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句沒有做到,不是,那你不能學佛。你學佛,拿佛經當作一種學問去研究,你得不到受用,你沒做到。所以我說這四句話,就是我們中國自古以來,中國傳統文化不外乎儒釋道叁教,這是儒釋道叁教的基礎,根本法,你說多重要!你怎麼能疏忽?必須從這裏學起。在過去,一個世紀之前,中國人世世代代都是這樣子學法,只有在這個世紀,滿清亡國之後,我們這個地區社會動亂,把這個疏忽掉了。所以現在我們怎麼樣修、怎麼樣行,都沒有信息,我們的心定不下來。
「孝養父母」怎麼修?儒家的《弟子規》就是教我怎樣孝養父母、怎樣奉事師長,都在《弟子規》裏頭。《弟子規》裏面給我們講了一百一十叁樁事,這是舉例,這些例子你懂了,你就能觸類旁通,能舉一反叁,你在日常生活當中什麼樣疑難雜症你全都解決了。「慈心不殺」這是講感應,講因果,道家《太上感應篇》、《文昌帝君陰骘文》說得詳細。末後這一句「修十善業」,《十善業道經》。《十善業道經》裏面佛講了十條,這是善業,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淫欲、不妄語、不兩舌、不惡口、不绮語、不貪、不瞋、不癡,講了十條,這十條是總綱領。這十條一展開,小乘叁千威儀,你看從十條變成叁千條。大乘菩薩更了不起,大乘菩薩把這個十條一展開,八萬四千細行,八萬四千細行歸納起來就是十條,十條展開,八萬四千細行。這個要懂得,懂得你們就會用《弟子規》,就會用《感應篇》。《弟子規》上一百一十叁條,一展開就是八萬四千細行。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,釋迦牟尼佛一生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,統統落實在十善業裏頭,十善業圓圓滿滿的包含無量法門,不止八萬四千,無量法門。我們明白這個道理,今天我們想學佛,想在這一生當中成就,我們如何來選擇?讀了「淨業叁福」,這第一條。
第二條,「受持叁皈,具足衆戒,不犯威儀」,第二條叁句。受是接受,持是保持,叁皈是什麼?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,這是什麼意思?古時候人懂,沒有問題,現在人不懂了。我早年讀《六祖壇經》看到有一段,六祖當年在世,爲一切大衆傳授叁皈,念的文跟現在的不一樣。現在我們學佛找一個師父,師父給你授叁皈戒,告訴你「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」。可是六祖在《壇經》裏頭不是這樣說的,他那個誓詞念的是「皈依覺、皈依正、皈依淨」,不一樣。佛法僧意思就是覺正淨。這讓我們就想到,能大師在世的時候,佛教傳到中國大概一千七百年,惠能大師到我們現在有一千四百年的樣子。法傳久了,逐漸它變質了,所以能大師那個時候不用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,他不這麼說;他說「皈依覺、皈依正、皈依淨」,這就使我們想到,唐朝那個時候已經有人對于佛法這些名相迷惑了,産生誤會,所以他直截了當用中國意思來講,這正確,契理契機。
叁皈是什麼意思?皈依佛是覺而不迷,我們從迷惑顛倒回過頭來依覺悟,這叫皈依佛。皈依法,法是正知正見,我們從邪知邪見回過頭來依正知正見,這叫皈依法。皈依僧,僧是清淨的意思,六根清淨一塵不染,這是出家人。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做出最好的榜樣給我們看,我們想到皈依僧,就是從染汙,精神的染汙、物質的染汙回過頭來依清淨心。這個叫真的接受老師教導,要保持不失,我們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是不是與覺正淨相應,是不是真的從迷邪染回過頭來依覺正淨,那叫真的叁皈,那不是假的。這是佛法修學的總綱領,總的方向、總的目標,你看你一入佛門,老師就傳授給你。我們接受了,是不是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都想到覺正淨?如果我們還是迷,迷而不覺;還是邪,邪而不正,我們的思想邪,我們的言行也邪;我們的心不清淨,我們的身也不清淨,起心動念是自私自利、是貪瞋癡慢,這就不清淨,我們沒有叁皈。要說我們有叁皈,我們叁皈是反過來的,我們叁皈是皈迷、皈邪、皈染,這就錯了。迷邪染前途是黑暗的,迷邪染是叁惡道,來生得人身都成問題。所以,沒有前面十善,你就沒有辦法受持叁皈。什麼條件佛會傳授叁皈給你?你前面第一條做到了,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」你做到了,佛就傳授叁皈給你,把學佛的總的目標、方向傳給你,你就向著這個方向,向著這個目標,保持住,不能越軌。怎樣才能完成?底下講「具足衆戒,不犯威儀」。衆戒是覺正淨的標准,你怎麼樣做就覺,怎麼樣做就是迷,《弟子規》是標准、《感應篇》是標准、《十善業道》是標准,再深入大乘的經藏,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。
