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接受聖賢教誨,大家都明白,都把貪瞋癡慢放下,都學習修學道德仁義,那怎麼不和!學習聖賢的教誨,這麼個道理。「謂若有國土講說此經,則輔相大臣和悅無诤,王所敬愛,安穩豐樂,隨心所願皆得滿足也」。你說講經的利益有多大!今天社會動亂整個世界的,二次大戰之後,七十年代聯合國就注意到這個問題,召開世界和平會議,總的目標、方向是化解沖突。這是國際上的沖突太多,化解沖突,促進社會安定、世界和平,這個目標好!從七十年代到今年叁十七年,每年投下的人力、物力、財力,真的是不計其數。我參加了十幾次我才了解,這些專家學者我是由衷的佩服,他們是真想解決問題,可是找不到方法。所以這麼多年來會是年年開,不斷在開,可是這個世間的沖突頻率年年上升,災害是年年加重。搞到最近這幾年,這些專家學者對于世界和平都産生懷疑,信心沒有了。所以很多人相信世界末日,這問題嚴重!
我在大會上先後大概有十次,我做主題講演,我把我們中國五千年來,古聖先賢治國平天下的道理,向大會做報告。這些人聽了很歡喜,沒人講過,可是會後我們在一起聊天,在一起吃飯,很多人問我,「法師,你講得很好,這是理想,做不到!」我聽了這個話我真的害怕,爲什麼?我們這批人是世界上一流的專家學者,對于世界安定和平的信心喪失,這個麻煩真大。世出世間一切法的成就在信心,第一個因素就是信心,現在我們信心喪失,難怪叁十七年這個世界這種會議是愈開愈亂。我們想到《華嚴經》上所說的,「信爲道元功德母,長養一切諸善根」,信心沒有!那要怎樣讓這些人再恢複信心,這是當前迫切的一個問題。所以我就想,如果我們不做一個實驗給他看,他信心真的生不起來。所以我們就想找個小區,找個小點來做實驗,把中國傳統儒釋道這叁家的教學,重新來試一下看看有沒有效?我那個時候在新加坡、在馬來西亞、在印度尼西亞、在澳洲都想做這個實驗,因緣不成熟,真的很痛苦。二00五年我回到家鄉,我七十年沒有回去,回到老家看看,把我在國際上遭遇這些問題,也跟家鄉家親這父老兄弟們談談。他們聽了之後很歡喜,告訴我回家來做,願意在我們家鄉來做試點。我想這很難得,有這麼好的緣分我們就開始做。
用什麼東西?就用儒家的《弟子規》一門,做普及教育。選一個小鎮,這個小鎮十二個村莊,有一個街道十二個村莊,居民四萬八千人。我們做這個實驗,就是把《弟子規》在這裏普及,這個小鎮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一起學,做成功了,證明中國傳統文化的教學不是理想,是可以實現的。這一做到了,而且很短的時間,我們原先想的應該二、叁年收到效果,沒有想到叁、四個月就效果卓著。所以使得我們在二00六年的十月,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裏面,我們開發表會做報告,向全世界報告,而且還做了叁天展覽,成績卓著。會後駐教科文組織一百九十二國家的代表,大多數都希望到湯池來考察、來看看,這信心提升。這個實驗到今年剛好叁年,確實造成很大的影響,在國內有影響,在國際上也有很大的影響。所以現在你看南洋,這我常去的地方,馬來西亞、印度尼西亞、澳洲都想做,也想做一個試驗點,慢慢再擴大。輔臣和悅無诤,你看我們做的小點,這個小鎮居民和悅無诤,所以人民是教得好的。我們這個實驗證明了《叁字經》上的一句話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證明人是有良心的。沒有人教,他良心迷昧,不是沒有,是迷了;要有人教,提醒他,良心馬上就發現。良心發現他就不願意做壞事,他做壞事,他心不安。
所以在這個小鎮,這個小鎮以前離婚率也很高,再沒有離婚的;婆媳吵架,不能和睦的很多,現在沒有,婆媳很好相處;鄰居爲一點小小的事情起爭執、吵架,現在這個沒有了,社會風氣改了,教出來的!讓我們感到人民怎麼是這麼好教的,可惜就是沒人教,你這一教他,他就回頭。所以這給我們帶來了信心,給我們帶來了勇氣,我們知道這個能講得通,能行得通。所以這個地區、國家,要常常把聖賢倫理、道德、因果的教育,普遍在宣揚。在現在容易,可以利用媒體,如果在電視、在網絡上,每天能夠有兩個小時在上課,全民教育,我相信這個世界只需要一年,天下太平,全世界社會可以恢複安定,恢複到和平。今天我們這個社會,最缺乏的是什麼?老師,教導聖賢倫理、道德、因果教育的師資缺乏。是不是真的缺乏?不是真的缺乏,這師資可以培養,而且可以在短期間當中就培養成。我相信真正要做的話,半年就能夠培養很好的,《弟子規》的老師、《感應篇》的老師、《十善業道》的老師。有這叁種老師,人數不要多,每一種有十個人就夠了,就會做到天下太平。儒有十個老師、道有十個老師、佛有十個老師,每天在電視臺能夠講上叁個小時,一年,這個社會動亂的現象消除了,真的人民安樂。哪個地區做實驗,這個地區就救了全世界。能救全世界,你說他有多大的福報!「輔相大臣和悅無诤,王所敬愛」,這是朝廷,我們講政治裏面的和諧,現在講政治人物和諧,這是社會的幸福、國家的幸福。「安穩豐樂,隨心所願皆得滿足」,現在說從政的這些人士,他們所得到的好處。
