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八十一集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製、放下占有,這世界就是極樂世界。

  我們學習給別人看,這學菩薩,先學什麼?先學謙虛,第一條,六爻皆吉,趨吉避凶從這裏下手。中國古聖先賢教我們從小學謙虛,謙讓。天主教《玫瑰經》是他們的早晚課誦,《玫瑰經》十五段,第一段聖母瑪利亞的謙虛擺在第一條。我們中國老祖宗也如是,你讀《禮記》,《禮記》一翻開第一句「曲禮曰,毋不敬」。佛法你看看很多忏儀,拜忏的儀規,你一展開本子,第一句話「一切恭敬、一心頂禮」,謙虛。人在謙虛、恭敬,才滿心的歡喜,滿面笑容。中國的寺廟有一定的規矩,你進山門第一個看見是誰?彌勒菩薩。彌勒菩薩造的是什麼像?布袋和尚的像,宋朝時候布袋和尚。他走的時候告訴大家,他是彌勒菩薩再來的,說完就走了,這是真的可不是假的,說完就走。以後中國人造彌勒菩薩像都造他的像,歡喜佛。第一個見面,進入佛門怎樣?歡歡喜喜。菩薩在一切大衆當中所示現的,常生歡喜心,法喜充滿,體現出一片慈悲,我們所有一切不善的念頭、不善的行業才容易消除,如果這一點做不到,你的業力消不了,業要是消不了肯定增長,那個麻煩就大了。在六道裏面是業報身,善多惡少,你享福;善少惡多,那你得受罪。不能怪人,別業、共業都不可以怨天尤人,都要知道自作自受,自己承當,沒有人能代替的,這個道理不可以不懂。

  我們生長在這個世間八十年,第一個十年不錯,還有上一代的斷惡修善、積功累德的影響,雖然社會動亂,我們居住在鄉村沒有受太大的影響,鄉村裏面的居民還能夠維系過去那種純樸善良的風俗。我們小時候心裏就沒有惡人的念頭,心裏想的怎麼樣?人人都是善人,世間沒有惡人,我在十歲。可是到二十歲就不一樣,抗戰時期,抗戰那一年民國二十六年,我十一歲,住在城市裏面,世風日下,變的幅度還不大,能感受得出來。叁十歲我在臺灣,我二十叁歲到臺灣來,叁十歲這十年臺灣的社會風氣好,臺灣同胞很純樸。我到臺灣,是從廣州坐船到高雄下船,住在臺南旭町營房,人民淳厚。我們到這邊來人地生疏,出去看個朋友問問路,那時候人真好,做小買賣的,他能把攤子放下來帶著我去走,怕我迷路帶著我去,感激!現在沒有了。所以十年十年來看,現在受西方文化的染汙非常嚴重,西方的價值觀取代我們中國老祖宗幾千年對我們的教訓,我們對于祖宗的東西逐漸遠離,産生嚴重的誤會。西方的價值觀,西方人生活的方式、思惟的方式給我們帶來災難,這不能不知道,我們要認真去反思。西方東西好不好?過去我們都說好,現在西方人自己發生問題,他們要到中國來尋寶,到印度去尋寶,找化解沖突、恢複社會安定和平的方法。他們還沒有能真正覺悟,什麼叫真正覺悟?現在社會上所謂自然災害,在中國、在古印度能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?答案是肯定的。他們現在還不相信,他們相信科學,科學不是萬能的,不是究竟圓滿的,如果沒有智慧,沒有倫理道德,科學會帶給人類極大的災難,甚至帶給世界末日。外國人什麼時候才能看到這一點?如果說是十年二十年這個時間之內他看不出,可能世界走向毀滅了,到那個時候覺悟來不及。西方不是沒有聰明人,有,少數,也是極力在呼籲,這一般人聽不進去。這在佛法裏講是衆生的共業,我們不能不曉得。

