能裝這麼多,太多了漏掉,所以叫應機說法。他能裝十分,你給他一分,你對不起他,他有這個量可以裝十分,你就得給他十分。這是諸佛菩薩、大聖大賢教化衆生的原則。
機會教育是屬于誘導,他還沒有信心,還沒有這個意願,有機會讓他看到、讓他聽到、讓他接觸到,這就是在阿賴耶裏給他種善根,很重要。我們穿上出家人的衣服,挂一串念珠,手上拿一串小念珠,在路上走,人家看到的時候,他觀念當中就有個佛字印下去。不管他說不說話,一看到學佛,阿賴耶識裏面就種了佛的種子。常常種這個種子的話,他善根就發現,他對這個就感興趣,主動來學。有人很快,二、叁個月他就有興趣,有人得一、二年,甚至于有人得十年、二十年,有人到老年,六、七十歲,七、八十歲的時候他才接受,善根福德因緣不相同,這個事情不能著急。有很多人著急,衆生這麼苦,著急,著急有沒有用?沒用。著急顯示什麼?顯示出你自己生煩惱,你自己心不清淨,你的分別執著很嚴重,你不了解事實真相。諸佛菩薩永遠不著急,不但佛菩薩不著急,阿羅漢都不著急,他清楚。那個緣該成熟的時候自然就成熟,不成熟,你想把它提前不可能,佛菩薩都做不到。懂得隨緣,不變隨緣,隨緣不變,我過去在講席裏講了四句,我說不變隨緣,是佛陀;隨緣不變是菩薩,在隨緣裏面學不變;不變不隨緣是阿羅漢,阿羅漢不變,他不隨緣;隨緣隨著變是六道衆生,六道裏面衆生隨緣隨著變,所以養成很多不好的習氣。
我們看底下文,「然則吾人所見之萬象,皆爲真如之隨緣;隨緣之萬象,即真如也」。這要是看到,好!這個境界好,你所看到的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現象,我們從早到晚看到很多人,看到樹木花草、山河大地,看到晴空萬裏,你知道這個東西是什麼?這是真如隨緣變現出來的樣子。真如是什麼樣子?真如沒有樣子,變現出這個樣子,這樣子就是真如,你在相中見到性。如果你能夠離一切相,在相裏面怎麼叫離?沒有執著、沒有分別、沒有起心動念,恭…
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九十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