你基礎有了,你能夠入門,入門之後要向上提升,最後一條,「發菩提心,深信因果,讀誦大乘,勸進行者」,這是第叁條,這一條是大乘。聲聞、緣覺,菩提心還沒有發起來,你只要一發菩提心,就超越聲聞、緣覺。這裏面「深信因果」不好懂,我在早年初學佛的時候,這一句對我産生很大的困惑。爲什麼?它要擺在第一條,我一點都不懷疑,它擺在第叁條,我的問題來了。爲什麼?它這個叁條,諸位要曉得,第一條是人天善,第二條是小乘善,第叁條是大乘善,大乘是菩薩,菩薩還不信因果嗎?這問題來了。對菩薩講深信因果,菩薩對因果還有不相信的?有,真有。對什麼不相信?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不相信,這個深信因果是專門講這樁事情。佛在大乘經論裏面說得很多,許多的菩薩對于這樁事情有疑惑,所以世尊爲了應機說法,說八萬四千法門,說無量法門,讓你選擇,你喜歡哪個法門你就依那個法門學;修學,只要你方向不變更,目標不變更,決定可以成就。所以一門深入,長時熏修,你會有成就。
爲什麼特別講念佛法門?因爲念佛法門的成就快速,無論是什麼人,叁根普被、利鈍全收,這法門還了得!其它法門不是一般人都能成就的,一定要跟他的善根福德因緣相符合,他才能修學;不像淨土,淨土只要你相信,只要你發願,你相信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。第一個相信釋迦牟尼佛不騙我;第二個相信西方真的有極樂世界,真有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確確實實曾經發了四十八願,接引十方世界一切有緣衆生,有緣衆生就是肯念佛,願意往生,這就有緣。所以對這個事情深信不疑,他決定一生成就,修其它法門一生很難成就,這個法門一生就成就。
許許多多菩薩心目當中想這麼一個法門,法門很容易、很快速、很穩當,這多好!可是諸佛說了這個法門,他又半信半疑,哪有這麼容易的事情?這太容易了,太不可思議。太容易反而不相信,生起懷疑,這問題就嚴重了。所以大乘教裏面佛常講,疑是菩薩最大的障礙,把疑放在根本煩惱裏面,根本煩惱是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,疑什麼?就是懷疑淨土法門,不是說別的。別的疑沒有什麼大關系,這個法門要是一疑的話,你這一生這麼好的機會錯過了,下一次再碰到不知道是哪一生哪一劫。經論上的話我們要相信,百千萬劫難遭遇,偶然遇到了,遇到了信心不足,你看多可惜,當面錯過。誰相信了,誰就成就,就在一生就成就。這個法門要修多久的時間?一般講大概是叁年,你看《淨土聖賢錄》、《往生傳》裏面,念佛叁年預知時至,真往生了,瑞相稀有,真的走了。他不生病,站著走的、坐著走的,你看多自在、多潇灑!
我前兩天看到一個文件,以前我沒有聽說過,雲南雞足山這個地方我去過幾次,祝聖寺,虛雲老和尚的道場,我也去參觀過。就在這個廟裏面,一個出家人,虛雲老和尚的徒弟,這個人非常可憐。二十歲的時候,不認識字,生長在農村,做小工維持生活。這一年饑荒,沒有收成,生活非常艱難,沒有人雇他做工,他就可憐了,他沒飯吃。聽說虛老和尚這個寺廟他們在建寺廟,建寺廟當然需要小工,他就找到這個廟裏來,他說我只要有飯吃就行,給我一點飯,我在你這裏做工,幫助你們建寺廟,做小工。老實、勤奮,所以住在廟裏大家都歡喜他,在廟裏做了四年。這一年,建築大概都完成了,老和尚傳戒,他就發心出家,要求老和尚收他。老和尚看這個人非常好,話很少,什麼苦事情都幹,別人不願意做的他去做,而且都做得很好,修苦行。沒有念過書,不認識字。老和尚傳什麼給他修行?就教他念阿彌陀佛,就傳授這個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教他念。他就學會了,無論幹什麼事情,佛號不離口,不幹事情的時候,心裏佛號不斷。念了幾年,寺廟裏面老和尚修一個普同塔,就是寺院裏面往生的出家人放骨灰的地方,他也參加修塔,每天搬石頭、砌牆,他也幫著做。到快建好的時候,他給老和尚說,他說:師父,塔完成之後我來守塔好不好?老和尚聽了心裏一驚,這個話話裏頭有話。塔建好了他就往生了,他要第一個進塔。虛老聽了沒有答應他,他又說:好不好嘛!又說個好不好。老和尚說:好吧!別人聽的時候好像在開玩笑的話,他是真的。
塔建好了,他自己坐化,他也沒有告訴任何一個人,在廟後面,找了幾把草堆起來,坐在草堆上盤腿打坐。他火化,用什麼火?用叁昧火,這不是人間的,這不容易!他的功夫如果沒有得到念佛叁昧,他不可能用叁昧火焚身。念佛叁昧是什麼?一心不亂,這個功夫還得了!在廟裏沒有一個人瞧得起他的,走的時候這麼殊勝,老和尚給他頂禮。叁昧火,身體整個燒成灰,衣服如如不動,衣服沒有燒,你們想想這是什麼功夫?雖然燒成灰,還跟活人一樣,實際上已經燒成灰了。手上拿的引磬,引磬把子是木頭的,燒成灰了,引磬在,引磬是銅的。所以老和尚聚集大衆,幾千人來看,老和尚把他引磬拿在手上敲了叁下,祝福他,你放心,你可以走了,他身體馬上就倒下去變成骨灰,骨灰裝成骨灰盒,他第一個進塔。真的,塔建好他第一個進去。這是什麼功夫?這真正念佛人!虛雲老和尚是禅宗道場,教這個徒弟教念佛法門,爲什麼?別的他什麼都不會。念佛法門,佛在經典上講,在《大集經》裏講,念佛法門是「無上深妙禅」,你得要相信才行!你懷…
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叁十五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