  我們這一生當中可以說是非常的幸運,佛法裏面講「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」,得人身最可貴的就是聞佛法,你真的聽懂,真的聽明白,依教修行至少自己的問題解決了,所謂是公修公得,婆修婆得,不修就不得。如何能契入?實在講契入是什麼?你怎麼樣真正能夠認識佛法,認識佛法之前,首先你要真正認識中國傳統文化,你才會認識佛法。爲什麼?佛法是建立在中國文化的基礎上,放光的!中國文化是什麼?孝道。所以佛教傳到中國來,立刻被中國朝野熱烈的歡迎,爲什麼?跟我們是同一個基礎上。中國文化是以孝道爲基礎,佛法也是以孝道爲基礎,你看淨業叁福第一句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」,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。所以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滅度之後,他的學生們把佛法向四面八方去傳播,我們知道有些地方不到一百年沒有了,有些地方二、叁百年沒有了,有些地方六、七百年就沒有了。唯獨在中國到今天兩千多年,真的在中國生根、茁壯、開花、結果,成就遠遠超過印度本土,什麼原因?中國人提倡孝道。傳到四面八方爲什麼它不能生根?不重視孝道,道理就在此地。我們要是有孝心,真正能行孝道,你就能真正認識傳統文化,認識傳統文化你才能認識佛法。我們要怎麼樣認識法?要信、要解、要行,你才真的認識。不錯,還好,我聽聽了解一些,你要是不做,你嘗不到味道,法味你嘗不到;一定要依教奉行,學一個字做一個字。

  滿清末年,民國初年,東北王鳳儀先生農民出身,沒受過教育,後來人家稱善人,他的長處是什麼?沒有,就是聽一個字學一個字。聽到孝就回家孝順父母,聽到忠就忠于雇主,他是一個做長工的,對于他的雇主他真能盡忠。聽懂一個字他就學一個字,真幹,他成就。今天我看了最近這一年來,中國有不少企業家論壇,我看到他們的光盤,這些老師非常難得,演講中國傳統文化真的很感動人。這裏面有一個胡小林先生,學習的時間不長,大概才兩年半,成績卓著。他怎麼學的?他跟王鳳儀差不多,真幹,把《弟子規》一百一十叁樁事情,一千零八十個字真正做到,變成自己的思想、見解、生活行爲,自己做出來了,影響家庭、影響公司。在論壇裏面做報告,他講的東西是親身學習的收獲,學習到所獲得的利益非常感動人。我聽了,我告訴很多同學,這些講座,我聽到過是青島兩次,唐山一次,保定這還沒有到,我聽過這幾次。聽說還有很多地方要舉辦,好事情,怎麼學法?每一位老師所講的光盤至少要聽十遍。聽的時候放下萬緣,用清淨心去聽、用真誠心去聽,你才能聽得懂;心浮氣躁那得不到利益,心浮氣躁的時候最好不聽。心清淨的時候好好去聽它,漸漸你就明白,對于改造命運、化解災難、趨吉避凶有真實的利益。每一位老師都值得贊歎。

