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你要做到,不是念,念了没用处;你没做到,不行。习,习就是做到,你把你所学的,统统落实在生活上、落实在工作上、落实在处事待人,那你就快乐无比,今天讲是幸福美满,那个「不亦悦乎」就是幸福美满的人生,你真的得到,不是假的。所以你要做到。
古人讲做学问的次第,简单明了,「博学、审问、慎思、明辨」,后头是「笃行」,老老实实真干。如果没有后面这一条,你只有前面,博学、审问、慎思、明辨,你只有这四条,后头没去做,不能把学的东西落实到生活上,那是什么?那叫儒学。他们研究中国东西,我说你们在搞儒学,你们研究佛的经典就是搞佛学、道学,你们搞这个,把它当作一门学术来研究,与你的思想、生活、行为不发生关系,不能解决问题。所以我就给他们开玩笑,我说你们虽然搞这个儒释道,研究中国传统学术,你们可以拿到博士学位,将来也成为汉学家,也能成为名教授,我说你不可能像我这么快乐。为什么?我说我学的跟你们恰恰相反,怎么相反?你看,你们学儒学,我学儒,两个字颠倒一下,现在都写横的,从这边看儒学;从这边看,中国老的,从右面看的学儒。学儒,要学得跟孔子一样,跟孟子一样,学佛要跟释迦牟尼佛一样,学道要跟老庄一样,真有受用,真解决问题。你要是颠倒,现在写法都从左面看,左面看是什么?儒学、道学、佛学,你不能解决问题。我跟他们谈话的时间不算长,很有启示,很有一点启发。学一个字,做一个字,要把这个字做到:我学到孝,把孝做出来;我学到忠,把忠做出来;学到仁,把仁做出来,仁者爱人;学到义,把义做出来,什么叫义?做事情合情、合理、合法,就叫义;违背了情理法,不义。所以本末要搞清楚,这句教给我们摄末归本,末是事,事里头有理,相里头有性。你从相见性,从事见到理,你就对了,你才能够成圣、成贤、成佛、成仙,道教成仙。我们再往下看:
【良以法无分齐。起必同时。真理不碍万差。显应无非一际。】
这几句话说得好!『法』是讲一切法,宇宙之间万事万法,一切法没有分齐。这个『分齐』就像我们现在讲分类,是一个意思,一类一类的。一类一类是人分出来的;法没有,法是平等的,一切法都是平等的。『起必同时』,这是真的,一点都不错。所以大乘教里面讲,整个宇宙从哪来?一时顿现。这个话讲得很深,《还源观》从前面一直学过来的人,你就明白,它就讲这个道理,宇宙从哪来的?我从哪里来的?一时顿现,什么时候?就在当下,没有先后。现在科学家才发现,时间、空间不是真的。释迦牟尼佛,三千年前就给我们讲,时间、空间是不相应行法,是个抽象概念,没有事实。没有空间,就是没有距离;没有时间,就是没有先后,一时顿现。所以我们要记住,世尊跟弥勒菩萨的对话,那段话非常精彩。佛问弥勒菩萨,「心有所念」,我们一般凡人心里起个念头,这个念头里面,佛问他,有几念?有几个相?有几个识?这一般人问不出来。相就是相分,阿赖耶的相分;识就是阿赖耶的见分,念就是阿赖耶的业相,阿赖耶的三细相:业相、转相、境界相。业相就是振动,就是起心动念,这是业相。起心动念它就有相分出来,相分是什么?物质现象出现。有物质现象就有精神现象,精神现象叫阿赖耶的见分,物质现象是阿赖耶的相分。业相就是念头,佛问的是这个事情。弥勒菩萨回答的,「一弹指」,这一弹指的时间很短,一弹指有多少念?这种微细的念头有三十二亿百千念,单位是百千,百千是十万,三十二亿乘十万,我们把它算出来,中国人叫三百二十兆,这一弹指,三百二十兆个微细的念头。「念念成形」,每个念头都有形,形就是物质现象;「形皆有识」,每个形里面都有见闻觉知,见闻觉知就是三细相里面的见分。弥勒菩萨讲念念成形,是三细相里面的相分,境界相。这个三细相谁看到?大乘经里面佛说,八地菩萨。弥勒菩萨是等觉菩萨,所以佛一问,马上就答出来。我们现在这个时代,在时间上通常讲是用秒做单位,我们一秒钟能弹几次?大概可以弹四次,三百二十兆再乘四,一秒钟,一秒钟多少个念头?一千二百八十兆。
现在科学家也很有味道,他们也发现这个问题,但是没佛讲得这么清楚。他也用电影胶带做比喻,我讲经的时候通常也用这个,这是十六厘米的电影片子。我们晓得它是静态的,一格,弥勒菩萨讲的一念就是一格;这一格它是静态的,不是个动态的,它是静态的,这我们一定要清楚。它在放映机里面,放映出来的时候,是一秒钟二十四格,就是一秒钟它才二十四张,二十四格,这一秒钟。我们在银幕上看,好像看到它是一个活动的,其实它不动。不动就是本,动就是末;末在动,本没动。你要从动里面看出不动,你就开悟了,你就明白,就摄末归本。现在弥勒菩萨告诉我们,一秒钟多少张?电影一秒钟放二十四张,像弥勒菩萨告诉我们,我们阿赖耶里头这个速度是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兆张,你能知道这是假的吗?这说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,宇宙怎么现的?那一念叫一时顿现,没有先后、没有大小,所以「法无分齐,起必同时」,什么时候?用秒讲的时候,就是一千二百八十兆之一秒,就那个同时。弥勒菩萨讲得很清楚,念头太微细,不可执持,你能够抓到它?抓不到,它太快。实在讲,一秒钟,我们就讲电影,电影一秒钟二十四个生灭,我们已经都找不到,被银幕骗了,以为是真的。这才把宇宙,宇宙怎么发生的?这都是科学,为什么?科学讲证据,谁看到?八地以上菩萨都能看到,只怪你功夫不够,你的妄念太多,所以你看不到。
