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他的回答「說似一物即不中」,說不出來。可是說不出來,釋迦牟尼佛爲我們說出來,那是什麼?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講自性的體相、理事、因果,說得詳詳細細。我們又曉得,中國唐朝惠能大師明心見性,他跟五祖忍和尚報告說了二十個字。五祖聽了之後,沒錯!衣缽就傳給他。這二十個字,他說「何期自性」,這是個問話,沒有想到自性,「本自清淨」,這第一句;「本不生滅」,本不生滅是大涅槃,「本自具足、本無動搖、能生萬法」。宇宙、生命是從它那裏生的,它能生。惠能大師講的二十個字,給諸位說,要細講就是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把《華嚴經》濃縮就這二十個字,不增不減,一個是略說,一個是細說。這兩個明心見性的人給我們做樣子,給我們表演的,我們要懂!
賢首國師慈悲,這篇文章是教學《華嚴》的人怎麼樣回過頭來明心見性,「妄盡還源觀」,你要是明心見性,你必須把妄要斷盡。妄指的是什麼?《華嚴經》上講的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你只要把這叁樣東西放下,你就明心見性,你就還源。這個話說得很容易,做起來可真難。執著你能放下嗎?執著都不能放下,分別就更不用說,最微細的是妄想,妄想是起心動念。起心動念這四個字,誰能聽得懂?我們聽了好像是懂,其實完全不懂。我學佛五十七年,對于起心動念大概是叁十年之後才有個印象,原先不曉得什麼叫起心動念,以爲我自己起個念頭,這個念頭善,那個念頭惡,不是,完全搞錯了。看到彌勒菩薩跟釋迦牟尼佛的對話,才真的搞清楚、搞明白了。釋迦牟尼佛問彌勒菩薩,我們凡夫心裏有念頭,就是我剛才講的,我們動個善念,弘法利生;動個惡念,貪瞋癡慢,動了個念頭。這個念頭時間不長,動個念頭,佛就用這個來問,這一個念頭,這個念頭裏頭有幾個細念?這個念頭很粗,這個粗念裏頭多少個細念,幾個細念?幾個念、幾個形、幾個識?這問得很詳細。我們看到這個問題,這個念頭裏還有細念、還有形、還有識,形是什麼?形是物質境界,識是精神現象。物質現象、精神現象,是從極細、微細的念頭裏面發生的。彌勒菩薩回答的,其實是跟我們講的,佛哪有不知道的!佛提出這個問題,叫彌勒菩薩講給我們聽。
彌勒菩薩是唯識學家,專攻唯識的,他對這個事情非常清楚。他說「一彈指」,一彈指時間很短,「叁十二億百千念,念念成形,形皆有識」。我們也找同學給我們算一算,現在人是用秒做單位,一秒鍾能夠彈幾次?大概可以彈四次,彈彈彈彈四次一秒鍾,那一秒鍾乘四。一秒鍾多少個細念?我們可以說,一秒鍾我們有四個粗念,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念頭,一秒鍾可以起四個念頭。每一個念頭叁十二億百千念,一秒鍾裏面就有一千二百八十兆個念頭,一千二百八十兆,一個微細念頭也就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,這叫細念,這叫念頭。這個念,用現在科學的名詞來講,就是波動,極其微弱的波動現象,我們凡夫不知道,不但凡夫不知道,阿羅漢也不知道。大乘經裏面講得很清楚,到什麼時候才知道?八地菩薩,八地菩薩見到阿賴耶。這就是阿賴耶最微細的,阿賴耶的業相,業相就是波動,我們講無始無明,無始無明就是這個波動,無是沒有開始。你不要認爲,爲什麼會有這個波動、幾時有這個波動、這波動在哪裏出現的?你要問這個就糟了,爲什麼?它是妄想,它不是真的,你不能當真,你不能去問它。你不問它沒事,你一問就壞了,一問就錯了,你把問題愈搞愈複雜,複雜到最後回不了頭,這就是我們六道凡夫回不了頭。不理會它,什麼事都沒有。所以這個動,是阿賴耶的業相。
佛不是問嗎?幾個形、幾個識,阿賴耶立刻就變成轉相,轉相就是見分,見分就是佛問的識,這是生命的來源。幾個形,形就是叁細相裏面的境界相,就是能生萬法。宇宙現前,這是一念頓現,同時現的,時間太短,你要曉得,一秒鍾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,你就曉得它多麼細。你知道這個,宇宙是怎麼來的,生命是怎麼來的,在這個現象裏面現的是什麼境界,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,它只有叁細相,沒有六粗。我們再一問,什麼原因有的?幾時有的?好,這個念頭一起,六粗出現。六粗第一個叫智相,這個智是什麼?知識。前面叁細相都還屬于智能,不是知識,爲什麼?它沒有分別,沒有執著。你一問幾時起來、什麼原因起來,這是屬于知識、智相,迷了,愈迷愈深。這個念頭一起,實報莊嚴土不見了,實報莊嚴土變成四聖法界,就是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四聖法界。再要一起執著,好,那就又變成六道,嚴重的執著就變成叁途,宇宙是這麼來的。所以佛說了一句話說得好,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。我們這個世界跟諸佛如來的實報土,有什麼差別?一點差別都沒有。只要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,當下就是實報莊嚴土,就是極樂世界。這裏面什麼災難都沒有,不但實報土沒有災難,四聖法界裏面也沒有災難。