  末後這有一句「無住心」,惠能大師從《金剛經》上開悟的,我們要體會他怎麼悟?《金剛經》這一句我們念過幾十遍、幾百遍,爲什麼不悟?他爲什麼一聽就開悟。「無所住」,就是身心世界統統放下,「而生其心」,生的是什麼心?救人救世的心。沒有悟之前,身在這個世間是爲我活著的,或者說是爲我活的,爲我家活著;悟了以後,我沒有了,我家也沒有了,是爲一切苦難衆生活著的。諸佛菩薩應化到世間來,他爲什麼?他不是爲自己,自己已經成佛,已經功德圓滿。所以說他沒有自己,他全是爲別人,爲一切世間苦難衆生。像《普門品》裏面贊歎觀世音菩薩「千處祈求千處應」,衆生有感他就有應。應的方式無量無邊,賢首大師在前面給我們講,總不外乎四德,第一個是「隨緣妙用」,恒順衆生沒有起心動念,起心動念尚且沒有,當然沒有分別執著,叫妙用。第二個,說出他用什麼方法,他處處給衆生做好榜樣,「威儀有則」,做出樣子來給人看。做出什麼樣子?斷惡修善做出來,破迷開悟,離苦得樂,用這個身體、用這個家庭做榜樣。第叁個,態度「柔和質直」,好,不謙虛柔和就做不到,質直是什麼?質直是誠信,真誠。用真誠心,用柔和的相,自己謙虛,尊重別人,所以人一親近他就受他的感化。最後講存心,「代衆生苦」,衆生有苦有難,要給他做一個好樣子。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,叁衣一缽,一生過苦行僧的生活,幹什麼?代衆生受苦。在這個世間享福的人少,受苦的人多,受苦的人多他心不平,不平衡,不平衡他就多生怨恨,多造惡業;換句話說,來生更苦。菩薩慈悲示現什麼?你們苦,我跟你們一樣苦,告訴他這個苦從哪裏來的?從一切不善業來的,他能聽得進去。我們現在放下惡的念頭,放下惡的言語、惡的行爲,我們來學善法,這樣才能真正改善我們的環境。袁了凡先生改過自新,晚年很幸福,晚年的福報不是他命裏有的,是他這一生當中修的。所以命裏沒有福報不怕,不重要,重要是覺悟,重要是回頭,回頭是岸。重要是接受聖人教誨,接受佛菩薩的指導,依教奉行,我們就能斷惡修善,破迷開悟,離苦得樂。離苦得樂不是講來世,是講這一生。所以前面講的這四種性德,太重要了。法身菩薩他能做得圓滿,爲什麼?他無所住,他到這裏來不爲自己,完全爲衆生,所以他這四德就表演得很圓滿,能攝受一切衆生。

  「無住心,心不住一切處也」,這是學大乘的,如果從這裏能夠入門,快!也就是心裏面什麼都沒有,這很難做到。佛有方便,叫我們住「阿彌陀佛」,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住,好,縱然業障很重還消不了,可以帶業往生,圓滿成就。每天我們禮拜阿彌陀佛的像,口念阿彌陀佛,稱贊阿彌陀佛,勸導一切衆生念佛求生淨土,這好事情。放下一切法,身心世界一切放下,一定要曉得,身心世界是假的不是真的,知道它是假的我們就會放下。知道阿彌陀佛是真的,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,那個世界跟十法界不一樣,十法界有生有滅,一真法界沒有生滅。我們依靠阿彌陀佛,成就往生一真法界,是最可靠的、最快速的、最穩當的,佛在淨土經論裏面講得很多。印光法師一生苦口婆心,處處勸導,特別是在末法時期災難頻繁,衆生很苦,一心念佛,一心歸淨土,這個苦難就化解。你得真幹,你就真正能夠得到,你才曉得這一法真實不虛。而且時間不需要很長,我們看到古人,《淨土聖賢錄》、《往生傳》裏面所記載,一大半的人都不超過叁年,叁年時間不長,決心取淨土。

  那些真能取得到的人,你細細去觀察,他憑什麼?就憑身心世界一切放下,就憑這個。去不了的,念佛念了一輩子往生有沒有把握?搖頭沒把握。什麼原因?放不下!放不下就是未能依教奉行;真正依照經教裏面教誨去做,沒有一個不成功。確確實實是如善導大師所說的,「這個法門萬修萬人去,一個都不會漏掉。」這是我們要記取的。不要說到極樂世界,一切災難沒有;真心取淨土,依教修行,現前這個世間的災難也不影響你,對你不能産生絲毫障礙,現前就得到,這是希望我們同學要記住。這在佛法說是上上根人,淨土裏面講的根熟之人,你這一生當中往生西方淨土的緣成熟,所以你對這個法門能信、能願、能行,能行是真幹!後頭就能證,真生淨土。做出榜樣來給大家看,那就是化他,別人看到你這個樣子,對淨宗産生信心,向你學習,你成就,他跟著也成就,自行化他無比殊勝的功德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  

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八十一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