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教化影響,從空間來講影響全世界;從時間上來講,我們講佛的法運,其實就是佛陀教化的影響,一萬二千年。現在依照中國人的說法,咱們不能照外國人,照外國人差不多相差六百年,我們中國人的記載說法,釋迦牟尼佛滅度大概是叁千叁十多年。一萬二千年後面還有九千年,佛法在這個世間的影響不會消失。現在雖然衰,衰是什麼?大家不相信,批評佛教,認爲佛法是迷信、佛教是宗教,不願意接觸。不願意接觸,佛菩薩就不來了。到什麼時候,也許過若幹年之後,這個世間衆生懷念釋迦牟尼佛、懷念佛陀教育,那佛菩薩就又來了。衆生有感,佛菩薩就有應,感應道交,他不會把時節因緣錯過。所以我們對佛法的興衰,也不必看著難過,要看作很正常這就對了,一代一代的它自然有人承傳。
譬如達摩祖師把禅傳到中國來,那個時候是梁武帝的時代,梁武帝只知道修福,建寺、供僧,他一生幹這個,造了很多寺廟,造很多佛像,印了很多經典,照顧很多出家人。梁武帝聽說印度來的高僧,見面了,見面就向達摩祖師誇耀,那時候他是國王對佛教做貢獻,「我的功德大不大?」他問他的功德。達摩祖師說老實話,告訴他「並無功德」,沒功德!梁武帝一聽惱火,把他轟出去。他跑到少林寺去面壁,等了九年才等一個人,慧可,這禅宗二祖,傳一個人。佛法不妄語,說真的梁武帝確實修的福報,他要問我的福報大不大?達摩祖師一定說很大很大,他修的福報,不是功德是福德。功德跟福德不一樣,功德是了生死出叁界的,福報不是的,福報在人天享福,所以他修的是福報。你看我們今天佛門有些添油香,大家捐一點錢放在錢箱子裏面,上面寫的是「功德箱」,那是錯的,那不是功德,應該是什麼?「廣種福田」,那是修福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功德是什麼?功德是戒定慧,錢買不到,錢不能買功德。錢能買功德,有福報的人,功德不是全部被他們拿去,窮人就沒有功德了。所以這個道理要懂,功德是自己修的,所謂「公修公得,婆修婆得,不修不得」。福報,我修的福報可以送給別人,可以送給別人享;但是功德沒有辦法給別人,這個道理要懂。
你看我們淨宗同學,特別是在臺灣、在東南亞一帶,大家對于《地藏經》都很熟,也都喜歡讀誦《地藏經》。《地藏經》裏面婆羅門女,你看她度她的母親,她母親造作惡業墮地獄。她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她懂得,看她母親一生這種行業,她就判斷肯定墮地獄。怎麼救她?她到佛寺裏面去燒香、去拜佛、去求願。所以人有善心就有感應,她遇到一尊覺華定如來,接受了她的供養,佛問她,你有什麼希求?她就告訴他母親這個因緣,佛告訴她,她母親確實墮落在很苦的地方,真的是地獄。你要怎麼救她?他教她念佛法門,念覺華定如來。爲她的母親,爲救她的母親認真念,念佛的時候一個雜念沒有,一個妄想沒有,一天一夜。在我們現在的理解能夠想得到,她是得念佛叁昧、得一心不亂,爲什麼?地獄境界現前,地獄由無毒鬼王接待她,稱她菩薩。我們曉得什麼人能夠去遊地獄?一個是有罪的人他去受罪,另外一個是佛菩薩到地獄裏面去教化衆生,除這兩種人,地獄在面前你都看不到。所以她是得念佛叁昧,至少事一心不亂,事一心不亂就是阿羅漢的境界。這是什麼?這是她真心念佛,如理如法一日一夜念到一心不亂,跟《彌陀經》上講的相應,「若一日、若二日、若叁日到若七日」,她真成功。
我們再看光目女,光目女是在夢中見的,不是在定中,那功夫就差很多。所以婆羅門女她所修的是功德,她不是福德,用念佛的方法念到一心不亂,至少應該是事一心;如果念到理一心那更不得了,理一心成佛。從這個地方我們就曉得,婆羅門女修的是功德,她母親生忉利天,那是什麼?福德,女兒修積的功德,她享她的一分福報,那是菩薩之母。她母親那麼大的福報生天,這福報從哪來的?如果不是她墮地獄,她的女兒不會念佛,不會得一心不亂。你兩方面一看才知道,相輔相成,因爲母親墮地獄,逼著女兒妳不真幹就救不了媽媽。她真幹,真的有成就,你看看兩個人都成功,女兒得一心不亂就決定脫離六道輪回,母親沾光生忉利天。這樣孝順的女兒,我們相信她女兒成就之後,一定會到忉利天去度她的母親,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。我們自己沒有成就,怎麼能超度家親眷屬?像婆羅門女這樣的人不容易,真誠到極處才有這樣的成就。我們一般人想做,煩惱習氣太重,業障太深,不是不想做,做不到,做不到也要做,做比不做總好。
