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二集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標准斷惡修善,不要小看!真正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跟這叁部經都能相應,我們念佛就得到保障,決定生凡聖同居土,雖然品位不高,也非常殊勝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肯定一生圓證叁不退,爲什麼?那邊時間長一點不要緊,壽命長!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在極樂世界修到實報莊嚴土需要十二大劫,可是你的壽命是無量壽,無量壽,十二大劫算不了什麼,可以,所以也是無比的殊勝。如果我們還有時間,還有這個緣分,再提升一層,破迷開悟,那就要什麼?要大乘經,《華嚴經》就是最殊勝的,幫助你破迷開悟。破迷開悟之後,到極樂世界品位就大幅度上升,至少你生到方便有余土。更殊勝的,你生到極樂世界就到實報土,那真叫上上品往生,我們一生要立志、要發願、要這樣的爭取,這是彌陀、釋迦對我們的期望。這是說明,真空、實際都在眼前,我們不認識,把它變成煩惱、變成憂慮。

  【今者統收玄奧。囊括大宗。】

  這就是賢首國師發了大慈悲心,我們面對《華嚴》找不到門路,確實常常讀誦,依舊迷在其中。大師幫助我們,『統收玄奧』,把《華嚴經》的幽玄奧妙的宗旨、修學的方法提出綱領,來幫助我們修學,這個確實是非常的稀有難逢。

  【出經卷于塵中。轉*輪于毛處。】

  這兩句是大師自己的形容。『塵』是比喻少,『經卷』太多。他後面給我們寫的六條,就是《華嚴經》裏面的一塵,《華嚴經》裏面的毛端。但是不要小看這個一塵跟毛端,開頭他就說「滿教難思,窺一塵而頓現,圓宗叵測,睹纖毫以齊彰」,跟前面兩句相應。對于學人來講,學人是學生,是學習的人來說:

  【明者德隆于即日。昧者望絕于多生。】

  根性不相同,『明』是什麼?明白人,『昧』是胡塗人。明白人、聰明的人,他爲什麼會明?煩惱輕就明,習氣重就昧。我們雖然胡塗,只要我們能把煩惱習氣放下,我們就回歸到明。爲什麼?自性本明,這個昧不是自性,自性裏頭沒有昧,自性裏頭只有明。你看看它第一條裏面所講的,「顯一體,自性清淨圓明體」,所以明是本有,清淨是本有,圓滿是本有,你沒有任何欠缺。這是你自體裏頭本來具足的,就是惠能大師所說的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,你沒有欠缺。真正能夠把分別執著放下,你自性裏面的智慧德相現前就能證得,所以『德隆于即日』,即日是現前、今天。昧,你要是業障習氣很重,就沒指望,那怎麼辦?多生多劫的去修行,這一生不能成就,來生後世接著再來。所以根性的利鈍,是可以改變的,也就是我們一般人所說的,命運有,不是沒有,命運可以改變。了凡先生遇到孔先生給他算命,他相信命運是注定的,孔先生給他算一生的流年,他在遇到雲谷禅師之前的二十年,每年他的際遇絲毫不爽,所以他完全相信。命裏有的,到時候自然有;命裏沒有的,求也求不來。遇到雲谷禅師之後,雲谷禅師把命的原理給他講清楚、講明白,他懂了,你一生的命運不是別人給你注定的,是你自己前生所修的,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。既然命運是自己造的,當然可以修改,往好的地方修改,斷惡修善;要是往不善的地方去修改,那你繼續造惡,就這麼回事情。

  我們修行人,聰明、智慧跟愚昧、胡塗,一樣可以改變。你怎麼昏昧的?總不外乎貪瞋癡慢太重,你就昏昧。古人常講的「見利忘義,口是心非」,與一般人往來都是有目的,什麼目的?有利可圖,那就是昧者。這個人可以利用,跟他好好的往來,哪一天利用的價值沒有了,就遠離他,這種事情在今天的社會,處處都可以看到。我們學佛的人看得很清楚,他眼前占人家一些便宜,來生叁途去受報,叁途的罪業報完之後,再到人間來還要還人的債務,欠命的還命,欠債的還錢。你說有什麼意思?所以佛菩薩眼目當中見到這些事實真相,很感歎叫「可憐憫者」,真可憐!我們學佛算是這一生非常幸運,能遇到佛法,能遇到大乘,尤其是遇到《華嚴》,把這些現象搞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才曉得自己應該怎樣做人,做個明白人,不能幹胡塗事。時時刻刻不斷的提升自己的靈性,絕不走下坡,這就對了。衆生根性不相同,佛的法門很多,這個法門跟我們根性相應,修起來就不難。真修、真幹,我們時間不夠,還沒有到開悟壽命就到了,這時候怎麼辦?如果你是真修真幹,佛菩薩幫助你壽命延長,慈悲到極處,讓你有足夠的時間在這一生達到你的願望。延壽不是在這個世間享受的,不是爲享受的,是爲了我要達到這個目標,我認真努力的提升自己,這就對了。我們明白這個道理,了解事實真相,再看看過去,古今中外的這些大修行人,他是我們的榜樣,是我們的借鏡。我們根據經教的理論、方法,看到前人所修、所證,我們循著這條路子走,不會走錯。

  【會旨者山嶽易移。】

  這就『會』,『旨』是宗旨,也就是此地講的奧旨,華嚴奧旨。你要是會,『山嶽易移』,這比喻不難,什麼不難?成佛不難。

  【乖宗者锱铢難入。】

  『乖』是違背,違背宗旨的,那就真的難了,『锱铢』是細小,再細再小你也入不進去。這是比喻的話,我們不能不知道。所以宗門祖師大德,常常測驗學生,問他:「你會麼!」這句話聽起來很簡單,用意很深。會,一生一定可以契入華嚴境界,不會就難,會不會還是一句老話,你肯不肯放下?放下就會,不肯放下就不會;放下就明白,不肯放下就胡塗愚昧;放下就會,不肯放下那就違背宗旨。總而言之,統而言之,佛沒有別的,就是教我們放下起心動念你成佛,放下分別你成菩薩,放下執著你成阿羅漢。佛沒有東西教人,智慧是現成的,你自己自性裏頭本來具足的,德能是現成的,技藝是現成的,相好、福報沒有一樣不是現成的,你跟諸佛菩薩去比,一樣都不缺。問題就是你自己找了這一大堆的煩惱,在六道裏面過這麼痛苦的生活,這冤枉。所以希望我們真正覺悟、真正明白,醒過來了,這一生當中契入華嚴境界,往生彌陀實報莊嚴土,我們就功德圓滿。我們對得起佛陀,對得起菩薩,對得起賢首國師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  

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二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