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七十八集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修養,只要我們提供環境,一個安定的環境。就像從前的家一樣,從前家學叫私塾,整個家族都知道,這個家會不會興旺?會不會有人才出現?都靠家學,所以他對家學比什麼都重視。如果我們有這種能力,早年我還沒有這個能力,現在勉強,照顧十幾二十個人我還不成問題。我找一個安定的環境來照顧,我的目標是十個人,讓他在這小環境裏面讀十年書,一門深入。但是條件必須要落實叁個根,出家人還得加一個《沙彌律儀》,四個根,真的做到。我們希望十個人,能不能找到十個?難,太難太難!有一個算一個。十年當中,我們希望他學一樣東西,不要學兩樣,一門深入,長時熏修。我跟劍橋大學的漢學家,麥大維教授談過這個問題,談得很久,他也漸漸明白了。他今年六十多歲不到七十歲,身體還不錯,我們要是有這種學術研究機構,我還想請他來。這比什麼都重要。

  第二種方法,就是舉辦各種傳統文化論壇,像現在在中國大陸許多企業家論壇這一類的,時間短,多舉辦,一個月至少辦一次,辦兩次就更好,一批一批的來學習,短時期。目的在哪裏?目的是教他「認知傳統文化價值」,傳統文化的優秀,你才能夠「自救、救家、救國、救世界」,唯有這個辦法可以辦到。這種論壇把它錄成光盤,可以經常不斷的播放,能夠將來有一個電視頻道專門報導這個。大家看多了,警覺心就起來,再一對照自己的家庭、自己的公司、自己的行業,你去反省,他就會改進。這對社會的貢獻非常非常大。

  第叁個,我們勸勉有志之士身體力行,這個人就是佛菩薩再來。他先到論壇裏面來做義工,慢慢熏習久了他就能講,他能做到,做到他就能講,一定講得很生動。爲什麼?他講的是自己改過自新的經驗,破迷開悟、離苦得樂的修學,現身說法!大陸上胡小林就是屬于這一類,真幹,一點都不含糊,做得很徹底。所以他到外面講都講他自己的故事,非常感人,沒有一個不歡喜聽他講演。他不是講經,他不是傳教,講他自己怎樣改過自新,家庭轉變,事業興旺,連他公司每個員工在社會上都受人尊重,感到榮耀。這是什麼?傳統文化,傳統文化表現出來,做出來!我們應當爲他宣傳,希望他的公司可以開放,讓全世界各個行業都可以能去參考、去考察、去研究,他怎麼成功,向他學習。這樣我們優良的傳統文化就走向全世界,這能救世!這是印光大師給我們簡單的教導。

  我們再回到本文,這一段裏頭教導我們放下境緣,境是物質環境,緣是人事環境,『寂』是清淨寂滅,『泊』,我這個書上印的是害怕的怕,改過來了,很好,應該是叁點水,這個泊是停泊,我們的小船靠了碼頭叫停泊。我們的車,香港人就講泊車,停車場叫泊車,這是停的意思,泊是停的意思。『絕欲』,把欲望放下來,這個欲望是對人的欲望、對人情的一種欲望、對事的欲望、對環境的欲望,對環境適可而止,決定不能縱欲,縱欲付出的代價太大了。我看到彭鑫醫生,在青島企業家論壇裏面的報告,他完全從中醫的角度來看。他舉了一個例子,一個年輕的企業家,叁十多歲得了重病,這個年輕企業家,在大陸上還是非常優秀的,國家選出來的尖端人才,事業很成功,很有錢,于是在生活上就放縱。他告訴彭鑫醫生,好像是半年當中換了叁個女人。彭鑫告訴他,給他診斷的時候縱欲過度,你得的病是要命的病,沒有辦法救的。他給他開了藥,告訴他「你真正想再能活下去,一年到兩年決定不能有房事。」他不相信他的話,沒照做,他就預期給他講,如果你還是像以前一樣縱欲,六個月,你的兩個腿會發麻,腳底會發涼,就是你腳底是冷的,你這個腿是麻的,會有這種現象出現。結果他叁個月之後打電話給彭醫生,他說「你講的征兆我現在已經有了,怎麼辦?」沒有法子,沒救了,好像叁十幾歲就過世。這在佛法裏面講「祿盡人亡」,他有壽命,應該是七、八十歲的壽命,七、八十歲那種福報,正常去享受那個福報,他叁十年就把它用光,不知道惜福。中國人講惜福是太大的教誨,真實的教誨,在飲食方面要節儉。

