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世界上哲學的最高峰,理上是哲學,從事上講是科學。確實今天這個世界上哲學、科學,沒法子解決的問題,全在《華嚴經》上,佛經裏面都有解釋。今天世界上尖端的科學家、哲學家,發表的這些論文,用佛經來對比,佛經上全有,但是佛經比他講得詳細,佛經把所以然全說出來。他們的發現是見到當然,但是不知其所以然。佛用什麼方法知道這些宇宙人生的奧秘?華嚴奧旨,用什麼方法?用禅定、用放下。科學家現在問題在哪裏?他沒有放下,他沒有能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,他依靠的是科學儀器,儀器觀察必定是隔一層。如果你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,清淨心現前,清淨心像一面鏡子一樣,都照見!所以《般若心經》講,「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」。科學家是用精密的儀器來觀察,那是叫間接的;佛法是用最直接的,用清淨心去照見。
『塵無自體起必依真』,「真」是什麼?真是真如,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。如果沒有自性清淨圓明體,它什麼都起不來,必定要依真,這就是真如。『真如既具恒沙衆德』,這句話就是能大師講的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,一點都不缺,無量的智慧、無量的德能、無量的相好,這宇宙之間有什麼它統統具足。我們感覺得奇怪,怎麼會具足那麼多?無法想象,實際上就像萬花筒一樣,萬花筒無數的圖案本自具足,就跟這個道理一樣的。你說它有,它沒有;你說它沒有,它現相,真的本自具足。如果我們把每一個圖像做成照片,展覽出來我們這個攝影棚放不下,真放不下,你愈轉愈多,找不到兩個相同的。自性的性德就像這樣,佛說不可思議!我們如果明白了,就會真正發心回歸自性,爲什麼?回歸自性得到的叫大圓滿,一切具足,沒有一絲毫缺陷。誰不願意明心見性!明心見性了,對于整個宇宙,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無盡的時空,你沒有一樣不明了,你得的受用是真實,是不虛假的。
在這一段裏面,大師給我們提出「真如」,真如是佛教很重要的一個名相,什麼叫真?真是真實不虛。要知道,佛在經上講得很好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只有一個是真的,自性清淨圓明體是真的。所有現象都是從真裏頭變現起來的幻相,這個幻相,彌勒菩薩說得很好。釋迦牟尼佛問彌勒菩薩說「心有所念」,我們凡夫起個念頭,這個念頭,裏面有幾個微細的念頭,構成一個念頭?這個話是一般人問不出來的。有幾個相?有念就有相。有幾個識?相是物質現象,識是精神現象。彌勒菩薩回答說一彈指,這彈指之間,一彈指有「叁十二億百千念」,單位是百千,百千是十萬,叁十二億乘十萬是叁百二十兆。我們動一個念頭,裏頭有多少細念?叁百二十兆。「念念成形」,每一個念頭都會現物質現象;「形皆有識」,每一個物質現象裏面都有見聞覺知,都有受想行識,這是精神跟物質永遠不能分離。這很難懂,現在我們一般是用秒做單位,這一彈指時間短,我們彈得快,大概一秒鍾可以彈四次,再乘四,一秒鍾有多少個細念?叁百二十兆乘四是一千二百八十兆。要用秒的話,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,你說多微細,我們沒有辦法覺察到,這是什麼?我們現實感官的世界。
我在前面報告就講到電影,我們知道電影是一格一格放映出來的,一秒鍾二十四張。現在是一秒鍾多少張?一秒鍾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張幻燈片,我們怎麼知道這個東西是假的?這兩天有同學送了我一卷電影帶子,電影的底片,這是幻燈片,你看它每一格,沒有兩格是完全相同的,它是靜的不是動的。這在放映機裏面是一秒鍾二十四格,鏡頭打開照一張在銀幕上,再關掉鏡頭再打開第二張,再打開第叁張。它這速度快,一秒鍾二十四張,我們已經被銀幕上的畫面欺騙,我們認爲它是真的。現在佛告訴我們一秒鍾多少張?一秒鍾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張,這是我們現前的世界。彌勒菩薩講得這麼清楚!科學家也講到,很像,就像我想的這個,他們在報告裏面寫的跟我這個是一樣的,但是沒有彌勒菩薩講的這麼清楚,他只講非常快的速度,而彌勒菩薩是非常具體的告訴我們這個速度,這個道理我們要懂。所以相是幻相,不是真相,但是幻一定是依真而起的,這個真叫真如,所以真是實實在在的,如是永恒不變的。它講宇宙一切諸法的體性是真實的,它不是虛僞的,所以叫真;它是常住不變、不改的,所以叫如。
