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十個等級,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。初信位是小學一年級,你要是能入到小學一年級,你是真正的佛弟子,他斷證的功夫跟小乘須陀洹相同,也就是說叁界八十八品見惑要放下,你不放下你就到不了小學一年級。
這八十八品見惑是什麼?佛菩薩慈悲,爲了便利教導初學,他把它歸納爲五大類,就是五種。第一種「身見」,這身體,你看我們都把這個身當作我,看得很重,佛告訴我們,身是假的,身不是我。也就是說小乘初果、大乘初信的菩薩已經把「我」放下,這個功夫就不簡單。「我」一放下,就是《金剛經》上所說的「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衆生相、無壽者相」,你們念《金剛經》,《金剛經》上講得很清楚,須陀洹就把四相放下。如果四相沒有放下,釋迦牟尼佛絕對不說他是證須陀洹果,說他證須陀洹果,就是他這個放下,他無我了,身見破了。
第二條,「邊見」破了,邊見是什麼?對立。邊是二邊,我跟人,這就對立,衆生跟佛,對立了。現在科學家講什麼?相對,相對是邊見,相對沒有了。所以一定要知道,不能管別人事情,要管自己,我自己不跟人對立,不跟事對立,不跟一切萬物對立。我們跟佛對不對立?不對立,跟菩薩也不對立,跟天人也不對立,跟鬼神也不對立,跟妖魔鬼怪也不對立,爲什麼?一體!都是唯心所現、唯識所變,這叫看破。所以,真看破了才沒有對立,沒有對立,身心和諧。第叁、第四叫「見取見、戒取見」,這兩種合起來我們講成見。成見是什麼?是自己的意思,強烈的執著,我是對的,你們是錯的。這兩個是有因果關系,戒取見是因上的執著,見取見是果上的執著,都是錯誤的。爲什麼?你執著是以爲它真有,你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。知道一切法是假的,不是真的,你就會放下。所以這個標准還是挺高的,不容易。昨天劉富臺在此地聽講,這是個學科學的,講完之後他告訴我,現在科學家也發現了,宇宙現象不是真的,是一種相似相續相。科學的發展愈來愈接近佛法,在某一個角度上很接近,實際上沒有辦法達到佛法的究竟圓滿,爲什麼?他們的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沒放下。所以他們發現這種現象,他得不到受用。佛法的修學不需要用任何科學儀器,他用什麼?用心靈、用禅定、用清淨心去證得,所以他得受用。
最後一個叫「邪見」,除了前面講的四種錯誤見解之外,其它一切錯誤的見解就歸納到邪見。這五種錯誤的見解統統放下,這是大乘初信菩薩、小乘須陀洹,都在放下!如果我們真的把這五種見惑放下,我們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能不能往生?給諸位說,肯定往生。生到哪一品?生到方便有余土,不在凡聖同居土。凡聖同居土裏面帶業,這五種東西都帶著,沒放下,所以你在這個世間是凡人,到極樂世界也是凡人,叫凡聖同居土。可是帶了這麼多東西,他怎麼能去得了?這個要知道,經上說得很多,祖師大德就說得更清楚,只帶舊業,不帶新業。你沒有學佛之前,你造作這些業可以,你能夠帶,現前造的不能帶,也就是告訴你,我昨天造的業可以帶,今天造的不能帶。明天呢?明天又變成今天,我今天造的業能帶,明天造的業就不能帶,就是你可以帶前一天以前的,當天的不能帶。這樣一算就能算到你臨命終時,你臨命終那天你造的業就不能帶,你就去不了,你命終前一天造的業還可以帶去,這個很重要。昨天造的是舊業,今天是新業,新業會産生障礙,舊業就可以帶。
所以這個法門,善導大師講得好,善導是阿彌陀佛再來,到我們中國來示現,以祖師身分示現的。我們淨宗十叁祖裏面有兩位是阿彌陀佛再來的,還有些身分沒有暴露,不知道,善導的身分暴露了,彌陀佛來的。還有永明延壽,淨土宗第六代的祖師,也是阿彌陀佛再來,善導是我們淨宗第二祖。真的,佛菩薩常常來,不露身分,你不知道他。善導大師告訴我們,這個法門叫萬修萬人去,一個都不漏,這個話是真的,一點都不假。可是你修要如理如法,不如理、不如法你去不了。理是在經教上你要通達明了,法是在事相上、修行上你一定要達到最低的標准,這是給你講斷證。怎麼斷法?最初的、最基本的,斷惡修善,斷一切惡、修一切善。善惡的標准是什麼?是戒律,在佛門裏面,最低的戒律,基本的標准,最低的標准,是《十善業道》,這個諸位要知道,佛門裏頭最低的標准。這十條你有沒有做到?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兩舌、不惡口、不绮語、不貪、不瞋、不癡,這是佛家戒律,就是善惡的最低的標准。向上提升,也是這十條擴大而已,你看小乘阿羅漢,叁千威儀,大乘菩薩們所修的八萬細行,叁千威儀、八萬細行都是以十善業道爲基礎擴充的。然後你才曉得,十善業道是多麼重要,是佛法修學的基本法。這個要做不到,你在佛法上決定沒有成就,你還是凡夫,怎麼修都是原地踏步,你沒有向菩提道上跨進一步。
