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上品十善,四無量心。
可是諸位要知道,上上乘法一定是以人天法爲基礎,像蓋高樓一樣,人天法是地基,人天法做不好,怎麼能夠修一乘?這個一定要明了、要清楚。得人身,來生再得人身靠什麼?佛在經上講,中品十善,十善業道,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兩舌、不绮語、不惡口、不貪、不瞋、不癡,雖然這十條都沒有斷,但是自己能控製得住。這十條得細講,不細講你沒有辦法修學。譬如不殺生這條,怎樣做才不殺生?不是說我不殺人、我不殺害衆生就算不錯了,那是什麼?下品十善,人要得中品十善。中品,你要懂得意思,大乘教裏面常講,「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衆生生歡喜心」,我們以這個標准。我雖然沒有殺害他,衆生因我而生煩惱,這算什麼?也算是殺生,爲什麼?惱害衆生。障礙衆生聞法、障礙衆生學佛,殺衆生的慧命比殺身命的罪還重,很多人不知道。我們想想,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一生示現開悟之後,四十九年爲一切衆生講經說法,法布施。用他的體力、用他的精神、用他的時間,這叫內財布施。做出的樣子給衆生做示範,法布施;用言語教導,法布施。他這樣做,叁種布施具足,財布施、法布施、無畏布施。我們要能看到這一點,要能體會到這個意思。無我,純善純淨的心幫助衆生轉惡爲善,幫助衆生轉迷爲悟,幫助衆生轉凡成聖,這叫修圓滿的布施,成就無量功德,莊嚴法相。諸位都知道,佛陀叁十二相八十種好,從哪來的?相隨心轉,從他的善心、善行裏面現出來的,一切衆生見到沒有不生歡喜心的。所以佛的相,佛的樣子,我們講威儀,能攝受一切衆生,衆生見到、聽到、接近到沒有不生歡喜心的。這叫自行化他,自己示現的告訴我們,天天不斷向上提升境界,他教給我們,佛是這樣的,讓一切衆生看到之後,也就很想跟釋迦牟尼佛學習,我也希望天天向上提升。
真幹,從哪裏幹起?從做人幹起。我們淨宗同學,修行最高指導的原則就是「淨業叁福」,叁條。第一條教我們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」。我們將它具體落實在儒釋道的叁個根,孝親尊師在《弟子規》,字字句句要做到;慈心不殺落實在《太上感應篇》;末後修十善業,《十善業道經》。儒釋道的叁個根在第一句,第一句全都做到,是人天小果;你做得不很圓滿,達不到滿分,來生不失人身,得人道。如果能及格,恭喜你,你生天,你能夠達到六十分、七十分,你肯定生忉利天;如果你能有八十分、九十分,你就生夜摩天。這是佛教給我們人天法,必須有這個條件你才能真正學佛,受持叁皈、五戒、威儀。叁福第二條講「受持叁皈,具足衆戒,不犯威儀」,叁皈是方向、是目標。修行人要記住這叁大綱領,第一個是覺而不迷,第二個是正而不邪,第叁個是淨而不染,覺正淨怎麼修法?要依靠佛菩薩,向佛菩薩、向老師學習,老師就是給我們示範覺正淨。我們這篇論文裏面,四德裏所講的「行爲世則」,老師要做出榜樣來給大家看。教學活活潑潑,沒有定法可說,因人、因時、因地、因事而有不同。現在是亂世,是道德淪喪的一個時代,衆生沒有倫理道德的觀念,你要教倫理道德就太難了。你講這個東西、教這個東西,人家第一句話就問你,「這學了有什麼用處,學這個東西能當飯吃嗎?」對古聖先賢東西喪失信心了。喪失信心真有爲難處嗎?有,不善的心行能感召來所謂天災人禍。你不相信,你不肯學,你的心行與倫理道德、與因果完全背道而馳,明白人、心地清淨的人一看就曉得,他有災難,大禍臨頭,爲什麼?不善心行所感的就是禍患。
這樁事情,全世界各個族群、各個宗教聖賢人都跟我們講得清楚,都講善有善果、惡有惡報,中國古人講得也很多。非常難得,近代日本江本勝博士用水實驗,證明礦物懂得人的意思,它也能看、它也能聽,我們什麼東西都不能隱瞞過它。我們一個善念,善的反應,我們一個惡念,惡的反應,直接影響什麼?我們身體。你看他做水實驗,大家都知道人體百分之七十是水分,這實驗出來,我們一個善念,水的結晶多美,你身體健康。我們一個不善的念頭,一個自私自利的念頭,一個傲慢的念頭,一個嫉妒的念頭,麻煩了,你的水的反應就很差;換句話說,你就不能不生病。就這個道理,直接的,直接影響身體。明白這個道理之後,我們能夠把一切不善的念頭放下,把一切善念興起,第一個你身體健康就恢複,不要用藥,不要找醫生,就恢複了。水有反應,我們講皮膚有沒有反應?頭發有沒有反應?骨頭有沒有反應?統統都有。彌勒菩薩講的,「念念成形,形皆有識」,形是什麼?就是物質。形是物質現象,識是精神現象,只要是物質,我們佛經上常講,小,毛端,汗毛端,小,依報裏面小是微塵。毛端、微塵都有見聞覺知,我們起心動念它全知道,它會自自然然做出反應。我們一個善念,全身沒有一個細胞不善,這人身體健康,就這麼個道理;我們的念頭不善,我們全身這些物質細胞反應就不善,就生病。爲什麼小孩的身體那麼好?小孩沒有惡念,他還不懂得,沒有惡念,他看到哪個人都是好人,他都會笑。爲什麼老人就生病?人愈到老,妄念愈多。尤其現在人老了之後無依無靠,小孩不孝順,國家也沒有做到認真的去養老,老人真的是悲哀。過去中國人老人有家,大家庭,家照顧,家族照顧,現在誰照顧你?兒女都不照顧,還會有人照顧你?所以自自然然他的妄念就多,想到自己一生,他一生的付出,到老的時候沒人照顧他,他怎麼不會怨天尤人?而這種怨天尤人帶給身體大量的病因。各個地方老人公寓,我們常常聽說老人跳樓自殺,爲什麼?他認爲這個方法是他唯一解脫的方法,殊不知解脫不了。
