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十七集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釋海印叁昧。『無量功德藏,法性真如海』,這個話講什麼?就是講的阿賴耶識,阿賴耶識叫藏識,無量功德藏在其中。「法性真如海」是比喻。法相宗的修學,怎樣轉識成智。可是轉識成智,阿賴耶是沒法子轉的。八識我們知道它的功能不一樣,五八果地轉,只有六七是從因上轉,換句話說,我們只有在因上才能下得了功夫,果上沒有辦法。也就是說,六七轉了,阿賴耶跟前五識就連帶轉了,自然轉了,所以真正功夫是在前面兩種。那我們曉得,第七識是執著,堅固的執著,第六識是分別,有第六識、有第七識,所以才有阿賴耶,六七沒有了,阿賴耶就沒有了,阿賴耶就變成法性真如海,無量功德藏。無量功德藏通阿賴耶,也通四智菩提,也就是說,前五識轉了,六七識都轉了,成就無量功德。這也說明了我們的大病,大病是什麼?大病就是第六識、第七識,就是分別執著,六是分別,七是執著。

  【經雲。】

  這個經他沒有說是什麼經,統統指的是《華嚴經》,所以他不再冠上去。

  【森羅及萬象。一法之所印。】

  這句話是《華嚴經》上的。森羅萬象,就是我們今天講的遍法界虛空界,無量無邊諸佛剎土,剎土裏面的十法界依正莊嚴。『一法之所印』,這一法是什麼?

  【言一法者。所謂一心也。是心即攝一切世間出世間法。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。唯依妄念而有差別。若離妄念唯一真如。故言海印叁昧也。】

  『海印叁昧』是什麼?就是一心。這個道理雖然很深,我們從這裏面得到啓示,這個啓示就是什麼?今天世界上這麼多災難,我們要是明白這個道理,大家一心向善,這災難就沒有了。它的甚深之義我們體會不到,淺的我們可以受用。我們的心現在不是一心,我們心是亂心,妄念紛飛。如何把這妄心恢複到一心?淨土宗的法門最殊勝,念佛,把所有的妄念歸成一念「阿彌陀佛」,這個方法妙極了。一心,我們還用每天我們看的電視機,或者是同學們在網絡上收看我們共同學習的科目,電視機跟計算機都有個屏幕,我們把屏幕比喻作此地講的一法或者是一心,屏幕是一,攝一切世出世間法,這一切世出世間法就是屏幕裏面所現的相,現相就好比是世出世間一切法。

  這一法界,這是『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』,這一句講的是屏幕,就是一心,就是一法,它能現。『唯依妄念而有差別』,這個妄念是十法界依正莊嚴,就是屏幕裏面現的差別相。現在的電視機一般都能夠收到一百個以上衛星電視臺,這裏面的現相當然不一樣,每一家電視臺播的都不相同,就好比我們的自性依妄念(妄想分別執著)而有差別。我們如果是依妄想分別執著,就是叁個統統都有,現什麼境界?現六道輪回,這些煩惱統統都有,妄念全了。如果這個妄念善,六道裏面現叁善道,如果不善,則現叁惡道,這差別太大了。如果我們真正的放下執著,于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了,我們的妄念就減少叁分之一,六道這個現象就沒有了,這時候你才知道六道是假的。永嘉大師《證道歌》上說得好,「夢裏明明有六趣,覺後空空無大千」,你放下執著,就好像你夢醒了,六道沒有了。六道沒有是什麼境界?四聖法界現前了。四聖法界是誰變的?分別變的,你有分別所以有四聖法界,分別要沒有了,四聖法界沒有了,剩下什麼?剩下叫一真法界。一真法界是妄念、起心動念,起心動念沒有了,一真法界也沒有了,「唯一真如」,真如是什麼?常寂光淨土現前了。這就說明,「唯依妄念而有差別,若離妄念唯一真如」,唯一真如就是常寂光淨土,「故言海印叁昧也」。說明這個宇宙之間一切諸佛剎土十法界依正莊嚴怎麼來的,爲什麼會現,爲什麼會不現,就說得很明白。後面引用《華嚴經》裏面一段話:

