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五十一集▪P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念裏頭有多少個細念?照彌勒菩薩給我們算,我們用秒來做單位,那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。

  所以能生萬法是振動發生的,這是個動相,但是這些形相沒有離開自性,離開自性它就不能産生現象。雖然是妄,妄是依真起的,真不是妄,真能現妄,妄不是真有,妄是幻有,所以妄不礙真性,真性也不會妨礙妄境的生滅,它是一不是二。佛在這個說法常常用大海做比喻,把大海的海水比作真性,它永遠是海水,妄是什麼?一個浪花沖起來的時候,沖了很多水泡,那個水泡就是阿賴耶,起了水泡。水泡不是真的,不能長存,幾個浪它又消失了,消失那就恢複水的狀態。用水跟浪花,用這個來比喻,浪花有生有滅,水沒有生滅。佛以種種善巧方便比喻,讓我們認識宇宙真相。明了之後,我們要是真的肯定,我們今天有沒有,佛給我們講得這麼清楚,我們也聽懂了,有沒有得到受用?沒有。爲什麼沒有?我們沒有入那個境界。能大師講的這個境界,我們入了沒有?本自清淨,我們清淨了沒有?我們沒有清淨。本不生滅,我們還是有生有滅。本自具足,我們現在具足什麼?無量無邊的煩惱習氣,我們具足的是這個,不是如來所說的智慧德相。但是你要曉得,智慧德相跟無量無邊煩惱習氣是一不是二,覺了,煩惱習氣搖身一變就是智慧德相,一念迷了,迷了智慧德相就變成煩惱習氣,它是一不是二。

  本不動搖,我們今天的妄念起滅,前念滅了後念就生,連晚上睡覺都不老實,睡覺你還會作夢,作夢,換句話說,你那個妄念還是有生滅,沒停止,只要動它就現相。不現相的時候不能說它沒有,爲什麼?本自具足。所以佛家講隱現,沒有這個緣的時候它隱,它不現,現出來是常寂光;有這個緣,這個緣就是一念不覺,有這個緣,現象就生起來。我們要問,有沒有不現的?我們可以肯定的答複你有,不但有,而且很多,他們住在常寂光裏頭。那就是我們這篇文章題目上講的,終極的目標是妄盡還源,還源到哪裏去?回歸到常寂光,這在佛法叫成究竟圓滿佛,你證得究竟圓滿了。等覺還沒有回去,還在實報土,回去之後才叫圓滿的成就。那我們要問,回到常寂光還起不起用?起用。爲什麼起用?法爾如是,這是自性的德能,十法界裏面衆生有感,常寂光就有應,感應道交。像《普門品》裏面所說的,應以什麼身得度,他就現什麼身,應以什麼法得度,他就說什麼法,現身說法沒有一定。現身說法不是佛菩薩自己,不是自性,是什麼?隨衆生心,應所知量。衆生有念頭,佛沒有,佛沒有起心動念他怎麼說法。所以佛現身跟不現身是一不是二,佛說法跟不說法也是一不是二,所謂是說而無說,無說而說,感應。這些說法全部都是事實真相,佛法名詞叫諸法實相,真實相,一點都不假。十法界裏面,在我們觀念上它太複雜,它的變幻莫測,無量無邊無盡無數,真正是不可思議。我們人,縱然科學發展到今天,對于整個宇宙的奧秘知道的太少太少,你所知道的,今天人類所知道的真的是大海的一滴,你不知道的是大海,你知道是大海的一滴水。這個話說的是決定不過分,我們前面所念的這一段,「一塵出生無盡遍」,全沒有離開自性。

  今天有個同學,這是十七號寄來的,前天。在臺灣嘉義有個命案,冤案,一百年前,一百年前還是日據時代,一個冤魂托夢給一個女孩子,把他的冤枉完全寫出來,血書。它是一塊絲巾,在絲巾裏面她指頭咬破寫出他的冤案,一百年前。這是迷信嗎?這是鬼神,死了一百多年,他那個怨恨沒有化解,造成什麼現象?冤冤相報沒完沒了。現在當地一些法師們來幫他超度,希望他把這個怨恨化解,不要再報複了,冤冤相報,生生世世彼此都痛苦,應當要覺悟,不要把恨積在心上。我們知道他這個怨恨很深,在鬼道裏頭也痛苦。這些問題只有在佛法裏面得到解決才能化解。佛告訴我們宇宙的真相,所有的現象都是虛幻的,何必認真!認真你就錯了。《金剛經》上講得多清楚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、「一切有爲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」,這問題全就化解了。所以我們學了這麼多年,大經上可以說是揭露宇宙人生的奧秘,這華嚴奧旨。