我們看到倓虛法師的《影塵回憶錄》,倓虛法師口述的自傳,大光法師筆記的。我跟大光法師很熟,早年我每次到香港,我們都要見面,他都會請我吃飯。大光過世也有六、七年。《影塵回憶錄》裏面有一個故事,是倓虛法師沒有出家之前,學佛做居士的時候,他跟朋友連他叁個,也在年輕時候開了一個中藥鋪。其中有一個朋友,叁個人輪流到店裏面去照顧,他這個朋友讀《楞嚴經》,對《楞嚴經》很有興趣,每天都讀,應該讀得很熟。它這個標題上說「八載寒窗讀楞嚴」,一部經能念八年,我們相信他對經很熟。《楞嚴經》很長,算一天念一部,那是決定可能的,一天念一部。我們能夠體會到,有這樣的功夫,他的煩惱妄念比別人少,心比別人清淨,這肯定的,他念念是經教,雜念很少。他有一天中午在店裏面,這個時候沒有顧客,在櫃臺上打瞌睡似夢非夢,實際上在作夢,就看到兩個人從外面走到他店裏來,他就起來接待他們。看到這兩個人心裏就發毛,這兩個什麼人?是他從前兩個朋友,因爲財物糾紛打官司,這兩個人輸了,輸了之後這兩個人上吊死了。所以他看他們來的時候就害怕,怕他來什麼?怕他們來找麻煩的、來報複的。可是看兩個人的態度也很溫和,不是像粗暴的樣子,來了之後就跪在他面前,他就問他:你來找我有什麼事情?他說:求超度。他心就平靜,不是找麻煩的,是來找超度的。他兩個死了之後他也很難過,實在講不應該爲這一點點財物讓人家尋短見自殺,所以始終有愧疚。這次來找超度,他很歡喜,他說:我要怎樣超度你?他說:你答應就行。「那行,我答應你」,就看到這兩個鬼踩著他的膝蓋、踩著他的肩膀就升天。什麼儀式都沒有,只要答應就行,這是什麼力量?八載寒窗讀《楞嚴》的功力,他有這個功力,所以找到他,他真能超度他,你看沒有任何形式。這兩個走了接著又兩個來,一個女人帶個孩子,一看是什麼?是他前面的妻子,他的太太、小孩也是死了的,找到他跪在他面前也求超度。他也同樣的,「我怎麼超度你?」「你答應。」「我答應你。」也看到他太太的鬼魂踩著他的膝蓋、踩著肩膀升天,這真的不是假的。倓虛法師不會打妄語,不會編故事,真事情!
所以現在人不相信鬼神,錯了,不相信不是沒有,諺語所謂「信則有,不信則無」,這個不能用在鬼神上。鬼神你信,有;你不信,他還是有,他存在,他是六道裏面的衆生。我們一般講神,神有天神,多半指欲界天,有鬼神,還有畜生道裏面修行好的,也變成神仙。《華嚴經》在前面給我們講神衆,就講了四十多位。現在我們知道,只要是有物質它就有精神,物質跟精神永遠分不開。所以山有山神,土地有地神,你們在《地藏經》上念到「堅牢地神」,那是什麼?那是整個地球這塊大地的地神。城隍、土地,城隍是縣市長,鬼道裏面的縣市長;土地是鄉長、裏長,怎麼會沒有!樹神、花神、草木神。有個同學告訴我,她們家裏面的草木神來找她,來求救,一再告訴她,「妳不要忘記,我是妳家裏的草木神。」她第二天到她自己小院子裏看,那個小草,地上的草黃了,好久沒有澆水,她就知道,就是這些小草,草木神像小孩一樣。她的老父親天天在院子裏澆花、澆樹沒有澆草。所以你看看連小草都來找她,她是佛教徒,她相信,到第二天以後每天她就去看,院子裏的草她給它澆水,真有,不是假的。
所以我們愛人,《弟子規》裏面講的「凡是人,皆須愛」,這是應該的。要把我們的愛心擴大,對于樹木花草、山河大地都要有愛心,你愛它,它愛你。現在地球上爲什麼發生這麼多災難?說老實話,地球愛人,人不愛地球,忘恩負義。山河大地、樹木花草供養你,你對它不尊重,你破壞自然生態環境,這就是恩將仇報,所以才會有自然災害。水災、旱災,地球的溫度上升,南北極、高山的冰雪融化,將來水源斷了,這是我們今天講自然災害。其實不是自然,衆生業力所感的,我們要覺悟!我們念念不忘不同維次空間的衆生,我們佛法裏面講的天地鬼神,我們將自己修學的功德,講經、聽經是功德,念佛、參禅也都是功德,天天回向。世間人不知道,我們知道的時候,我們要幹,要每天回向,念念不忘天地萬物對我都有恩惠,我應當認真努力修學,依教奉行,將這些功德回向給天地鬼神,回向給世間一切苦難衆生。他們爲什麼這麼做?是因爲無知,沒有人教他。我們很幸運,遇到善知識,在這半個世紀修學當中,我們深刻的體驗,諸佛的教誨、善知識的教誨都是真的,沒有一樣是假的。所以我們對于造作罪業的這些人要生憐憫心,不要去怨恨他,怨恨就錯了,要有同情心、憐憫心。他無知,他認爲他自己想法、看法、做法是正確的,他相信科學,其實什麼叫科學他也未必真清楚。所以我們在今天讀到這一段,確實無限的感慨,在佛法裏面看到它確實殊勝,真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。後面引用《華嚴經》兩句話:
【經雲。一切法門無盡海。一言演說盡無余。】
這兩句話是《華嚴經》上講的,無量無邊的法門,無量無邊的甚深微妙法,一句話就能夠講盡,你看用一個字,一個「塵」字就講盡。我在初學佛的時候,聽一些老法師講經說法,常常說這麼一句話,「佛門的經教,一字一句裏面含著無量義,永遠講不完!」一句經文、一個字,你講一生…
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四十九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