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壓力,所以很多人,特別在國際上,許多朋友看到我,都向我請教養生之道。他說:法師,你是怎麼養生的?沒有看到你衰老,沒有看到你有煩心的事情。我說一生不操心,一生不攀緣,決定不給自己有任何壓力的事情,這個事情我不幹,所以才過得輕松愉快。釋迦牟尼佛一生沒生過煩惱,那是我們的好樣子,我們要向他學習,這就對了。
利益一切衆生,緣分,爲什麼?衆生得有福報,沒有福報,佛來幫助他,他沒那麼大的福,福一來災難就來了,沒福!這個我們懂得,不是佛不慈悲,衆生沒福享受。你命裏沒有這麼多財富,突然財富來了,你要是得到,不是有災難就是得大病跟著你。你命裏沒有這麼高的地位,突然獲得地位,情形也是這樣。我在沒出家的時候,也是在政府機關裏服務,軍事機關,我看到一位將軍,一位少將,升中將,總統批准,命令還沒發下去,我們先知道了,告訴他。他很高興,請很多朋友吃飯,在喝酒的時候就死在飯桌上。所以大家講了,他命裏只有一顆星,再加一顆星就把他壓死了。真是這樣,我親眼看見的,他要沒有這個事情他還沒事,他大概能活幾年。真的是「一飲一啄,莫非前定」,命裏有的丟都丟不掉,命裏沒有的何必強求,求也求不來!求來的時候災禍來了,不能要。人真正明了因果,心是定的,不會攀緣,確實能夠平平安安度過這一生。在這一生當中最重要的,提升自己的靈性,這個重要。世間名聞利養,假的,你帶不去的,靈性帶得去,智慧帶得去,功德帶得去。你要真聰明,你要選擇帶得去的,得認真去幹,帶不去的,理都不要理它,這就對了。人這一生可貴的是有正確的方向、有正確的目標,一個方向,一個目標,你決定會達到。學佛的人唯一的目標,這一生要成佛,成不了佛也得成菩薩,這個努力是真的,它不是假的。現在在這個世間,在我們這個身分,最重要的是什麼?正法要有傳人,我們才能對得起佛教。我死了後繼無人,我這一生做得再好都等于零,沒有人繼承就完了。所以最重要是什麼?最重要是培養底下一代。底下一代也得是有緣人,沒有緣的也不行,你想培養他,他自己不願意幹。真正有繼承人,下一代可能比我做得更好,這是多麼快樂的事情,這就完全對了。
大師在此地教導我們,大題目『攝用歸體』,「用」無量無邊,所謂是性德的大用,如何在日常作用裏面與體性相應。「體」是什麼?體就是前面講的四德,記住,我們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要與「隨緣妙用」相應。隨緣是沒有問題,哪個不隨緣?從佛法界到叁途都是隨緣,關鍵在妙用。妙用就是與性德相應,性德是什麼?後面這叁條。「威儀有則」,用現代的話說,我活的這一生要給社會大衆做最好的榜樣。具體來說,我要把深信因果《太上感應篇》做出來,儒家的《弟子規》做出來,佛法的《十善業道》做出來,你就是好樣子。個人是個人的好樣子;你要是有家,家庭,你的家庭是全世界所有家庭的好樣子,模範家庭;你從事事業,你有個公司,你的公司是全世界公司的好樣子,那你成功了。你要把倫理、道德、因果、聖賢的教學,落實在你生活上,落實在你的工作上,落實在你處事待人接物,這是威儀有則。
你看現在這個社會有哪些缺陷,你反其道而行之。現在社會沒有誠信,我們把誠信做出來,絕不欺騙人,絕不占人絲毫便宜,做出來給他看。現在這個社會上,不相信人是好人,我們相信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。連王鳳儀先生都懂得,如果你說人看不出好,你從反面去看,好處就看出來了。譬如那個人毀謗我,一般人說這是惡人,尤其是沒有理由的,造謠生事來毀謗、陷害我。我們聽到的時候不但不怨恨他,還生歡喜心,還感恩他,爲什麼?他替我消業障!要不是這樣,我業障從哪裏消?不但不生氣還感謝,這是真的,一點不假,我念經、拜佛都給他回向。人人真的是好人,我做一樁好事,他障礙我,不是我自己有業障,就是衆生的福報沒成熟,他在那裏示現告訴我。所以,我們要做榜樣給人看。第叁條「柔和質直」,對人,形象上一定要柔和、要溫柔、要和睦,不能跟人爭。對人一定要謙虛、要謙下,要懂得尊重別人、關愛別人。不管別人怎麼對我,我們用真誠心,能化解一切冤結。現在的社會真的是冤冤相報沒完沒了,這個冤肯定是過去生中結的,怎麼樣化解?從我自己內心裏面去化解,不跟人起沖突,不跟人對立,就化解了。在這個社會生活不容易,常常想到什麼?代衆生苦,我們再苦也甘心情願,真正把它做到。