  【華嚴經雲。或現童男童女形。】

  現人形,這是人道。

  【天龍及以阿修羅。】

  這是講現六道裏面的修羅道。

  【乃至摩睺羅伽等。】

  這是畜生道,摩睺羅伽是大蟒、蟒蛇。

  【隨其所樂悉令見。】

  這是衆生,『樂』是什麼?妄念,你喜歡什麼他就現什麼。我們今天,現在這個世界,現在世界上衆生他喜歡什麼?他喜歡自私自利,他喜歡貪瞋癡慢,他喜歡是非人我,喜歡損人利己,都搞這個,就現我們現在這個災變,多災多難的地球,就現這種樣子。如果我們把念頭一轉,我們喜歡倫理道德,我們喜歡聖賢教誨,這個世界馬上就變了。一定要相信境隨心轉!

  【衆生形相各不同。】

  這個『衆生』是講十法界,個個不一樣,體形不一樣,相貌不一樣,爲什麼?從心想生的。底下講:

  【行業音聲亦無量。】

  前面是講果,這是講因。『行』,你所作所爲,你做的是有淨行、淨業,有染業,有善行,有惡行。

  【如是一切皆能現。】

  在清淨心裏面統統能現。總結一句:

  【海印叁昧威神力。依此義故。名海印叁昧也。】

  『海印叁昧』能現、能變,所現、所變,海印全部照見。在這個地方很明顯給我們透露一個信息,法身菩薩對于十法界、六道叁途一切衆生的行業、善惡因果,清清楚楚,明明了瞭。問:他動不動心?他如果一動心他就是凡夫,爲什麼?他起心動念了,所以我們曉得決定沒有動心。菩薩的心就像鏡子一樣,用心如鏡,照得清清楚楚,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,這叫淨心。自性裏面有無盡的慈悲,這個慈悲起作用是什麼?就是起感應,衆生有感,自然就有應。絕不是說起心動念的應,那個我們完全想錯了,是不起心不動念那種應。我們在《弟子規》裏面看到第一條,「父母呼,應勿緩」。凡夫叫呼應,佛菩薩叫感應,呼應是有心的、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的,感應沒有。像江本博士做的水實驗是感應,我們這些人對這個水是有心,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,它的反應沒有起心動念、沒有分別執著,我們的善念,它的反應就善,我們的惡念,它的反應也惡,決定沒有起心動念,要明白這個道理。我們在困難的時候有心求佛菩薩,佛菩薩現身爲我們說法,雖然現身,雖然給我們說法,幫助我們很多,他沒有起心動念,更沒有分別執著,這個道理要懂。不起心、不動念、不分別、不執著,那是真的。所以佛門還有個術語,叫「真應」,或者叫「應真」,都是一個意思。不同于六道,不同于十法界,爲什麼?十法界到佛法界也沒有見性。所以大乘教裏面對于四聖法界稱它叫外凡,六道是凡夫,是內凡,六道是內,六道之外到四聖法界,稱外凡,不算聖人,出了十法界才叫聖人。那個標准高了,那就是明心見性,這才稱聖人,沒有見性都不能稱聖人,我們一般稱四聖法界高級凡夫。這些名相術語裏面的含義我們都要把它搞清楚、都要把它搞明白。

  這一段文是現依報,森羅萬象,所以它的名字叫「海印森羅常住用」,是我們的依報環境從哪來的,我們這才有一點概念,曉得不是從科學家講大爆炸,大爆炸講不通。一切法確實從一念生,這個一念是現前一念,沒有過去、沒有未來,就是現前一念,念念都是現前一念,所以它是妄,它是妄想,它不是真的。如果你一斷,一斷立刻相就沒有了,那真斷了。相沒有了,出現什麼?出現常寂光。我們今天相沒有了,相沒有了還是黑天,那並沒有斷,那叫什麼?大黑天,大黑天是什麼?就是無明。你今天什麼念頭沒有了,無明境界現前,他不是覺,覺是光明的,不是黑暗的,這個要分辨清楚。現在時間到了,今天我們學習到此地。

  

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十七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