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二十六集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。六十分及格,五十分不及格,四十分也不及格,叁十分也不及格,但是他總有一點小定,在二十八層天裏面就非常明顯的看出來。如果沒有修定,修《十善業道》,上品十善生天。最高生到哪裏?四王天、忉利天,再往上去就不行。再往上去得加一點定功,這個定功叫未到定,他還有一點小的定功能夠生夜摩天。夜摩天再往上去,定功要深一層。我們好像拿這個比喻,他修定功只能拿到叁十分,這就可以到夜摩天,四十分就可以到兜率天,五十分就可以到化樂天,六十分就到他化自在天,化樂天是第五層,他化自在天是第六層。定要真修成功,初禅修成功,他就不在欲界,他就到色界初禅去了,定的功夫一層一層不一樣。所以古代印度婆羅門都修禅定,除了宗教修禅定之外,學術界普遍也修禅定。我們知道禅定能夠突破空間維次,也就是說在禅定當中,六道他都見到。完全見到那是什麼?那是第八定,四禅四空,那對于六道情形完全透徹,上面到非想非非想處天,下面到阿鼻地獄,這哪裏是假的?不是假的。誰修誰就能證得,修的人多,各個人都證得,這就不是假的。你不修你就見不到,你要肯修你就能見到。

  怎麼修法?先要有基礎,基礎還是我們現代講的儒釋道的叁個根。這叁個根,世出世間大聖大賢沒有一個不圓滿成就,不能疏忽。《十善業道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弟子規》,你真做到你的心才定得下來,你要不做到不行,這叫因戒得定,定的淺深那個層次就太多太多,說不盡。再告訴同學一句話,這個很要緊。佛家所謂八萬四千法門,修什麼?統統修禅定,如果不是修禅定,這就不是佛法。如果是佛法,就決定離不開禅定,那是用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修禅定,他們的方向、目標是一致的,手段、方法不相同,那真叫無量無邊。所以四弘誓願裏面說「法門無量誓願學」,法是方法,門是門徑,全部都是禅定、般若。我們念佛是不是禅定?是的,佛在《大集經》上講得很清楚,持名念佛是無上深妙禅,就用這句佛號把所有一切妄念打掉。真會用功怎麼用法?念頭才一起,不管這個念頭是善念是惡念,只要念頭一起,阿彌陀佛,就歸到阿彌陀佛去,這叫會念,不讓你的念頭相續。所以古人講「不怕念起,只怕覺遲」,念是念頭起來,善念惡念都無所謂,它會起來,習氣嘛,它一起來馬上就覺悟。什麼是覺悟?這一聲阿彌陀佛就是覺悟,把這個念頭打掉,換成阿彌陀佛。不起念的時候,阿彌陀佛不起也沒有關系,一有念頭,他第二念就是阿彌陀佛,這個人功夫就得力,這個人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就有把握。我們能不能往生極樂世界,就看我們自己想一想有沒有這個功夫,沒這個功夫,妄念繼續,念念相續,這就麻煩。怎麼辦?是我們念佛的功夫不夠,我們的警覺心不高,還沒有辦法取而代之。努力,把它念熟,熟透了,自自然然這個境界就現前,只要念頭起來,就是阿彌陀佛。所以用一念,阿彌陀佛這一念,把所有的念頭都打掉。你要曉得,只要是念頭都是妄念。什麼叫正念?沒有念頭叫正念,沒有念頭,清清楚楚明明白白,叫正念。如果沒有念頭,什麼都不知道,迷惑顛倒,那叫無明,那也是錯誤的。佛就教導我們執持名號,好!念念是阿彌陀佛,這是覺觀,有覺有觀;不起一切妄念,什麼念頭都沒有,這叫定,這是禅定,所以定中有慧、慧中有定,它怎麼不是深妙禅?它一點都不假。

  往上去,到第八定,這在世間禅定裏面就到頂了,他出不了六道,爲什麼?到第八定,非想非非想處天,這裏面不但欲沒有(欲是講五欲:財色名食睡),念頭都沒有了。給諸位說,他不是真的沒有,是定功很深,把它控製住,它不起作用,它不會起來,這是定功。但是這個定功是有限的,不是無限的,這個定功能定多長?八萬大劫。這個時間太長了,一個大劫是什麼?這個世界成住壞空一次,叫一個大劫;換句話說,我們這個世界成住壞空八萬次,他的定力就沒有了。定力一沒有,他的煩惱習氣就冒出來,這一冒出來,依舊隨著業力去輪回,這事情麻煩,爬到最頂上,最後還會摔下來。所以,世間禅定不能解決問題。佛出現于世,爲什麼出現在印度,不出現在別的地方?有道理。印度一般修行人能達到這個境界,佛到那裏去度他們,告訴他們四禅八定不究竟,究竟怎麼?究竟要修出世間禅定,「謂聲聞、緣覺、菩薩所修禅」。聲聞所修的是九次第定,你看八定再提升是第九定,這一提升就超越六道,佛法裏面講十法界。六道往上去還有四法界,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這個佛是十法界裏面的佛,沒出十法界。六道是個圈圈,十法界是外面一個大圈圈,大乘教裏面叫六道是凡夫,跟外面大圈圈來講,這叫內凡,內凡是講六道。六道之外,四法界叫外凡,六道之外,他也是凡夫,比我們聰明,智慧高多了。爲什麼叫他凡夫?他沒有見性。所以佛法成就是在明心見性、見性成佛,這個佛是真佛,不是十法界的佛。這個佛是一真法界裏面的佛,是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裏面的佛,那統統叫成佛。這總得要搞清楚搞明白。

