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是修學,立是建立,哪些福田?佛在經上給我們講的,對父母能盡孝道,這是福田的基礎,福田的根本,種福田頭一個是對父母。第二個是對師長,我們的身命得自于父母,我們的智慧得自于老師,這首先要報的。然後再報國家的恩德,沒有國家你就沒有保障,你的社會就不安全。所以國家帶給我們就是安穩,社會的安定、社會的秩序,這些都是福田。對于人民,人民對于我們都有恩德,我們日常生活當中,哪個行業對我們都有貢獻,少一樣我們就感覺得不方便。所以各行各業對我們這一生來講,統統都有恩德,知恩報恩,這叫廣種福田。
再看末後這條,第四「法師自利利他益」,這是什麼?這是講經的、教學的。儒家教學教《弟子規》的也是法師,因爲《弟子規》是法,是儒家根本法。《感應篇》是道家的基本法,《十善業道經》是佛門的根本,所以學習、弘揚這都是法師。法師兩個字的意思,是以法爲師自學,我自己學習,然後把這個法傳給別人,教導別人,這叫法師,他有自利利他的利益。「謂若有國土講說此經,其說經之人,一切時中,身心調適」。這是真的,諸位同學們,無論是在家、出家,你要想真正得到佛法的利益的,我這一生的經驗,沒有別的。章嘉大師教我很早,我二十六歲接觸到佛法,但是接觸到佛法兩個月,我就有緣跟他老人家認識。他那一年是六十五歲,他是六十八歲圓寂的,我跟他叁年,他大我叁十九歲,我把他看作祖父一樣看待。他勸我學釋迦牟尼佛,教我去讀《釋迦方志》、《釋迦譜》,就是古人寫的釋迦牟尼佛傳記,向釋迦牟尼佛學習。我才知道釋迦牟尼佛一生從事教學工作,知道他十九歲離開家庭出去求學,叁十開悟。跟《論語》裏面,夫子自述的很相似,孔子說他十五有志于學,叁十而立,叁十歲他學成了。釋迦牟尼佛也是叁十歲開悟,悟了之後就開始教學,所以他老人家叁十歲開始辦班教學,弘法利生。一直到他圓寂,他是七十九歲圓寂的,我們中國人講虛歲是八十歲,七十九歲,講經說法四十九年。當時章嘉大師就希望我走這個路。大師圓寂之後,我學佛的根基是章嘉大師幫助我奠定的,他走之後,我親近李炳南老居士,跟老居士十年學經教。叁十叁歲出家就走這條路子,就真的落實世尊一生的行業,講經教學到今年五十年。
經上講的利益就是一切時中身心調適,這個我做到了,爲什麼?每天都不離開經論。也就是每天沒有離開佛菩薩,天天跟佛菩薩在一起,天天聽佛菩薩的教誨。在日常生活當中所遭遇的,有快樂的事情,也有很麻煩的事情,但是都有佛菩薩指導,就是經典的指導,讓我們平安度過,而且在這裏面吸取經驗,增長智慧,提升境界。佛法裏面所說的法喜充滿,常生歡喜心,夫子所說的,學而時習之,不亦悅乎,這個我們得到!所以愈學愈歡喜,愈學愈自在,愈學愈有信心。當前這個社會災變很多,我們依憑佛陀、聖賢的教誨,我們看得很清楚,我們也知道怎樣度過這些難關,怎樣幫助別人度過難關。現在整個世界確實讓許多人喪失信心,認爲這個世界沒救,他們真的想不出化解沖突的方法。可是一個目標、一個方向向科學技術去觀察,沒有回頭,如果回過頭來看看老祖宗,解決今天社會問題方法就有!這個話還不是我先說的,是英國湯恩比博士他先說出來的,我們不能不佩服他。他說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,就是現前,沖突是人禍,除這個之外,所謂自然災害是天災,天災人禍,這是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,嚴重問題。湯恩比博士說要解決這個問題,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。我在佛法裏面五十七年的學習,我肯定湯恩比博士說的話,是真的,一點都不假。
如果能用儒釋道叁家這些基本的教誨,普及全民教育,我的想法絕對不會超過一年,沖突化解,我們一般人的怨氣消除,社會安定,世界和諧,是真的不是假的,做得到不是做不到。我們面對著全世界,全世界宗教很多,大概最多的是美國。我聽說美國差不多將近兩百個宗教,美國自由開放,誰去注冊立個宗教都准許。但是世界上大家公認的,擁有信徒最多的是六大宗教。面對全世界,我們如果只拿中國儒釋道,別人心裏不平。所以我們也必須把大的宗教,他們的典籍、他們的聖訓,也要節錄出來,一起來普及全民教育,這樣大家就很公平。像基督教、天主教、伊斯蘭教、錫克教,現在還有巴哈伊教、猶太教,這個都是擁有信徒多數。他們的典籍裏面也有很多好的聖訓,跟儒釋道基本教學很相似、很接近的,我們都把它選出來,編成一本書給現代的社會,「人生必讀」,來向全世界推動全民教育。我們相信化解世界種種沖突,促進社會安定、世界和諧,這不是理想,是可以做得到。當然要靠我們努力,我們要不努力把它促成,那還是有困難。好在這幾年,我們所做的有點成效,也有點經驗,我雖然年齡這麼大了,你們大家都曉得,這是佛菩薩、上天給我一個很好的身體,我還可以爲這樁事情再去努力幾年。如果得到叁寶加持、各個宗教的神明保佑,我相信能夠在叁年當中促成世界宗教團結,世界和諧就會落實。
