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業裏最輕松最快樂的是做官的,爲什麼?沒事做,沒有犯案的,沒有案子辦。人人都是好人,事事都是好事,所以做官的人很輕松,他們空閑的時間太多,遊山玩水,寫詩詞、作文章消遣。不像現在,現在你看官場裏辦不完的案子,開不完的會,真辛苦!原因呢?那個時候這叁種教育落實了,倫理、道德、因果教育全民落實,做官的人就輕松,就愉快。現在人把這叁種教育疏忽,沒有倫理,人不知道人與人的關系,連父子關系都不知道,所以小孩殺父母這已經不是新聞。在美國發生六歲的小孩拿手槍把父母殺掉,殺老師、殺同學、殺兄弟。還有一種拿著槍亂掃射,小孩殺了好多人,警察把他抓去,爲什麼你要殺這些人?無緣無故,也沒有仇恨。爲什麼殺?他心裏有怨恨,他恨這個社會,恨這一切人,你說這個事情多麻煩!像這種事情我們能想象得到,往後這種案件愈來愈多,爲什麼?因爲沒有倫理、道德、因果教育。習因,他自自然然會産生這種現象,太可怕!
我們要想社會長治久安,沒有別的辦法,這是英國人講出來的,英國湯恩比博士他說「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,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」,外國人講的。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說什麼?就是倫理、道德、因果教育。佛法裏確實,大乘頭有高等哲學、高等科學,這《華嚴經》,這畢竟是少數,這不是多數。但是在現在這個時代,科學技術可以說是相當的昌明,突飛猛進。這部經在今天這個時段裏,我們做一些研究討論,對于高等知識分子肯定有幫助,在這個世界上接觸的人也是愈來愈多,這是個好現象。還有一部分人把它看作宗教,把它看作迷信,不願意接觸它,這樣的人也很多。我們自己在年輕也犯了這個過失,以爲它是宗教,以爲它是迷信,不想去接觸。我對佛教的認識是方東美先生介紹給我,我跟他學哲學,這才知道佛法不是迷信,它也不是宗教,它是教育,它是個究竟圓滿的教育,無所不包。我跟方老師學哲學,所以他從哲學的觀點來看佛經,佛經是高等哲學;從科學觀點來看,佛經是高等科學。今天哲學與科學裏面解決不了的問題,《華嚴經》上都有答案,這很難得!就像我們講宇宙的起源、生命從哪裏來的,講得比現在科學家講得透徹。科學家談這個問題我們還打問號,還有懷疑;而佛法講的一點懷疑都沒有,這是佛在禅定裏面親見的境界,這就是科學,他不是隨便說出來的,不是推理,不是想象,是真的看到。
下面講『唯了因之所了』,這一句非常重要,你怎麼知道的?佛法《涅槃經》裏面講叁因佛性,第一個是「正因佛性」,簡單的說,什麼叫正因佛性?佛在經上講「離一切邪非之中正真如也」,中是中道,中是不偏不邪叫做中,叫中正真如,真如就是自性,正因佛性就是自性,「依之成就法身之果德,故名正因佛性」。你看這個有生因,有生因之所生。你怎麼證得法身?是因爲你離一切邪非,邪非是什麼?「邪」,給諸位說,就是《華嚴經》上常講的分別執著,自性裏頭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這是邪。「非」是什麼?非是妄想,就是起心動念。你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,中正真如就現前,中正真如就是我們此地講的「自性清淨圓明體」,就現前了。所以大乘教講得真好,簡單明了。
我們一般講佛法學什麼?我們所求的是無上正等正覺。怎麼樣得到?你看佛教給我們多好,你能把執著放下,執著是邪,只放下執著你就得到正覺,你就超越六道。你就曉得,六道從哪裏來的?六道從執著來的,只要你有執著就有六道。什麼是執著?你要記住,一念,一念是多長時間?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,就那麼短的時間,你起了個一念的時候相就出來,就是六道的現象,那你也在六道之中。如果對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,這個念頭沒有了,六道就沒有,像個夢一樣醒了,沒有了。沒有的時候,夢裏面境界還能想得起來、記得起來,那叫習氣,習氣沒有什麼太大關系,習氣到四聖法界再去斷,習氣斷掉就叫辟支佛。在辟支佛的位次上,習氣雖然沒有了,可是有分別,分別也是邪,自性裏頭沒分別,都叫邪念。于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分別,四聖法界裏面下面的兩個聲聞緣覺就沒有了,剩下的是菩薩、佛,小乘沒有了,大乘出現。菩薩雖然分別斷掉,還有分別的習氣,分別的習氣沒有那就成佛了。天臺大師講「相似即佛」,爲什麼?他還有起心動念,就是還有妄想,妄想是非,這個地方講的非,離一切邪非,他還有非。妄想(就是起心動念)沒有了,中正真如現前,中正真如就是實報莊嚴土,就是此地講的自性清淨圓明體,這都出現了。