爲什麼?四聖法界是淨土,它有分別沒有執著,沒有執著,它沒有善惡,它有染淨,它是淨土。對六道來講它是清淨,它是淨土;六道是染土,染汙、穢土,六道裏面有善有惡。一切美好的境界是天上,天人福報大,怎麼産生的?善變現的,叫叁善道。你修善,你感得善業的果報,沒有傳染病;你心不善,起心動念自私自利、貪瞋癡慢,這是不善,不善就變成下叁道。所以我們曉得,疾病從哪裏來?今天天災人禍從哪裏來?是我們居住在地球上這些衆生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不善業的感召,是這麼來的。所以佛遇到衆生有災難辦講座,諸位要曉得,在佛經上講法會,我們現在講法會人家會産生誤會,我們講辦講座。真的,釋迦牟尼佛一生,當年在世的時候辦講座辦了叁百多次,講經教學四十九年。辦講座是什麼?把這些道理、原理原則、方法、效果,詳細給你說出來。說出來之後我們每個人覺悟,這是我們不善業所感的。我們怎麼辦?斷一切惡,修一切善,問題化解了。所以,清淨心,如果是有傳染病來了,你用清淨心,清淨心不會感染;你的心不清淨,就會感染疾病,他教你這個方法!慈悲心能夠化解一切的怨毒,心地真的是大慈大悲,充滿純淨純愛,一切細菌侵犯給你的時候,你不會感染,你把它化解了,不需要到外頭找藥物。
這個東西,在近代有人做實驗成功,你們看到大陸上流通的「山西小院」,那是嚴重的病毒癌症,這些得癌症的人,醫院的醫生檢查過之後,說他們的壽命頂多一個月到叁個月,沒治,放棄治療。這些人是學佛的,反正沒有法子治療,壽命只有這麼長,只有幾十天的壽命,回家之後萬緣放下,一心念佛求生淨土。沒知道他還有壽命,萬緣放下一心念佛,念到一、二個月他癌症沒有了。叁個月之後再去檢查,醫院覺得很奇怪,把叁個月以前的X光片找出來,真有,怎麼現在沒有?就問他,你們用什麼方法治療?根本就沒有治療,天天念佛求生淨土。這就是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你把念頭轉過來,你身體裏面帶有病毒的細胞,它就會恢複正常,意念把它恢複正常,是這麼個道理。所以,傳染病害不害怕?你愈害怕愈糟糕,爲什麼?你很容易感染。你用清淨心,完全不要理會,斷一切惡、修一切善,惡就是十惡,善就是十善,斷十惡、修十善就能對治傳染病。你明白這個道理,我們身體有很多病痛,這是什麼?業障。有些病因是過去生中的業障,宿業現前;有些病的病因是這一生當中自己的生活不合規律,所謂暴飲暴食而感染的。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前的,總而言之,你懂得這個原理,一切法從心想生,心主宰了一切法。佛教給我們很簡單兩句話,「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癡」,貪瞋癡叫叁毒。你有貪瞋癡,內有叁毒,外面就容易感染病毒,很容易感染;內裏面沒有貪瞋癡,沒有這個病毒,外面有病毒不能侵入,他不會感染。現在講免疫,沒有貪瞋癡的人,什麼疾病他都不會染上的。
所以疾病的消除、傳染病的消除,是真的不是假的,你要是心地清淨,天天都感到很快樂,沒有憂慮、沒有牽挂,你的壽命就修長,修是長的意思,壽命很長,這個長是什麼?健康。壽命長,要是不健康,活得很辛苦,那不如早走,爲什麼?老苦。老,快樂、不苦,這個行,這是真正的福報。老很苦,活得很辛苦,那不是福報,那是什麼?苦還沒受完還繼續在受苦。老而不衰,老而健康這是福報。壽命的長短,真的也是過去生所修的業報,壽命有長短,時候到了你不能不走,時候沒到想走走不了。就是念佛的人,念佛的功夫到了,但是你還有壽命,你想往生還不行,到你壽命到了佛才來接引你。可是壽命確實是可以延長,我們在臺灣的同學們大概都讀過《了凡四訓》,了凡先生給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,改造了命運。他的壽命只有五十叁歲,他的確求福、求慧、求兒女,他沒有求長壽,他真的是所求必應,都有感應,都得到了。沒有求長壽,他壽命延長,他走的時候七十四歲,他的壽命延長二十一年,他晚年很自在、很快樂,他晚年沒受苦。所以這真是福報延長,雖然壽命到了,他福報還沒享完,那就繼續慢慢再享,享到七十四歲的時候他才走。這些道理,我們學了之後,要緊的是會用,用在自己身上,用在自己心上,你就真正得受用,吉祥安樂。「正法興隆」這句話非常重要,正法是什麼?聖賢的教誨在這世間興旺起來,人人都在修學,這地方國泰民安,現在講資源豐富,什麼都不缺乏,人民安樂。講經的效果是真的不是假的,爲什麼?它教人開悟,教人斷惡修善回頭,從惡回到善、從迷回到悟、從凡回到聖。你說這個地區它得多大利益!
第二條「輔臣和樂益」,這是什麼?文武百官輔佐國王的,國王是國家領導人,這些輔助他的文武百官和樂。我們現在所看的,我們看現在這個世間,哪個國家裏面文武百官是和樂?家和萬事興,他不和,他就有爭執、有鬥爭,有鬥爭他自己痛苦,社會不安定,人民也苦。他爲什麼能和?接受正法、…
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五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