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德堂
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七十七集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有沒有斷盡?沒有。世尊給我們講,叁界統苦,欲界裏面一切苦統統要受,苦苦、壞苦、行苦統統要受。到色界天,不錯了,欲控製住,對于五欲六塵不起貪心,苦苦沒有了,但是他有行苦,他有壞苦。到無色界天,最高的,高級凡夫,像老莊,「吾有大患,爲吾有身」,身相不要了,就是物質他統統甩掉,精神的境界,我們一般稱靈界,世間人稱爲靈魂。靈魂不滅,那真的,不是假的;色身有生滅,只要是色身,沒有不生滅的,靈魂不滅。靈魂是迷,覺悟了不叫靈魂,叫靈性。靈魂出不了六道,靈性就出去了,出了六道就叫靈性,不叫靈魂。爲什麼?他不會在六道裏去投胎。他要到六道裏面來,那就是佛菩薩再來,來幹什麼?來度衆生,來幫助衆生破迷開悟、離苦得樂,他來做這個。四德圓滿表現出來,肯定是給世間人做好樣子,那就是威儀有則,肯定是質直柔和,他的態度,他有智慧,他有德行,他能夠觀機,應機說法有他的善巧方便,能令一切衆生回頭,所以他不是凡人。他爲什麼到這個世間來?佛是用方便話說,代一切衆生受苦,方便說。說這話真正用意在哪裏?讓我們這六道衆生知道感恩,感恩是性德,用這個方法把感恩的心喚起來,否則的話,六道裏面迷惑衆生不知道感恩。所以因緣都要離,這是講到極處。下面我們再看,大師引用《維摩經》上幾句話說:

  【維摩經雲。法不屬因。不在緣故。依此義理故。雲照法清虛離緣止也。】

  這句話說得好,也說得非常的圓滿,《維摩經》上說的這句話意思很深。『法』,這個法就是能大師開悟的時候所說的,「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」。這法在哪裏?我們今天講的宇宙,講的萬物,講的人生,統統包括在這一個字裏面。宇宙怎麼來的?給你講真的話,沒有因,也沒有緣。你要去找因,你要去找緣,現在科學家天天在找,哲學家也在找,大家都在找,古今中外找的人可多了,有沒有一個人找到?沒有,沒有一個人找到,還在不斷的找,種種說法。現在科學家一般都還能同意,宇宙是大爆炸形成的。爲什麼能承認大爆炸?他們在天文望遠鏡裏面看到這個宇宙向外擴張,速度很快,往外擴張,這種現象就像爆炸一樣。他們也很厲害,爆炸總有一個爆炸的點,從哪一點爆炸的?科學家也說,爆炸的原點很小,小到我們肉眼沒法子看見,顯微鏡也看不到。我看到科學裏有這麼一個報告,小到什麼程度我說不出來,他那個數字我看不懂,但是他說的比喻好懂。他說我們頭發,一根頭發,頭發很細,把頭發切斷,切斷頭發的時候,頭發是圓的,它有個平面,很小的平面,平面有直徑,他說這個直徑裏面可以排列原點多少個?一百萬後頭叁個億,一百萬億億億個宇宙原點,爆炸的原點。虧得他能想得出來。我們再問,原點從哪裏來的?就沒人能解答原點怎麼來的。也就是說整個宇宙濃縮就變成那個原點,原點爆炸出來就是宇宙。現在很多科學家相信這個說法,這個相信也是存疑,也是有問題在裏頭。