佛法,它不需要仪器,它完全用心灵,让心定下来、静下来,净极光通达。这个禅定是有级别的,从小定,我们世间人所得到的禅定,四禅八定,四禅八定是小定,出不了六道轮回。但是真正修成,六道你见到,见到,你不会说它是迷信,为什么?你亲自看到,你有这个定功你就看到。禅定能够突破空间维次,空间维次,科学家承认。黄念祖学科学的,他告诉我,科学家确实证实世界上至少有十一种不同维次的空间,我们生活是在三维空间。从理论上讲,空间维次是没有限制,没有限量,叫无量无边。我们学佛的人了解,空间维次是怎样产生?是从分别执着里头产生的。如果我们把分别执着统统断了,空间维次全部突破,你才能看到宇宙的真相,佛经的术语叫「诸法实相」,你才能看透。如果你没有这个功夫,你就看不透。现在科学家他是用仪器,用仪器来探测,发现许多宇宙的奥秘,实在讲,佛法都讲得很清楚。所以科学进步对佛法有好处,把佛所讲的东西都证实,证实一小部分,绝大部分的奥秘他们还没有办法。所以希望科学再提升、再进步。能不能达到佛的这个标准?达不到。为什么达不到?因为他没有离开心意识。也就是说,他没有能够离开妄想分别执着,所以他达不到,这就是科学家怎么搞,他都有限度。要突破这个限制,那你就得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,那才真正能够达到,透彻的了解。所以佛法的修学、佛法的成就,在不在乎要多读一些经书?不需要,要用什么、想方法来修行?也不需要,给你讲老实话,放下就是。
大乘教里讲得清楚,放下执着,你就成阿罗汉。为什么?六道就是因为执着才有的,执着没有,六道就没有,是假的,就像作梦一样,你从梦中醒过来。六道是个梦,永嘉禅师讲得好,「梦里明明有六趣,觉后空空无大千」,就是你醒过来,醒过来之后,六道就没有了。大千世界就是讲六道,它是一场梦。梦中梦,六道是梦中梦,梦里醒起来,醒起来还在作梦,不是真正醒过来,从梦里头醒过来,「刚才做一场梦」,还在梦中,为什么?十法界在梦中,四圣法界,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,还在梦中。再怎么?再把分别放下,把起心动念放下,他真醒过来,那是什么?十法界没有了。所以十法界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我们今天看到十法界、六道、三途这个相,就像看电影一样,是什么相?是一个相似相续相,电影里面放的是相续,一张一张都是相续,绝对没有两张是相同的,两张相同的才叫相续相;它不相同,叫相似相续相,这是真相,这一点我们要清楚。清楚之后有什么好处?心定了,定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,定重要!得是什么?得是大彻大悟,你把一切宇宙人生真相全搞清楚、搞明白,那多快乐!统统搞清楚、搞明白,你自己能做得了主。能做得了主的,那叫真我,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,你找到了,你把真我找到,这个身是假我,这不是真我。所以你执着假我为真我,你的亏吃大了,你的苦可受多了,你生生世世在受苦受难,问题根源就在此地。你找到真我,你成佛,你自在,你快乐,叫法喜充满,喜乐无边,那怎么会一样。所以你就晓得佛法多么殊胜,遇到真是幸运。世界上这么多人,遇到的人不多,我们是其中一个,非常幸运。可是遇到怎么样?要真学,要真干,要学佛,不能搞佛学,搞佛学,那你是白过这一生,空过了。我们一定要学佛,要学释迦牟尼,释迦牟尼佛是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,这就能真正得受用。所以讲起必同时。
『真理不碍万差,显应无非一际』,真理就是自性,就是本性。我们中国人讲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这个真理是本善,本善那个善不是善恶的善,善恶的善都不善,为什么?对立。真理是不二的,不碍万法。我们前面学过,三种周遍里面第二种讲「出生无尽」,变化莫测,它不妨碍。这个道理也很难懂,你看宇宙之间的变化,千变万化,说千说万都太小,无量无边的变化。从小,讲到微生物,讲到细菌;大,讲到整个宇宙、整个太空,没有停过,一秒钟都没停过。现在我们知道,弥勒菩萨讲的这个念,这个念不是千分之一秒、万分之一秒,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,没停过,都在变化,这是出生无尽,这很难讲,也很难懂。我就想到小时候玩的万花筒,你看…
《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四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