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二十叁集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?從根本幹起。根本是什麼?佛的根本就是《十善業道》,先落實十善。十善就是剛才所講的,戒律前面七條,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惡口、不兩舌、不绮語、不貪、不瞋、不癡,這是真幹。我們要繼承祖宗傳統的教誨,爲往聖繼絕學,爲天下開太平,我們必須要去學禮,學禮儀。禮儀從哪裏學?《弟子規》,《弟子規》是基本的禮儀。這兩樣東西要真正學好,真正把它學了得受用,裏面還有個非常重要的一門功課,《太上感應篇》,或者用《文昌帝君陰骘文》,這是什麼?因果教育。如果不能夠深信因果,十善業道跟《弟子規》,境界現前恐怕守不住,還會動搖。深信因果的人就如如不動,爲什麼?知道什麼?知道命裏有的丟都丟不掉,命裏沒有的,什麼方法你都得不到。所以印光大師在世的時候,一生全心全力提倡因果教育,我們今天能懂得他的意思。挽救今天的社會,除了深信因果,沒有辦法了。我對于升官發財這個心早就死掉,爲什麼死掉的?相信因果。算命的給我說,不是一個人,好多個人給我算,命裏沒有官印,那我就不要做官,這條路死了。我命裏財庫裏沒有財,我就不想發財,想是空想,打妄想,財不是想來的。彌補這個事情,老師教我修布施,修叁種布施。學佛之後才曉得,人生真正第一樁大事是老實念佛求生淨土,這才叫一了百了。你不能生淨土,你搞六道輪回,麻煩可大了,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,這個叫真正可怕。所以你真正相信,真正放下,你就得大自在。社會雖然亂象多、繁雜,我們念佛人可以不受幹擾,自己另外地方去找樂趣。

  我學佛之後,應該可以說至少有四十五年,我沒有看報紙、沒有看雜志、沒有看電視,這些廣播、文藝東西統統斷絕了。爲什麼?因爲這個東西,從前方老師告訴我,這個東西是嚴重染汙。我們不能叫它禁止,我們沒有這個權力,但是它盡管怎麼樣流通、出版、播映,我們有權利不看,這個權利我有。報紙天天出那麼多,我不看,你電視一天播到晚,二十四小時,我不看不聽,我自己居住的地方沒有電視機。這個我們自己可以做得到,保護自己的清淨心,不受這些幹擾,這個非常重要。如果天天看這些東西,那你的麻煩可大了,你要想修清淨心、修淨土可不容易;它是破壞你的清淨心,它是專門破壞淨土,這個不能不知道。所以持戒就非常重要,攝律儀戒很重要。

  我們這些年來全心全力在提倡,我們自己也認真學習儒釋道的叁個根。叁個根從哪裏學起?你要知道哪一個最重要,就是因果最重要。因果要從哪裏學起?最好從《俞淨意公遇竈神記》、《了凡四訓》,從這兩樣東西下手,這是印光大師一生提倡的真正用心之所在,他是來救現前世間災難的。沒有因果教育,佛學不好,儒也學不好,所以用這個做底子。你有這個基礎,《十善業道》學好了,《弟子規》學好了。這叁個基礎奠定之後,你學儒的禮、你學佛的戒都沒有問題,你會一步一步向上提升,在一生當中成聖成賢是可以做得到的,你得有基礎。爲什麼有人真的好學,一生不能成就?是他把根疏忽了,雖然好學,他沒有基礎,沒有在基礎上下功夫。所以一定要在因果基礎上著力。

