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四十四集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」,佛把我們的病根指出來。我們有妄想、有分別、有執著,所以自性裏面的智慧德能就不能夠透出。

  實際上說還是透出,變質了,爲什麼?妄想分別執著是識,識變,把無量無邊的智慧變成什麼?變成煩惱。大乘教裏有句話說「煩惱即菩提」,很有道理。智慧裏面,自性智慧裏頭添加妄想分別執著,智慧就變成煩惱,煩惱無量無邊;德能裏面要是加上妄想分別執著,就造業,爲什麼會造業;相好裏面加上妄想分別執著,就變成六道輪回,這是事實真相。我們知道,把妄想分別執著拿掉,那就是一真法界。所以行證,行什麼?行是行爲,起心動念是心的行爲,言語是口的行爲,造作是身的行爲,用身語意就全部把行爲都包括。無論起什麼念頭、動什麼念頭,無論開口說的是什麼,只要你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裏面把妄想分別執著除掉,智慧圓明就現前。所以行,行什麼?行是放下。普賢行願裏面講「忏除業障」,忏是清楚、明白自己做錯了,除就是放下,業障就沒有了,業障就又恢複成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。

  我在初學佛的時候,二十六歲,我學佛算很晚,二十六歲才遇到。那個時候真的感到難過,爲什麼不十六歲就遇到,到二十六歲才遇到,感到太晚了。我心裏著急,第一次見到章嘉大師我就向他老人家請教,我說佛法的殊勝方老師講給我聽了,我明白,我懂得,請教大師,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夠讓我很快的就契入?我也問得很好。他老人家回答我「看破、放下」,那個時候我似懂非懂。他沒有叫我學經教,沒有叫我參禅,他是密宗上師,沒有叫我念咒,沒有叫我念佛,叫我看破、放下,直截了當。這個話一直到我學《華嚴》、講《華嚴》的時候我才明了,真正的明了,他沒有騙我,我一問佛法裏頭的秘訣,他就告訴我,一點都不保留。不過我那個時候也問了,從哪裏下手?我問了這麼一句話。章嘉大師沒有給我深講,只告訴我布施。布施就是放下,教我財布施、法布施、無畏布施,這個很現實。

  現在這個社會上的人哪個不想錢?大家都向錢看。錢從哪裏來的?從布施來的,他不知道。你命裏有財富,爲什麼有財富?你過去生中喜歡用財布施,這一生中你命裏財庫就滿足,這麼回事情。過去生中沒修財布施,你這一生中想發財,怎麼想用什麼方法你都發不了財,命裏沒有;命裏有的,你什麼都不想,無論幹什麼都發財,命裏有。所以,「萬般皆是命,半點不由人」。命裏沒有,強求求不到;如果求到,絕不是好事情,禍害就跟著來,災難就跟著來,那不是好事情。你懂得這個道理,你就不會強求。聰明智慧,法布施得來的;健康長壽,無畏布施得來。財富、聰明智慧、健康長壽是果,果必有因,修因一定得果,這是正常的;不修因希望得果,災難跟著來,那就錯了,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。人知道之後,心是定的,所以說理得心安,道理明白了心就安,沒有妄想,樂天知命,這個人活得幸福,活得自在。

  命能不能改?能改,你懂得這個道理你就知道改,怎麼改法?我斷惡,我修善。真正想求財、求聰明智慧、求健康長壽,我天天修布施,圓滿的布施得圓滿的財富,這講得有道理。我要得大財富,我又沒有錢,我怎麼布施?你一個月只能賺二百塊錢,你能拿一百塊錢去布施,你的布施是你全部財産的二分之一,那你的福報可不得了,它是按比例算的。那是一個大企業家、大財主,他有億萬財産,他一布施就是幾十萬、幾百萬、幾千萬,他那是九牛一毛,他布施得很少。所以他來生得的報不多,沒有你多,爲什麼?你布施的是二分之一,他布施的是百分之一,他怎麼能跟你比?你明白這個道理,老天爺公平,不是富人世世代代都富,貧人世世代代都貧,不是的。這一生是富人,他布施沒有那麼多,來世他就下降;你這一生是個窮人,肯布施,拿出二分之一,甚至于叁分之二、十分之八、十分之九,那還得了,你來生就是大富豪。按比例來的,按心量來的,老天爺公平。

