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八十六集▪P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不受影響;能不受影響的那是聖人,那不是凡夫,他真有功夫,那個功夫就是看破。像《般若經》上所講的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所以他知道那是假的。像我們看電視、看電影,我們知道電影的銀幕、電視的屏幕什麼都沒有,幹幹淨淨,這叫清淨心。但是頻道打開,信息傳來了,裏面有音聲、有形相,凡夫著了相,這些幻相能引起凡夫的煩惱情緒;順自己心的歡喜,不順自己心的就厭煩。你的心跟著這個幻相去轉,心隨境轉,凡夫。修行人,有功夫的人知道那是假相,屏幕上什麼都沒有,不管它現什麼樣的相,修行人如如不動,見如不見。他有沒有見?見了。什麼叫不見?他心裏沒有分別執著,他保持完全的平靜,這叫功夫,能不起個念頭。雖然不起念頭,清清楚楚、明明了瞭,你問他,他都知道;你不問他,他心幹幹淨淨的,確實痕迹都不著。所以要『住于靜處端坐正意』。這些都是講的形式,我們今天講的規矩,規矩能幫助你把心定下來。

  【不依氣息。】

  『氣息』是呼吸。有人做「數息觀」,坐在那裏做什麼?注意你的呼吸,用這個方法來攝心,要不然你就胡思亂想,叫你把心專門注意呼吸,叫數息觀。這樣慢慢的把妄念放下,用這個,這初學;功夫得力了不要用這個,不需要用數息。

  【不依形色。】

  這都屬于觀想,《十六觀經》裏面就是觀形色,「落日懸鼓」,這第一觀,那修止觀,完全是觀想。想什麼?想太陽下山,那是西方,太陽下山是西方。太陽下山,像一個鼓一樣,紅紅的太陽,這個時候光不像中午那麼樣的強,你眼睛睜不開,這時候可以睜開眼睛看。像個鼓一樣,慢慢的落到山下、山的那邊去了。這是『依形色』。

  【不依于空。】

  『空』是什麼?什麼都不想。修成了叫無想定,果報在四禅天的無想天,也非常麻煩。所以修定不簡單,必須要有好老師、善知識在旁邊看著你,你要是稍稍錯了,馬上把你糾正過來,如果不糾正,你很容易著魔。學禅學密,沒有好的老師在旁邊是決定不可以的,不像學教,學教有經典的依據;不像念佛,念佛行,念佛就一句阿彌陀佛,不會出亂子。所以密要真正好的金剛上師,禅要真正好的善知識,你要是遇不到,你是很不容易成就。我學佛,叁位老師都對我提出警告,他們叁個人沒開會,但警告的是一樁事情,就是密宗跟禅宗勸我不要去碰它,很有道理。我親近章嘉大師,章嘉大師是密宗的大德,他也是這樣警告我。密宗裏一些常識,他給我講得很多,所以我了解。在佛法裏面,它的確是屬于上上乘佛法,什麼人可以修?在淨宗裏面講,你得理一心不亂可以修。不但可以修,你還真的要修,你夠這個水平;事一心不亂還不行,要理一心不亂。理一心不亂是什麼境界?禅宗裏頭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,成佛了,他已經超出十法界。不但超越六道,阿羅漢超越六道,超越十法界,分證即佛,他是真佛,可不是假佛,《華嚴經》上稱他爲法身菩薩,他可以修,不是這個條件不行。換句話說,密是什麼?密是佛法裏面的博士班,最高的一個階層。你要想念博士班,你什麼身分?碩士身分。碩士畢業,你才能念博士班,大學畢業都不行。我們明白了,對禅、對密會生起無比的恭敬心,虔誠的贊歎。自己敢不敢學?不敢,程度不夠,我們必須從基礎上下功夫。

  現在我們把這個基礎降低到最底層,最底層是什麼?幼兒園,連小學我們都不夠。所以要認真的、好好的去修叁個根,這叁個根就是《觀無量壽佛經》上的一句話,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」。孝親尊師我們落實在儒家的《弟子規》,慈心不殺我們落實在道家的《太上感應篇》,修十善業是佛法裏面的《十善業道經》。我們用這叁門功課做修行的基礎,這是幼兒園的課程,不是小學。我常講這叁門東西學好了,你就是佛經裏面諸佛菩薩常常稱贊的「善男子,善女人」,你取得這個條件。善男子、善女人是有條件的,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稱的,「淨業叁福」第一福你做到了。你看一展開佛經,「善男子,善女人」,你很歡喜,爲什麼?你有分。如果這叁條沒有,念「善男子,善女人」是念別人,自己沒分,這不能不知道。一定要清楚。有這個條件,你才真正能學佛法,念什麼?念佛教一年級,小學一年級,《華嚴經》上初信位的菩薩,小學一年級就是初信位的菩薩。我們儒釋道叁個根都做好了,能不能去念小學一年級?給諸位說,不能。爲什麼?你要參加考試,你考試及格才能進入小學一年級。考什麼?考止觀,止是放下。見思煩惱,這六道裏的。六道怎麼形成的?就是見思煩惱形成的,沒有見思煩惱,六道就沒有。

