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待他,告訴他鍋爐在廚房。修完之後,換了零件當然要給主人講解,爲什麼換那些零件,說明。看到這個年輕人在看電視,腿架在沙發扶手上,態度很難看,就向他,他也是不理,嘴巴一撇,叫老頭。然後這個員工修完,給這個老人說「這是不是你兒子?」老人點點頭,員工說「你要好好教他,他不懂事」,老頭點點頭。員工送他一套《弟子規》的光盤,送給這個老先生,這就離開。老先生過了幾天打電話給他的公司,彙通公司,非常感謝,看了光盤之後才曉得,他一生沒有把小孩教好,變成這個樣,老的時候感到沒有依靠。他小孩怎麼教的?完全用名利來教他,小學念書,小孩從小念書,成績好給錢,慢慢的把他口味愈提愈高,不懂得孝順父母,根本不懂得父子的關系,這糟不糟糕?看到這個東西之後,他才曉得教錯了,非常感激,沒想到你們公司有這麼好的東西,到處有這麼好的東西來送人。他說這個世界上太稀有了,如果多有像你的公司一樣,我們這個社會就有救了。
倫理的教育沒有了,道德教育更談不上。我們現在這一代還有一些老人,有這麼一點影響力支撐這個社會。這些老人再過去,底下一代怎麼辦?你就想到這個問題多嚴重,想到這個後果多麼可怕。今天中華傳統倫理道德文化的承傳,如果我們不再加緊努力認真去做,沒有了。不要說過十年,再耽誤五年就完了,神仙來都救不起來。如果有這種機緣,全心全力去做,不爲自己,爲拯救社會,爲把已死的人心慢慢把它複蘇醒過來,起死回生,這是什麼事業?這是什麼樣的功德?印光法師七十年前提出的,講因果,重視家庭教育。他老人家講「果能注重此二事,則人人知因果,家家有教育,一切法語巽言均成家常茶飯,無一人肯一日離者」,這個社會就有救,真的從已死就清醒過來,就複蘇,這多重要。
下面說「光常曰」,光是他老人家自稱,印光大師,這個話他講一輩子,遇到人就講,「因果」這樁事情,「聖人治天下」,此地這個聖人是指古代的帝王,古代帝王從小,上一代的帝王是他的父親,選他做太子繼承王位,很小,將全國最有學問、有德行的老師請來教他。這些老師教他什麼?教他學聖學賢,所以稱他爲聖人,稱他爲聖王,他下達的文件命令稱之爲聖旨。他要是真的好好的學,確實是個好皇帝,愛民如子,真的把國家治好,用什麼治?用教育,「建國君民,教學爲先」。他懂得教育,他懂得倫理、道德、因果,這叁樣東西普及于社會,人心就安,社會就安定,這個世界就和平。中國幾千年長治久安,就這麼個道理。皇帝好,底下一個班子,接班人都好,文武百官他們的子弟,優秀的子弟陪著太子叫陪讀,那就是什麼?培養底下一個小朝廷。皇帝一過世,下面一接班,底下這些人接班順理成章,不亂,跟現在不一樣。所以聖人治天下。「佛度衆生之大權也」,佛要度一切衆生講什麼?講因果,你不講因果你度不了衆生。佛度衆生,要知道,先叫衆生不墮叁惡道,這是第一步。叫你在世間做善男子善女人,來生不墮惡道,來生一般再得人身比這一生會過得更好,富貴長者。修得好一點是上善,修上品善生天;再向上提升的,那是少數人,不是多數人。他對于人天福報看得很淡,就幫助他往上提升,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一步一步向上提升。佛經裏頭,向上的有高等的哲學、有高等的科學,終極的目標是叫你「妄盡還源」,我們這篇文章的題目。還源是回歸自性,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,這是佛法教學終極的目標。人天、聲聞、緣覺、菩薩那是階段,就好像辦學一樣,人是小學,天是中學,聲聞是高中,緣覺是大學,菩薩是研究所,佛是圓滿,最高的學位拿到。它是教學,最高的學位必須從小學一年級紮根,這多重要。知道佛教化衆生的方法、階段。
下面我們看看,佛教對女子、對婦女的期望,「教子爲治國平天下之根本,而教女尤爲重要也」。這不但是佛教,中國古聖先賢跟佛這個理念完全相同,教女真的是重要。對于一個人的栽培,紮根教育是從什麼時候?從胎教。母親懷孕的時候,思想言行就要端莊,性情要溫和,真正去修忍辱波羅蜜,不煩惱,不煩不惱、不怨不恨,不發脾氣,心平氣和,爲什麼?養胎兒,讓胎兒在先天得正氣。換句話說,一切不好的這些刺激統統遠離,這十個月懷胎。小孩出生他就會看、就會聽,已經在學習,這個事情怎麼知道的?古人有記載,我們在經書上讀到的。現在有證明,我們看到美國魏斯博士的這幾本書,他用深度的催眠讓受催眠的人回到過去世。他怎麼回去?先回到童年,讓你催眠的時候回到童年,你叁歲、你一歲、你出生那個樣子,沒出生之前在母親肚子裏,肚子裏有什麼感受他統統說出來。才曉得母親她的思想、言行、舉止,小孩感受很深,從催眠裏面知道,胎兒在胎胞裏面的感受,都在學習。中國人講胎教,大有道理!那時候沒有這種技術的時候,我們老祖宗都知道。
從一出生到叁歲,這一千天紮根教育,這個教育誰教的?母親。你看母親使命多麼重要,這個小孩是聖人、是賢人,還是凡夫,全在母親,母親調教得好,小孩就聖賢。所以這一千天是關鍵,「少成若天性,習慣成自然」,小孩出生,在小孩的面前,母親的時間最多。任何一個人接觸小孩都要端莊,不能隨便,都要如理如法,讓小孩看到的、聽到的、接觸到的全是倫理道德,這個根他自然種下去。中國諺語有所謂,「叁歲看八十,七歲看終身」,有道理。這兩句話在現在講不行,講不通,古時候講得通,他叁歲這一千天紮的根根深蒂固,到八十歲都不會變更,都不會改變,這個力量多大!叁歲他肯定能夠辨別是非、善惡、邪正,他有這個能力。然後再上學,上學是老師教,老師怎麼教法?老師跟他母親教法一樣,以身作則。老師這時候要講《弟子規》給他聽,要教他依教奉行,要講《感應篇》。讀誦聖賢的典籍,那些東西太高深,他年歲還小,只教他背不必講,講什麼?講因果報應的故事,小孩也喜歡聽。從小善因善果、惡因惡報,這些道理、事實真相灌輸給小孩,他受過這種教育,他一生不敢做壞事。不但不敢做壞事,不會有惡念,爲什麼?知道有因果報應。不要說言語造作,起心動念都有因果報應,他會很謹慎、很小心。所以婦女太重要!
