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可是做出來之後,他沒想到贊歎的人很多,感動的人很多。現在他發心,他想找一個小鎮來做實驗,像我們過去在湯池做的一樣,我相信他會做得很成功。做成功之後,他讓全國的媒體來采訪、來報導,這樣産生影響力,讓中國人重新肯定自己的傳統文化。把老祖宗東西再找回來,現在管用,老祖宗東西是真實智慧,超越時空,幾千年前的舊社會管用,幾千年後今天的新時代還是管用,永恒不變這叫真理。但是不通過實驗,大家迷得太深,我們至少丟掉一百年,一般人對這個沒有信心。我看了這個光盤我很受感動,我覺得這個人就是菩薩再來,真的是來救苦救難。非常非常難得,在這個社會裏面有這樣的人出現,國家之福,民族之福,也是全世界人有福。這幾天我想方法跟他去聯絡,我們要全心全力去支持他、去幫助他。一個實驗點成功,可以讓全世界的善心人士、志士仁人來參觀、來考察,他們有能力把這個理念、把這些方法介紹給全世界,那就突破了魔網。拯救世界,從拯救人心開始。
底下這句話是非常的感歎,『又無師匠谘問莫憑』,這個時代沒有真正的老師,有修有證的沒有!不得已而求其次,雖然他沒有證,他真修,這也就很難得,真正修行沒有證的,現在也是稀有難逢。我們要學好,要學道,要學善,到哪裏去學?沒地方學!早年我在臺中求學,老師知道現代社會的環境確實是走下坡,一代不如一代,我們真的想學,確實找不到老師。李老師教我師法先賢,以古人做老師,做古大德的私淑弟子。中國這個私淑弟子是從孟子開始的,孟子好學,非常尊重、愛好孔老夫子,孔夫子那個時候過世了,但是孔子的著作在,孔子的學生還有不少都在世,孟子依孔夫子的著作去學習,遇到困難有問題向孔子學生去請教,他學成超過孔子的弟子。所以他是孔子的私淑弟子,沒見過面學得非常像,比孔子直接教的學生成績還優秀。所以在中國人稱孔子爲至聖先師,稱孟子爲亞聖。跟夫子當面學習的,成績還比不上孟子,這個人真叫後來居上,跟老師沒見過面,真的繼承老師道統。所以今天我們講儒家,都說孔孟,不講曾子,講孔孟,講孟子。這是開始教導我們可以依古人爲老師,正確,我們就找到靠山。
在佛門裏面也有個很好的例子,蕅益大師。蕅益大師是明朝末年人,他出家,心目當中最仰慕的、最佩服的蓮池大師。可是蓮池大師往生了,怎麼辦?蓮池大師的著作在,他就讀蓮池大師的書,行蓮池大師的教誨,學得很像。蓮池大師是淨土宗第八代的祖師,他是第九代祖師,學得真像!這是我們佛門私淑古人。所以我在臺中,李老師非常謙虛,他說你在我這裏這麼多年,我不能教你了,我給你介紹一個老師,誰?印光大師。印光大師是他的老師,也不在!印光大師的《文鈔》在。那個時候沒有《全集》,李老師送我四本書,《印光大師文鈔正編》兩冊、《續編》兩冊。他告訴我常常讀,認真的學,做印光大師的私淑弟子,有道理!我們今天讀到這一段文,如果不用這個辦法,我們找不到善知識。
所以這麼多年來,我在世界各地講經,我講《華嚴經》,誰是我的指導老師?兩個人,第一個是清涼大師,我依憑他的《疏鈔》。第二位是李通玄長者,這在家居士,我參考他的《合論》,學《華嚴經》,我找到兩個老師。學《無量壽經》,我找到夏蓮居老師,他的會集本實在是會得好,讓我們看到了五體投地。他的傳人黃念祖老居士,《大經解》注得好,是他老人家一生的代表作。夏蓮公我沒有見過面,黃念祖我們就多次見面。我聞名是早年在臺中李老師提過,我有這麼個印象,聯系上是在美國。美國華盛頓DC的佛教會,邀請他去講經弘法,他在美國住了一個月。那時候我也在美國,我們沒見面,都很忙,但是我們通了電話,這就保持聯絡上,一個月之後他回北京,好像我過了沒多久,我特地到北京去看他。我們討論到會集本,那個時候難,在海外講會集本只有我一個,在中國大陸弘揚會集本就他一個,所以我們兩個一碰頭特別的親密。他告訴我,蓮公一生一個願望,希望能夠建立淨宗學會,在國內沒有這個緣分,希望我在國外建立。
那一年剛剛好,加拿大溫哥華的同修邀請我去講經,講完之後我就鼓勵同修們建淨宗學會。所以在國外第一個淨宗學會是在溫哥華,加拿大淨宗學會。以後我回到加州,住在舊金山,所以第二個學會是美國淨宗學會,在Sunnyvale建立的,現在還在,楊一華居士他們在主持,辦得很不錯。以後這幾年,好像是美國跟加拿大的地區,我那個時候講差不多將近有叁十個淨宗學會,很難得。其實淨宗學會就是古時候的蓮社,每個會都是獨立的,行政獨立、人事獨立、財務獨立,只有在教學、在研究討論、在學習,會與會之間有交流、有合作,其它的都沒有,非常理想,沒有統轄,沒有組織,每個會都是平等的。以後在世界其它各個地區,到現在好像有二、叁百個會,我也不清楚有多少個,反正許多會,常常跟我有聯系。所以我們只統一在五經一論,統一在祖師的語錄,我們互相學習、互相交流、互相的鼓勵,其余的統統都沒有,所以我們的會很輕松、很自在。
