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九十集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個惡的念頭,反應的是什麼現象?六道叁途的現象。我們願意到六道叁途去嗎?以前不知道,現在知道了,不願意去。不願意去,不願意去就不能有這個念頭,念頭沒有當然就不會有這個行爲,深信因果才真正解決問題。

  所以我在叁十多年前,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離開臺灣,接受香港同學邀請講《楞嚴經》。我第一次到香港,在香港講了四個月,前面兩個月住在中華佛教圖書館,那個時候館長暢懷法師。這個圖書館是倓虛老法師建立的,圖書館裏面藏書有弘化社的圖書,弘化社是印光大師創辦的。印光大師是我們李老師,李炳南老居士的師父,我們看到大師出版這些東西,我們非常親切。看他的出版,我看書喜歡首先把版權頁翻來,他印了多少?我發現印光大師一生叁本書,他印的數量最多,這叁本書《了凡四訓》、《感應篇彙編》、《安士全書》,這叁樣我統計概略算了一下,超過叁百萬冊,在那個年代這是令人吃驚的。這叁樣東西都不是佛法,不是佛經,他怎麼印這麼大的量?我天天在想,想了兩個星期,想出也許因果教育在這個時代應該是最重要的科目。真的,到現在看到今天的社會,我們對于印光大師的用心不能不佩服,先見之明!這叁樣都是因果教育,所以提倡深信因果我們才能得救。深信因果,我們所學的善法,像我們現在所提倡的《弟子規》、《十善業》、叁皈五戒,他才會真的落實;不信因果,學這些法可能都是當面子,做爲一個假相,他做不到!所以印光大師的教誨比什麼都重要,無論你學世間法跟出世間法,你需要什麼底子?因果。有因果的底子,能深信因果,無論學哪一法沒有不成就的。在今天的社會,我們再想想印祖這個無比的重要。我在臺中求學的時候,李老師給我講過很多次,教我以印光大師爲老師,做印光法師的私淑弟子。印光法師不在,現在他的《全集》出版,你一生就跟他學,讀他的書,明了他所講的理論、他的教誨,我們統統把它落實在生活,落實在工作,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,就成就。這個事情五十多年前,現在想想真的就像昨天一樣,老師的叮咛、老師的教誨、老師的期望。五十年的曆練,知道印祖教誨的重要性,印祖的教誨能救自己,能救佛教,能救國家,能救世界。而印祖教我們學習的基礎這叁種書尤其重要,《了凡四訓》、《感應篇彙編》、《安士全書》。真的要以這個爲基礎,不能疏忽,要認真的去講求!這叁種書,我們還要大量的去翻印,大量的去流通,要細講,做成光盤幫助初學,真實功德。

  在這段裏面,這就是今天講的,這是最近科學家發現的全息的理論,非常重要。我們在前面讀到,賢首大師給我們說,一切衆生要是向如來請教,如來只用一乘統統都解答,爲什麼?全息。一乘裏面具足圓滿一切佛法,一切法都是佛法,沒有例外,所以這個佛法是廣義的,不是狹義的。不是分取真如之性,不是分取。性爲一味平等不可分取,這幾句話非常重要,自性它就是圓滿的,在一微塵裏頭、在一毛端裏頭它都是圓滿。那我們現在說話用方便一點,因爲這個事情真的太玄,沒法子理解,我們現在講含藏的信息,這個大家容易理解。譬如現在晶體管,晶體管指甲這麼大一點點,裏面含藏許許多多的信息。現在這一個晶體管可以含一部《大藏經》,就在那一片裏頭。現在的光盤還滿大,還這麼大一片,晶體很小,指甲這麼大。佛法跟我們講的更小,小到我們肉眼不能看見,毛端、微塵看不見,裏面所含的信息是整個宇宙的,過去、現在、未來統統在裏面。

  你說講科學,佛法的科學講到尖端,佛法能講整個宇宙信息,過去、現在、未來藏在一個基本粒子裏面,現在科學家誰能做到?所以我說佛法裏頭高等科學,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方老師當年介紹我是高等哲學,沒錯,從理上講哲學,從事上講科學,我們這個世界科學、哲學是望塵莫及。所以要曉得,性是整體的、是一味的、是平等的,決定不能分開。這句話說什麼?說我們人人平等,佛家講「生佛平等」,諸佛如來跟一切芸芸衆生平等的。爲什麼?性,性體不能分割,它是圓滿的,沒有大小,大是圓滿,小也是圓滿。「一微一塵悉完具真如之全體」,這些話我們都要把它記住,一微一塵,微比塵還小,統統是完完全全具足真如的全體,全體裏面什麼?就是能大師給我們講的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。具足什麼?佛在《華嚴經》上告訴我們,「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具足就是這個。圓滿的智慧、圓滿的德行、圓滿的才藝、圓滿的相好,沒有一絲毫欠缺,大圓滿!在哪裏?在一微塵裏面,一切微塵亦複如是。

  「故完具理之一一事相」,完就是圓滿的意思,具就是具足,理就是性,性顯現出的一切事相,虛空法界、萬事萬物這是一一事相。「如其理性之法界融通」,融是圓融,通是無礙,就像它體性一樣,事就是性、就是理,性就是事、就是事相,是一不是二,法界是事。「一一事相亦遍含容一切法界,而重重無盡,此名周遍法界性」。理遍在事相,事相也遍在性理,所以《華嚴》才講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」,這一點都不假,這句話很不好懂,你要是對于《華嚴經》上講的叁觀不了解的話,你沒法子體會。這叁觀是學習《華嚴》的基礎,明了這個道理、這個事理,然後我們學「五止六觀」就容易。五止六觀是落實《華嚴經》的行法,我們怎樣用《華嚴經》的理論、方法契入華嚴境界,賢首這篇論文就是討論這樁事情。所以事實真相要是不了解,你沒辦法修。教你放下你就放下,什麼都不懂你就放下,那是什麼?上上根人,那不是普通人。爲什麼?他一放下全就明白,他入了境界。上中下叁根都做不到。清涼大師把這個事情講得這麼清楚、這麼明白,我們還是放不下,這是下根人、下下根人,我們自己要有自知之明。

  下下根怎麼辦?有一個辦法,《華嚴經》到末後,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,這是最後一個辦法。《華嚴經》修行的方法你懂了,難,做不到,老實念佛求生淨土,能不能入華嚴境界?能,只要往生西方淨土,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入華嚴境界。這個地方才能看到,諸佛如來慈悲到極處!我們要曉得,這個世間事全是假的,這是你真的要放下,不要放在心上,放在心上是什麼?有礙你往生,那這一生就空過!下一次再碰到這個經典,可不是那麼容易。所以它重重無盡。「是爲四法界中之事事無礙法界,隨緣觀之至極」,這個隨緣觀達到登峰造極,這什麼?前面給諸位說,這是實報莊嚴土菩薩的境界,不是十法界。理事無礙是十法界的四聖法界,事事無礙是超越十法界,實報莊嚴土的境界,我們念佛往生,上上品往生是實報莊嚴土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到此地。

  

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九十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