唯識論裏面菩薩們這麼說法,他說真是真實,說真實就不是虛僞、不是虛妄;如是永恒,換句話說,它不會變,不會改、不會變。這個真實是一切法的本性,一切法的自體,所以叫真如。這個還難懂,所以我在我們學習當中,我就用電視屏幕,我常常用這個做比喻,我把電視的屏幕比喻作永恒不變,它不變,這是真如。但是它顯的,屏幕裏面顯的相它會改變,而且這改變就像彌勒菩薩所說的一樣,像電影底片一樣,絕對沒有兩張是完全相同的。在電影演播的時候因爲它的速度慢,一秒鍾二十四張,我們能夠觀察得很清楚,能夠體會得很清楚。電視的速度比電影放映機的速度快多了,所以我們就不太容易。雖不太容易,我們懂得電視的原理,它是小的光子,最快的速度展示在我們面前,我們的眼睛來不及分辨,以爲它是個真的。現在我們無論是電視或者是電影都是個平面,佛給我們講的這是立體的,不但是叁度空間,還是多維度空間,從理論上講空間維次是沒有限製的,無限的。而科學家爲我們證實,至少有十一種不同維次空間存在,這個話是過去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的,他是學科學的。空間維次不同,就像我們電視頻道不一樣,我們按哪一個頻道,畫面就出現,關掉,這個畫面就沒有了,再按別的頻道,不同的畫面又出來。我們統統沒有按的時候,屏幕什麼現象沒有,不能說它沒有現象;頻道打開,現象現前,不能說它有現象。
佛在經教裏這樣告訴我們,你才真正能夠認識宇宙萬有的真相,佛學名詞叫諸法實相,見到實相之後,你就心安理得。道理明白,心就安,心安不再有妄想,人沒有妄想那就是佛菩薩,佛菩薩沒有妄想,一切通達明了沒有障礙。告訴你,有沒有生死?沒有,決定沒有生死。我們今天看到生死是什麼?好像是有的,其實是假的,絕對不是真的。真的給你講,那就是每一個念頭生,精神、物質現象生;每個念頭滅,精神、物質現象就沒有了。我們看的是連續的,就像剛才看的電影底片一樣,一秒鍾二十四次的現相,你看到的以爲是真的,其實不是的。又何況佛告訴我們,今天感官世界裏面,萬事萬物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,這樣的速度快速的在通過,讓我們看花了以爲是真實。這是講宇宙萬物的緣起、真相,我們了解之後要發心契入,你明了這叫解悟,解悟得不到受用,要證悟,我們要契入這個境界,用什麼方法契入?放下。放下執著,你就是阿羅漢;執著放下,六道沒有了。六道沒有了,就好像你換頻道,你換阿羅漢的頻道、換菩薩的頻道、換佛的頻道,你不斷往上提升。提升不了,放下說起來容易,做起來難!你真肯放下嗎?肯。什麼人肯?真明白的人肯。我們爲什麼放不下?對這個事實真相還沒有透徹了解。雖然聽佛菩薩這麼說的,不是我自己的境界,我聽了怎麼樣?半信半疑。或者我相信,我搖搖頭,我做不到。
早年我初學佛的時候,章嘉大師告訴我,「佛法知難行易」。我當時聽這個話很難懂,知難行易,你看惠能大師二十四歲他就入境界,真的容易,放下就契入。多少人學一輩子,學到八十歲、九十歲還是放不下,還是沒有辦法脫離六道,什麼原因?放不下!學佛沒有別的,就是學放下。佛對六道凡夫情執太重,他有方便法,知道你放不下,你迷戀在這裏面,佛教什麼?佛教你倫理,佛教你道德。爲什麼這麼教你?因爲六道裏面有善惡,善惡的果報不一樣,作惡,叁惡道苦!佛很慈悲,希望你不要墮叁惡道,那一定教你,你只要明倫理、修道德,你就會在叁善道,人間天上,你不會墮落到叁惡道,這好比是佛教的小學。如果你真的有志願、有志氣,六道不究竟,這裏面還是不圓滿,我想提升,佛會幫助你,佛就教你放下執著,對于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。執著的念頭沒有了,六道就不見了,假的,不是真的,就像我們看電視一樣換頻道,不看這個,這不喜歡看,看清淨的世界。六道是穢土,染汙;四聖法界是清淨,這裏頭有四個階級,就好像有四個頻道,一個比一個殊勝。第一個阿羅漢,第二個辟支佛,第叁個菩薩,第四個佛,十法界裏面的佛,一個比一個殊勝。在這裏面學著什麼?學著放下分別,于一切法不再分別,那就到佛的法界。可是這個佛法界還是不究竟,十法界!沒有到一真法界,爲什麼?他還會起心動念,就是他還有妄想。妄想放下,十法界沒有了,諸佛的實報土現前,極樂世界的實報土現前,華藏世界毘盧遮那佛的實報土現前。諸佛如來的報土是純淨沒有染汙,爲什麼?他連起心動念都沒有。起心動念沒有,爲什麼還有境界?習氣沒斷,所以這個境界現前;習氣要是斷掉的話,這個境界就沒有,就回到常寂光,真正回歸到自性。
真如還有很多名字,我們在這本書裏面看到,「自性清淨圓明體」,就是真如,一般大小乘經裏面講,自性清淨心或者說佛性、法身。唯識裏面講的如來藏、實相、法界、法性、圓成實性,名詞很多,至少也有個幾十種,都是講的一樁事情。一樁事情佛爲什麼說這麼多名相?這是佛教學的一種藝術、一種技巧,叫你不要執著名相,名相也是假的。所以聽經要會聽,看經要會看,怎麼叫會?馬鳴菩薩在《起信論》裏告訴我們,第一個,聽經不要執著言說相,文字是言說的符號;換句話說,看經不要執著文字相,這第一個。第二個,不要執著名字相,就是名詞術語,名詞術語是引導你契入真實,你執著它就錯了。所以一樁事情,佛會講很多個名詞,叫你不要執著,怎麼說都可以,沒有定法可說。第叁個,叫你不要起心緣相,就是不要想…
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四十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