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十八集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李老師講:你問得好,這個問題很嚴重,我不答複你,我要在講經的時候跟大家說。許多人不知道,他念佛一百種果報,第一條就是墮阿鼻地獄,第二條墮餓鬼,第叁條墮畜生。什麼原因?貪瞋癡叁毒沒有拔掉,很嚴重,雖然念阿彌陀佛,貪瞋癡慢的心嚴重,所以他還是墮叁惡道。念佛成佛,那你就曉得,離念寂靜,念佛決定成佛。所以修行,我們要不把這些東西搞清楚、搞明白,自己以爲修得很好,到最後的結果不是自己所想象的。有些人怨天尤人,怪佛菩薩不靈,怪經典上講的有偏差,那就大錯,那造成重罪,謗佛、謗法、謗僧,那個墮得就更深。所以這是必須要搞清楚、搞明白的。

  心既然動,這一動就産生「見相」,見相是什麼?「見相者,見初動之相也,亦名轉相」,這就産生變化,「謂依初動業識,轉成能見之相也」。你看這就是識,它就有能見。有能見當然就有所見,就發生底下「境界相」,這是第叁個細相。境界相就是「轉相分別初動之境界也。亦名現相,由前轉相,則境界妄現」,境界現前。諸位要知道,這裏頭沒有執著,有分別,這個分別是極其微細的分別,我們能不能覺察到?不能覺察。佛在大乘教裏面講,八地菩薩才能覺察到那種微細的分別,我們的念頭太粗了。這個叁細相解釋了彌勒菩薩那一念,「念念成形,形皆有識」,叁細相是解釋這一句的。分別就麻煩,爲什麼?分別的時候馬上境界相就現前。科學家講的物質是假的,無中生有。你看佛講得這麼詳細,彌勒菩薩講的形就是物質現象。佛問答的,這個念頭裏頭,我們平常人這個念頭裏頭,有幾個念、有幾個形、有幾個識?彌勒菩薩說清楚了,有幾個念?我們今天一般都是用秒爲標准,一秒鍾裏面有一千二百八十兆個念頭,念念都有形,形都有識。這是自性裏面本自具足的,沒有分別,不動念的時候本自具足。所以宇宙之間千變萬化的境界不出自性,這個道理也不好懂。

  我講到這個地方,就想起我們小時候玩的萬花筒,跟這個道理差不多。這是個萬花筒,你看它裏面就是叁塊玻璃,叁面鏡子叁角形的排列,裏面只有幾片碎片,顔色不相同。你這一轉的時候,它裏面就産生變化,就有圖案,你轉上一萬次,你看不出有兩個相同的。這就像什麼?自性本自具足,具足什麼?整個宇宙千變萬化,萬花筒好像自性,你在動了,起心動念,它就産生這些幻相出來。我用這個東西解釋,大家好像比較容易懂一點,確實是這個樣子。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這佛說的,境隨心轉,這話很有道理,境界隨心轉的。我們今天這個地球有災難,有人說地球生病,地球是怎麼病的?地球哪裏會有病,人的心病了就影響外面地球,地球就生病。人心怎麼病?反常!古聖先賢的教誨沒有別的,只是教我們隨順自性,自性是清淨的,自性是不生滅的,自性裏面有無量智慧、德能、相好,你只要隨順,一切稱性,那是什麼境界?諸佛菩薩的實報莊嚴土。《華嚴經》裏面講的華藏世界,極樂世界,那就是隨順自性,現這個相。如果我們跟自性相違背,相就變了,變成什麼相?變成六道叁途,就變成這個相。所以今天這個地球上災難很多!

  昨天有同修從網絡上下載一個信息給我看,南極有一個冰架融化了,這冰架是很大面積的冰化掉了,速度非常驚人,比科學家估計的快多了。科學家告訴我們,在這個地球上的冰百分之九十在南極,北極不多,但是北極可能會化完。南極的冰如果再一融化,這個地球海水要上升,大概是叁十米到五十米的樣子,沿海的城市都會被淹沒。這是科學家從數據裏面提出的警告,沒有辦法能解決。可是佛法裏真有解決的方法,他人不相信,怎麼辦?說佛法是宗教、是迷信,就沒法子。佛法怎麼解決?佛法懂得境隨心轉。地球溫度爲什麼升?這個原因他們講是什麼?二氧化碳,當然這也是一個原因,不是主要原因。主要的原因是什麼?貪瞋癡,這是叁毒煩惱,瞋恚就是火,你天天不高興,天天發脾氣,這地球溫度上升,這個道理很少人懂。如果我們明白這個道理,我們居住在地球上的人,我們放下貪婪、放下瞋恚、放下愚癡,這個地球會恢複正常,天災人禍都沒有了。人禍也離不開貪瞋癡,爲什麼會打仗?還不是爲貪瞋癡!所以佛陀教給我們,「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癡」,不但天災人禍沒有了,居住在地球上的人跟居住在天堂上沒有兩樣,這個地球上一切現象都會變得非常美好,人類所需要的資源,它自然就變現出來,決定不會缺乏。

