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二十七集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,沒有福報也是好事。怎麼樣去想?所以你要用智慧去想,別想煩惱,大概是佛菩薩要我不要執著,因爲我在那裏我就天天讀書了。天天在外面跑,搜集那麼多東西,一本也看不到。想想《金剛經》上說的,放下。釋迦牟尼佛從十九歲到叁十歲,外面參學學了十二年,最後在菩提樹下還是放下。不放下呢?不放下就變成所知障。也可能是佛菩薩怕我變成所知障,所以給我這麼一個境緣,到處流浪。自己有這個寶山不能居住,受盡了千辛萬苦,想什麼?消業障!也想到世尊滅度之前教導後學,「以戒爲師,以苦爲師」。想到這些教誨,心就平了。可是還是願意搜集這些法寶,爲什麼?留給後人。現在念頭變了,從前是想自己學習,現在自己沒有這個緣學習,希望後人有機緣學習,念念爲別人想。自己現在這麼大年歲了,我知道學太多東西對于往生有障礙,現在就一句阿彌陀佛,學老阿公、老阿婆。你們不要輕視他,他真能成就、真能往生,經教講得再好,講得天花亂墜,不能往生。往生得要放下,法尚應舍,何況非法!世出世間一切法都得要放下,才能保證我們成功。

  方便般若(文字般若),都是屬于方便,文以載道,這什麼?這是幫助衆生的。佛用這個方法幫助後學,我們要懂得佛的這個意思。在從前沒有這些科技,唯一的方法就是用文字來做爲傳播,可是在過去,印刷術不發達,所以流通得很有限。宋朝以前,手抄本,印刷術沒有發明,宋朝時候才發明刻版印刷,那個量很有限。到現代的技術太進步了,照相、影印,不但用文字,現在更方便的用光盤,成本比印書便宜多了。所以我這些年來常常提倡有聲的經典,用讀誦讀出來,光盤可以在電視上打出來,全是文字,有聲音帶著你念,這個好,成本很低,拷貝很容易。重要的經論應該都用這個方式來流通,從網絡流通、從電視流通。我想現在的衛星電視,每一天聽經,不需要看人,人有什麼好看,看經文。這個屏幕底色用深綠色的,我們看起來很舒服,文字用白色的,很明顯。現在讀書人慢慢少了,用這個方法帶動他讀書的興趣。所以經書可以跟光盤我們同時流通,不看光盤的時候他可以看書,怕看書麻煩的時候,把電視打開,從電視屏幕上來學習,這個方法好。念佛也用這個方法。學佛、學道,甚至于世間求學,最重要的是定功。我們現在看到一般的電視,鏡頭的變化太複雜,太快了,這有沒有好處?一點好處都沒有,讓你的心永遠在浮動、在跳,你所得到的是刺激。嚴格的講,看這個東西傷心,你的心不安,沒有一點好處。所以我們今天講經,你看講經的光盤,你看到心還不是整個能定下來,真正定下來,只有聽音聲、看文字,沒有任何的色相。你睜開眼睛看是看經文,跟著讀誦,你閉著眼睛完全聽音聲,都是好,這樣容易得叁昧,容易得定,定久了就開智慧。這個教學的效果才真正能夠恢複到古代,那這個人是真正有福報。我們製作成本就更低了。應該講經、講演都向這個方向去做,真正學東西不需要認識人。所以今天這個文字般若(方便般若),可以發展到網絡、衛星電視。我聽說現代有寬帶網絡電視,效果跟衛星電視幾乎相同,成本很低。高科技進步很快,我想在最近寬帶電視會取代衛星,衛星的成本太高,將來愈來愈方便,收看也更方便。