第叁看人民,「國人富壽益」,國富人壽。我們看這個文,「謂若有國土講說此經,則沙門弟子及國邑人民,修行正法,多所利益,壽命延長,富逸安樂,于諸福田悉得修立也」。這是全國人民得利益,這個國家講聖賢之道,我們在此地講的佛經,現在講普及人民的倫理教育、道德教育、因果教育。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普及這叁種教育,所以幾千年來長治久安,真的是國人富壽,這個諸位讀中國曆史你就能看到。沙門弟子是出家人,他們講經教學自行化他,也就是我們前面講的師資,儒的師資、道的師資、佛的師資,這是全民普及教育。教學的分量不多,雖然不多,但是每部小經深廣沒有邊際,它是一切經論的精華,濃縮成短句,讓一般人容易記憶、容易實行,才能夠收到效果,所以這是全民教育。中國古時候學校很少,依靠什麼?依靠家教,爲什麼?每家都有學,都有學校。學校在過去叫私塾,塾就是學校,私塾,每個家族他都有學校,爲什麼?他要教他的子弟。
中國從前的家跟現在不一樣,現在我們講到家,人都沒有辦法體會到,什麼叫家?家的重要,中國社會這幾千年的太平,家的貢獻是最大。家它是大家族五代同堂,諸位如果看家譜,你看一行就是五代,那個五代就是一個家族。到第六代因爲人太多再分支,分到別的地方去,他那裏又立五代。所以大家族人少也有一、二百人,人丁興旺六、七百人,這樣家族很多,所以他必須要講求家道、家規。《弟子規》是家規,人人都要學,決定不能有一個人違犯,他的家才和,所謂「家和萬事興」,都要守這規矩,不可以違犯的,家的法律,這有家學要教。家業,他家裏面從事的事業,代代承傳,它社會安定。中國在政教裏頭,政府教導人民它重視,家學是每個家自己去辦。除這個之外有書院,那是家學的擴張,是一種專門教育跟社會教育,是幫助大家提升,就好像是大學、研究所一樣。家學一般都是小學,頂多像到中學,教一些四書五經;書院就變成研究所,高等的學校,這是以前的製度。
同時有寺院,寺院是佛陀的教育;有道觀,是道教的教育,有城隍廟,城隍廟也是屬于道教的,教因果教育,善有善果,惡有惡報。人民普遍接受這種教育,他敢不敢做壞事?不但不敢做壞事,他連起一個不善的念頭都不敢。爲什麼?起一個不善的念頭,對不起良心、對不起聖賢、對不起祖宗,這倫理道德的約束,不敢做壞事;這因果教育,行善得善果,造惡得惡報,所以他不敢做壞事。這個社會就安定,沒有爲非作歹的人,所以做官的人他很享受,他沒有案子好辦。古時候我們看看許多這些做官的,沒事情幹就遊山玩水、做文章,留下很多的詩詞給後世,他沒有案子辦。哪裏像現在,現在做官是苦不堪言,哪個行業最苦?我冷靜觀察,做官這個行業很苦。所以我這個行業,年輕的時候章嘉大師替我選擇的,我非常感激他,爲什麼?這個行業真是最快樂的,方東美先生講「人生最高的享受」。我感謝老師教我走這條路,這都是意想不到的。所以出家、在家、各行各業都學習聖賢教誨,都學習因果教育。
「修行正法」,他所修的、他所行的都是正法,這個正法就是剛才講的倫理、道德、因果,人人都學這個,那就多所利益。你起心動念,你不會違背倫理的關系,倫理是道,不違背道,你會孝順父母,你會尊敬長輩、友愛兄弟、教化兒女下一代。人人想的是這些,念的是這些,說的是這些,做的也是這些,這個社會怎麼會不安定!利益就太多。爲什麼?人與人相親相愛、互相尊重,自卑而尊人,叁教都是這樣教的。跟人相處,自己謙卑,尊重別人,關懷別人、照顧別人,盡心盡力幫助別人,他沒有想到自利,每個人都是這樣想法,這個世界多麼美好。現在這種教育沒有了,沒有了那就反其道而行,現在人起心動念是損人利己。從前古時候人接受倫理道德教育的人,他起心動念是損己利人,修福。自己在這一生發達,不發在自身,決定發在兒孫,所以「積善之家,必有余慶」,這講因果,儒家講的因果,「積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」。所以修行正法利益無邊!
「壽命延長」,這是當然之理,爲什麼?他心善,他心清淨,他沒有惡念,他沒有惡的行爲,壽命自然增長、延長。「富逸安樂」,富是富裕,無論是物質生活、精神生活他肯定富裕,爲什麼?他能施舍。他舍財,得大富;他能施法,得智慧;他能幫助苦難的人民,他得健康長壽,所謂救苦救難這是無畏布施,果報是健康長壽。人人都懂得,人人都全心全力來修,所以財富、聰明智慧、健康長壽,他都得到,他的生活怎麼會不安逸!怎麼會不快樂!「于諸福田悉得修立」,修…
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五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