「以有賢女,方有賢婦賢母,賢母所生之兒女皆爲賢人,此叁太之所以興周,而後世稱女人爲太太之來源也」。太太兩個字太偉大!所以,女子教好了她是個賢女,將來出嫁她是賢婦,她生了小孩她是賢母,賢母所生所教的兒女真的是賢人、聖人。下面舉個比喻,叁太是周家的,周朝,在曆史上諸位能看到,周朝享國八百年,是中國享國最久的一個朝代,那是大福報,享國八百年。它爲什麼會有這麼大福報?祖宗好,祖宗是聖人,文王是聖人,武王是聖人,周公是聖人。怎麼能稱聖人?媽媽好,媽媽會教。周文王的祖母叫太姜,他的母親叫太任,他自己的妃子叫太姒,這叁代名號上都有一個太字,所以以後就稱太太。稱誰?所有婦女出嫁之後都尊稱爲太太,希望她能夠學叁太,學太姜、太任、太姒,養的小孩都是大聖人。孔子一生當中對于文武周公,佩服到極處、仰慕到極處。周朝能享國八百年靠誰?靠這叁個太太,這叁太。
底下一個總結,「治國平天下之權,女人家操得一大半,蓋以母教爲本也」。換句話說,哪一個國家族群對于婦女輕視,他這個族群決定會亡國,絕不可能興旺,爲什麼?沒有家庭教育。所以諸位真正要是認識中國傳統文化,你就了解聖賢人沒有一個人敢輕慢婦女。婦女的責任太大,在五倫裏頭夫婦有別,結婚之後,夫妻兩個組成一個家庭,任務不一樣,家庭裏面兩大任務。過去組織家庭,組織家庭爲什麼?不是兩個人相親相愛,不是。因爲從前男女婚姻是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,夫婦兩個可能沒見過面,父母做主,媒人介紹的,結婚的時候才會見面,是這麼回事情!父母對子女愛護,細心選擇有德行、賢慧。結合之後是爲什麼?爲傳宗接代。從前中國是大家庭,小孩生下來之後到他長成人,他這一生爲什麼?爲家庭,爲榮宗耀祖,爲這個家道、家學、家業,綿綿不斷的往下承傳,這是中國人家的概念。跟現在人完全不一樣,現在人不懂!所以古代夫婦一結合,很少聽說離婚,沒這種道理,哪有這種道理?那不全破壞了?所以真的是共甘苦同患難,要維系這個家源遠流長。
中國人重視家譜,家譜是什麼?家庭曆史,你能夠曉得世代的承傳,你怎麼能不愛這個家!家是一個人一生永久的保障,無論你從事于什麼樣的工作,你興旺是家庭榮耀,你失敗有困難,家庭幫助。小,家庭教育你,你父母沒能力教的時候,家族教;老的時候年老了,你自己兒女或者是遠地工作不能照顧你,家族照顧你,所以不怕老,老享福。家族是大家庭,你看兒孫晚輩多少!所以叫天倫之樂,這是外國人連作夢都想不到的。老,愈老愈受尊重,家人尊重你、社會尊重你;不像現在愈老愈可憐,社會遺棄你,家人也不要你,你看多可憐。所以中國這個社會是個非常完美的社會,怎樣慢慢的把它再複興起來,這個世界就有救,世界就有前途。今天我們生長在這個大時代裏頭,遇到的是世亂已極、人心已死,祖師七十年前講的話完全兌現。
我們今天要挽救這個世界,我從二00六年參加巴黎聯合國會議之後,我順便訪問了倫敦。從法國我們坐火車到英國,我還記得很清楚,海峽的隧道火車走了二十五分鍾。英國的訪問給我很大的啓示,那一次我就看了劍橋跟倫敦大學,前一年我在英國訪問牛津大學,這是世界上研究漢學的中心,最好的學校。我看了之後深深感觸到,人才的凋零,我們見不到像古時候那種第一流的教授。我們不能怪學校,因爲漢學它的根在中國,中國沒有一流的老師,外國人怎麼可能有?就深深感觸到培養人才的重要。人才怎麼培養?真正有志的這些年輕人,有志、好學、有品德、有…
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七十八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