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五十六集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智」。有情,我們現在的名詞叫動物,無情是植物跟礦物,包括自然現象。在佛法裏面,你看就用兩個字就概括了,諸佛,所以諸佛範圍多大。我們的禮敬也是遍法界虛空界,這些年我們常說「愛心遍法界,善意滿人間」,我們從禮敬著手。禮敬非常重要,不能小看它,千萬不要以爲這是形式,沒有必要,那錯了;這個形式是必要的,是非常重要的,不能不這麼做。今天大家疏忽掉了,所以才有這麼多災難,你要細心想想,爲什麼會有自然災害?會有風災、會有地震、會有海嘯,爲什麼?我們對他們不尊敬。他們沒有成佛,既沒有成佛,他也有貪瞋癡慢,我們敬他他歡喜,我們不敬他他怨恨,怨恨他就報複。我們今天科技發達,用機械化的耕種,用化肥、農藥,破壞了自然生態的平衡,他報複你,這個事情就麻煩了。所以我們一定要懂得,如果禮敬不是這麼重要,諸佛如來爲什麼把它擺在第一條?在中國,佛教沒到中國來,古聖先賢也把這個擺在第一條。你看《禮記》的頭一句,「曲禮曰,毋不敬」,禮是什麼?禮的意思就是自卑而尊人,自己謙卑,尊重別人,這叫禮。在佛法裏面他了解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體,所以禮敬要遍法界,諸佛的意思就是遍法界虛空界。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都不能夠失禮,都不能夠失敬,禮敬兩個字太重要了,這大根大本。我們要想修行成佛,這兩個字做不到,那就決定成不了佛,我們不可以不這麼做法。我們對人行禮,深深九十度鞠躬禮,人家問你,你爲什麼這樣?我想作佛,你就直接了當告訴他,我想作佛,所以我就這樣做,你不想作佛,所以你不會做。

  第二個「稱贊如來」,你看這裏換了字,稱贊用如來,禮敬用諸佛,這個意思不一樣。如來就是佛,佛就是如來,是的,但是意思不相同。說諸佛是從相上講的,說如來是從性上講的,這就不一樣。在相上講,我們要一切恭敬,決定是平等心,決定沒有分別;但是稱贊如來,這裏頭就有分別。如來是什麼?如來是自性,與性德相應的稱贊,與性德不相應的不要稱贊,不像諸佛一樣,諸佛是平等的。性德是什麼?我們講最淺的,在《華嚴經》上講,它這裏舉四種性德,第一個隨緣妙用,威儀有則,它講這個,柔和質直、代衆生苦,它講這個,這是最大的綱領。我們現在學習,要契合現前我們的生活環境、我們的程度。我們中國人,古聖先賢教給我們,五常,仁義禮智信;四維,禮義廉恥;八德,忠孝仁愛信義和平,就這麼幾個字。我們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、待人接物與這些字相應,稱贊,跟這些事情相違,不稱贊。譬如他不孝順父母,不忠于他的工作,言語不守信用,我們不稱贊,對他要不要有禮貌?要有禮貌。禮是不能少的,不稱贊他。在佛法裏面,基本的,與性德相應的,叁皈、五戒、十善,這個能夠奉行、遵守,表現在你日常生活當中,這是應當要贊歎的。所以與性德相應的贊歎,與性德相違背的不贊歎,不贊歎也不要把別人的不好放在心上,那你就錯了。

  我們常常提醒同學,我們要修清淨心。學淨土宗,《無量壽經》是我們最重要的一個依靠,《無量壽經》的經題上,就把修行的綱領給我們提出來,「清淨、平等、覺」,這是修行的綱領,果報是「大乘、無量壽、莊嚴」,就是佛在華嚴上講的智慧德相,大乘是智慧,無量壽是德,莊嚴是相。一切衆生皆有如來德相,現在如來德相變質、不見了,要怎樣恢複?你修清淨心、修平等心,覺而不迷,就恢複了。所以這都是性德,清淨平等覺。我們就要記住,要修清淨心,決定不能被染汙,什麼東西染汙?自私自利是染汙,名聞利養是染汙,貪瞋癡慢是染汙,你不清淨了。還有個最嚴重的染汙,看別人的不是,把別人的過失完全放在自己的清淨心裏頭,心不清淨,心壞掉了。我們懂得這個道理,應該怎麼樣?應該常常看別人的好處,不要看別人的壞處。別人的壞處我們不說,更不能放在心上,要修自己純淨純善的心,這就好,這就跟如來相應,才能長我們的德行,長智慧。

