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叁十二集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,彭際清居士講的話一點都不假,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一個因緣,我們遇到了。遇到要知道珍惜,遇到最重要是你要認識,你要知道不容易遇到,要好好的抓住,在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。那就是要認真修忏悔法,斷惡修善,天天讀經。當然我們修淨宗的人,《彌陀經》常念的,《無量壽經》常念的,很好,我勸大家我們還要加念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,不多,這兩個分量都不多。念這個幹什麼?念這個來反省、檢討自己的過失,我今天有沒有做錯事情,我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有沒有過失,拿這個對照,一對就明白了。所以這兩樣東西好像是一面鏡子,每天早晚照一下,早晨照,提醒自己不犯過失;晚上照,反省有沒有違犯,有違犯的時候改過自新。用這兩樣東西幫助我們念佛,好,這就叫持戒念佛,不能疏忽。

  明朝末年蓮池大師就用這個方法,這是我們淨土宗第八代的祖師,在《蓮池大師全集》裏面有,他不叫功過格,他叫「自知錄」。我們今天學不必用自知錄,那是出家人的,我們用《弟子規》、用《感應篇》就好,這兩樣東西對我們現在人講是有真實利益。我們廬江教學的成功,很短的時間讓湯池小鎮起很大的變化,人人都能夠良心找回來,人人都不願意做壞事,覺得做壞事情是丟人、是羞恥。整個社會風氣轉變了,一進入這個地區,你覺得跟別的地方不一樣,用什麼?《弟子規》。《感應篇》因爲是宗教,宗教在大陸是不可以在社會上普遍宣揚,只限于宗教道場。在臺灣沒有這個限製,臺灣大家可以同時學《感應篇》、學《弟子規》,兩個一起學,這個根紮下去之後,再學《十善業道》就踏實了。

  實在講,因果教育在今天講是最重要的,是根本的根本,沒有因果教育,就是《十善業道》跟《弟子規》我都覺得不踏實,爲什麼?大的名聞利養現前的時候,你動不動心?怕保不住,可是懂得因果就沒有問題。懂得因果曉得「一飲一啄,莫非前定」,命裏沒有的我不能要。今天擺在面前一百億美金,動不動心?我能做到不動心,爲什麼?我沒那個命,我要拿到那個錢,災難馬上就來,這是真的。你命裏沒有這麼高的地位,今天請你做個部長,你敢不敢?你命裏沒有,這個地位到了,恐怕過不了一、二個星期你就進火葬場,你的命就沒有了。人要是知道自己的命運,就會安分守己,就像袁了凡一樣,所以《了凡四訓》多讀幾遍有好處,你的心定了。我接觸佛法之前,朱鏡宙老居士給我一本《了凡四訓》,我跟諸位報告,我看這本書看得很有味道,我也是一口氣看叁十遍,差不多用二、叁個星期,一遍一遍的看看叁十遍,印象深刻。爲什麼我會有這麼大的興趣看這麼多遍?因爲我的命運跟了凡先生差不多,他那些毛病習氣我統統具足,他還有些好處,我還沒有。所以我看到流淚,一遍一遍的流淚,我要向他學習。知道一飲一啄莫非前定,命裏有的不要求,到時候自然來了,你求也不過就是提前一點,何必?讓它自然多好,爲什麼要提前?沒有,用什麼方法都求不到,那又何必?命裏沒有的,你得到不是福,你得到是災難,不敢碰,這是真正懂得因果報應的好處。這種約束比法律力量大得太多了,是從你內心裏面你定住了,不會妄求。

  別人送我的供養我敢不敢要?我不敢要。我們在做湯池小鎮,那時候還沒動念頭,正好有個居士,也是馬來西亞的,也是個企業家。他的父親過世了,有一個小的生意,他們其實生意很多,這個生意是在香港,他們經營一個輪船公司,兄弟姐妹都不願意幹,父親過世了,就把這公司賣掉。賣掉大家分錢,他分到九百萬美金,來告訴我,得到父親遺産九百萬美金要給我,告訴我最好能用在教育事業。我說好,錢我沒有看到,我也沒有經手,我說好。正好大家談廬江文化中心,這個中心建築大概要美金五百萬,馬上你這五百萬寄到那個中心,讓他來建這個學校。另外四百萬,我叫他給大陸上遊本昌居士,去做電視連續劇或者做電影,做因果報應這些,好像他做了《了凡四訓》。我希望他做《俞淨意遇竈神記》、《感應篇》,把它編成連續劇,我就做這個。我教他個方法、錢怎麼個用法就行了,我沒有看到,我也沒有摸到過,我沒有那麼大的福報,不能接受。