  佛法裏面講的,宇宙怎麼産生的?佛法不說爆炸,佛法裏面跟我們講「一念不覺」,這一念沒有因,也沒有緣,這是真的。如果這一念有因、有緣,那就不能叫妄。沒有因、沒有緣,所以它是妄。一念不覺,不覺就是動,我們現在講的波動,起了一個波動的現象。一念是什麼一念?彌勒菩薩所講的一念,太微細了,一秒鍾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,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,應該這樣說法,一念不覺。這一動,宇宙就出現,就能生萬法;它不動,不動不生。不生不是沒有,不生是本自具足。科學家講還有個一點,很小的一點,佛法那一點也沒有。有那一點就是真的,真的有宇宙,那一點沒有。自性清淨心裏面,佛告訴我們,沒有物質現象,也沒有精神現象,精神現象是智,能緣的智,物質現象是所緣的境,自性清淨圓明體裏面統統沒有。這一念不覺從哪裏來的?沒有原因,有原因就變成真的,真有其事,沒有原因。佛用個比喻說,夢幻泡影,就像作夢一樣。我們都有作夢的經驗,你想想你晚上作夢,什麼原因會作夢?什麼時候開始作夢?幾點幾分幾秒?什麼時候夢醒?夢裏面跟醒的時候有時差,夢醒的時候覺得我剛才睡了沒多久,睡了半個鍾點做個夢,夢裏面可能是好多年了,就是有時差。假的,全是假的,沒有一樣是真的,叫夢幻泡影。知道是夢幻泡影,不要去執著它,不要去想它,沒事,什麼事都沒有。你要去想它,那麻煩,就變成有事。有人真的是有事,把作夢寫成小說,全屬虛構,哪裏是事實!你看寫成「黃粱夢」,中國古代筆記小說裏頭很多。可是文人他會想,會打妄想,想的往往也有道理在裏頭,所以它能夠流傳,他要沒有理,沒有道理在裏面,人家看了就丟掉了,有道理在裏頭;換句話說,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。在佛法裏面,也幫助我們從夢中醒悟過來。那個文字就是道,幫助我們開悟,覺道;另外人讀到那個地方迷在裏面,那是什麼?那是邪道。道沒有邪正,邪正在人,人要用正念去看,就是正道、覺道;人要用邪思去看它,就變成歪道、邪道。跟佛法講的原理是相應的。

  所以在此地,菩薩就跟我們說出來,『法不屬因』,教我們把因放下,也不屬于緣,緣也放下。果呢?果在現前,我們所感受的,知道它不是真的,所感受的果不是真的,能感受的我也不是真的。所以『照法清虛』,因緣都要離。我們總結,這教我們放下,我們從粗的上來講,放下對立,對立是假的,我何必跟人對立?你要不放下,不放下就造業,對立結怨。結怨的時候容易,那個怨要化解可是費勁了,何必去跟人結怨?所以我們要知道把對立放下,能所放下,這都是經上講的。能緣、所緣,能所放下,爲什麼?能所都不存在,能所從哪裏來的?是從我們分別執著裏頭來的,分別執著不是真的,能所怎麼會是真的?佛以二谛說法,二谛也不是真的,是佛的方便說,真谛、俗谛。佛法是圓融,佛法是一體,佛法是無礙的,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。所以你要曉得,佛講二谛是方便說。究竟說怎麼講?二谛不二,這是究竟說,二谛是一。所以佛才說,一切衆生本來是佛,這不就是二谛是一嗎?二谛是一不是隨便說的,佛經上有證據,真是這樣。

  最後跟我們說,身心放下,你才能夠把障礙去掉,自性現前,止就是放下。知道身是假相,四大假合;心是妄想,受想行識。你看看《心經》裏面教我們,《心經》是什麼?就教我們放下身心,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」,色是講身。然後跟你講「受想行識」,受想行識是心,「亦複如是」,也是這樣的。受即是空,空即是受,受不異空,空不異受;想也是如此,想即是空,空即是想,照前面句子套進去念,你就明白了。到後面那個識是阿賴耶識,識即是空,空即是識,識不異空,空不異識,教我們徹底放下。放下之後,還是這裏講的真谛現前,也就是說明,宇宙萬有的真相現前,你就見到了。這個境界不是小乘,小乘沒這個智慧。這個境界是大乘菩薩的境界,正等正覺。所以這叫「照法清虛離緣止」,因緣俱離。我們從經典裏面得到這個信息,知道,問題我們自己要怎樣去學習?放下執著,得大自在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到此地。

  

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七十七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