  我這次回臺灣,治療牙周病,在這邊可以多住幾個月。有緣分勸導華藏衛視,我希望它能開兩個欄目,專門講因果,專門講多元文化,團結宗教,團結族群,化解沖突,促進社會安定和平,這個重要!媒體上應該多多宣傳這些好東西。過去我在臺灣遇到兩位警官,高級警官,現在他們都退休了。有一位是王麗民,臺灣同修有很多人知道,他是專講《了凡四訓》的,講了幾十年。所以我要請他在電視臺裏面詳詳細細的給大家介紹《了凡四訓》。還有一位黃柏霖警官,他是虔誠的佛教徒,很有心,他告訴我,他搜集臺灣最近六、七十年的刑案,刑事案件,就是殺人的這些案件。破案的真正原因,百分之八十以上破案的,是被害人托夢給這些辦案的這些警員、警官,或者是附身,引導他把屍體找到破案的,他說是千真萬確的事實。人不是死了就完了,死了他還要報仇,還要伸冤。所以我想請他在電視臺給我們分享,臺灣這六、七十年刑事案件破案的真相,讓大家知道不能害人。你把他害死了,他靈魂沒死,他還有怨恨,來生遇到的時候他要整你,這樣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,你說這多麼痛苦。我請他上電視臺現身說法,他對這個事情會講得很透徹、會講得很好。我們真正懂得因果報應,人心就定下來,不敢想入非非,所以因果教育是基礎、是根本,根之根。其它地方有人不相信,說你這是講迷信,在臺灣不會,在臺灣這個地區,你一說這個大家都知道,過去報紙雜志都登過的。真人真事,發生在我們這個地區,別人不相信,我們相信!在臺灣,人人都把這叁個根學好了,臺灣就是極樂世界,臺灣可以真正做到中國古時候所講的夜不閉戶,路不拾遺,禮義之邦,和睦社會。爲全世界,在這個極動亂的時候,做出一個安定的好榜樣。只要落實儒釋道,不難做到。所以攝律儀戒一定要遵守。

  除了這些有文字、有條文記錄的戒律之外,還有許許多多的事情世尊沒說,但是有很多善事該不該做?有些不善的事情該不該斷?應當要斷,應當要學,好的要學,惡的要斷。所以叁聚淨戒裏面第二類叫「攝善法戒」。譬如抽香煙,抽香煙戒律裏頭沒有,所以很多甚至于出家人他都抽香煙,這不犯戒,這戒律裏沒有。香煙對身體有沒有利益?我在外國看到廣告,賣香煙的都把這個廣告拿出來,香煙有害于身體,他說得很明白。既然對身體有害,我們就應該也要把它戒掉。有許多善法的,戒律上沒有寫的,只要是對自己有利益、對衆生有利益,我們應該都要做,戒律條文畢竟是有限度,條文不多。所以總的原則,佛告訴我們斷惡修善,所謂「諸惡莫作,衆善奉行」,要懂得這個原則。

  第叁種叫「饒益有情戒」。我從二00叁年到今年七年了,代表澳洲大學參加十幾次世界和平會議,在我們學佛的人來講,這個事情是可以不必做的,爲什麼?不是我們的本分,我們的本分是講經、教學、是勸善。這是偶然的一個機緣,學校找到我,我跟大學和平學院的教授舉行兩次座談會,他們很誠意,堅定的邀請我參與這個工作,我就答應他。我常常講的,這不守本分,可是釋迦牟尼佛還有一條開緣,叫什麼?饒益有情戒。這些國際和平活動它主要的目的,就是化解沖突,促進社會安定世界和平,這是饒益有情,所以我參與還能說得過去。懂得戒律裏頭有這麼一條,凡是對衆生有真正利益的,他們在做不到的時候,我們可以幫助他一把,這是應該要做的。可是我做,我也不是全面付出,我是有限度的。我讓他們大家知道,讓全世界參與和平工作的這些朋友們,真正認識中國傳統的儒釋道,能真正化解沖突,把社會帶向安定和平,用中國的方法。在西方也有,東西方要結合,西方是什麼?宗教。宗教裏面有倫理的教誨、有道德的教誨、有因果的教誨,把這些經文節錄出來,推廣、落實,全民落實,跟中國傳統儒釋道叁個根異曲同工,可以救世界。大家都明白了,都覺悟了,我就不幹了,我就回過頭來我想去閉關、去住山,老實念佛,回歸淨土。所以,我不會永遠做這個工作,大概我這個工作也快要結束了,如果快,今年年底就結束,如果慢一點,明年一定會結束。