  下面引經說,『經雲』,這是《華嚴經》裏面說的。『如有大經卷,量等叁千界』,這是比喻,如果有這麼大的一卷經,分量多大?分量等同叁千大千世界。這就是講一尊佛的教化區,這個教化區多大?如果不說出來的話,我們還沒這個概念。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,他說佛經上所講的單位世界,我們以前誤會,以爲單位世界就是太陽系,他告訴我們不是太陽系。你看《華嚴經》上講的,日月(就是太陽、月亮)是圍繞著須彌山轉的,一個單位世界的中心是須彌山,日月星辰都是繞須彌山轉的,那太陽怎麼能算是單位世界的中心?我們九大行星,還有很多的小行星,是圍繞著太陽轉的,稱爲太陽系,而太陽?太陽我們知道是繞銀河轉的。所以他根據這個講法,他說一個單位世界應該是一個銀河系,這我們想想也覺得有道理。一個銀河系是一個單位世界,一千個單位世界叫做一個小千世界,再以小千世界爲單位,一千個小千世界成爲一個中千世界,然後以中千世界爲單位,再一千個中千世界才成爲一個大千世界,一個大千世界就叫叁千界,因爲它有小千、中千、大千,所以叁千界是一個叁千大千世界。有多大?以銀河系來說,十億個銀河系。我們今天科學家最進步的科學儀器沒有看到十億個銀河系,沒看到。十億個銀河系才只是一個叁千大千世界,這個經卷有這麼大,十億個銀河系。在哪裏?『在于一塵內,一切塵亦然』,這個境界在哪裏?在一微塵裏面。這個微塵我們肉眼看不見,是現在量子力學裏面所講的基本粒子,是講的誇克,在那裏面。這是說一塵含容空有遍,爲什麼?它稱性。自性沒有大小,自性沒有先後,也就是,說到自性,時空就沒有了,空間是講大小,時間是講前後,都沒有了。

  所以一微塵裏面有叁千大千世界,我們聽這個境界不可思議,實際上?實際上一微塵裏哪止一個叁千界,無量無邊叁千大千世界就在一微塵。前面我們學過一塵出生無盡遍,就那麼一點小小的東西,出生無盡。這些年來我們討論這個問題,很不好懂,所以我就想起我們小時候玩的萬花筒,很像,很多同學把這些道具給我找來。這是個萬花筒,你看萬花筒就這麼大,你轉動它,你在裏面去看它這個圖案的變化,出生無盡。每個圖案你用照相把它照下來,照成一張畫面,你在這裏從早到晚轉一天,大概也轉個有幾萬遍,照成幾萬張,決定沒有兩個相同的。你說它有多少?你打開來一看,只有幾片不同顔色的碎片,它能夠千變萬化,無窮無盡,自性的道理跟這個相似,沒有數量的。每粒微塵都如是,微塵裏面有世界,世界裏頭有微塵,每粒微塵裏面所包括的是遍法界虛空界的信息。我們今天科技很進步,一個小小的晶體,指甲這麼大,它能夠含藏大量信息在其中,像我們佛門的一部《大藏經》,一片小小的光盤,都在裏頭。甚至于像一部《四庫全書》,現在一部《全書》做成光盤了,十幾片。我們相信將來科技會更進步,一片裏面就包容。能不能跟微塵相比?不能相比,一粒微塵裏面它含的信息是遍法界虛空界全都有,你這一片比它大得多,才含容這麼一點點,科技跟佛法來比還差很遠。我們才曉得佛法是高等科學,今天科學、哲學上解決不了的問題,《華嚴經》上統統給你解決了。很可惜的,科學家沒有去讀《華嚴經》,認爲這是宗教、這是迷信,如果他真的能夠虛心放下身段認真來探討,我相信幫助他提升他的境界。所以,從事上講是科學,從理上講是哲學,一而二,二而一。我在早年,這是五十八年之前,方東美先生把佛法介紹給我,說佛經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,我跟他老人家學哲學。學了將近六十年,中國人講一甲子,發現不但是高等哲學,它還是高等科學。無論講宏觀世界、微觀世界,《華嚴經》都講得比現代科學家講得更透徹、講得更圓滿。

  下面說『有一聰慧人,淨眼普明見,破塵出經卷,廣饒益衆生』。他說有一個聰明人,有智慧的人,誰是聰明智慧人?給諸位說,就是你自己,不是別人,這真的不是假的。佛在《華嚴》上常講,一切衆生本來是佛。所以有人要問,你們學佛,佛在哪裏?佛就是你自己,你自己就是佛。那個人說:我現在煩惱很多,我不像佛。只要你把妄想分別執著這叁樣東西放下,你就是佛,你現在是帶著妄想分別執著的佛。帶著這叁樣東西,自性裏面的智慧、德能、相好不能現前,你受這叁樣東西累贅。無明煩惱,你的智慧不能現前,它障礙你智慧,塵沙煩惱,障礙你的德能,見思煩惱,障礙你的相好,你給這叁樣東西障礙了。叁種東西放下了,那你的境界就跟《往生經》、跟《華嚴經》上所說的一模一樣。所以《華嚴經》說誰?說我們自己,我們自己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跟《華嚴經》上說的一樣,跟六祖惠能大師說的一樣。釋迦牟尼佛開悟的時候叁十歲,叁十歲開悟,把他悟入的境界詳詳細細說出來跟我們分享,這就是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。所以釋迦牟尼佛細說,六祖惠能大師是略說,說一個總綱領,只說二十個字,他跟釋迦牟尼佛所證的是同一個境界。那我們就知道,《華嚴經》說什麼?原來《華嚴經》就是說「本自清淨、本不生滅、本自具足、本無動搖、能生萬法」,就說這個。所以這二十個字展開就是一部《大方廣佛華嚴》,《華嚴經》濃縮起來就這二十個字。只要我們肯放下,就是我們自己的境界,不是別人的。我們自己沒有放下,那《華嚴經》是釋迦牟尼佛的,二十個字是六祖惠能大師的,就不是我們的,只要放下就是。放下,清淨心現前,「淨眼普明見」,普明見是普眼,我們前面曾經學過。我們學佛,學的人很多,學的時間很長,不得受用,不像佛,這什麼原因?我們沒有認真去做,我們只是,說個不好聽的話是死在教下,這個教是…

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五十一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