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七集▪P4

  ..续本文上一页有没有断尽?没有。世尊给我们讲,三界统苦,欲界里面一切苦统统要受,苦苦、坏苦、行苦统统要受。到色界天,不错了,欲控制住,对于五欲六尘不起贪心,苦苦没有了,但是他有行苦,他有坏苦。到无色界天,最高的,高级凡夫,像老庄,「吾有大患,为吾有身」,身相不要了,就是物质他统统甩掉,精神的境界,我们一般称灵界,世间人称为灵魂。灵魂不灭,那真的,不是假的;色身有生灭,只要是色身,没有不生灭的,灵魂不灭。灵魂是迷,觉悟了不叫灵魂,叫灵性。灵魂出不了六道,灵性就出去了,出了六道就叫灵性,不叫灵魂。为什么?他不会在六道里去投胎。他要到六道里面来,那就是佛菩萨再来,来干什么?来度众生,来帮助众生破迷开悟、离苦得乐,他来做这个。四德圆满表现出来,肯定是给世间人做好样子,那就是威仪有则,肯定是质直柔和,他的态度,他有智慧,他有德行,他能够观机,应机说法有他的善巧方便,能令一切众生回头,所以他不是凡人。他为什么到这个世间来?佛是用方便话说,代一切众生受苦,方便说。说这话真正用意在哪里?让我们这六道众生知道感恩,感恩是性德,用这个方法把感恩的心唤起来,否则的话,六道里面迷惑众生不知道感恩。所以因缘都要离,这是讲到极处。下面我们再看,大师引用《维摩经》上几句话说:

  【维摩经云。法不属因。不在缘故。依此义理故。云照法清虚离缘止也。】

  这句话说得好,也说得非常的圆满,《维摩经》上说的这句话意思很深。『法』,这个法就是能大师开悟的时候所说的,「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」。这法在哪里?我们今天讲的宇宙,讲的万物,讲的人生,统统包括在这一个字里面。宇宙怎么来的?给你讲真的话,没有因,也没有缘。你要去找因,你要去找缘,现在科学家天天在找,哲学家也在找,大家都在找,古今中外找的人可多了,有没有一个人找到?没有,没有一个人找到,还在不断的找,种种说法。现在科学家一般都还能同意,宇宙是大爆炸形成的。为什么能承认大爆炸?他们在天文望远镜里面看到这个宇宙向外扩张,速度很快,往外扩张,这种现象就像爆炸一样。他们也很厉害,爆炸总有一个爆炸的点,从哪一点爆炸的?科学家也说,爆炸的原点很小,小到我们肉眼没法子看见,显微镜也看不到。我看到科学里有这么一个报告,小到什么程度我说不出来,他那个数字我看不懂,但是他说的比喻好懂。他说我们头发,一根头发,头发很细,把头发切断,切断头发的时候,头发是圆的,它有个平面,很小的平面,平面有直径,他说这个直径里面可以排列原点多少个?一百万后头三个亿,一百万亿亿亿个宇宙原点,爆炸的原点。亏得他能想得出来。我们再问,原点从哪里来的?就没人能解答原点怎么来的。也就是说整个宇宙浓缩就变成那个原点,原点爆炸出来就是宇宙。现在很多科学家相信这个说法,这个相信也是存疑,也是有问题在里头。

  佛法里面讲的,宇宙怎么产生的?佛法不说爆炸,佛法里面跟我们讲「一念不觉」,这一念没有因,也没有缘,这是真的。如果这一念有因、有缘,那就不能叫妄。没有因、没有缘,所以它是妄。一念不觉,不觉就是动,我们现在讲的波动,起了一个波动的现象。一念是什么一念?弥勒菩萨所讲的一念,太微细了,一秒钟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,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,应该这样说法,一念不觉。这一动,宇宙就出现,就能生万法;它不动,不动不生。不生不是没有,不生是本自具足。科学家讲还有个一点,很小的一点,佛法那一点也没有。有那一点就是真的,真的有宇宙,那一点没有。自性清净心里面,佛告诉我们,没有物质现象,也没有精神现象,精神现象是智,能缘的智,物质现象是所缘的境,自性清净圆明体里面统统没有。这一念不觉从哪里来的?没有原因,有原因就变成真的,真有其事,没有原因。佛用个比喻说,梦幻泡影,就像作梦一样。我们都有作梦的经验,你想想你晚上作梦,什么原因会作梦?什么时候开始作梦?几点几分几秒?什么时候梦醒?梦里面跟醒的时候有时差,梦醒的时候觉得我刚才睡了没多久,睡了半个钟点做个梦,梦里面可能是好多年了,就是有时差。假的,全是假的,没有一样是真的,叫梦幻泡影。知道是梦幻泡影,不要去执着它,不要去想它,没事,什么事都没有。你要去想它,那麻烦,就变成有事。有人真的是有事,把作梦写成小说,全属虚构,哪里是事实!你看写成「黄粱梦」,中国古代笔记小说里头很多。可是文人他会想,会打妄想,想的往往也有道理在里头,所以它能够流传,他要没有理,没有道理在里面,人家看了就丢掉了,有道理在里头;换句话说,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。在佛法里面,也帮助我们从梦中醒悟过来。那个文字就是道,帮助我们开悟,觉道;另外人读到那个地方迷在里面,那是什么?那是邪道。道没有邪正,邪正在人,人要用正念去看,就是正道、觉道;人要用邪思去看它,就变成歪道、邪道。跟佛法讲的原理是相应的。

  所以在此地,菩萨就跟我们说出来,『法不属因』,教我们把因放下,也不属于缘,缘也放下。果呢?果在现前,我们所感受的,知道它不是真的,所感受的果不是真的,能感受的我也不是真的。所以『照法清虚』,因缘都要离。我们总结,这教我们放下,我们从粗的上来讲,放下对立,对立是假的,我何必跟人对立?你要不放下,不放下就造业,对立结怨。结怨的时候容易,那个怨要化解可是费劲了,何必去跟人结怨?所以我们要知道把对立放下,能所放下,这都是经上讲的。能缘、所缘,能所放下,为什么?能所都不存在,能所从哪里来的?是从我们分别执着里头来的,分别执着不是真的,能所怎么会是真的?佛以二谛说法,二谛也不是真的,是佛的方便说,真谛、俗谛。佛法是圆融,佛法是一体,佛法是无碍的,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。所以你要晓得,佛讲二谛是方便说。究竟说怎么讲?二谛不二,这是究竟说,二谛是一。所以佛才说,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这不就是二谛是一吗?二谛是一不是随便说的,佛经上有证据,真是这样。

  最后跟我们说,身心放下,你才能够把障碍去掉,自性现前,止就是放下。知道身是假相,四大假合;心是妄想,受想行识。你看看《心经》里面教我们,《心经》是什么?就教我们放下身心,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」,色是讲身。然后跟你讲「受想行识」,受想行识是心,「亦复如是」,也是这样的。受即是空,空即是受,受不异空,空不异受;想也是如此,想即是空,空即是想,照前面句子套进去念,你就明白了。到后面那个识是阿赖耶识,识即是空,空即是识,识不异空,空不异识,教我们彻底放下。放下之后,还是这里讲的真谛现前,也就是说明,宇宙万有的真相现前,你就见到了。这个境界不是小乘,小乘没这个智慧。这个境界是大乘菩萨的境界,正等正觉。所以这叫「照法清虚离缘止」,因缘俱离。我们从经典里面得到这个信息,知道,问题我们自己要怎样去学习?放下执着,得大自在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到此地。

  

《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七集》全文阅读结束。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