  我還有一次大型的活動,爲這個事情我編了這本書,《世界宗教是一家》。這裏面是十個宗教,十個宗教經典裏面關于倫理的教誨、道德的教誨、因果的教誨,我把它抄在一起,諸位如果一看的話大同小異。所以,宗教真的是一家,學自己的,也能學到別人,這裏面有儒釋道,其它宗教裏面都有。這個圖是非常有意義,這個圖是一塊碑,在中國少林寺。這個碑,這是重新再刻的,照原來的碑重新刻的,原來的碑是唐朝肅宗時代那個時候他們做的。唐肅宗是唐明皇的兒子,唐明皇很出名,說了大家都知道,唐明皇的兒子。這塊碑距離現在至少一千叁百多年,畫的圖,當中這個圖,這個人頭,正面看是釋迦牟尼佛,從兩面看,一個是孔子,一個是老子,這就是說叁教是一家。手上捧的一本書是九流,九流是學派,你看在中國,就講多元文化,叁教跟學術是一家,非常有意思。現在我把這個提出來,希望全世界宗教、學術是一家,我們來幫助這個世界化解沖突,導向和平,和平安定大家才有幸福美滿的生活。沖突太多了,從家庭到社會,各個階層到處都是沖突,這是非常可怕的一樁事情,我們能貢獻一點力量,這也是應該要做的。所以在持戒裏面,我們就想到攝律儀戒,佛家講的叁聚淨戒,這才講圓滿。

  我們現在學佛,要把心量拓開,一定要肯定、要認知《太上感應篇》、《文昌帝君陰骘文》是戒律,《了凡四訓》、《俞淨意公遇竈神記》是最初需要看破的,真正看穿因果的事實真相,然後改造命運。從哪裏改起?就從《弟子規》、從《十善業道》下手,效果就非常明顯,然後念佛求生淨土,功夫才得力。我們現在感覺到學佛、念佛功夫不得力,什麼原因?妄念太多,心太亂、太煩,你靜不下來。我們參觀許多學校,高等學校,發現學生心不清淨,心不清淨就學不到東西,世法尚且如此,何況佛法。從這個地方讓我們回想,中國古代童蒙養正的教育就值得我們去思惟,值得我們去反省。小孩子叁、四歲他就非常端莊穩重,現在二十幾歲的大學生心浮氣躁,他怎麼能學到東西?我年輕的時候喜歡讀曾國藩先生的家訓、家書,曾國藩先生對他的子弟無數次的要求,學穩重、學緩慢。我們現在講速度、講效率,中國古人跟這個完全相反的,講穩重、緩慢,不容易出差錯;動作太快,實際上許多地方他沒有周密的思考,後面後遺症不堪設想。這是現在很多人還沒有能體會到,我們現在比較容易認識這一點。《弟子規》裏頭也說做事情不能太匆忙,忙就容易出錯誤。中國人的腳步比外國人要緩慢,可是外國人這些科學技術發展到今天,再往前走就走向世界毀滅,速度太快了,世界會毀滅,速度太快,我們身體會毀滅,這是真的。長壽確實是在穩重、緩慢當中求得的,身體健康長壽與這個關系都很大。所以現在人身體病多,病多與這個有關系,他速度太快,他太匆忙,說個中國不好聽的話,太魯莽,所以他長病。他心清淨,安定、緩和,他怎麼會長病?不可能的事情。這都是與持戒有密切關系,所以我們的持戒,一定要從《感應篇》、《弟子規》、《十善業》這樣的次序去修學,一定要用因果來奠定我們的深根,我們才能産生不可思議的效果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  

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二十叁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