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五十二集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年;照中國人的說法,末法在中國已經過了一千年,這還有九千年。我們就相信,不要去操心,就選淨土就好,這是遵佛的遺教。佛說這個話是在《大集經》裏面講的,我們遵守釋迦牟尼佛的教誨,我們選擇淨宗,真的對我們這個時代非常適應。現在時代大家工作非常繁忙,自己的時間愈來愈少,修學淨宗就特別顯得方便。淨土的經典少,五經一論,要是把它統統印在一起,一個薄薄的小本子,分量少,六樣東西。如果還嫌多了,選一種就行,五經一論隨便選哪一種都可以。最少的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》,這部淨土經典總共只有二百四十四個字,比《心經》還少,《心經》二百六十個字。《大勢至圓通章》二百四十四個字,行!依這部經典能成就。方法妙極了,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;效果也非常殊勝,「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」,你看,這效果多殊勝。

  所以應機授法,我在年輕的時候,方老師介紹我《華嚴經》,我也非常喜歡這部經典,很可能過去生中學過,這一生遇到了特別有緣分。以後接受淨土的教誨,看到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《無量壽經》,前面有梅光羲居士一篇很長的序文,介紹這部經。序文裏面提到,清朝乾隆年間,彭二林居士他所說的,他講《無量壽經》即是中本《華嚴》。我看到這一句,那個時候我講《華嚴經》,講了不少年,我不講了,我講《無量壽經》。所以《無量壽經》前後我講了十一遍,最後一遍沒講完,那時候在新加坡講的。爲什麼?《無量壽經》就是中本《華嚴》,《阿彌陀經》是小本《華嚴》,《華嚴經》是大本《阿彌陀經》、大本《無量壽經》,也就是這個意思。現在人喜歡簡單,所以我們一切從簡,好事情!以後爲什麼又講?叁個人來勸請,頭一個是臺南開心法師,找我很多次,每次見面都要求我講《華嚴經》。他跟我說「法師,你要不講,以後恐怕沒有人再講!」我聽了也很難過。第二個是北京黃念祖老居士,也給我講過好幾遍,他老人家在的時候,我每次到北京不是別的事,專門去看他。他也希望我講,能夠留一套完整的數據,留給後人做參考。

  第叁個是韓館長,韓館長在病危的時候,往生前二、叁天,很懇切的跟我商量,希望把《華嚴經》講圓滿。那個時候還沒有光盤,光盤並不普遍,錄相帶,希望保存錄相帶留給後人做參考。我因爲她病得很重,我就答應,大概過兩天她就走了。一九九九年我在新加坡,新加坡講經,跟李木源談到這個事情,李木源非常歡喜,代表啓請,所以《華嚴經》就從新加坡居士林開始。真的經太大,像世尊當年一樣七處九會,我們每到一個地方就想辦法繼續講。現在保存錄相已經講了四千多個小時,像現在這種講法,這部經講圓滿至少還要十年,這是個大工程。星雲法師以前跟我說,這是很偉大的工程,不容易。我們盡心盡力努力在做,實在講希望後繼有人,認真的學習,最重要的入華嚴境界。怎麼個入法?賢首大師這篇文章就是教給我們這樁事情。他這六大段,前面叁段是華嚴境界,從行四德以下的叁段教我們怎樣去入。你看先從「隨緣妙用無方德」,從這裏下手,整個的原則,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,我們隨緣,懂得隨緣,隨緣裏面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要與性德相應。講到我們現前貼身,性德相應怎麼相應法?與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相應,這就對了,我們學的是這個法門。

  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法門怎麼修法?諸位一定要記住,世尊教給韋提希夫人的辦法。韋提希夫人遭了家庭變故,兒子叛逆,她苦不堪言,求釋迦牟尼佛。佛以神通從空中下降,到達被囚禁的處所,她哀求,這個世間真叫濁惡至極,諸佛剎土有沒有清淨地方?她求往生。釋迦牟尼佛以神力,把諸佛的淨土展現在她的面前,讓她自己去看、自己選擇,她選擇極樂世界,她想去。這是《十六觀經》的緣起。可是世尊在沒有教給她修行方法之前,先教她修叁福,而且告訴她,這個叁福是「十方叁世一切諸佛淨業正因」,你說這多重要,這是基礎。我們今天把叁福忘掉,疏忽掉,所以念佛不能往生,沒根!淨宗的根本就是淨業叁福,第一個你看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」,我們做到了沒有?這四句做不到就不能往生。這四句是什麼?就是我們最近這幾年提倡的儒釋道的叁個根。孝親尊師落實在《弟子規》,你們想想,對不對?慈心不殺落實在《太上感應篇》,後面修十善業道,這《十善業道經》。所以,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道經》是我們學佛的基礎,學佛的根本。這叁條沒有做到;換句話說,人都沒有做好,你怎麼能成佛?

  你再想想,世尊慈悲,把西方極樂世界介紹給我們,跟我們講的極樂世界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」,十善業道裏頭上善。我們佛念得再好,念得再多,我們的心行不善跟他不能起感應道交。我們怎樣能做到上善?所以要曉得,我們今天十善業道爲什麼做不好?沒有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的底子。這個東西好像叁層樓一樣,第一層是《弟子規》,第二層是《感應篇》,第叁層是十善業。我們前面兩門課沒學好,所以十善業做不到,怎麼學都學不成功。從這個地方,諸位就要曉得,我們真正想在這一生成就,這叁個根可太重要了,疏忽這叁個根不行!這叁個根的分量不多,很少,你看《弟子規》一千零八十個字,《感應篇》大概一千六、七百個字,分量都很少,要認真努力去真幹才行。我們想這一生真成就,那就得真幹,真正的忏悔,忏除業障,依教修行,才能成就圓滿功德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  

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五十二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