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有證。行是什麼?沒有別的,行就是放下。證是什麼?證就是大徹大悟。所以佛法的修學不在乎你讀多少經,聽多少教,不在乎這些,在乎放下。你聽得再多,你不能放下沒用處,爲什麼?就是這些東西障礙了自性。自性是清淨的,它從來沒有染汙,自性是沒有生滅的。所有現象都有生滅,你們想想看,動物有生老病死,植物有生住異滅,世界自然現象都有成住壞空,叫無常。唯有自性真常,永恒不變,自性裏頭有無量的智能德能,自性能現萬法。這一段講「出生無盡」,像萬花筒一樣,只要你心動,它就起變化;心不動,什麼東西都沒有,這個道理我們明白。功夫呢?功夫就是放下。從哪裏放起?大小乘經論佛都告訴我們,因爲小乘終極目標是阿羅漢,大乘是要成佛,從放下我執下手。
凡夫都執著有個我,拿什麼來執著?拿身,這身是我。佛告訴我們,身是假的,它有生老病死,它不是真的。什麼叫真的?真是永恒不變,那是真的。凡是會變的,都是假的,都不是真的,所以身不是真的。心是不是真的?心也不是真的,心裏面是想、是念頭。你看我們的念頭,前一個念頭滅,後一個念頭又生起來,日夜它都不停,所以它是生滅法,生滅法就不是真的,就是假的。這就告訴我們,一切物質現象、一切精神現象都不是真的,不是真的就應該放下,不要去執著它,不要去分別它,不要起心動念,那就回歸自性,你就跟諸佛菩薩沒有兩樣。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,幫助世間苦難衆生,用什麼?用業報身。我們是真的有業報,他沒有業報,他示現業報,要不示現業報他就無法跟我們在一起,不跟我們在一起,他就沒辦法教導我們,他要現我們同類身。佛菩薩要度人現人身,要度畜生現畜生身,要度餓鬼現餓鬼身,你跟他現同類身,你才能教導他。釋迦牟尼佛到我們這個世界,要示現跟我們一樣的身,才能教導我們,才能示現講經說法,我們才能受教,這道理要懂。可是我們凡夫呢?我們凡夫真的是業報,造業受報。
造的什麼業?《地藏經》上說得很清楚,「閻浮提衆生,起心動念無不是業,無不是罪」,這講得多清楚、多明白。什麼是業?佛具體給我們指示明了,我們的身造殺盜淫,這造業,殺業、盜業、淫業。淫,除了男女之外,凡是過分的都叫做淫,它的意思引申很廣。殺是害衆生,沒有傷害衆生的身命,你叫他起煩惱也是屬于殺業。盜,從最小的地方,你有意想占人家一點便宜,那個念頭叫盜心,沒去做偷盜而有這個念頭,你起了盜心。口業,口業就更容易犯,妄語是騙別人,兩舌是挑撥是非,绮語是花言巧語,惡口是言語粗魯,這口業;意業貪瞋癡,這意業。佛給我們講的十種業,反過來,不殺、不盜、不淫那就叫善業,善業的反面是惡業。我們自己想想,我們每天從早到晚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不都是業嗎?對對看,善業多,叁善道的果報;惡業多,就是叁惡道的果報。這是什麼?這是引業,引導你到哪一道投生。至于你得到身命之後,你這一生富貴窮通那是什麼?那就屬于叁種布施,財布施、法布施、無畏布施是這叁種,這叁種業叫滿業,我們是業報。十善業也好,十惡業也好,統統叫煩惱,你沒有離開煩惱。「菩薩知諸衆生心之所樂」,這個地方的衆生是六道衆生,六道衆生是什麼?貪染六道,沒有出離的心。我們世間人確實有許多,人間太苦,希望什麼?希望生天,來生能夠生天堂多好!天在佛法裏面講得清楚,天有二十八層天,每一層裏面的狀況不一樣,苦樂不相同。
早年,我這一生除了剛剛出家在寺廟裏住了叁年,以後再就沒有住寺廟,很想住寺廟沒有緣分。也許很多同學都知道,我講經的時候遇到一位韓锳居士,北方人,她幫助我。我沒地方住,她讓我住她家裏,我在她家裏住了十七年,不容易!她給我張羅租地方講經,借地方講經。在那個時候租講堂、借講堂,大概也就是有我們現前這個攝影棚這麼大,可以坐上叁、五十個人,坐滿的時候可以坐七、八十個人。我講經沒有中斷,天天講!十七年之後,那個時候大概我講經二十年,我記得我那一年講經二十年,才有一個小道場,在臺北景美我們有個華藏圖書館,我就請韓锳居士做館長。我們那個道場也不大,面積只有五十坪,韓館長照顧我叁十年,包括前面十七年住她家裏,後面十叁年有圖書館。她往生了,我們在世界各地去流浪,可是我們講經教學沒中止,每到一個地方法緣也都很殊勝,可是總想能定下來不要動,這個緣沒有。住在這一個地方住不多久,緣是天天在變,變到什麼?變到非離開不可,哪裏有緣哪裏去。