  我上一次到臺灣來,在飛機的雜志上,它有賣東西的雜志,看到一個小的,就像我們現在的電視機一樣,多大?跟現在人用的手機一樣大,很薄,它整個是畫面,就像是一個小型的電視機,可以收看衛星電視。它裏面有個芯片,能夠收看好像將近二十臺,二十個頻道。我看了這個很歡喜,我當時買了一個,飛機上沒有貨,給他訂貨,他寄來了。我送給華藏衛視,我告訴華藏衛視,你去找這家公司,你讓他好好給我們設計一個只能收看華藏衛視,其它電臺統統收不到。你裝在身上,隨時都可以收聽、收看,這個好!將來我們連這個色相也不要了,專門是音聲、是文字,這等于說是你天天在佛經的課堂裏面。我讓這個公司特別替我們設計這個東西,那我們可以大量跟它訂購,它生意就好了。鼓勵學佛的同學,每個人身上有這麼一個小機器,隨時隨地你都可以能收聽,什麼妨礙都沒有。我們這個接收器只能夠接收我們講經教學的節目,其它的收不到,這清淨,沒有染汙。這在從前沒有人敢想,我們都不敢想象,現在居然成了事實。這都是屬于方便,利益衆生。將來我們要想這個世界恢複安定和平,除了聖賢教育、宗教教育之外,想不出別的方法。聖賢教育、宗教教育的方式一定要用高科技,現在我們看到這個我們非常歡喜,這個能夠普及,而且成本非常低,只要買個這麼小的機器,很便宜,又不要繳學費,二十四小時可以收看,可以陪著你、帶著你用功,幫助你精進。這是以往無法想象的方便般若,現在被這些科學家開發出來,我們要非常感激。爲什麼我們不接受一般的這些電視節目?一般的電視節目已經造成現在整個世界混亂的結果。佛法是教育,教育一定要懂得人是教得好的,也教得壞,看你怎麼教。現在全世界,我們看電視、網絡,裏面所包含的內容,暴力、色情、殺盜淫妄,這個社會怎麼不亂?所以這些年來,我們總想找一個小小區,在這個小小區裏面做實驗,把這些負面的,影響我們生活、情緒、質量的,我們慢慢遠離它,把聖賢的教誨我們天天拉近。這個實驗我們在中國大陸做,成功了,現在我們的中心交給政府去經營,我們相信它會做得更好。這是一個試點,這個試點很可貴,讓我們重新認識傳統文化的偉大、傳統文化的智能與功能,我們重新認真的學習,這個世界也許能救。普遍推動,就是普及教育,就能收到效果。所以這種遠程教學,利用衛星、網絡,用這種方式,能救世界、能救社會。

  在當前最嚴重的一個考驗就是時間,這時間要愈快愈好,再過個十年,過個叁、五年,來不及了,迫不及待要趕快來做這個工作。我們相信,一個地方做好了,會帶動,會起示範作用。我想在這方面我們成立一個教學的小組,專門負責來製作這些節目,就是課程,來製作這些課程,定期的播放。現在我們也有這個條件。一定是從我們開始,從我們自己做起。在日常生活當中,個人,個人展開來是家庭、是鄰裏鄉黨、是社會、是國家,再擴大是全世界,我們有責任,我們有義務。現在人常說,「放眼世界,放眼天下」,起心動念要爲整個社會著想,要爲整個世界著想,我們怎樣幫助這個世界化解沖突。今天講環保,環保最重要的是精神的環保,外面環境染汙固然是嚴重,我們現在內心的染汙比外面環境嚴重得太多太多,我們怎麼辦?這是我們當前一個很嚴重的課題,我們要認真去研究,認真去學習,要把它做好。帶給全人類的安定、和平,倫理、道德、因果的教育比什麼都重要。可是教學,我們必須要明了,這是智慧,真實智慧,因果是根本,人如果不懂得業因果報,縱然我們學《弟子規》、學《十善業道》,都不踏實,都是表面的,真正懂得業因果報真實不虛,他就踏實了。知道什麼?一飲一啄莫非前定,所謂「生死有命,富貴由天」,真相信這個他就不動心了。所以我們要從這裏下手,從這裏開始。今天我們講的是般若波羅蜜,明天我們講方便,就講的智慧、禅定、布施、忍辱應該怎麼樣去落實,這屬于方便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  

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二十七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