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(第五十七集) 2009/6/30 臺灣高雄 檔名:12-47-57
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》,第十一面第叁行,我們先把這個經文念一段,從頭念起:
【二者。威儀住持有則德。謂行住坐臥四威儀也。大乘八萬。小乘叁千。爲住持之楷模。整六和之紊緒。】
前面我們學到這個地方。這一段怎麼落實到生活上,才能夠真正得到佛法的利益?如果只學文字,這就是我們常講的佛學,佛學與我們自己思想、行爲往往是脫節的,得不到佛法真實利益。我們用淨宗學會在創立的時候訂了五門功課,叁福(淨業叁福)、六和、叁學、六度,前面我們在一起學過,接著我們學普賢菩薩的十願。十願,今天我們學到第四「忏除業障」。「忏是陳露先罪」,陳是陳述,露是發露,以前所造的罪業一絲毫都不能夠隱瞞,我們信佛,要向佛菩薩、要向大衆來求忏悔;「悔是後不再造,改往修來」,這是忏悔兩個字的意思。忏是梵文,悔是中國字,意思非常接近,所以這個名詞叫梵華合譯,翻譯的時候梵華合譯。罪業再重都不怕,只要你肯忏悔,一悔就全消掉。這個法門我們一定要認真的,「即自念無量劫中」,不只是這一世,我們有過去世,過去世還有過去世。自從我們墮落到六道裏面就出不去,在這六道裏不知道生死了多少次。所以講無量劫中「由貪瞋癡慢疑」,這些東西在佛法裏面叫根本煩惱,是所有一切罪業的根源,根。這不是你一生學來的,這是與生俱來的煩惱,生生世世帶來的,而且是每次輪回它就會加重一些。這個因很嚴重,也非常麻煩,這是業因。因如果沒有緣,它不會結果,果是什麼?果是造業,造作罪業。緣是什麼?緣就是下面所講的,「起煩惱怨恨怒」,你起這些東西。這個東西是現前的,這不是與生俱來的,貪瞋癡慢疑是與生俱來的。有了這些東西,跟貪瞋癡慢它就勾引起來,就造業,「造作諸惡業」。這些惡業「障蔽真性」,我們就不能再明心見性。明心見性就成功,這就沒辦法,不但是障蔽真性,嚴重的還叫你生一身的怪病。
現代這個社會怪病很多。我們這裏講的煩惱怨恨怒,煩,一個人很煩,煩傷腎,得腎病;惱傷肺,得肺炎、肺結核,這是從惱;怨傷脾,恨傷心,怒傷肝,這是講你的病從哪裏來。你要曉得那個病根是貪瞋癡慢,這叫叁毒煩惱。不但是障礙自性,障礙你的智慧,障礙你見性,同時也給你帶來疾病,嚴重的時候就帶來一身的病,這我們都不能不知道。佛法裏面,佛教人一入佛門就叫你持五戒,有道理。五戒能治病,這大家都不知道,爲什麼?不殺生,心地慈悲,慈悲心養肝,不得肝病,這是不殺生的好處;不淫欲,養心;不妄語,養脾;不偷盜,養肺;不飲酒,養腎。所以五戒對于身體的健康,你看有多少好處!在這裏不能夠細講,細講兩個小時講不完。我在這個地方只跟諸位提一提,十善五戒對人身心健康有很多的好處。
現在我們忏除業障,首先要「清淨叁業,于諸佛菩薩大衆前」,最重要的是大衆,我們同修道友之前,「誠心忏悔,不敢覆藏」。我們起心動念,言語造作,首先想到有沒有愧對父母?愧對父母是不孝。再往遠推,有沒有愧對祖宗?這都是屬于孝道。愧對祖宗、愧對父母,你頭上就會長病,那是我們上上人。要認真去想,多去想,極小事情,芝麻蒜皮小事情,你都能想出來,我能不能對得起,在家庭裏面,丈夫能不能對得起妻子,能不能對得起兒女;做兒女的能不能對得起平輩的兄弟姐妹,對得起家裏面的長輩,在學校能不能聽老師的教誨,認真去學習。這統統是在做人方面的。還有對事,事,有利益于自己的是小事,有利益于大衆的那就是好事,真正的好事。如果這樁事情對于國家民族、對于社會安定和平有利益,那就是更大的好事,大事。我們應該如何去協助,如何去幫助他完成?起心動念不爲自己,爲別人,爲別人才是真正爲自己。爲自己,那就沒有不造業。業是怎麼造出來?罪是怎麼得來的?你病苦怎麼得來的?你將來叁途果報從哪裏得來的?都是覆藏自己的罪過,掩飾自己的罪過。造作惡事不敢告訴人,在身體裏面藏久了就得病。病是花報,佛家講果報是兩種,花報就是現世報,果報是在叁途,將來變畜生、變餓鬼,墮地獄,那個事情就麻煩。所以因果是真的不是假的。
「心消染汙」,你的心清淨,身體就解除了病毒。「還歸純淨純善之」,我們這本書裏面所講的「自性清淨圓明體」,這是真我,禅宗裏面講的「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」,那你就找到了。回歸到自性,中國大乘教裏面常講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,你就回歸到佛位,這真的是妄盡還源。大乘經裏面佛常講「一切衆生本來是佛」,這句話我們要記住。在中國古聖先賢教導我們,編在童蒙教科書前面,《叁字經》,這是從前上學念的第一本書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說明自性本善,你本來就是本善。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,善惡的善已經就不善,爲什麼?它有對立。本善沒有對立,那才叫真善。確實像我們用電影底片給諸位看,這是電影底片,你看它一張一張的,它哪裏動?沒動,一張一張的。在放映機裏面,速度快了,一秒鍾二十四張,一秒鍾放差不多二十四張,一秒鍾。你看到那個銀幕上好像都在動,我問你,銀幕上動了沒有?沒動,你如果能在動中看到不動,你就見性了,就明心見性。