八0年代好像大陸剛剛開放,我就回到祖國去看看,沒回到老家,到北京看看,見到趙樸初老居士,同鄉安徽人,告訴我「落葉歸根,回來!」我真想回老家,我們老家有個古廟實際禅寺,大概也有一千七百年的曆史,緣總是不成熟。所以我看到別的出家人,有個寺廟常住,我很羨慕;可是相反的他們對我很羨慕,好像我成天在外面雲遊,遊得很累、很辛苦。今年都八十叁歲,中國古諺語說得好,「七十叁、八十四,閻王不請自己去」。這話有道理的,諸位曉得,爲什麼說七十叁、八十四?孔子七十叁歲走的,孟子八十四歲走的,該走的時間到了還不走嗎?這一生當中,我們的言行造作確實可以說善多惡少,善惡比例來講,至少善有百分之九十,過可能有百分之十,來生的果報就很殊勝。要知來世果,今生作者是,所以來世果報殊勝。我們要不要來世?不能要,佛告訴我們的,要有來世還是什麼?還是冤冤相報沒完沒了。所以人一定要覺悟,今生修善是應該的,作惡是不應該的,來生的果報不要了。來生必然是人天大福報!不要了,到哪裏去?到極樂世界作佛去,這才叫一了百了。
極樂世界有沒有?真有。爲什麼真有?是自性變的,跟這個世界一樣。你說極樂世界值得懷疑,現在這個世界你爲什麼不懷疑?完全相同,爲什麼極樂世界那麼好!極樂世界上的人一點惡都沒有,純淨純善,所以這世界美好。佛在經上告訴我們「依報隨著正報轉」,依報是環境,生活環境、山河大地,正報是什麼?念頭。西方極樂世界的居民,起心動念都是純淨純善,所以感得的世界那麼好。我們往生極樂世界,進去等于像移民,移民要經過考試,考什麼?考你的清淨心、考你的善心。你沒有清淨心、沒有善心,極樂世界去不了,念佛也去不了。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,「心淨則佛土淨」,那地方是淨土,淨土是清淨心變出清淨土,所以念佛是手段、是方法。念佛的目的是什麼?目的就是清淨心。我們心裏有妄念、有妄想,念頭才起,這一句阿彌陀佛把念頭換過來,變成什麼?變成念念都是阿彌陀佛。阿彌陀佛是自性的德號,這是梵語,翻成中國意思是無量覺,阿翻作無,彌陀翻作量,佛翻作智慧、覺悟,所以這名號是無量的智慧、無量的覺悟,是這個意思。這是自性,自性本自具足。
佛在《華嚴經》上也給我們講,一切衆生本來具足如來智慧德相,本來具足。現在爲什麼沒有了?迷了,起了妄想分別執著,把自性的智慧變成煩惱,煩惱無量無邊。煩惱是什麼?智慧扭曲了。也就是自性裏面的般若智慧,裏頭再加上妄想分別執著,就變成煩惱;自性本具的德能加上妄想分別執著,就變成造業;相好加上妄想分別執著,就變成六道輪回,就變成這個樣子。如果我們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、舍棄掉,我們的煩惱變成智慧,造業變成功德,我們的業報身就變成相好光明,這是事實真相。所以,一切法從心想生,境隨心轉,這個道理、事實真相只有佛說得清楚,爲什麼?他入了這個境界。你要不契入,你說不出來;他契入這個境界,所以講得這麼清楚、講得這麼明白。「菩薩知諸衆生心之所樂」,此地心之所樂是求佛、求菩薩幫助,特別是在我們自己遭遇到苦難,我們無可奈何,誠心誠意求佛菩薩。只要我們求就有感應,正是佛氏門中有求必應,佛菩薩有感應。佛菩薩來爲我們現身說法,你看他現什麼身?「即以業報身作自身」,這是佛菩薩示現的,佛菩薩也示現一個業報身,跟我們同類身來幫助我們。或者「亦作衆生身」,這衆生身就範圍大了,像前面所說的,他能現山河大地,他能現樹木花草,讓你看到、聽到有所感悟,你有感受,你豁然開悟。「乃至虛空身也」,這個虛空身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自然現象。
我們再看第四「聲聞身」,聲聞身脫離六道,「聲聞身者,謂聞佛聲教,悟真谛理,所證聲聞身也」。聲聞,佛法裏面也稱爲阿羅漢。阿羅漢是怎麼證得的?這裏講得很清楚,他是聞佛聲教,也就是聽佛講經說法開悟。怎麼開悟?把對世出世間一切執著放下。在大乘教裏面放下見惑、放下思惑,就證得阿羅漢果。什麼是見惑?見是見解,惑是迷惑;換句話說,你看錯了。思是思想,就是你的想法也想錯,這稱爲見思煩惱。這在佛法裏面,給諸位說,這是絕對標准,你要做不到你就沒有辦法證得。聲聞在佛法裏面稱爲小果,好像釋迦牟尼佛一生辦學,這屬于小學,所以叫小乘。見煩惱見惑說不盡,太多!思煩惱亦複如是,佛在教學當中把它歸納爲五大類,錯誤的見解五大類,錯誤的思想也是五大類。首先你要把錯誤的看法放下,放下之後叫正知正見,你的知見就正了;否則的話,是錯誤的。
放下見惑,見裏頭五大類,第一類「身見」,真正知道身不是我。身不是我,自私自利放下了。要知道,無量無邊的罪業從哪裏生起?就從自私自利生起。自私自利從哪裏生起?從認爲這個身是我生起的。這是佛教給我們,從根本改過。身真不是我,身是什麼?身是我所有的,是我所不是我,像衣服,衣服是我所,家裏住的房子是我所,不是我,我所有的,要分清楚。人真能放下身見,自私自利就沒有、就斷掉,與性德就相應。我,什麼是我?自性是我,我們通常叫它做靈性,靈性是我,靈魂還不是。靈魂是怎麼回事情?靈魂是自性迷惑了叫靈魂,也就是說自…
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四十叁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