章嘉大師叫我學釋迦牟尼佛,釋迦牟尼佛一生,從叁十歲開悟之後就開始教學,七十九歲圓寂的,所以講經叁百余會,說法四十九年。從這上去看釋迦牟尼佛是什麼身分?孔夫子後人尊稱他爲萬世師表,老師。釋迦佛也是老師,教學的時間最長,他教了四十九年。我們知道孔子教學五年,周遊列國希望求個一官半職,他是非常希望能夠展示他的抱負,治國平天下。當時這些國家的國君沒有一個人願意用他,對他很尊重,不用他。所以這樣才回去,回到老家去教學,回去那一年六十八歲,他七十叁歲走的,所以教學只有五年,五年影響太大!釋迦牟尼佛教了四十九年。我也常常給這些做老師的,從事教育工作者這些老師討論這個問題,在全世界搞教育最成功的是釋迦牟尼、孔子。他們爲什麼會成功?沒有別的,他做到然後他才說到,叫聖人。他沒有做到的他不說,說到的全是做到,人不能不服,不能不贊歎,認真向他學習。我說第二等的他說到他真做到,認真努力去做,他做到是賢人;如果說到做不到那叫騙人,當然沒有成就。所以我們要學釋迦、要學孔子。
而釋迦佛放下真放得徹底,一生沒有道場,他教學在哪裏?沒有一定的處所,山林、樹下、河邊。老師找一個高一點地方坐下來,學生坐在周圍,人數不少,常隨衆一千二百五十五人,是個相當大的團體。住在哪裏?樹下一宿,日中一食,給我們做榜樣。爲什麼不建寺廟道場?從前不知道。釋迦牟尼佛有能力建,他不需要化緣,他們家裏是國王王族。又何況他的弟子當中,經典上講的,當時印度十六大國王都皈依釋迦牟尼佛,都依釋迦牟尼佛做老師,你說要建個道場,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嗎?只要世尊同意,別人就替他建好了,不要!但是他也很活潑,也不固執,這些國王大臣他們有花園、有別墅,請他來在這個地方教學,他也很樂意。竹林精舍就是這個樣子,祇樹給孤獨園就是這個樣子,他接受在那邊講經教學,教了一段時期離開,産業是主人的。所以我說釋迦牟尼佛有使用權,所有權呢?所有權是主人的,不要。所以出家人對于名聞利養真的沾都不沾,念頭都沒有,這心多清淨!有道場那就要管理,那很操心。這對于真正修道,道業沒有成就、沒有定功,是非常危險的一樁事情。
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的示現,是最好的榜樣,一生就是做教員,不做校長,是個好教員。這麼多學生不需要管理,學生都自治,爲什麼?人人守規矩,人人明白道理。天天聽教誨,不需要管理,人人都是好人,事事都是好事,這才符合大道!這就是章嘉大師叫我學的,所以我一生沒道場。出家早年韓館長的護持,二十年之後才有個小小的圖書館,「華藏視聽圖書館」,韓館長做館長,她來護持道場,我們只是講經教學。所以我常常說在那個時候我不管人、不管事、不管錢,這一生都是這樣的,你心才會清淨。哪個地方有緣就到哪裏去,這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的,佛當年在世,一生足迹遍五印度。我們今天在這個世間交通方便,我們的足迹也是遍全球五大洲,哪裏有緣哪裏去沒有一定的,隨緣而不攀緣。
早年臺北簡豐文居士是建築師,他在杭州南路建了一個大樓,還沒有完工的時候他來找我,他說:法師,你講經沒道場,我供養個道場給你。我說:好,在哪裏?杭州南路。帶我去看看,看工地,姑妄聽之。他知道我對他沒信心,建好之後他把所有權狀拿給我,這是真的。在哪裏拿的?那個時候我出國弘法回來,他到機場去接我,把所有權狀在機場拿給我,這是真的,這不是假的,我不好意思拒絕他,我就收了。過了兩天我找他來,我把所有權狀擺在桌上,我說:你是真的送,還是假的送?他說:真的,不是假的。我說:你要真送我不要,我組成一個董事會來管理,這個道場起個名字,向政府立案。他同意。然後我問他,我說:你是幫助我,你還是想害我?他說:我一定幫助師父,我不會害你。我說:這個道場要不要開銷?要。我說:一個月大概要多少錢?他算了一下要六萬塊錢。我說:六萬塊錢打哪來?我是不是要到處去求人去化緣?那你就害我,你害慘了。他說:那怎麼辦?我說:除非你每個月拿六萬塊錢來,不然的話,你送給別人,我不要。他最後想想答應,這個道場是這麼開張的。一直拿了叁年,一個月六萬塊錢拿了叁年,這道場有收入了,捐助的人多了,生活開銷可以能夠擺平,我才告訴他,你不必再拿。這些不能不想到!所以我一生沒有化過緣,沒有問人要過一分錢,自在。十方的供養送到我這裏來,我知道是要我替他修福的,我看看哪個地方適當我幫助他,替他修福,我自己什麼都不要,這才得大自在!
學佛,這個身體還在世間,常常記住,我們爲正法久住,爲幫助一切衆生離…
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八十七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