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你要做到,不是念,念了沒用處;你沒做到,不行。習,習就是做到,你把你所學的,統統落實在生活上、落實在工作上、落實在處事待人,那你就快樂無比,今天講是幸福美滿,那個「不亦悅乎」就是幸福美滿的人生,你真的得到,不是假的。所以你要做到。
古人講做學問的次第,簡單明了,「博學、審問、慎思、明辨」,後頭是「笃行」,老老實實真幹。如果沒有後面這一條,你只有前面,博學、審問、慎思、明辨,你只有這四條,後頭沒去做,不能把學的東西落實到生活上,那是什麼?那叫儒學。他們研究中國東西,我說你們在搞儒學,你們研究佛的經典就是搞佛學、道學,你們搞這個,把它當作一門學術來研究,與你的思想、生活、行爲不發生關系,不能解決問題。所以我就給他們開玩笑,我說你們雖然搞這個儒釋道,研究中國傳統學術,你們可以拿到博士學位,將來也成爲漢學家,也能成爲名教授,我說你不可能像我這麼快樂。爲什麼?我說我學的跟你們恰恰相反,怎麼相反?你看,你們學儒學,我學儒,兩個字顛倒一下,現在都寫橫的,從這邊看儒學;從這邊看,中國老的,從右面看的學儒。學儒,要學得跟孔子一樣,跟孟子一樣,學佛要跟釋迦牟尼佛一樣,學道要跟老莊一樣,真有受用,真解決問題。你要是顛倒,現在寫法都從左面看,左面看是什麼?儒學、道學、佛學,你不能解決問題。我跟他們談話的時間不算長,很有啓示,很有一點啓發。學一個字,做一個字,要把這個字做到:我學到孝,把孝做出來;我學到忠,把忠做出來;學到仁,把仁做出來,仁者愛人;學到義,把義做出來,什麼叫義?做事情合情、合理、合法,就叫義;違背了情理法,不義。所以本末要搞清楚,這句教給我們攝末歸本,末是事,事裏頭有理,相裏頭有性。你從相見性,從事見到理,你就對了,你才能夠成聖、成賢、成佛、成仙,道教成仙。我們再往下看:
【良以法無分齊。起必同時。真理不礙萬差。顯應無非一際。】
這幾句話說得好!『法』是講一切法,宇宙之間萬事萬法,一切法沒有分齊。這個『分齊』就像我們現在講分類,是一個意思,一類一類的。一類一類是人分出來的;法沒有,法是平等的,一切法都是平等的。『起必同時』,這是真的,一點都不錯。所以大乘教裏面講,整個宇宙從哪來?一時頓現。這個話講得很深,《還源觀》從前面一直學過來的人,你就明白,它就講這個道理,宇宙從哪來的?我從哪裏來的?一時頓現,什麼時候?就在當下,沒有先後。現在科學家才發現,時間、空間不是真的。釋迦牟尼佛,叁千年前就給我們講,時間、空間是不相應行法,是個抽象概念,沒有事實。沒有空間,就是沒有距離;沒有時間,就是沒有先後,一時頓現。所以我們要記住,世尊跟彌勒菩薩的對話,那段話非常精彩。佛問彌勒菩薩,「心有所念」,我們一般凡人心裏起個念頭,這個念頭裏面,佛問他,有幾念?有幾個相?有幾個識?這一般人問不出來。相就是相分,阿賴耶的相分;識就是阿賴耶的見分,念就是阿賴耶的業相,阿賴耶的叁細相:業相、轉相、境界相。業相就是振動,就是起心動念,這是業相。起心動念它就有相分出來,相分是什麼?物質現象出現。有物質現象就有精神現象,精神現象叫阿賴耶的見分,物質現象是阿賴耶的相分。業相就是念頭,佛問的是這個事情。彌勒菩薩回答的,「一彈指」,這一彈指的時間很短,一彈指有多少念?這種微細的念頭有叁十二億百千念,單位是百千,百千是十萬,叁十二億乘十萬,我們把它算出來,中國人叫叁百二十兆,這一彈指,叁百二十兆個微細的念頭。「念念成形」,每個念頭都有形,形就是物質現象;「形皆有識」,每個形裏面都有見聞覺知,見聞覺知就是叁細相裏面的見分。彌勒菩薩講念念成形,是叁細相裏面的相分,境界相。這個叁細相誰看到?大乘經裏面佛說,八地菩薩。彌勒菩薩是等覺菩薩,所以佛一問,馬上就答出來。我們現在這個時代,在時間上通常講是用秒做單位,我們一秒鍾能彈幾次?大概可以彈四次,叁百二十兆再乘四,一秒鍾,一秒鍾多少個念頭?一千二百八十兆。
現在科學家也很有味道,他們也發現這個問題,但是沒佛講得這麼清楚。他也用電影膠帶做比喻,我講經的時候通常也用這個,這是十六厘米的電影片子。我們曉得它是靜態的,一格,彌勒菩薩講的一念就是一格;這一格它是靜態的,不是個動態的,它是靜態的,這我們一定要清楚。它在放映機裏面,放映出來的時候,是一秒鍾二十四格,就是一秒鍾它才二十四張,二十四格,這一秒鍾。我們在銀幕上看,好像看到它是一個活動的,其實它不動。不動就是本,動就是末;末在動,本沒動。你要從動裏面看出不動,你就開悟了,你就明白,就攝末歸本。現在彌勒菩薩告訴我們,一秒鍾多少張?電影一秒鍾放二十四張,像彌勒菩薩告訴我們,我們阿賴耶裏頭這個速度是一秒鍾一千二百八十兆張,你能知道這是假的嗎?這說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,宇宙怎麼現的?那一念叫一時頓現,沒有先後、沒有大小,所以「法無分齊,起必同時」,什麼時候?用秒講的時候,就是一千二百八十兆之一秒,就那個同時。彌勒菩薩講得很清楚,念頭太微細,不可執持,你能夠抓到它?抓不到,它太快。實在講,一秒鍾,我們就講電影,電影一秒鍾二十四個生滅,我們已經都找不到,被銀幕騙了,以爲是真的。這才把宇宙,宇宙怎麼發生的?這都是科學,爲什麼?科學講證據,誰看到?八地以上菩薩都能看到,只怪你功夫不夠,你的妄念太多,所以你看不到。