  我們讀古人的這些典籍,我們看到範仲淹,他是一個貧窮出身,做到宰相、做到元帥,出將入相。我們印光大師最佩服的,曆史上兩個人物,第一個是孔子,第二個是範仲淹。做那麼大的官,國家給他的俸祿多,他養了叁百多家貧寒的人,養叁百多家,辦義學。自己的生活一生都過著窮秀才的生活,盡量節省,幫助社會,真不容易!真的善有善報,他的兒孫裏面有叁個宰相,有一個禦史大夫。要是臺灣的職稱來講,宰相就是行政院長,禦史大夫就是監察院長,好像還有一個做到省長,世世代代一直到現在,範家代代都出人才。我在大陸上,他們這個家族代表來找我,我非常贊歎。正好他們家裏印家譜,送了一本給我看,太好了,我說你們印了多少本?一百本。我說一本多少錢?人民幣一百塊錢。我說太少了,我拿了十萬塊錢給他去印一千本,海內外流通。範先生是孔子之後我們最敬仰的榜樣,沒有爲自己想,死的時候葬禮都成了問題。一生爲社會、爲國家,辦義學爲國家培養人才,沒有想到自己。可是從因果上來講,那個果報太殊勝,在中國曆史、在全世界,範家確實僅次于孔家,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。

  晚近還出現一個曾國藩,曾家也是節儉。你看曾國藩對他的兒孫晚輩的教訓,非常嚴格,法嚴。官做得很大,家裏傭人很多,可是兒女自己生活都要自理,不能讓別人代做,他限製很嚴。著重于禮節、規矩,要求很嚴格,對人,就是對晚輩、對家裏傭人都有禮貌,都表現得謙卑,尊重別人。傳統文化在他家裏落實,那是社會大衆的好樣子,所以那個家道不衰。我們在臺灣,好像過去曾寶荪教授是他的後裔,這值得人尊敬。所以我們對于欲望要降低,對于犧牲奉獻要提升,要培養自己大願、大行、大志、大德,你這一生沒有白過。

  這是什麼?在佛法講這是能帶得走的,五欲六塵享受帶不走的。所以學佛的人要常常意識到,哪些是我可以能帶得走的,哪些是我帶不走的,帶不走的全是假的,絕不放在心上。有能力、有緣分,多幫助別人,特別幫助有德行、有大志,爲國家、爲民族,傳宗接代的這些人。中國古人說「爲往聖繼絕學,爲天下開太平」,這樣的人,我全心全力護持,盡心盡力去幫助他、成全他。他的成就就是你自己成就,他有多大的功德就是你的功德。就像六祖能大師一生能成就,誰幫助他的?印宗。印宗真了不起,那個時候他是嶺南就是廣東這一帶佛教領袖,有德行、有道德、有學問,嶺南一代的佛教沒有不尊重他的。遇到惠能大師,知道從黃梅得法隱居這麼多年,遇到,惠能大師拜他爲師,他給他剃度,剃頭,剃頭完了之後,他倒過來拜惠能爲老師。所以印宗是惠能的剃度師,惠能是印宗的和尚,傳法的老師。這個人心量多大!惠能之所以成就,就是印宗的成就,沒有印宗,惠能成就不了。所以水漲船高,惠能的聲望是被印宗一手捧起來的,這擡舉,那個功德多大。沒有印宗,可以說就沒有惠能大師,能大師是印宗成就的,這個我們要知道。

  現在人的心量很小,不能包容,因此就沒辦法發展。你說臺灣的寺廟多少,我出家的時候在圓山臨濟寺,我志趣在學習經教、在講經,如果臨濟寺能夠包容我,我不會離開,我這個人很守舊。我能在臨濟寺講五十年的經,臨濟寺今天是世界第一道場。他逼著我要去做經忏佛事、做法會,我對這個沒興趣,我不是爲這個出家。所以沒有法子只好離開,到處流浪,流浪了五十年,這諸位曉得。我的運氣沒有惠能好,他遇到印宗,我遇不到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  

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七十八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