  人一定要安于本分,你就不會有過失,你的生活就會很快樂,就常生歡喜心,你沒有憂慮,你不可能有災難。縱然遇到災難不驚不怖,爲什麼?人沒有生死,生死是肉身。我們想想這一生,過去生不知道,這一生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沒有害過人、沒有做過壞事,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來生也是天道,不會到叁惡道去。你說他怎麼不歡喜!縱然是死,也是非常歡喜。這一生的因是來生的果,佛經上講得很清楚,「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」,我過去世造的什麼因,我這一生受的就是;「欲知來世果,今生作者是」。你要想來生是什麼果報,這一生當中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你想想,如果是善的,是大善,來生的福報可大了;福報太大,人間沒有,那就到天上。欲界有六層,我們想想,這一生所修的福不會在忉利天,會在忉利天之上,愈往上去福報愈大,你才真正的充滿了歡喜。縱然有災難,有沒有恐懼心?一點都沒有,無論什麼災難,若無其事。

  我不是躲避災難,哪裏有災難我到哪裏去,只要這個地區人心能轉變,災難就能化解。尤其江本勝博士的水實驗是做了充分的證明,我們人心是善,這個地方的環境、大自然的環境沒有一樣不善。佛經上講的「境隨心轉」,外面的山河大地、物質環境是從人心轉。人心善良的時候,地震也沒有,臺風也沒有,自然災害都沒有,它不會在這裏發生。所以,我們對于諸佛菩薩、古聖先賢的教誨一定要有信心。災難之發生是不善的共業所感,太平盛世是大家善的共業所感,不在外。中國古聖先賢教給我們「行有不得,反求諸己」,這個話講得太有道理了,外面災難的發生,因是在內心不在外面,你從內心裏面去找,你才能解決問題。

  胡小林最近在青島做的報告我看過了,我們這個道場有時間把它多播放幾遍大家看看,他對于這些方面體驗得非常深刻,很難得!這是個真正學佛的人。怎麼樣學佛、怎麼樣修行,怎麼樣得到現前幸福美滿的人生,怎麼樣取得西方極樂世界,你聽聽他所說的。他說的實在講都是他自己天天在幹的,所以他講得很生動,他沒有講稿,很感動人。最後他還有一堂解答問題,也答得非常好,我還沒有把它看完,我看了一半,很精彩。所以我看他有沒有時間,有時間邀他到臺灣,我們各個淨宗學會來講講,我相信會幫助大家提升信心,這是我們學佛的一個好榜樣。他自己非常謙虛,這是正確的,沒有一點傲慢的習氣,這就是他的好處,真正得力的地方。

  後面還有幾分鍾,讓我們再強調一句重要的話,「常隨佛學」,不能中斷,中斷功夫就敗壞了。從哪裏學起?我們淨宗學會成立提出五個科目,我們就從這五個科目學起。第一個是淨業叁福,淨業叁福裏面就包括儒釋道的叁個根,所以一定要從家裏做起。你把父母的關系搞好,把夫婦的關系搞好,把兒女的關系搞好,你從家裏做起,學佛,一家人幸福。用什麼方法?用《弟子規》、用《感應篇》就搞好了。所以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」就是《弟子規》,「慈心不殺」就是《感應篇》,底下一句「修十善業」,頭一句就是儒釋道的叁個根。這個東西搞好了,然後再「受持叁皈,具足衆戒,不犯威儀」,就很容易學;「深信因果,讀誦大乘,勸進行者」,它前面一句是「發菩提心」,這是最高的指導原則。

  然後,我們跟大衆相處要知道修六和,六和怎麼修的?我自己跟別人和,不要要求別人跟我和,要求別人跟我和就錯了,永遠得不到和睦。我跟別人和,一切從我做起,那就能做得到。我去影響人,不是別人來影響我,這是真學佛,真幹!胡小林這兩年半搞成功,他的秘訣就在此地,是從我做起,不要求別人,他做成功了,做了榜樣給我們看。六和重要,有這個基礎你才能學佛,叁學、六度、普賢十願才能做得圓圓滿滿。這是我們淨宗同學,我提出這五個科目,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規範,我們要把它做到,這就是世尊最好的弟子。尤其六和要是做到了,諸佛護念,龍天善神擁護。如果臺灣真正出現這麼一個道場,臺灣這個地區就不遭災難,天災人禍都不會有。希望同修們自己要認真努力,共同來把佛法、正法從這個地方建立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  

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叁十二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