佛法,它不需要儀器,它完全用心靈,讓心定下來、靜下來,淨極光通達。這個禅定是有級別的,從小定,我們世間人所得到的禅定,四禅八定,四禅八定是小定,出不了六道輪回。但是真正修成,六道你見到,見到,你不會說它是迷信,爲什麼?你親自看到,你有這個定功你就看到。禅定能夠突破空間維次,空間維次,科學家承認。黃念祖學科學的,他告訴我,科學家確實證實世界上至少有十一種不同維次的空間,我們生活是在叁維空間。從理論上講,空間維次是沒有限製,沒有限量,叫無量無邊。我們學佛的人了解,空間維次是怎樣産生?是從分別執著裏頭産生的。如果我們把分別執著統統斷了,空間維次全部突破,你才能看到宇宙的真相,佛經的術語叫「諸法實相」,你才能看透。如果你沒有這個功夫,你就看不透。現在科學家他是用儀器,用儀器來探測,發現許多宇宙的奧秘,實在講,佛法都講得很清楚。所以科學進步對佛法有好處,把佛所講的東西都證實,證實一小部分,絕大部分的奧秘他們還沒有辦法。所以希望科學再提升、再進步。能不能達到佛的這個標准?達不到。爲什麼達不到?因爲他沒有離開心意識。也就是說,他沒有能夠離開妄想分別執著,所以他達不到,這就是科學家怎麼搞,他都有限度。要突破這個限製,那你就得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,那才真正能夠達到,透徹的了解。所以佛法的修學、佛法的成就,在不在乎要多讀一些經書?不需要,要用什麼、想方法來修行?也不需要,給你講老實話,放下就是。
大乘教裏講得清楚,放下執著,你就成阿羅漢。爲什麼?六道就是因爲執著才有的,執著沒有,六道就沒有,是假的,就像作夢一樣,你從夢中醒過來。六道是個夢,永嘉禅師講得好,「夢裏明明有六趣,覺後空空無大千」,就是你醒過來,醒過來之後,六道就沒有了。大千世界就是講六道,它是一場夢。夢中夢,六道是夢中夢,夢裏醒起來,醒起來還在作夢,不是真正醒過來,從夢裏頭醒過來,「剛才做一場夢」,還在夢中,爲什麼?十法界在夢中,四聖法界,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還在夢中。再怎麼?再把分別放下,把起心動念放下,他真醒過來,那是什麼?十法界沒有了。所以十法界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我們今天看到十法界、六道、叁途這個相,就像看電影一樣,是什麼相?是一個相似相續相,電影裏面放的是相續,一張一張都是相續,絕對沒有兩張是相同的,兩張相同的才叫相續相;它不相同,叫相似相續相,這是真相,這一點我們要清楚。清楚之後有什麼好處?心定了,定而後能安,安而後能慮,慮而後能得,定重要!得是什麼?得是大徹大悟,你把一切宇宙人生真相全搞清楚、搞明白,那多快樂!統統搞清楚、搞明白,你自己能做得了主。能做得了主的,那叫真我,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,你找到了,你把真我找到,這個身是假我,這不是真我。所以你執著假我爲真我,你的虧吃大了,你的苦可受多了,你生生世世在受苦受難,問題根源就在此地。你找到真我,你成佛,你自在,你快樂,叫法喜充滿,喜樂無邊,那怎麼會一樣。所以你就曉得佛法多麼殊勝,遇到真是幸運。世界上這麼多人,遇到的人不多,我們是其中一個,非常幸運。可是遇到怎麼樣?要真學,要真幹,要學佛,不能搞佛學,搞佛學,那你是白過這一生,空過了。我們一定要學佛,要學釋迦牟尼,釋迦牟尼佛是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,這就能真正得受用。所以講起必同時。
『真理不礙萬差,顯應無非一際』,真理就是自性,就是本性。我們中國人講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這個真理是本善,本善那個善不是善惡的善,善惡的善都不善,爲什麼?對立。真理是不二的,不礙萬法。我們前面學過,叁種周遍裏面第二種講「出生無盡」,變化莫測,它不妨礙。這個道理也很難懂,你看宇宙之間的變化,千變萬化,說千說萬都太小,無量無邊的變化。從小,講到微生物,講到細菌;大,講到整個宇宙、整個太空,沒有停過,一秒鍾都沒停過。現在我們知道,彌勒菩薩講的這個念,這個念不是千分之一秒、萬分之一秒,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,沒停過,都在變化,這是出生無盡,這很難講,也很難懂。我就想到小時候玩的萬花筒,你看…
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五十四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