  平等心很重要,平等心是決定不能有貢高我慢的念頭。你覺得別人都不如我,你的平等心沒有了,要知道平等心是佛心。佛在經教裏面常常跟我們講十法界,十法界是怎麼形成的?是心變現的。當然業因很複雜,不是那麼單純,在複雜的業因裏面,哪個業因是最重要的?第一個,佛給我們說出來。佛是平等心,菩薩是六度心,緣覺是十二因緣心,阿羅漢是四谛心,諸天是上品十善四無量心,四無量是慈悲喜舍,人道是五戒心,餓鬼是貪心,地獄是瞋恚心,畜生是愚癡心。我們想想,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用什麼心,將來你自己就到哪一道去。如果我們念念都不離開六度,你走的是菩薩道;念念是平等心,你走的是佛道,這個重要。念念是貪心,麻煩大了,貪心是鬼道,你走的是鬼道;念念是瞋恨、是嫉妒,那是地獄道,麻煩可大了。所以,道是自己造的,果報不能怨恨任何一個人,自作自受,沒有人替你安排,都是自作自受,這是不能不知道的。

  我們在善財五十叁參看到善財童子跟五十叁位善知識,他是表演給我們看的,怎樣行菩薩道,怎樣行佛道。諸位一定要知道,佛法是修行成就的,不是念經成就的,也不是念佛成就的,講經也不能成就,行出來的,你要去做到才行,這個很重要。古聖先賢、諸佛菩薩,他教人是把行都擺在第一。我們中國老祖宗,教我們笃行,你看講學習五個科目,博學、審問、慎思、明辨,最後是笃行,如果沒有行,前面學的都沒用處。我們現在的名詞叫學,學佛的叫佛學,儒學、道學,這個不管用,沒有辦法幫助你向上提升。要怎樣?學佛、學儒、學道,肯定幫助你提升,這個學就是笃行。真正有笃行的人,一定是往上提升,提升的快慢,與你的善根福德因緣有關系;與學不學也有關系,不大。像六祖惠能大師,他沒有學過,他是個樵夫,不認識字,他一開悟,世出世間法全通了,你去問他,他都能解答,他都能講得很圓滿,智慧開了,清淨心現前。清淨心起作用是照見,你們念《心經》,「照見五蘊皆空」,你心不清淨,不起照的作用,心清淨,它就起照的作用。心不清淨要學,心清淨了不需要,這個道理一定要明了,清淨平等覺是太重要了。稱贊人好,專門看別人的好處。人在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的,好人他也有缺點,壞人他也有好處,稱贊別人的好處,把別人不好處忘得幹幹淨淨,不放在心上,這不但提升自己,而且廣結人緣,你的人際關系一定非常好。所以這個要懂。

  第叁個「廣修供養」,重要!廣修供養這是普遍的,別人有需要的我們一定幫助他。學著尊重別人,這也都屬于供養,學著關懷別人、照顧別人、幫助別人。早年我跟章嘉大師叁年,他老人家圓寂了,過世了,我跟他的時候他六十五歲,好像他是六十八歲過世的。我學佛的基礎都是他老人家教的。他告訴我,人都貪財,能貪得到嗎?貪不到。怎樣才能得到?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,他說你要如理如法的求,沒有得不到。你看人求成佛都能得到,求發個財不是雞毛蒜皮小事嗎?哪有得不到的,所以你要懂方法。人命中有財,財從哪來的?財布施來的。過去生中布施得很多,他命裏財庫滿滿的,無論幹什麼事情他都賺錢,他財源源源不斷進來。他布施的時候很痛快、很歡喜,這一生當中賺錢一點都不操心,錢自己就進來了。布施的時候有後悔,布施得很勉強,財還是得來,得來要很辛苦才賺到。爲什麼?你布施出去的時候辛苦,所以你賺錢也很辛苦。老師告訴我這個道理,真的。前世我們沒有廣修財供養,財布施,這一生生活條件裏面關于財這一門就比較稍微缺乏。能不能叫它提升?能,你在現有的基礎上廣修供養,愈施愈多。我們去照做,果然不錯,真有效果,真的是愈施愈多。多了怎樣?多了一定要把它施出去,不要把它積在這個地方,積在這個地方會生病。財,中國人講通貨,它要流通,像水一樣,流通是活水,源源不斷。你把它截住、堵住,它就變成死水,死水就變成臭水溝,那個麻煩就大了,不是長病就有災禍。所以財不可以積,積的時候麻煩很大,一定要趕快把它施掉,不要怕沒有,愈施愈多。這是發財的秘訣,佛門裏頭有,學佛的人他不會用。我是章嘉大師教給我之後,我就學,因爲命裏頭沒有財,過去生中沒有修財布施,也沒有修無畏布施,所以自己壽命很短。大概只修了一點法布施,還有一點小聰明智慧,這對學佛有幫助,對老師知道恭敬,知道尊師重道,所以老師特別照顧,告訴我要認真修叁種布施,我就真幹。