  所以智慧圓滿光明,一切諸法皆能決了,這叫智慧身。智慧身在大乘教裏面叫報身,報身是講智慧身,如來的報身。對于世出世間一切法,在大乘教裏面用六個字把它包括了,性相、理事、因果,這六個字全都包括了。性是自性、法性,相是法相,相是從性生的,生出來之後,相裏頭有理有事,理事裏面有因有果,這六個字統統包括了。智慧現前,沒有一樣不明了。佛陀在世,年齡不算太大,叁十歲開悟,開悟之後,無論是什麼樣的身分,無論是從事什麼樣的行業,你有困難向他請教,他都能教你。他好像是萬事通,沒有一個問題能把他難倒,他又沒有學過,這什麼原因?智慧開了。六祖惠能大師,你看他一生的行誼,他沒念過書,一堂經都沒有聽過,你拿著佛經問他,無論什麼經,你念給他聽,他就講給你聽。他不認識字,他會講,能把你講開悟,什麼原因?他有智慧。所以無盡藏比丘尼拿著《大涅槃經》去向他請教,他說:我不認識字。無盡藏比丘尼就很奇怪,就問他:你不認識字,怎麼會道理講得這麼好?他說:這個事情與認識字不認識字不相幹。懂嗎?這個事情,智慧是你自性裏頭本來具足的。所以我們學,這個要知道,我們學叫知識,不是智能。知識不一定能解決問題,縱然解決問題,還帶著很多後遺症;智慧能解決問題,決定沒有後遺症。

  佛法求的是什麼?佛法求的就是智慧,你看大乘佛法所學的終極目標是什麼?「阿耨多羅多藐叁菩提」。這句話也是印度梵文音譯的,可以翻成中文,爲什麼不翻?這叫尊重不翻,因爲是學佛的人共同的目標,翻成中國意思是無上正等正覺,可以翻的,六個字,無上正等正覺,這就是究竟圓滿智慧的名號。什麼是智慧圓明?就是無上正等正覺,沒有比這個再上的,到頂頭了,那就圓滿了。所以,世出世間一切法他都能夠決斷,都能夠明了,自性本具,不要向外學。什麼時候現前?心清淨就現前,心不清淨不會現前,心不清淨現的是煩惱,心清淨現的是智慧。佛在經上常常用水做比喻,把水比作心,你看水在清淨的時候,幹淨沒有染汙,沒有風浪,水平的,它像一面鏡子,外面所有的境界統統照在裏面,你看得清清楚楚,叫清淨心生智慧。如果這個水混濁、不幹淨、染汙,又有風浪,它也照,照外面零零碎碎,那叫煩惱。由此可知,什麼叫修行,怎樣行證,我們就曉得了。生活上修清淨心,工作裏修清淨心,處事待人接物統統修清淨心,清淨心好用,全是智慧。我們一受外面,外面叫風浪,聽到人話、看到外面就起心動念,起心動念就起波浪,又想占有,又起貪瞋癡慢,貪瞋癡慢是染汙,你的心水馬上就染汙,馬上就波動,你處理事情就不妥當,就出了麻煩。無論在什麼時候你都能保持清淨心,這個多好!清淨心照見,你處理事情都非常妥善,跟諸佛菩薩沒有兩樣。這是智慧身。

  「菩薩隨諸衆生心之所樂,即以智身作自身」,這就是現報身,這句話就是現報身,「亦作衆生身,乃至虛空身也」。作報身在什麼時候?度地上菩薩,或者是爲了度法身菩薩,在《華嚴經》上初住以上,諸佛如來一定要現智身,現報身,爲他們做好樣子。爲什麼?他們的習氣沒斷,幫助他們斷習氣,成就圓滿身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  

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四十四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