所以今天我們在華藏淨宗學會,悟道法師的道場,跟大衆談話的時候,我勉勵大家要真幹。今天佛法衰微到極處,誰的責任?我的責任,不能怪別人。你責怪別人是錯誤的,我們老祖宗教導我們「行有不得,反求諸己」,我自己認真反省,我有沒有做到?出家佛弟子,十善業有沒有做到?《沙彌律儀》有沒有做到?出家提升了,標准提升,提升到《沙彌律儀》。在家是《十善業道》,十善五戒,這是在家的。在家做不到十善五戒,假的,不是真的;出家做不到《沙彌律儀》,也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我們在搞假的,佛法怎麼能不衰?所以這個責任不在別人,在我們自己。
學了這麼多年,現在逐漸搞明白了,我們要搞真的,不能再搞假的。再搞假的,前途是一片黑暗,肯定是地獄。古大德有句話說得好,叫「地獄門前僧道多」,學佛學到最後都下地獄。我沒有做什麼壞事!你破壞佛教的形象,這個罪過就是阿鼻地獄,你說多麼嚴重!爲什麼我們今天十善業做不到?爲什麼古人可以做到,我們做不到?這個道理,古人他有善根,他有修學的基礎,我們沒有。這個基礎就是世尊在經上所講的,「佛子不先學小乘,後學大乘,非佛弟子」。我們沒有從小乘教學起,大乘一開頭就是十善業,我們做不到。佛教傳到中國,小乘很興旺,小乘經典的翻譯在我們《大藏經》裏面的四阿含,跟現在南傳巴利文的藏經一對照,我沒有去對過,章嘉大師告訴我,他說我們漢文《阿含經》跟巴利文一比較,巴利文經典大概比我們多五十幾部,我們只少五十幾部,那就很完整了。小乘經差不多有二、叁千部,它只比我們多五十幾部,你說小乘經典翻得多完備。
隋唐的時候,小乘有兩個宗,俱舍宗、成實宗,學佛都從小乘學起。可是唐朝中葉以後,中國佛教就把小乘舍棄了。是不是違背佛的教誨?沒有,中國人很聰明,用儒、用道代替小乘,儒跟道是中國東西,內容不亞于小乘,所以用儒道代替。在這一千叁百年當中,高僧大德輩出,證明這是有效的,沒有用錯。可是到我們今天這個世紀,頂多我們只講最近這一百年,我們把儒也丟掉了,小乘丟掉,儒也丟掉,道也丟掉,所以十善業道怎麼學也學不像,問題發生在這個地方。現在我們把原因找到了,就應當趕快回頭,我們還遵從古聖先賢,我們把儒的根找到,道的根找到,把基礎奠好,學佛就不難。儒的根,這是根本的根本,《弟子規》,道的根是《太上感應篇》,講因果教育,儒的根《弟子規》是倫理道德的教育,《十善業道》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,好像蓋房子,儒的根是第一層,道的根是第二層,佛的根是第叁層,上面才能夠建高樓。
于是我們對儒、道兩個根就非常重視,沒有儒跟道這兩個根,《十善業道》你做不到;有這兩個根,就是佛法裏面講的善男子、善女人,這是善惡的標准。我們如果用上中下叁品來看,《十善業道》是上品善、上善,《太上感應篇》是中善,《弟子規》是下善,要從下善紮根,你才會有上面。我們如果把這叁個根疏忽,不去學它,我們學佛就沒根,經上所說的「善男子、善女人」,沒有我們的分,我們怎麼能往生?哪有這種道理!真正念佛往生的人你細心去觀察,這個人在生前,心地善良,言行善良,他相應。這是我們說某人善根深厚,才會有這個成就,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。
所以,要學佛菩薩的隨緣妙用,我們今天妙用就是守規矩,下面這一條就講到這個,第二條『威儀住持有則德』。「威儀」是行住坐臥得有個規矩,有個樣子。「住」就是不離,威儀就是戒律,要真正守住。「持」是保持,不能把它丟掉。「則」是原則,就是規矩。諸佛菩薩他在世間表演給我們看,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,他老人家日常生活講經教學、待人接物,你把它記錄下來,一條一條記錄下來,就是戒律,就是威儀。他也沒有學過,爲什麼做得那麼好?現在我們總算明白了,他老人家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,他的形象從自性裏頭自然流露出來的,就是那個樣子,所以叫性德。這四種德是自性性德,自然流露出來。我們凡夫迷失了自性,性德變成惡業,智慧變成煩惱,相好變成現在的叁途六道,這原因是什麼?迷失了自性,所以把性德統統扭曲了。怎麼迷失的?佛講得非常清楚,就是你起心動念、分別、執著,壞了。放下妄想分別執著,性德就現前,你跟經上講的完全相同。所以,我們不能不遵守古聖先賢從自性裏面流露出來的德行,用它來做爲我們修行的標准,那就對了,一點錯誤都沒有了。
所以戒律不是釋迦牟尼佛製訂的,這個要知道。釋迦牟尼佛要製訂戒律,他不就又分別執著了嗎?不就又起心動念?那就不是妙用,跟我們凡夫沒有兩樣,這一點要知道。完全是自性流露,是稱性的大德。我們今天讀到這些經典,我們能體會的很有限,我們學《十善業道經》也只學了這十條,哪裏知道隨著菩薩位次的上升,十善愈來愈微細。到了法身菩薩,性德完全顯現的時候,居然有八萬四千細行。這個我們凡人看到…
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四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