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四十九集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也講不完。我們今天知道,你講一百年、講一千年、講一萬年,講一個字,能不能講完?講不完。以前我們疑惑,這真叫誇大!我說佛很會說大話,我們都說不出來、想不出來,他怎麼想出這個說法?現在我們看到這裏,真的不是假的,你看單單這個塵字,一塵的塵字能講得完嗎?講不完,無量劫都講不完。爲什麼?它稱性,性是沒有限量的,它真的是個無量,它不是有量,無量你怎麼能講得完!這麼多的經典,我們什麼時候能學完?四弘誓願裏面講的,「法門無量誓願學」,我什麼時候能學完?你只要一個字學懂得,全都懂得,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,哪需要多!

  今天早晨我看完牙齒以後,回去在門口,遇到一個老人,八十六歲。他告訴我,我早年在左營彌陀院講經他還記得,我都忘掉,講《金剛經》,他是我的聽衆。說這個話,多少年?在佛光山之前,佛光山開山到今年四十四年,應該五十年前。換句話說,五十年沒見面都老了,我八十叁,他八十六。身體還算不錯,今天來看我,說是他每天早晨做的功課很多,念《普門品》、念《心經》,念一大串。我就告訴他:我們現在年歲大了,不是年輕人,不要念那麼多。他說:行嗎?我說:「行,你只念《彌陀經》,只念阿彌陀佛就好。早課也是的,一遍《彌陀經》,多念佛號;晚課亦複如是,也是一部《彌陀經》再念佛號,佛號愈多愈好。一切妄念統統放下,一心一意求生淨土就對了。」難得他今天來看我,我相信那個時候的聽衆已經不多了,五十年了。一部《彌陀經》,真的,你要是念到開悟,所有一切經全通。過去祖師大德常說「一經通一切經通」,這是佛法微妙處,不必學很多,所謂一門深入、長時熏修。

  我們對于年輕人,我多半叫他念《無量壽經》,不叫他念《阿彌陀經》,爲什麼?《阿彌陀經》太少,《無量壽經》是淨宗概論,對于西方極樂世界介紹得詳細。如果有心去研究的話,看《無量壽經》的批注,有古人的批注,有今人的批注,都可以做參考。你對極樂世界了解得愈多,你的信心會生起,你的願力會堅固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功夫在一句佛號。所以中年以上我們應當把這個法門牢牢的抓住,一定要知道世間苦。眼前我們看到的,災難太多,金融危機大概還沒有過去,現在國際上發布的信息,科學家講的,我們地球上現在是農産物在減産,所以今年的糧食價格比去年漲一倍,這說明什麼?說明糧食危機非常可能出現。再往下面說,水資源有問題,飲水,幹淨的水愈來愈少,日子往下去愈來愈不好過,我們應該有高度的警覺心,怎樣幫助自己?認真念佛。無論什麼災難現前不驚不怖,我們不害怕,我們念佛求生淨土。自己要有信心決定得去,不能有絲毫懷疑,我們就成功了。

  世界上災難這麼多,原因是什麼?是地球上的居民不善業所感的。我們自己要斷惡修善,我們不能像一些無知的人一樣,也造作罪業加速災難的發生,這個事情不可以做。我們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都要小心、要謹慎,善行從哪裏做起?從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」。佛教導我們,所有善行裏面,最大的善就是孝養父母、就是尊重老師,孝親尊師這是一切善的根,如果根沒有,那個行善是假的不是真的。人真正懂得孝父母、孝師長,不敢起惡念,起個惡念是什麼?對不起父母、對不起師長,我的父母沒有教我做壞事,我的老師也沒有教我做壞事。我們有損人利己這個念頭,不要說做事,這種念頭就已經不孝,已經對老師不尊敬,這是消極方面來說。如果積極方面來講,我們是個佛弟子,我們自己表現得好,這是爲佛爭光,就是孝于佛,你看,這佛弟子,這人是好人。佛弟子做不如法的事情,那個罪很重,不但人家罵我們,連佛都罵,連父母、連祖宗、連佛都罵,讓佛教的形象在這社會上下降,不能提升,下降誰的罪過?我們的罪過,我們沒做得好。一定要做好榜樣!

  我在臺中學佛的時候,李老師常常用四重戒教導我們,就是《梵網戒》裏面有兩句話,「不做國賊,不謗國主」,這兩句話重要,老師給我們講了十幾遍都不止,所以我們就印象很深。國賊是什麼?不可以做傷害國家、民族、社會的事情。我們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要對得起國家、對得起民族、對得起社會,決定不能夠有害于社會大衆,要給社會大衆做好樣子,不能做個壞樣子。不謗國主,國主用現在的話說,就是政府各級領導人,從總統、院長、部長到縣市長是國主。我們對他,他的善行我們贊歎,他有不善的地方我們不說,不要放在心上,更不能放在口上。爲什麼?這樣才能夠造成社會的團結、社會的和諧,這是正確的。不要去批評別人,社會如果我們大家都不批評別人的壞事,贊揚別人的好事,那個做不善事情的人他的心裏面良心發現,他會改過的。你看看,古聖先賢、佛菩薩的教誨用意多深!《璎珞經》上還有兩句,「不漏國稅,不犯國製」,國稅是人民對政府要納稅,我們奉公守法,納稅是人民的義務,不能偷稅。漏稅是屬于盜戒,你看你盜國家的,國家應該有的收入,我少繳一點,那不就是占國家的便宜嗎?這屬于盜戒,這是錯誤的。國製是國家的法律,一定要遵守國家法律,社會才會安定,才會有和諧,我們的生活才有保障。這個四重戒好,一定要遵守。