  法布施,講經說法是法布施,印經、流通法物這屬于法布施。在早年的時候是相當困難,寺廟裏面有提倡印經書、印善書的,大家來募捐來湊錢,我們有多少湊多少,認真去做,以後真的愈施愈多。我們沒法子想到,現在居然我們送《大藏經》,這是佛門最大的一套書,居然差不多可以送到一萬套,這哪裏能想到?無畏布施果報是健康長壽,我那個時候怎麼做?每個月都要送一點錢到醫院裏面去做醫藥費,幫助窮苦的人,布施一點醫藥費。這個工作我是長年都在做,沒有中斷。我現在移民在澳洲,我在澳洲住的那個城市叫圖文巴,圖文巴有個公立的醫院,我每年送十二萬,就是一個月一萬,我是一年送一次十二萬,醫藥費,幫助貧苦的人。另外還有一個基督教辦的臨終關懷中心,做得很好,雖然是基督教,他們很開明,臨終的時候你願意用什麼宗教儀式都可以,這個太難得了。所以我也幫助他們的經費,也是一年十二萬,年年都給他,這屬于無畏布施。在泰國,泰國政府建個僧伽醫院,我也幫助他們。還有些天主教,他們有些修女常常到非洲去看這些病患,他們有個醫療的隊伍,我也送醫藥費。這是屬于無畏布施,幫助自己健康長壽。我的壽命以前人家講四十五歲,我現在都八十叁歲了,我也沒有求長壽,不求,什麼都不求。我也不求財,我也不求名、也不求利、也不求長壽,隨其自然,這樣你的心才會清淨。活一天讀一天經、念一天佛、講一天經,講經跟大家在一起分享自己修學的心得。所以,廣修供養才是真正的智慧,真正有求必應。佛菩薩不會說假話,句句是真實,你只要依教奉行,准得好處,這個好處是你意想不到的。

  這叁條修了,都不錯,第四條就非常重要,「忏除業障」。業障是我們修行很大的障礙,這個障礙不能輕視,不但障礙你證果,也障礙你開悟,你說麻不麻煩!業障是什麼?太多了,佛把它分成叁大類,叫煩惱,見思煩惱、塵沙煩惱、無明煩惱。業是造作,你跟煩惱相應那就障道,不但障道,用中國人的話來說,障礙你的運氣,障礙你一切好的果報,你說這多麻煩,所以必須忏除。最近這一年多,我聽說大陸有位劉善人,他在講病,人生病不需要醫藥,他給你講,病就能講好。這樁事情我早年聽說,但是沒有留意,應該在二十多年前。我是一九八二年第一次到美國,是臺灣萬國道德會,他們在洛杉矶開第叁次世界代表大會,我是以顧問的身分隨著團到美國去的。所以跟萬國道德會就有這麼一個關系。萬國道德會王鳳儀先生發明這種治療的方法,非常有效,現在這個劉先生是他的傳人,應該是好幾代的傳人。王鳳儀先生是清朝末年的人,清末民初,非常有效果。最重要的理論就是忏除業障,業障除了,什麼病都沒有。十幾二十年的病,醫藥都沒有效,苦不堪言,聽他一說,你明白了,真正忏悔,病馬上就好。這個例子很多,我看我們下一堂,我把這個給大家來介紹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到此地。

  

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五十六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