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十八集▪P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想分別執著放下。

  祖師大德慈悲教導我們,不著急,慢慢來,慢慢來要認真幹,真放,先把執著放下,執著是見思煩惱,最粗的、最嚴重的,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自私自利、是非人我、貪瞋癡慢、名聞利養這些東西。這些東西造成什麼?造成六道輪回。這一切相是從念頭生的,我們這個念頭裏頭帶著嚴重的妄想分別執著,所以這個相就變成六道。六道裏面有善惡,你的念頭善、言行善,這個境界就是叁善道;如果我們的念頭不善,言行不善,現出的境界是叁惡道。如果我們的見思煩惱斷了,也就是執著,于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,給諸位說,六道就沒有了。那就是永嘉大師所說的,「夢裏明明有六趣,覺後空空無大千」,覺是什麼?放下就覺悟,這個六道、這個世界就沒有了。所以《金剛經》上講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;「一切有爲法,如夢幻泡影」,這個很難體會。我們最近學習《華嚴》,我常常用電視做比喻,因爲現在電視很普遍,家家都看電視。這個自性清淨圓明體是什麼?我們把它比喻電視的屏幕、熒光幕。熒光幕裏有沒有東西?什麼都沒有。你能不能說熒光幕裏頭真沒有?不可以說,你頻道一按下去,色相就出來,就出東西。按鈕按下去把它關起來,這個時候就是惠能大師講的本自具足,它裏頭有東西,但是它不顯,你在外面什麼都看不到,是這麼個境界;按扭按下去,頻道按下去,色相出來是能生萬法。所以電視機擺在這個地方,你沒有按,關起來的時候你不能說它沒有,你打開的時候也不能說它有,我們宇宙之間的現象,跟這個道理完全相同。所以,在沒有現相的時候不可以說沒有,現相的時候不能說真有,假的,不是真的,這個比喻我們不難體會。

  但是覺悟之後,它怎麼就沒有了呢?這個用我們的電視不大好比喻。我就想到我們看電影,電影可以能夠顯示得出來這種現象。電影我們知道是用放映機放的幻燈片,它的底片是幻燈片,一格一格的,它一秒鍾二十四張。也就是鏡頭打開,這張幻燈片打在銀幕上,你看到了,鏡頭再關上,第二張放出來,第二張不是第一張,第叁張不是第二張,張張都是獨立的,大乘經上講各各不相到,就是說的這個意思。但是它速度太快,一秒鍾二十四張,我們的眼睛就看花了,就好像是真的一樣,你就沒有法子辨別,像真有其事,我們就被它欺騙。現在彌勒菩薩告訴我們,我們自性裏面這個速度多快?一秒鍾,我們現在都用秒爲單位,他說一彈指叁十二億百千念,也就是一彈指是叁百二十兆那麼多次,叁百二十兆。我們彈指大概一秒鍾能彈四次,再乘四,就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,也就是一秒鍾它速度移動多少?現在電影一秒鍾二十四張,我們自性裏面這個振動,一秒鍾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張,你怎麼知道它是假的!我們現在眼見、耳聽的現象不是真的,一秒鍾裏面,這是講振動,妄想就是起心動念,起心動念的速度一秒鍾是一千二百八十兆次,那個次數,一秒鍾裏面這個頻率,每一次每一個振動就是一個畫面,就是一個物質現象,物質現象裏面就有見聞覺知、有受想行識,有這個精神現象,它是同時現起的,它的速度太快。

  現在科學家也發現這個道理,他說物質是假的,物質不是真的,是無中生有。這個跟佛法裏面講的就很接近,沒有《華嚴經》講得這麼詳細,這是極細微的振動。細微的振動,我們講像水一樣,開始是很微細的波動,小浪,甚至于你肉眼都看不見;分別,分別就是大浪,那就很明顯;到執著,執著那是巨浪,所以執著是很麻煩的。這一振動,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現前,就是彌勒菩薩講的這個振動,一秒鍾一千二百八十兆次的振動,這是諸佛的剎土。從這個振動,如果再加大變成分別,分別就是大浪,實報土沒有了。好像海水這個平面,那個平靜的看不到了,看到有波浪,這就是方便有余土,我們十法界裏面的四聖法界,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他是有分別。他有分別,他沒有執著,有起心動念、有分別,就是我們講方便有余土,這淨土宗講的,四聖法界。所以娑婆世界,四聖法界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。變成巨浪,大風大浪變成巨浪,那是執著,執著是巨浪,四聖法界不見了,變了,看到海上大風大浪,那是什麼?那是凡聖同居土,就是六道。六道裏頭有善惡,四聖法界裏頭沒有善惡,它有染淨,有染淨沒有善惡,六道裏頭有善惡,所以有叁善道、有叁惡道。