  見煩惱就是你見解錯誤了,思煩惱就是你思想錯誤了。一年級,思想錯誤沒有關系,見解錯誤要放下。叁界八十八品見惑斷掉,你才是初信位的菩薩,一年級。這個標准不是隨便說的。我們剛才講「善男子,善女人」,我講經的時候常常提到十六個字,放下自私自利、放下名聞利養、放下五欲六塵、放下貪瞋癡慢,這是我講了幾十年。真正做到了,你有沒有入門?沒入。真正做到了,你是善男子、善女人,你在哪裏?你在門口。到門口了,沒進去,你再跨一步就進去了。那跨一步是什麼?你把八十八品見惑放下。八十八品見惑分爲五大類,頭一個是「身見」。決定不再執著身是我,身是什麼?我所有的。你會把身看作跟身上穿的衣服一樣,衣服不是我,我所有的;身體不是我,我所有的。這一關你要是看破了,你對生死沒有恐懼,爲什麼?沒有死,哪有死!換個身體而已。就好像衣服髒了,換一件衣服一樣,很快樂。舊的衣服脫掉,換一件新衣服,一絲毫恐怖都沒有。頭一個你要把身見放下,《金剛經》上講的「無我相,無人相,無衆生相,無壽者相」,四相放下,你入了門,入大乘一年級,小學一年級。這第一個要放下的,一個放下,其它的都容易。

  第二大類「邊見」,我常常把它講做對立。把對立這個念頭放下,我不跟人對立,我不跟事對立,我不跟天地萬物對立,對立沒有了。對立要不放下,對立的提升就是矛盾,矛盾的提升就是沖突,沖突的提升就是鬥爭,鬥爭的提升就是戰爭,死路一條,後患無窮。所以化解沖突,從哪裏化解起?從放下對立,真正把沖突化解了。我們最近這麼多年來,有這麼個緣分,幫助世界,幫助聯合國,提供一點化解沖突的方法。我們在湯池小鎮做這個實驗,就是爲這樁事情,做成功了。所以對于佛陀的教育,中國傳統文化,能夠幫助這個世界化解沖突,恢複國際上的安定和平,我們有了信心。不做實驗,真的遇到別人問我:法師,你講得很好,那是理想,那不能實現的。我們聽了,也不敢用肯定的語氣回答。中國幾千年這套東西,現在還能行得通?所以我想現在人都相信科學,科學的特質就是實驗,通過實驗證明它可行,大家就沒話說。我們在湯池用一個小鎮來做實驗,實驗什麼?實驗《弟子規》,看管不管用。結果我們在推行全民教育,這個小鎮的居民四萬八千人,男女老少、各行各業一起學,不到半年,成績卓著。所以我們在國際上的聲音大了,堅定了,沒有絲毫猶豫。爲什麼?做出來了。這事情不容易!在這個時代,傳統文化疏忽了至少一百年,現在要讓人重新認知,能再肯定,非做實驗不可。沒有通過實驗,很多人不相信,那就是推動傳統文化的阻力,阻力很大。這種現象我們知道是正常的,丟得太久,沒人談了。下面說:

  【不依地水火風。乃至不依見聞覺知。】

  這講得究竟,清淨心不能依外面的依靠,有依靠就不清淨,有依靠你很容易被破壞,清淨心什麼都不能依。到最後什麼?

  【一切諸想隨念皆除。】

  那就是什麼?不但不分別、不執著,連起心動念都不許可。你看後面這一句:

  【亦遣除想。】

  想就是起心動念。前面說『一切諸想隨念皆除』,一切諸想就是分別,前面講依什麼那是執著。執著真放下,分別也放下,最後起心動念要放下,『亦遣除想』是起心動念。爲什麼?

  【以一切法本來無想。念念不生。念念不滅。】

  這給你講真的。

  【亦不隨心外念境界。】

  這個道理很深很深。我們讀了這段文,因爲前面一直學到這個地方,我們學過「顯一體,起二用,叁種周遍,四種性德」,還學到「五止」,所以我們明了。『一切法本來無想,念念不生,念念不滅』,爲什麼?幻相,它不是真的。念念是緣,緣生,生的什麼?生的是幻相,不是真的。像我們拿一張幻燈片,電影是幻燈片,這大家都知道;放映機就是幻燈機,電影這個幻燈機它開關的速度很快,不像一般幻燈機。我們放幻燈片的時間,可以放很長。電影幻燈機的設計,一秒鍾開關二十四次,我們不能把它縮短,也不能把它延長,定在二十四張。那個開關就是「念念」,幻燈機的影像投射在銀幕上,那就是「生滅」。爲什麼說不生?時間太快了,不能這個說法,這個講法講不通。不生是什麼意思?銀幕上沒有留下痕迹,這叫不生。我們眼睛的速度趕不上放映機的速度,如果我們眼見東西的速度跟放映機的速度是平等的,我們看到什麼?我們看到是一張一張的。速度不一樣,我們沒有看到一張一張的,看到連續的。雖然連續的,它確實不生,銀光幕上一絲毫沒沾染。不生,哪來的滅!念念不滅。所以是假的不是真的。放完了,銀光幕上一片空白,沒放也是一片空白。我們用這個比喻,會很清楚體會它是怎麼回事情。

  佛告訴我們,我們自性能夠現依正莊嚴,跟這個道理是完全相同,只是頻率不一樣,我們自性裏面的頻率簡直是不可思議。可是頻率有時候快、有時候慢,譬如水,水有水蒸氣,氣體的狀態;有液體的狀態;它結成冰,有固體的狀態。它是一個東西,它的分子都是水,爲什麼會有這叁種狀況?頻率不一樣。頻率很慢,變成冰;頻率快的時候,它就變成水;再快,它就變成氣,頻率不一樣。現在我們…

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八十六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