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五十集

 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 (第五十集)  2009/6/18  臺灣高雄  檔名:12-47-50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》第九面第二行,還是從第一行最後兩個字看起:

  【觀色即空成大智而不住生死。觀空即色成大悲而不住涅槃。以色空無二。悲智不殊。方爲真實也。】

  在一切現象裏面,佛在大乘經教常常把它歸納爲兩大類,這兩大類一個就是「色」,一個就是「空」,色是法相,空是法性,就是性相這兩方面來講。實際上,色空是一不是二,前面我們已經學了很多,一直在一起學習的同學我相信都有一定深刻的印象。性相是一,空有不二,理事一如,名相說得很多,實際上都是說的一樁事情。我們『觀色』,色即是空,《心經》上講的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。色即是空,這個觀是智慧,空在哪裏?空在色上,色就是空。有沒有色的存在?沒有色,如果你從性體上去看,形相就沒有了,現象沒有了;從現象上看,空性就在色相裏面。所以大師在此地教給我們,「觀色即空」,你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現前。爲什麼說『不住生死』?沒有生死。生死是我們一個錯誤的概念,也是個抽象概念,沒有這回事情。一切法不生,不生當然就不滅,《中觀論》裏面第一句就是講不生不滅,不來不去,不常不斷,不一不異,所有一切對立都不存在,這是真實智慧。『觀空即色』,空性裏面有色。實在這兩句,我們用惠能大師開悟的五句話來看就很清楚。「觀色即空」就是何期自性本自具足,「觀空即色」就是他末後所講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,我們這樣一對照就很清楚。『成大悲而不住涅槃』,涅槃就是不生不死,爲什麼?因爲空即是色。所以諸佛如來、法身菩薩自然就與十法界裏面的衆生起感應道交,衆生有感他就有應。什麼叫感?起念頭,起心動念。

  在早年我們學經教確實很困難,不要說我們這個時代證悟的人沒了,從前李老師常常感歎著跟我們說,這個世間沒有聖賢出世,沒有佛菩薩應化在世間,我們衆生苦。原因是什麼?業障太重,造作無量無邊不善的業報,所以造成障礙,障礙是什麼

  佛菩薩不來了。現在我們懂得,不是佛菩薩不來,佛菩薩要不來,不就真的把他障礙了,哪有這個道理?這在《華嚴經》上講不通,沒這個道理。來,來怎麼樣?絕不是用佛菩薩的身分來,沒有不來的,觀世音菩薩叁十二應,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樣的身,現身說法。現在人不相信倫理道德,有很多年輕的小孩就懂得孝順父母,那是什麼?佛菩薩在那裏示現,把孝的樣子做出來給我們看,我們懂得孝道了,教孝。

  現在人不相信因果報應,以爲這是迷信。我今天看到一個信息,昨天有人告訴我,今天他們從臺北的一個報導,這個報導是說臺北縣中和市的市長,你看,還有彩色的。中和市長,樹神托夢給他,他移這個樹的時候,樹受了傷,樹神托夢。他在移樹的時候也受了很大的痛苦,這個痛苦是樹神懲罰他,告訴他叁個月之後他的腳就會好,因爲樹神受的傷要叁個月才能恢複。有樹神,這個樹聽說有五百年了。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樹木高度有一個人高就有樹神。所以在過去,出家人在山上修行,要想搭個茅蓬,那一定要砍樹,做個梁、做個柱子,搭個小茅蓬修行,遮蔽風雨,佛許可的。但是怎麼樣?要在叁天之前,砍樹叁天之前要跟樹神溝通。我們相信市長沒有跟樹神溝通,就把樹砍了,所以樹神在懲罰他。跟樹神溝通,給他誦經、供養、祭祀,請他搬家。實在講樹並沒有神,這個要知道,爲什麼有樹神?有些鬼神依靠樹木花草他就住在那裏,好像是他的房子一樣,這樣久而久之他就變成樹神。他也有執著、也有分別,這個樹是他的家,你把他的家破壞他不答應的,他就跟這個樹合成一體。這個鬼神身是什麼?那樹的樣子就是他的身體,所以你傷害他的時候他有痛苦。這是最近發生的消息,發生在上個月,五月一號,一個月之前的事情,我們現在才知道。真有樹神,草木都有神,草木神沒這麼大的神通,但是他要碰到愛護花草的人,他有了困難,也會去找他求救、求幫忙。這些事情我們都聽說過,決定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

  我們從國外一些心理醫生,他們用催眠術來替人治病,治病找病根,你的病是怎麼發生的。有許多疾病是與生俱來的,他到這個世間來就帶來的,這個病根什麼時候發生的?可能在前生,可能在更遠的前生,過去世一世、二世、叁世、四世,還有一個人一直追溯到過去八十世,差不多將近叁千多年,這個病根深了。只要找出來,知道原因,把這個原因消除,你心開意解,不再執著、不再分別,病就好了。道理我們要懂,這些理論、事相佛經裏面講得透徹,可惜我們天天在這裏學,學了怎麼樣?沒認真去幹。如果真正具足信願行這叁個條件,你什麼病都沒有。你看這些病人了解病因,把這個病因放下,放下就是忏悔,放下,他病就好了。這篇文章教導我們「妄盡還源」,你能把妄統統斷盡、統統放下,你就還源,還到哪裏?究竟圓滿的佛果,回歸到自性清淨圓明體。這個真高明,這一下就超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他還有四十一個階級,你這四十一個階級都沒有了,這叫頓悟,這就頓超。在理論上,一點都沒錯,在事實上,也沒有錯誤,事真的是如此,問題你能不能把妄想分別執著一下斷掉?一念之中統統放下,放下就是。所以大乘教裏面講,凡夫成佛需要多少時間?一念,《華嚴經》上說「念劫圓融」,這是從時間上講,時間沒有長短,你真明白、真肯放下,一念就成功了。放下執著你證得阿羅漢,證得阿羅漢,六道裏面這些病全沒有了,他超越六道,哪裏還有六道的病?他不可能把六道的病帶到四聖法界,沒這個道理,全沒有了。也就是對于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,換句話說,不再放在心上,心裏面已經沒有六道的事情,這就能超越六道;你心裏有六道,你就超越不了六道。六道從哪裏來的?從心想生,你心裏頭還有六道。

