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什麼?經本,我們念死書,沒有把經念活,問題就出在這個地方。經念活了它就管用,經念死了不管用,不生智慧,他生煩惱,經念活的人生智慧,不生煩惱,不一樣。
經真念活了,什麼都不執著了,心清淨了。你看看《無量壽經》,我們是修淨土的,我們都依照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,我們用他這個本子,他這個本子上的經題意思就非常圓滿,會集得好!經題前一半,「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」,這在古時候翻的《無量壽經》,《無量壽經》在中國有十二次的翻譯,宋朝的翻譯就叫做「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」,用這個做經題。「清淨平等覺」是漢譯的,早期這個經到中國來,翻譯的經題是「清淨平等覺經」。他把這兩個題合在一起,會得真是天衣無縫,會得太好了。這個題上半是講果,就是釋迦佛在《華嚴經》上所講的「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大乘是智慧,無量壽是德,莊嚴是相,你看看多妙!下半呢?下半是講因,這個果是怎麼修的,大乘無量壽莊嚴怎麼來的,是從清淨來的,是從平等來的,是從覺來的。你的心清淨,智慧就生了,清淨心生智慧,平等是德行、無量壽,覺就莊嚴。你看這果跟因對得那麼好。
我們今天修行,我們的目標放在哪裏?天天求佛菩薩保佑,保佑升官發財。這是什麼心?自私自利,所以佛法的殊勝沒有得到。天天拜佛,天天燒香,天天精進用功,所得來的不過是名聞利養,你就求這個。有幾個人真學佛是求清淨平等覺?如果真的是把這個當作我們學習的目標,那他的果報就是大乘無量壽莊嚴,他會得這個果報。這就曉得我們搞錯了,我們貪著是小利,太小太小,拿一塊大黃金去買個糖吃,這傻小孩幹的。我們現在就犯這種錯誤,不知道這個無比殊勝的大法,我們的果報是極樂世界、是華藏世界,怎麼能要眼前這種小利?我們要壽命,我們要無量壽,我們不要在這個世間活個八十歲、九十歲、一百歲。愈是到老,老活在這個世間是受罪,哪有享受!年輕人還可以,還能講得過去,中年以上,多活一天是多受一天罪,多活一天是多受一天苦,這要覺悟。你真正覺悟到這一點你智慧就開了,爲什麼?你就願意放下,放下就成功了,那你就是經上講的聰慧人。
所以我們今天學佛,我們念佛,爲什麼念佛?爲清淨心念佛,念佛是筌蹄,是一種手段。心爲什麼不清淨?雜念太多。雜念,不管是善的、是惡的,是世法的、還是佛法的,佛法也要舍,何況世間法!這釋迦牟尼佛教我們的,「法尚應舍,何況非法」,我們要舍。我們舍不掉,這個妄念舍掉了,又一個妄念起來,這是我們痛苦的地方。所以佛教給我們一個方法,統統把它換成阿彌陀佛,念頭才起來,第一個是妄念,第二個念頭不讓它相續,第二個念頭就是阿彌陀佛,用這一句阿彌陀佛取代所有的妄念,讓妄念不能夠相續,讓妄念不能夠占有我們的心地,心裏應當全是阿彌陀佛就對了,我們的清淨心就現前。清淨心就生智慧,有智慧那你才有普見,淨眼普明見,像觀自在一樣千手千眼。
「破塵出經卷」,我們還要不要經卷?一部《大藏經》,現在雖然是印刷術進步,能夠把這個經卷濃縮成小字,也有一百多冊,也是相當大的一個分量。你有能力破塵出經卷,就不要這個東西了,你要《大藏經》幹什麼?你能在一一微塵裏面見到遍法界虛空界性相、理事、因果,你說不盡。你能夠在同時異處,同時在遍法界虛空界裏面現身,現無量無邊身,面對著十法界不一樣的衆生,你去幫助他,幫助他們破迷開悟,幫助他們離苦得樂,他們有感,你就有應,感應道交。
現在學佛很多都不如法,我們要做出榜樣給人看,怎麼學法?一個字一個字的學,一句一句的學,真學。我學了這句清淨,我一定要把自己心恢複到清淨,我的心本來是清淨的;我學到平等,我對一切人決定不能有高下、有分別。做到平等的人要像普賢菩薩,自己謙卑,沒有一點傲慢心,對待一切衆生真誠的恭敬,就像對諸佛如來一樣,把你自性的恭敬心圓圓滿滿的顯露出來,那是性德。我們要從這個地方去學,至誠恭敬,自自然然能感動一切衆生。所以自行就是化他,自行跟化他是一不是二。如果我們教別人做,自己沒做到,別人不相信,說是你在騙我,你的度化就失敗了。古人你細心去觀察,你去體會,他爲什麼成功?沒有別的秘訣,他先做到。持戒、不殺生,肯定是把傷害一切衆生這個念頭斷掉,心裏絕對沒有傷害衆生的意念,這叫真的不殺生。衆生、小動物看到你害不害怕?不害怕,你一招手牠就進來,爲什麼?牠能看得到,你很慈悲,你很和睦,你沒有殺氣,你的磁場是溫和的、柔和的。心裏有怨恨的人,他的磁場有殺氣,那個磁場不好,所以小動物一進入這個磁場牠就跑掉了。我們很明顯能夠看得出,一個打獵的人,他走到哪個地方,雖然沒有帶著獵槍,那些鳥獸看到他都跑,爲什麼?殺氣。一個性情非常柔和的人,跟小動物接觸的時候,牠回頭看看你,牠不怕你,你要跟牠笑,蹲下來招手,牠就會慢慢接近你,這種經驗我們有。我的感觸就特別明顯,爲什麼?我小時候打獵,我打了叁年,確實那個時候鳥獸一看到我趕快就飛掉了,可是學佛之後,這個境界就轉變過來,小動物見著我不怕了。這就是學一樣我們就真幹一樣。學不偷盜,不偷盜要怎麼學法?決定不可以有一個念頭占人家的便宜,占便宜什麼?盜心,你雖沒有偷盜的行爲,你的盜心沒斷,沒轉過來。我們一般人說是財不露白,要防一點,現在我們說防都不要防,防他幹什麼,錢財擺在那裏,誰拿去用都好,他用跟我用有什麼兩樣?沒有兩樣。你沒有這個念頭,你放在那個地方,大家都看到,沒人拿,你看這多自在。防人也很累,何必要防人?累了自己。防都不必防,爲什麼?懂得因果,一飲一啄莫非前定,明白這個道理,何必要防?也不會妄求了,我命裏沒有,求都求不到,命裏有的,丟也丟不掉。所以古人講「君子樂得做君子,小人冤枉做小人」,這個話說得非常有道理。