放下,你看這個地方總的給我們講,『當相即空,相盡心澄』,就這八個字,這八個字是總的方向。五種止,這八個字是總說,爲什麼?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《金剛經》上講的叁心不可得,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,「當相即空」。相有沒有?相有,不是真有,幻有,彌勒菩薩跟我們講得最好,真的不是假的。物質現象不存在,近代的科學家也發現了,物質是假的,不是真的,還發現空間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釋迦牟尼佛叁千年前就把這個事情講得透徹,現在科學家才發現,發現的是接近,還沒有佛經講得那麼透徹。佛家講宇宙起源,「相盡」,相盡不是沒有,「盡」是你透徹明白,你的心在相上怎麼樣?如如不動,你不會跟著相在變。相是剎那在變,你的心念也剎那在變就錯了,那你就很累,你活得很辛苦。它動,你自己不動,你了解事實真相是怎麼回事情,這些幻相根本就不存在,根本就不可得。就像《大般若經》上所說,這是佛門最大的一部經,六百卷,一遍讀下來,我做了個總結,十二個字,「一切法無所有、畢竟空、不可得」。這就是世尊二十二年所講般若經的核心,二十二年講般若就講這四句話,告訴你一切法,包括我們自己的身跟心,我們的身是物質現象,我們的心是精神現象,都不可得,都是無所有、畢竟空、不可得,叫相盡心澄,你心就不動了。心不動,你才真正把世出世間一切法真相看到,它動你也動,你永遠看不到它,它動你不動,就看到它了。所以,佛家八萬四千法門,法是方法,門是門道、門徑,方法、門徑多,一個原則,一個真理,就是禅定,就是此地講的相盡心澄。它可以展開來,用無量無邊的方法達到這個目標,所以佛家講「法門平等,無有高下」。這個法門不僅是佛門裏面講的,包括所有宗教,包括所有的學術,統統包盡。叁種周遍裏頭有,包盡了,都能夠達到究竟圓滿的境界。
相盡就是妄盡,心澄就是還源,回歸到自性,然後你回過頭來幫助這些苦難衆生,你會怎麼樣?作而無作,無作而作,你得大自在。你要不要幫助這些衆生解決問題?要,那是做,心地沒動過,心澄。所以,從心上講,無作,從事上講,有作,作而無作,無作而作,沒有得失心,沒有憂慮,你做得多自在,這叫學佛。先放下,然後再提起,先要修相盡,心澄之後廣度衆生。要認識當相即空,你六根在六塵境界裏如如不動,爲什麼?外面現象是假的,你起心動念錯了,外面音聲也是假的,色聲香味觸法沒有一樣是真的。所以佛在《金剛經》上說,「法尚應舍,何況非法」,釋迦牟尼佛說,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可不能執著,執著錯了,不但不能執著,也不能分別,那你就全通了。如果你要執著,你要是分別它,錯了,佛法微妙處在此地,真得受用。總的來說,真正止是什麼?念頭沒有了是真止,這是講到究竟。我們現在開始學,從哪裏下手?情執,從這下手,情執斷掉就止了,這就是叁昧現前。你不隨情執去妄動,你能定得住,定就有智慧,智慧能解決問題,能幫助自己,能成就別人。今天時間到了,這個意思還沒講完,明天我們繼續學習。
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七十叁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