  諸佛菩薩,這些大聖大賢,我們在平常想象當中,都是明心見性的再來人。像中國堯舜禹湯、文武周公,他們是不是佛菩薩再來的?我曾經就這個問題向李老師請教,我說這些人他們以帝王的身分出現在世間,他們所說的、所行的與自性都相應,是不是這佛法裏面講的,應以帝王身而得度者即現帝王身而爲說法?這觀世音菩薩叁十二應裏頭的。老師告訴我,在理上講得通,但是事上沒有證據,這個說法好。所以我們今天一些世人贊成民主,毀謗甚至侮辱帝製,這是錯誤的,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!這個應是應衆生的需求,不是他自己,他自己沒有意思。所以你細心去觀察,他跟性德相不相應?如果跟性德相應,不是佛菩薩也是佛菩薩。他跟性德不相應,那就是妖魔鬼怪,那是給世間帶災難來的,不是帶幸福美滿來。性德是自然的,中國人講道德,道就是大自然,大自然的秩序,大自然的法則。像中國人所講的春夏秋冬,這是大自然,這不是人造的,春生、夏長、秋收、冬藏,這自然法則。所以中國聖人給我們講五倫,五倫是自然的,五倫是講關系,人跟人的關系,父子、夫婦、君臣、兄弟、朋友,這不是哪個人發明的、哪個人創造的,不是的,自然的。所以倫理是讓我們認識自然的規則、自然的秩序,然後進一步明白之後,如何能夠隨順自然把這些關系處好,父慈子孝,君仁臣忠,長幼有序,朋友有信,這些就是屬于德,德的核心就是父子有親,那是親愛。

  所以江本博士做水實驗,他告訴我,他做了幾十萬次這個實驗,發現只有愛跟感恩、感謝,所現的結晶圖案最美。他問我:這是不是宇宙的核心?我的回答是肯定的,確實這是宇宙的核心,那是性德的核心,宇宙是自性變現的。所以時間、空間也不是真的,空間在《百法明門》裏面叫做方分,時間稱爲時分,所以時分、方分是我們現在講的空間、時間。時空在百法裏面排列在不相應行法裏面,不相應行法完全是假的,是抽象概念不是事實。科學家到近代才可以說肯定時空不是真的,釋迦牟尼佛至少早它二千五百年,就把這個事情說清楚、說明白了。我們希望科學再能進步、再能提升,把佛所講的事實真相,用科學來做證明,所以佛經裏面確實有高等科學、有高等哲學。方東美先生早年把佛法介紹給我,說是佛經哲學,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。我們通過這半個世紀多的學習,確確實實明白,佛經裏頭有高等科學,也可以說是世界科學的最高峰,科學是論事,哲學是明理。

  境界現了之後,這都是叁細相,就是在一念當中成就的,在那個很短很短一念當中成就,這一成就再發展就變成粗相,粗相有六種,叫六粗。「六粗,謂由業相、轉相、現相叁細而生,故名六粗」。「業、轉、現」,這是叁細相,「即第八藏識中初起之叁相,以其微細,故名叁細」。諸位想想,這個叁相細到什麼程度?在一秒鍾裏面顯現出一千二百八十兆次,你說多麼細!這是一念當中。那個念頭不簡單,念頭裏頭起變化,那麼短暫的微細念頭裏頭,所以稱爲叁細相。叁細相繼續發展就變成粗相,叁細相的境界就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。六粗呢?六粗就是十法界裏面的現相。第一個是「智相,謂依叁細中第叁境界相,不了自心所現,妄起分別染淨之相,于淨境則愛,于染境則不愛,是名智相」。這個境界相,就是叁細相裏頭的現相,從這裏面生分別,分別是什麼?分別是智。這個智,我們今天的話來講,是知識不是智能。智慧怎麼?智慧它不分。

  所以智能跟知識是兩樁事情,智能裏面有覺,知識裏面不覺,沒有那個覺心,也就是他看錯了,知識是迷,智能是覺。所以相宗的修行,常常講「轉識成智」,識是知識,如何把知識轉變成智能就對了。我們現在一般教學,實在說是把智能轉變成知識,這就錯了,這就迷了。求智慧是從清淨心裏面生的,如果加上分別執著就都變成知識,不是智能。所以佛教給我們「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」,戒是什麼?戒是規矩,你一定要依照佛菩薩、祖師大德教給你的方法、規矩,你去修定。那個方法有八萬四千法門,有無量法門,哪一個法門適合自己修學方便,你就采取那個法門,不一定別人學這個,我也學這個,這不一定。總要看自己的根性,與自己的生活、現前的環境相應,那你修起來就方便,就容易快速,才能成就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  

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十八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