  總的原則「學爲人師,行爲世範」,我們在佛法裏面所學的,聖賢裏面所學的,要常常講給別人聽,我能講一句就講一句,能講兩句就講兩句。遇到熟人在一起,要叁句不離本行,我就要跟你講佛,給你講中國傳統文化,我給你講孝悌,給你講忠信,講這些。我們自己生活當中,要把這個東西做出來,做出好樣子。活到老,學到老,也得做到老,這樣我們的人生多快樂、多麼幸福!快樂、幸福不在乎金錢,與財富不相幹,與地位不相幹,不是地位高了就幸福,不一定。反而像我們這些平民,真正可以過著幸福美滿的人生,只要你能看得破、放得下,你的生活快樂,現在就在天堂。如果我們迷惑顛倒,起心動念損人利己,起心動念是貪瞋癡慢、是自私自利,那你的生活就很苦,縱然富貴你也不樂,爲什麼?不知足。人不知足那就是貧困,人要知足那就是富貴,富貴是什麼?他不求了,這是真富貴。心裏還有欲望,還有求,還不知足,縱然有億萬財富,他還是一個窮人,爲什麼?他還要求。所以我們懂得什麼是真富貴,知足是真富貴。

  【依此義故。名一塵出生無盡遍。】

  『出生無盡』,實在講,性德,我用萬花筒來比喻這樁事情,這小小萬花筒出生無盡,你去轉,裏面一些圖案非常之美,你轉一天不會有兩個相同的,不是出生無盡嗎?性德就像這樣,真的是出生無盡。佛講「法爾如是」,這個法它本來就是這樣的。第二「出生無盡遍」,我們就學到此地。我們再接著看第叁:

  【叁者。一塵含容空有遍。】

  科學家實在我們也很佩服他,他現在逐漸逐漸的也能發現宇宙的奧秘,物質現象、精神現象是從哪裏來的?他們發現無中生有,這個說法跟我們這個文章學的很接近,無中生有。但是生起這個現象,這現象是什麼樣子,他沒有說清楚。你看看,我們這邊講叁種周遍,第一個「普周法界」,無論是精神現象、物質現象決定是普周法界,普是普遍,周遍。第二個特性,就是我們剛才所學的「出生無盡」,這講它的變化,變化無窮,十法界依正莊嚴全是自性變現出來,離開自性一法不立。第叁個現象,『一塵含容空有遍』,這個最好是講在我們的心量,佛家常講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。我們的心量本來是這麼大,現在變成那麼小,兩個人都不能包容,都還要互相猜疑,你說糟不糟糕?你說你苦不苦?「空」是虛空,「有」是萬有,就是萬法。含虛空、容萬有,這個心量多大!這是什麼?這是你的本性,你本來是這樣的。

  從這個地方,這叁段是講宇宙的體、相、作用,第一段講一體,自性清淨圓明體,說體。第二大段是講作用,一念不覺宇宙出現,生命出現,生命不是別的,是自己。我從哪裏來的?我跟宇宙同時出生的。我跟宇宙關系是一體,宇宙裏面萬事萬物跟我的關系也是一體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所以釋迦牟尼佛在講經教學當中常常用比喻,因爲比喻讓我們學習的人容易體會,好懂。他比喻最多的是用「夢幻泡影」,雖然講四個比喻,其實最主要的是講夢,幻泡影是陪襯的。我們每個人都有作夢的經驗,你要說現在宇宙這麼多人,怎麼是我變現的?我不相信,我怎麼會變現?你不相信。你看看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的比喻,你有沒有做過夢?有,有做過夢經驗。你夢裏面有夢到很多人,有很多山河大地,試問問,那個夢中境界是誰變的?夢裏那麼多人不都是自己變的嗎?你想一想,什麼時候,哪一天曾經做過一個夢,夢裏沒有自己,有沒有這種夢?沒有。所以佛法講依報跟正報,正報是講誰?就是講自己,不是講別人。除自己之外,別的人都是我們的依報,就是我們的環境。環境裏人事環境、物質環境、自然環境,可以分成這麼多環境,環境都是自己的夢境裏變現出來的,是真的不是假的。自己變出來還要跟自己打架,你這不是錯誤嗎?你還要跟他生煩惱,你說誰錯了?所以你一定要曉得,別人沒錯,我錯了,爲什麼?你是我變出來的,你是我夢中那個影子,我要是跟你兩個打架,我錯了,你沒有錯,我錯了。你看看這裏頭味道,古聖先賢告訴我們的「行有不得,反求諸己」,爲什麼反求諸己?道理就在此地。這個道理一般人想不通,可是佛一講夢境,我們就明了。

  我們六道裏面就是個大夢境,我要一醒了,六道就沒有,就不見了。真的,你只要能夠把對一切人事物,世出世間法把那個執著放下,六道就沒有,沒有了又是一個境界現前,四聖法界現前。四聖法界還不是真的,又是一個夢,這個夢比以前那個夢好,這是好夢、美夢,六道是惡夢,惡夢醒過來,美夢現前。如何這美夢也叫它破下來,我們真的清醒過來?你再把分別放…

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四十九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