  大陸上有個劉善人,最近在不少地方治病,我聽說了,他講得不錯,他用什麼方法?就是把你的病因說出來,叫你放下。他有個案例,一個老先生得病,幾年都不能好,治不好,遇到他,他就告訴他,你這個病是從怨恨得來的,你怨恨誰?他說出來,他說他有叁個兒子,兩個都考取大學,老叁不用功念書,沒考上。劉善人說,你就恨他?是,恨他,恨他不成器。你的病就從那個恨得來的。他就勸他:你要知足,你家叁個,兩個考取,不錯了,哪有個個能考取的!這樣一說,他心裏想想,不錯,哪有個個人都考取的!好,我不恨他。這一不恨,這個心病,心痛的病,他就不痛了,過不了幾天就好了,沒事了。他們也常常見面,他說你還怨不怨恨老叁?不恨,現在不恨了,我也不把他們放在心上。這老人健康了。所以病,我們想這個因,佛法講的貪瞋癡慢疑,這叫叁毒煩惱,你有這個東西,你心裏有毒,外面境界現前你就感染,怎麼呢?你就生煩、生惱、生怨、生恨,再發怒、發脾氣,那病馬上就得了。得的病總不外乎心肝脾肺腎,他講得很詳細。所以佛教我們「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癡」,你就百病不生,你裏頭沒有貪瞋癡慢。貪瞋癡慢沒有,你肯定沒有煩惱、沒有怨恨,你也不會發脾氣,因爲你從根把它消除掉了。爲什麼會有貪瞋癡慢?總的根就是個「我」,自私自利,都是爲了這個。自己愛好的,喜歡控製、喜歡得到;自己討厭的,喜歡他遠離,永遠不要看到他。心裏面有這些妄念、這些妄想,這就是得病真正的原因,他沒智慧。有智慧的人曉得空色都不可得,都不是真的,所以無論是物質環境或者是精神環境,都不放在心上,這個人就成佛了,真正的妄盡還源。

  這些話說得容易,做起來可真難,你試試看,你去放放看,看你能放多少。才說放下,下定決心我放下了,境界一現前,妄念馬上就起來,煩惱就起現行,不是那麼容易事情。佛菩薩大慈大悲,爲我們開方便法門,八萬四千法門之外有個特別法門,就是念佛。這個法門是真好,不管你是善念是惡念,你是歡喜還是煩惱,念頭才起,「阿彌陀佛」。不起念頭沒事,一起念頭全是阿彌陀佛,用一句阿彌陀佛把所有一切雜念取而代之。第一個是妄念起來,第二個就換成阿彌陀佛,決定不讓這個妄念相續,這個叫功夫。果然能夠用一句佛號代替,功夫就得力,將來你到哪裏去?你要是開悟了,當然你成佛了;沒開悟,沒開悟到極樂世界去,阿彌陀佛在那裏等你,他會幫助你開悟。這法門殊勝,十方諸佛都贊歎,十方諸佛都像釋迦牟尼佛一樣勸我們求生淨土,勸我們親近彌陀。古大德有句話說,「但得見彌陀,何愁不開悟」,這是好事,不要當面錯過。

  所以智慧現前,沒有生死;沒有生死,我們的身在此地,我們的身到這個世間來是什麼?到這世間來是業報身,過去生中造的業,業力牽引著你到這個世間來投胎。你跟父母有緣,沒有緣不會到一家來,到一家來都是有緣。這一生要怎麼樣去過?那就看你的善根福德因緣。善根深厚,你會遇到善友、善知識,遇到好老師,老師教導你。你要是有福德,你會聽老師的話;不聽老師的話,那個人沒福,有善根遇到了,福報不夠,老師講的東西不能完全接受、不能完全奉行,這沒福。所以自己的福報,就是老實人有福,不是說聰明人有福,老實人有福,古諺語裏非常有道理。你能夠聽一個字,就琢磨這個字我怎樣把它做到。

  劉有生先生的祖師是王鳳儀先生,「萬國道德會」的創始人。我跟這個會還有一點關系,早年萬國道德會在美國洛杉矶開第叁次世界代表大會,我也隨他們的團到美國。我是他們團裏面的顧問,在洛杉矶大會裏面做報告,我講的題目是佛門的「十善業道」。最近香港那邊有個同修送一本王鳳儀的傳記《言行錄》,印成一本送來給我看。我看到他的傳記,非常難得,這個人沒念過書,不認識字,可是他家裏面先人,…

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五十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 第4页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