這個有人用數學來表示,表示得很有意思,我看了很有意思。你看一個加一個,再加一個、再加一個,統統都是加一個,一加一不等于二,一加一等于一,這個一加一,一直都是一加一、一加一,一直加上去,統統等于一,這是什麼?實報莊嚴土。常常聽講《華嚴》的,我這樣說法你能體會到。如果說一加一統統等于零,那是常寂光淨土;如果說一加一等于二,再加一又等于叁,那就是十法界、就是六道。你們有沒有體會到這個意思?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,佛經裏面講的「諸法實相」。什麼時候我們能夠在一加一、一加一裏面看到一,這就了不起,你真成佛了。我比喻什麼?在電視屏幕上,你能夠看到都是一片一片的,絕對沒有兩片連起來,都是一片一片的,片片都是獨立的。所以用電視這個原理來比喻好懂,你容易體會,事實真相如是。
佛告訴我們,我們現前宇宙人生的這個底片,一秒鍾是什麼樣的速度?這諸位曉得,我們用彌勒菩薩的話,一秒鍾不是二十四張,現在我們電影院裏播放是一秒鍾二十四張,佛告訴我們一秒鍾多少張?一千二百八十兆。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,你要能在裏面看出一加一等于一,就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。如果你能夠看出來一加一都等于零,那你的功德圓滿,你已經回到常寂光土裏面去,一片光明。如果你要累積一加一是二,再加一是叁,再加一是四,你就到十法界,你就到六道輪回去。這個說法好懂,諸位能夠體會。回歸純淨純善,那是自己,那是不生不滅,六祖惠能大師見性所說的這五句話你全部證實。他的第四句,我們實在講,很難講得出來,很難體會到,他說「何期自性,本無動搖」,我們剛才用電影的膠卷來看,你就能看出來,確實本無動搖。一秒鍾,縱然速度加到一千二百八十兆,就像這樣一格一格的,一千二百八十兆格,都是本無動搖。不但本無動搖,本無生滅。你看他開悟講了五句話,兩句話用這個可以作證明,我們用這個能夠體會得到。現在不能證得,那是我們的心散亂,我們的心不夠清淨;心純淨到極處,你就能證實。所以佛法修行沒有別的,得修定。爲什麼不能得定?業障太重,罪業太深,所以要認真去忏悔。
說到這個地方,我在此地,也在佛菩薩面前,我們背後「華嚴叁聖」,跟電視機、網絡所有的同學,我也得要忏悔。大家一定要認清楚、要搞明白,我也是凡夫俗子,不是什麼再來人,不是什麼聖人,有沒有過失?過失一大堆,「人非聖賢,孰能無過」。這麼多年來,我也走過許多地方,總算還沒有被嚴重染汙,靠什麼?靠深信因果。因果教育是從小時候學的,我小時候生長在農村,十歲才離開農村,以後就住在城市。所以因果教育、倫理教育都是十歲之前學到的。我父親在外面工作,很少回家,母親帶著我們兄弟兩個人。我母親不認識字,不認識字不等于沒受過教育,她確實受過良好教育,不認識字,沒念過書。她的東西從哪裏來的?上一代教給她們的。那個時候,中國有傳統的倫理、道德、因果教育,世代相傳,哪個人不懂得!所以社會安定,人人真的是好人。遇到陌生人,那個時候行路都是靠走路,交通不便,旅行都是走路,騎個小驢,我們常看見,騎馬的就不多,騎馬的是有錢人、富貴人。走到我們村莊上,我們都是歡迎,坐坐,茶水接待他,讓他在這裏休息十幾分鍾、半個鍾點,都接待,歡迎;有困難的時候都援手幫助,不像現代。這些是什麼?這些都是教育。見到人都尊敬。我們那時是小孩,小孩頑皮,在路上小朋友吵嘴、打架,經過這些路人他都管我們,都說你錯了,管我們,我們這些小孩也很乖,都聽。父母看到路人在教訓我們,見面的時候笑笑,道謝。這種風俗,這都是自古以來相傳的,這是真正的教育。
所以教育不在文字,我也常說,《弟子規》不是教小朋友念的,你教小朋友念就錯了。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是紮根教育,怎麼教法?大人做給嬰兒看的,《弟子規》是從胎教開始,從小孩一出生到叁歲,一千天,這一千天是紮根教育。小孩睜開眼睛,他會看、他會聽,他已經在認真的學習。所以做父母的,大人,只要接觸這個嬰兒,那自己得規規矩矩,一本正經,讓他看到的、聽到的、接觸到的全是正面的,這樣養成他的本善不變質,是這麼教育的。到了六、七歲上學,上學是六歲就多了,也有聰明伶俐、善根深厚的,五歲就上學。上學之後,老師也是身教,以身教爲主,不是言教爲主。所以從前私塾童蒙養正,一直幫助這個學…
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五十七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