從哪裏做起?諸位同學必須要知道,從自己本身做起,一切時中身心調適,從這裏做起。佛常常教導我們自度而後才能度人,自己沒度而能度人無有是處,沒有這個道理。我們從哪做起?要從《弟子規》做起,《弟子規》是根本的根本。我講得很多,也講得很久,我們佛教衰到今天這個現象,原因就是我們舍去戒律。沒有戒律就沒有佛教,沒有禮就沒有儒,沒有因果就沒有道。所以我們從根抓起,首先自己要認真落實《弟子規》、落實《感應篇》、落實《十善業》,我們一定會在一切時中身心調適,自度。我們發心想求往生極樂世界決定得生,只要這叁個根你紮住。爲什麼?那是經上講的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」,有這叁個根就是善人,就是經上講的「善男子善女人」。那哪有不生淨土的道理!「諸人民衆,增加守護,慈悲平等,心無傷害」。這是講講經教學,這些做老師的人他們自己先做到了,又能夠教化別人,一切時中身心調適,這是自己得到的利益。下面是教人,你能夠普遍推動全民教育,增加守護,這是說護持你的人多!人人都向善,人人都喜歡善,你再行善道,你會得到人民的愛戴,得到群衆的尊敬,你是個好老師,大家都向你學習。慈悲平等,心無傷害,我們自己做到,我們能夠感化別人,讓整個社會一切衆生都發慈悲心,對待人是平等對待,和睦相處。不同的族群、不同的文化、不同的宗教,都能做到平等對待,和睦相處,天下太平。
心無傷害,不但對人沒有傷害,對一切衆生不傷害,對花草樹木、對山河大地都不能夠傷害。現在的社會,諸位曉得,科技發達破壞自然生態環境,那就是傷害大自然。傷害大自然,大自然會給你報複,這個報複就是現在所謂自然災害,自然災害是大自然對于人類破壞它的一種報複。我們不破壞大自然,大自然就沒有災害,這個要懂,這很有道理。「亦令一切衆生誠心皈仰,皆悉修習菩提之行」。這兩句來做個總結,令是得到,你會得到一切衆生誠心誠意向你學習,皈依仰慕,以真誠心來依你爲師,向你學習,學習什麼?學習菩提之行。菩提是梵語,意思是覺悟,也就是佛家常講的,我們自己覺悟回頭,斷惡修善,我們要幫助別人覺悟,這很重要。幫助別人,你看佛陀教化衆生,他老人家一生所示現的,是以身教爲主,言教是輔導,這個重要!特別是在開頭,對于初學,一定要做出樣子來給人看。佛陀當年在世他的言行舉止,後人把他記錄下來就是戒律、就是威儀。他全做到了,一點都不勉強,這是什麼?這就是學爲人師、行爲世範,給一切衆生做好樣子,不能做壞樣子,要做好樣子。前面我們講到四德,四德裏面第二條「威儀有則」,這就是給世間人做好樣子,做好榜樣。他們的思想、見解、言行有缺陷,我們怎麼幫他糾正?做出來給他看。然後這才用言教,人家看到你的好樣子,來向你請教,那你再好好教他。
所以用身教來誘導,來啓發他,言教完成他、成就他,佛是用的這個方法,這聖人。我常常講什麼叫聖人?自己先做到然後再教人,聖人。什麼叫賢人?賢人是自己說到,說到他能做到這是賢人。第叁種就不好聽,他說到做不到,那叫騙人,所以別人不服。爲什麼古聖先賢他的教化,不但影響當世,他影響到後世,影響到叁千年的今天,這麼大的影響力靠什麼?沒有別的,他做到。他所講的全部做到,沒有一個字做不到,做不到的他不說,做到再說,這一點我們要學習,我們要認真努力去做,做到之後再講影響力就大了。自己講給人聽,說得天花亂墜,自己沒做到,別人給你批評,「你能說不能行,一文不值」,那就難怪!所以我們學聖學賢,先要自己作聖作賢,努力去做。從哪裏做起?從《弟子規》做起、從《感應篇》做起、從《十善業道》做起,真的要幹。然後在家也是一樣,可以學《沙彌律儀》,《沙彌律儀》在家可以學,如果在家人四個根是四平八穩。你有這四個根,肯定不斷向上升,向上升就是大聖大賢,這一生沒白來,這一生真的走向佛道,也完成佛道。這個機會就在我們面前,看我們自己肯不肯幹?真肯幹就能圓滿。現在時間到了,這次我們這個五天在一起學習,我們到這裏是一個階段,下一次來,我們再繼續研究後面詳細的這個六條。謝謝大家。
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五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