我們一般所說的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,十法界沒有了。十法界沒有,出現的就是實報莊嚴土。實報莊嚴土裏面的衆生,我們一般講諸佛如來,或者是講法身大士,他們決定沒有起心動念,當然更沒有分別執著,分別執著的習氣都沒有。他有什麼?他有起心動念的習氣,也就是說起心動念就是無始無明,他有無始無明習氣,習氣沒斷。這個習氣沒法子斷,你不能去斷它,你一斷它,不就又起心動念了嗎?不起心、不動念,用什麼斷它?讓它自然的斷,讓時間去淘汰它。需要多長的時間?經上給我們說的,這佛說的,叁大阿僧祇劫。諸位要知道,叁大阿僧祇劫不是講普通修行,是講明心見性之後,就是不起心、不動念,要把那個起心動念的習氣斷掉,需要這麼長的時間。這個事難懂,什麼叫習氣?古人這個比喻很好,古大德用酒瓶來做比喻,酒瓶裏頭盛酒的,把酒倒幹淨,裏面擦幹淨,確實一滴都沒有了,聞聞還有味道,那叫習氣。這個味道你能不能斷掉?斷不掉,爲什麼?你清洗的時候都洗幹淨,沒有辦法把它洗掉。那怎麼辦?酒瓶塞子打開放在那個地方,放個半年一年再去聞,沒有了。所以他要相當長的時間,自自然然沒有了,這叫除習氣。諸佛的實報莊嚴土從哪裏來的?就是那習氣,他只要有習氣就有實報土出現;習氣沒有,實報土沒有了。
所以實報土也是假的,《金剛經》上所說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統指一切,並沒有說諸佛實報土除外,佛沒這個講法。所以實報土也不是真的,這個要知道。到習氣斷盡,實報土就沒有了。大乘經裏面確實有這麼一句話,「留惑潤生」,也就是到等覺這個位次,這個習氣已經很微薄,這一點微薄的習氣是可以,他把它保留住,保留住什麼?就實報土它存在。如果不保留,不保留實報土就不見了,不見了的時候常寂光現前。我們淨土裏四土最高的是常寂光,常寂光就是自性,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,出現了,這裏頭沒有物質現象、沒有精神現象。要知道實報土裏頭還有物質、精神現象,你看這個講得多清楚,講得多明白。所以我們了解,諸佛一真法界,實報土我們常講一真法界,十法界依正莊嚴,怎麼來的,到底怎麼回事情,你看它的生因、習因、依因,這統統給你說清楚,說明白。明白這個道理,從理上講凡夫成佛需要多少時間?一念,只要你真的能夠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一下放下,恭喜你,你就成佛了,一念之間!有沒有這種人?有,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這個示現,菩提樹下一下放下,成佛了。
惠能大師在中國給我們做示現,五祖方丈室裏頭半夜叁更,忍和尚給他講《金剛經》大意,我們知道惠能大師不認識字,絕對沒有經本,經本他不認識。祖師跟他講《金剛經》大意,講到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,他放下了。就是說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放下,他就成佛,說出他見性的境界。他見性,性像什麼樣子?祖師需要考驗考驗,你說來聽聽。你看他說了二十個字,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」,清淨圓明體,第一個說清淨,第二個「不生不滅」,第叁個「本自具足」,第四個「本無動搖」,最後一個「能生萬法」。忍和尚一聽,不用說了,也不要講了,衣缽就給他,叫他趕快走。爲什麼要趕快走?怕別人嫉妒、不服、要害他,叫他去藏起來。他到獵人隊待了十五年,大家把這個事情也忘掉,他才出來。這也給我們示現嫉妒障礙是多麼可怕,不可以抗衡,只可以回避。也是讓時間久了,大家淡化,也就跟那個習氣一樣,慢慢沒有了,他才出現。這是什麼?這叫頓悟、頓舍,放下是舍,頓舍他一下就放下,上上根人。上中下叁根都做不到,那怎麼辦?佛有方便法,你慢慢的放,先放下執著,再放下分別,最後再放下起心動念,這叫漸悟、漸修,漸漸放下,這個法子成就的人可多!
所以佛法契入境界的秘訣,就是看破放下。我跟章嘉大師見面,頭一天就向他請教這個問題。我從方東美先生那裏知道,佛法殊勝,佛法太好了,我向他老人家請教,有沒有秘訣讓我們很快就能契入?我提出這個問題。他看了我半個小時不說話,我也看著他,他也看著我,我等他回答。他看我,看我什麼?心浮氣躁,年輕,心浮氣躁的時候跟他講什麼都不能接受。所以他看我,我看他,我們才曉得這是修定,讓你整個心情定下來,靜下來,他才跟你說。半個小時,跟我說了六個字,「看得破,放得下」,放下什麼?放下妄想分別執著。他沒有給我說,我也沒有問,因爲我聽不懂。看破、放下,好像似懂非懂,我就問他從哪裏下手?他告訴我「布施」,財布施、法布施、無畏布施,他教我這個,這個我懂,叫我要認真去做,這真是「方便有多門,歸元無二路」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到此地,這段還沒有講完,明天我們繼續再學習。謝謝大家。
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十二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