現代這個社會,心理醫生透過心理的治療,特別是催眠術,現在是相當普遍也相當發達,讓人在催眠狀態之下回到過去,回到前世,證實人沒死。人的死,換個身體而已,換一個空間還是存在。生滅是身體,他還有靈魂,而且證明靈魂沒有生死,靈魂用什麼方法你也不能消滅它。他離開身體,物質的世界他一樣帶不去,他能帶去是什麼?是他的思想,他所造的善惡業,這個東西能帶去。他的心、念、造作都是善,這個他能帶去,幫助他生天,他的日子愈過愈好。如果他是不善業,他帶去是幫助他墮畜生、變餓鬼、墮地獄,那就苦了。所以佛法常說「萬般將不去,唯有業隨身」,這句話告訴我們,帶不去的不放在心上,現在有很好,沒有也好,根本就不放在心上。什麼東西放在心上?帶得去的。我們知道,善心、善念、善行這個帶得去;佛菩薩、聖賢的教誨,我們記在心上,依教奉行,這個帶得去,好事!這一句阿彌陀佛,一心求生淨土,親近阿彌陀佛,這個願望帶得去,會兌現的。念佛求生淨土是一乘法,一乘裏面的一乘,這個一乘法一定跟人天相應,如果人天乘你都做不到,這個一乘法在阿賴耶裏面只是一個好的種子,不能起現行。一定得以人天乘的基礎把你托住,你才有輝煌的成就,這個很重要。所以我們佛弟子,頭一個把人做好。
我們淨宗同學,淨宗學會建立創始的時候,我們就定了五門功課,只要把五門功課做好,沒有一個不往生。這五門功課第一就是「淨業叁福」,最高指導原則,這要能記住。五門不多,很容易記住。第一條淨業叁福,叁條十一句,時時刻刻都要記住,我們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尤其是處事待人接物,常常想我有沒有違犯?第一條,「孝養父母,奉師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」,第二條,「受持叁歸,具足衆戒,不犯威儀」,第叁條,「發菩提心,深信因果,讀誦大乘,勸進行者」,我今天有沒有遵守?第二條,「六和」。我們人身,人是個社會動物,不能離開大衆,跟大衆相處我們有沒有做到六和敬?「見和同解,戒和同修,身和同住,口和無诤,意和同悅,利和同均」,做到沒有?每天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不可以違背,別人做到做不到與我不相幹,我自己要做到。再是「叁學」,這是佛法叁大網領,戒定慧。第四個是菩薩六波羅蜜,「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禅定、般若」。最後一條普賢菩薩十願,「禮敬諸佛,稱贊如來,廣修供養,忏悔業障」一直到「普皆回向」。天天要對對。我們選了這個五條,好記,念念不忘,依教奉行,這是功德,這是能帶去的,念茲在茲,一句阿彌陀佛,沒有不成就的道理!所以我們要懂得世尊當年在世,四十九年講經說法,有真實說、有方便說,誘導我們得人身、生天、證小乘阿羅漢果、辟支佛果、菩薩果,統統都是方便說。
這個術語,古大德引用經典,經典裏面說得很多,《勝鬘經》上說,「一乘即是第一義乘」,第一義是自性。第一義是什麼?就是我們這篇論文裏面所講的自性清淨圓明體。這個法門直接通達自性,用禅宗的話來說明心見性、見性成佛,這是一乘法,不是二乘。二乘是大乘、小乘,像爬樓梯一階一階來的,一乘法是一直到頂層,當中沒有委曲相,好像坐電梯上去,當中每一層不停留的,這就叫沒有委曲相。一乘是給誰說的?給上上根人講的。達摩祖師傳的法門就是一乘法,接引的對象上上根人,不是上根,上上根;上中下叁根那是二乘、叁乘的根性,不是一乘根性。所以一乘根性的人少,太少!我們自己學佛,首先要認識自己是什麼根性。確實這個東西就像治病一樣,自己曉得自己生的是什麼病,要用什麼方法來對治,這個方法跟你的病相應,藥到病除,就把你治好了;藥要不對症,我們知道後果不堪設想。修行的法門亦如是,如果這個方法跟自己根性不相應,學了不但得不到利益,可能還産生副作用,副作用就走向魔道,本來是學佛的,想成佛,最後成個魔。魔也有大福報,福報享完之後沒有不墮地獄的,爲什麼?心行不善,誤導衆生,這個罪過重,所謂是斷衆生的法身慧命。
淨宗是第一義乘,這是不思議的第一義,爲什麼?什麼樣根性的人都能學,不限于…
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八十二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