所以,學了佛之後,念念要廣饒益衆生,饒是豐饒,廣是廣泛。對一切衆生,我們給他最大的利益,最圓滿的利益,是什麼,這一點要知道,不是給他很多錢,不是給他很多享受,不是的,最豐饒的利益是他覺悟了,這才是真實的利益,他能夠帶得走的。物質方面、精神方面的,名聞利養帶不走,智慧能帶得走,善業能帶得走,功德能帶得走,這些我們要幫助他。怎麼幫助?我們是以身作則,我們要做出示範表演給他看,他做不到,我能做到,時間久了他就有體會。所以念念不要爲自己,念念爲別人,轉業力爲願力,我們整個命運都轉了。特別是我自己,年輕的時候就知道自己命裏沒有財富也沒有功名,一生貧賤,無論從事哪個行業都會非常辛苦。章嘉大師替我選擇這個行業,學釋迦牟尼佛。釋迦牟尼佛是哪個行業?職業教師,我們用現在的術語來說,他是一位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家,這名符其實。他本人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義務工作者,一生教人沒有收學費,沒有分別你是哪一族的人,你是哪一國的人,沒有分別,有教無類。只要你肯跟他學,他都會很熱心教你,而且真的以身作則,他做出最好的榜樣,你跟隨他,他言行一致,說到做到,你不能不佩服他,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。下面說:
【若據理而言。即塵衆生妄計經卷。即大智圓明。智體既其無邊。故曰量等叁千界。】
這後面他還有個解釋,這個解釋很好,這是從理上說。從理上說就是從性上說,相是事相,性是理性。一大經卷量等叁千,就是微塵衆生妄想分別執著「有這麼大的分量」,這是從比喻上講的。是不是真的?真的,這經卷不是形相,經卷是什麼?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現象都是經卷。所以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在哪裏?不是在經本上,你要認爲是經本就錯了,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就是宇宙的現象,就是遍法界虛空界,那才叫真的,那不是假的。所以龍樹菩薩在龍宮裏面見到大本的《華嚴經》,他說那個分量多大?十個大千世界微塵偈,這還得了,這比剛才我們講的那個範圍大太多了。十個,《華嚴經》的十不是數目字,《華嚴經》的十是代表圓滿,那個圓滿就是遍法界虛空界,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全包括在裏頭,一法都不漏,那叫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叫大本,這哪裏是騙人!這真的。雖然是無量無邊無盡無數,不離自性,爲什麼?自性現的,能生萬法。就像萬花筒一樣,你們不相信就拿去照相,你轉一下照一張照片,再動一下又照一張,它不一樣,你去轉,轉個十萬次,就十萬張照片,一大片,沒有離這個小筒子,張張不一樣,你能找出兩張一樣的嗎?找不到。所以自性像萬花筒,沒有大小,千變萬化。什麼道理?沒道理,法爾如是,自性它本來就是這樣。它自己什麼都沒有,大光明藏能生萬法,能現整個宇宙。所以宇宙不是大爆炸來的,大爆炸講不通,是從念從心想生的,這很重要。宇宙是從心想生的,起心動念,起心,宇宙就出來,動念,我就出現,所以我跟宇宙、跟因果同時發生,沒有先後。
宇宙現出來的時候是淨土,是實報莊嚴土,這一念不覺現出來的是這個境界。實報土裏面的人他起了分別,分別那個念頭重一點,就是那個波大一點,實報土不見了,變成十法界,就是變成方便有余土。還算是清淨,爲什麼?這裏頭沒有善惡。這裏面衆生再嚴重一點,他就起執著、貪著,貪著裏頭,頭一個是對立,起這麼個念頭,有控製的念頭,有占有的念頭,好了,四聖法界不見了,這又變了,變什麼?變六道輪回。六道裏面有善惡,善念是叁善道,惡念是叁惡道。我們今天這個世界災難很多,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新流感這種瘟疫,現在提升到第六級,就是最嚴重的。告訴我們,今年秋天到明年可能在全世界爆發,感染的人數估計叁分之一。全世界六十七億人口,叁分之一就是二十二億到二十叁億,這麼多人感染。死亡率估計,這是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的,千…
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五十一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