  淨土宗常常講四土叁輩九品,我們知道極樂世界有常寂光土、有實報莊嚴土、有方便有余土、有凡聖同居土。我們娑婆世界有沒有?有,六道就是凡聖同居土,四聖法界就是方便有余土。但是我們這個世界,六道每一道都有空間維次的問題,四聖法界裏面也有空間維次的問題,聲聞見不到緣覺,緣覺見不到菩薩,都有這個問題。西方極樂世界沒有空間維次,這叫特別法門,真正不可思議。我們一般人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生哪裏?生凡聖同居土。西方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它沒有六道,它只有兩道,人天兩道。阿修羅、羅剎、餓鬼、地獄、畜生,沒有,極樂世界沒有。你要想,它爲什麼沒有?你進入那個世界是有條件的,不是無條件的。條件是什麼?心地清淨、善良、念佛,沒有這叁個條件,不能生淨土。心淨則佛土淨,心地善良、清淨、念佛,他怎麼會墮畜生道?他怎麼會墮地獄?所以它那邊根本就沒有畜生、地獄、餓鬼,沒有,這一點我們要明白。

  我們真正念佛人決定不能造叁惡道的業,造叁惡道的業,要帶到極樂世界是帶不去的,所以我們一定要斷惡修善,要把貪瞋癡慢放下。如果對人的態度很傲慢,你馬上警覺到,這是我往生的障礙,我能不能往生就打問號了。沒有貪瞋癡慢疑,就決定得生。爲什麼說你帶業?是帶業,你還帶習氣,你貪瞋癡慢疑的習氣沒斷掉,可以帶;貪瞋癡慢疑的現行不能帶。什麼叫習氣?常常在一起學習的同修我想都很清楚,習氣不好斷。時時刻刻提醒自己,我們這一生到這個世間來,得人身,沒有白來。我們常講,祖師大德也常常教訓我們,記住,帶不去的統統要放下。哪些東西帶不去?名聞利養帶不去,五欲六塵帶不去,你在這上操心幹什麼?你錯了。身帶不去,財産帶不去,帶不去的就應該放下。放下,不是跟你講事,事無所謂,是講你的心,你的心裏決定不能有這個東西。什麼東西帶得去?善業帶得去,淨業帶得去,這句阿彌陀佛帶得去。《行願品》裏面講的十大願王帶得去,文殊菩薩十波羅蜜帶得去,帶得去的要好好去幹,帶不去的統統丟掉。

  現在世間人迷得最嚴重的是財,這個東西帶不去,一定要把它舍幹淨。所以世尊教導我們,以戒爲師,以苦爲師,生活清苦一點好,好在什麼地方?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。生活太富裕,這地方不錯,極樂世界雖然聽說過,誰能證明它是真的?他有懷疑。如果在這個世間多受苦、多受難,對極樂世界一聽說就真的向往,真想去,他的心情跟我們就不一樣。由此可知,佛教導我們是非常有道理的。我們要常常想到六道苦,十法界也苦,無量劫來生生世世出不了這個範圍,你說這多可憐!諸佛如來也是生生世世從來沒有離開過衆生,我們也曾經親近過,沒有得度,什麼原因?不聽話,沒有依教奉行。不能說我們與佛沒有緣,沒有緣的話,這一生你怎麼能夠在此地坐兩個小時?你能在這裏坐兩個小時,說明你有善根,你的善根很深厚。爲什麼沒有成功?沒有認真依教奉行。我們這一生如果還不認真,來生還搞六道輪回,就是我們現在這個樣子。現在理搞明白了,事清楚了,關鍵就在我們幹不幹?肯幹,這一生就超越。不肯認真奉行,還要貪著名聞利養,我們這一生就又錯過了。「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」,得人身,聞佛法,才是真正幸福美滿的人生。能夠依教奉行,這一生沒有一個不成就的,特別是遇到淨土法門,念佛求生極樂世界,真的是善導大師講的「萬修萬人去」。

  第叁種,「出世間上上禅」,這什麼人修的?法身菩薩修的。你看講叁種禅,世間禅,四禅八定,是六道裏面的;出世間禅,是四聖法界,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十法界裏面的佛,他們修的。出世間上上禅,那是超越十法界,在《華嚴經》上諸位能看到,哪些人修的?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覺,他們修的,他們修的叫出世間上上禅。由此可知,出世間上上禅好比是研究所博士班,出世間禅好比是大學,取得學位了,世間禅好比是中小學。修行一定要從小學、中學循序漸進才能成就,如果把下面都舍掉,就想學出世間禅、出世間上上禅,決定不能成就。這個道理,不但我們自己要明了,世尊有明確的教誡,在《佛藏經》裏面佛說,「佛子不先學小乘,後學大乘,非佛弟子」,你看這個話說得多嚴厲,告訴我們要循序漸進,八萬四千法門沒有例外。可是有一個例外,就是淨土,淨土所以稱爲特別法門,十方一切諸佛沒有不贊歎,這個要知道。但是淨土的修,要具足叁資糧,這個叁資糧叫信願行。真信,我們有沒有真信?我們的信心有沒有做到專?有沒有做到一?做到專一,那就是真信;沒有做到,不是真信。這個道理很深,希望諸位要細心去體會。

  我們在淨土宗裏面,對于其它宗派裏面的典籍,希不希望涉獵?如果涉獵,就不專、就不一。真正修淨土的人,淨土五經一論,不多,分量不…

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二十六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