  我們把執著放下之後,六道就沒有了,分別放下之後,四聖法界沒有了,也就是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都沒有了,十法界沒有了,剩下來是一真法界,也就是諸佛的實報莊嚴土,你就看到報身佛,那裏面都是證得報身的。如果起心動念也沒有了,給諸位說,實報土也沒有了。實報土沒有了,剩下什麼?剩下就像我們電視的屏幕一樣,沒有現相,你把所有頻道都關掉,一片空白,常寂光土,那就是真正的自性,自性的本來面目就現前,自性的真面目。常寂光裏面沒有精神現象,也沒有物質現象。我們淨土裏面講的四土,四土這麼來的。四土只有常寂光土是真的,它不生不滅,其它的現象統統都有生滅。只要你把妄想分別執著斷掉,它就沒有了,你斷多少它就起多少變化。所以這個境界,真的,佛講總的綱領原則,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沒錯!既然從心想生,你爲什麼不想善,你爲什麼不想清淨?你要想染汙,你要想那些惡業,那就錯了,你想清淨就現淨土。所以西方極樂世界,佛祖都告訴我們,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是不可以有汙穢,心淨則佛土淨。無論什麼人往生,他念佛那個念是清淨的才能生淨土;他念頭不清淨,一天念十萬聲,沒用,他不能生淨土,這個道理一定要懂。淨土是從哪來的?是我們自性變現的,我們的清淨心變現的。一生沒有念過佛,最後臨終的時候遇到善友勸他念佛求往生,他雖然念個十句、念個八句,他真往生,爲什麼?他念念是清淨心,是這麼個道理,他一點都不希奇。

  我們一天到晚念佛,念的時候心裏有雜念,有分別、有執著,這樣念佛不得力,有沒有好處?有。好處是什麼?阿賴耶識落了阿彌陀佛的種子,這是好處。這一生不能去,爲什麼不能去?心不清淨。所以你要懂得,念佛是個手段、是個方法,清淨心是目的,清淨心現淨土,極樂世界是淨土,這個道理要懂,這是真正的原理。我們如何能叫自己清淨心現前?你要不能把這個世界這些拉拉雜雜東西放下,你的心怎麼會清淨?所以我們要記住,凡是帶不走的統統要放下,真正能帶得走的,我們才把它提起。真能帶走的是善根福德因緣,我們要在這個地方加功用行,要認真努力,這是你能帶得走的。所以一定要曉得,自私自利、貪瞋癡慢、是非人我、五欲六塵都是帶不走的,帶不走的就要放下,不要執著,隨緣不攀緣。世尊在世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,他老人家一生的生活,叁衣一缽,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。我們今天讀這些經典,文字數據,我們對于世尊,以及當時追隨世尊學習的這些同學們,有菩薩、有羅漢,我們佩服,我們五體投地,我們今天做不到。爲什麼?人家身體多好,風吹雨打日頭曬,他不生病,他能生活在曠野。我們今天的身體不行,要像他們一樣,到野外去住上一天,第二天不就到加護病房去了!他爲什麼身體那麼好?沒有別的,我們能想到心清淨,心清淨身就清淨,健康長壽。他們住世,不是說壽命到了,他沒有壽命。世尊在世住世八十年,我們中國人講虛歲八十年,外國人講實足年齡釋迦牟尼佛七十九歲圓寂的。他們住世時間長短在于緣分,跟衆生有緣多住幾年,沒有緣他就走了。衆生有緣是感,菩薩有緣是應,感應道交,什麼時候感,什麼時候應。用什麼感?善根福德,善根是能信、能解,福德是能行、能證。世尊當年在世,在印度這個地區,確實有些人能信、能解、能行、能證,感得釋迦牟尼佛出現。這些人都度了,再沒有這樣的人,這是哪樣的人?能行、能證的沒有了,他就走了。還有那個能信、能解的,他不能行、不能證的,由後面的弟子跟他有緣,他們來度,這所謂是佛度有緣人。

  《璎珞經》上這句話說,「無明者名不了一切法」,無明就是起心動念。起心動念,自性的照失掉。不起心、不動念,自性,佛經上用水做比喻最多,像這湖水幹淨沒有染汙,沒有波浪,水平靜,外面的景致都能夠倒影在水裏面,像一面鏡子一樣。如果這個水染汙、水起了波浪,它就不能照,這個照就失掉。無明就是一念不覺,就是我們講起心動念,不可以起心動念。這裏面也許有同學有疑惑,能大師見性說得好,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」,剛才給諸位說,從來沒有染汙過,我們的真性沒有動搖過,也沒有染汙過。這一念不覺是什麼?一念不覺決定不是自性,自性要有一念不覺那就出了麻煩,那怎麼可以叫不生不滅?怎麼能稱之爲真如?所以一念不覺是妄心不是真心。妄心從哪裏來的?妄心是從真心而來,但是它不是真心,這一定要知道,妄心就是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,有這個現象不是真心。馬鳴菩薩在《起信論》裏面說得好,「本覺本有」,本覺是真心、是自性,本有;「不覺本無」,不覺是妄心,就是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沒有,本來沒有,本無。本有的一定可以現前,本無的一定可以斷掉,你不要認爲這個東西斷不掉,能斷掉,爲什麼斷不掉?習氣太重。也就是我們被這些妄想分別執著熏習的時間太久,在六道裏生死輪回不知道經過多少時間,古大德常講無量劫又無量劫,我們墮落在這個輪回裏頭,生生世世幹這個事情,時間太久,染上這個習氣太深,所以明白之後,想斷還斷不了。

  這個我們也能夠理解,只要自己有決心真肯幹,一生能不能成就?答案是肯定的。就看你是不是真幹?真幹真能成就。真肯放下,不再計較,無論在生活方面、在工作方面,方方面面都隨緣,恒順衆生、隨喜功德,那就好,這就好辦。如果堅固的執著,我一定要怎樣怎樣怎樣,那個麻煩,那…

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十八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