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得幹幹淨淨,裏面確實一滴酒都沒有,聞聞還有味道,那個味道就是習氣。這個味道有沒有辦法除掉?沒有辦法,只有一個方法,瓶蓋打開放在這個地方,放上個半年、一年再去聞就沒有了,自自然然的沒有了,你可用不得力。要多久這個習氣才完全沒有?叁大阿僧祇劫。所以證得圓教法身菩薩之後,再經曆叁大阿僧祇劫,習氣沒有了,習氣沒有才叫究竟圓滿的佛果。那個時候實報莊嚴土沒有了,最後常寂光現前,是這麼回事情。
所以,不放下不行!不放下搞的是什麼?搞佛學,就是學術的佛教,這個不能解決問題。拿著佛學可以在學校課堂裏面上課,佛經哲學。我的老師方東美先生他給我們示現的,你看晚年,我認識他之後沒多久,他在臺大開「大乘佛學」、「魏晉佛學」、「隋唐佛學」,大單元,一直講到他退休。退休之後輔仁大學把他請去,在哲學博士班裏面講「華嚴哲學」,一直到他往生。他往生七十九歲,跟釋迦牟尼佛同年,釋迦牟尼佛七十九歲往生的。方老師教學時間早,二十幾歲他就開始教書,所以他的教學是五十二年,一生過教學的生活。底下有個比喻:
【舉空拳以止啼。】
這裏講的是幫助一些苦難衆生離苦得樂、破迷開悟,要懂得善巧方便。小孩在哭,你手上抓個拳頭,「不要哭,我手上有糖,你不哭我就給你」,那小孩就不哭了。這手上沒有糖,什麼也沒有,這是不是騙他?這不是騙他,這是一種善巧方便,希望他不要哭,目的達到了。這是舉比喻,比喻什麼?比喻釋迦牟尼佛出現在這個世間,四十九年講經說法是『空拳』,你可不要執著,這佛法好!錯了,佛法也是假的,也不是真的。在《金剛經》上他說得很明白,「法尚應舍,何況非法」,你要不舍這個法,執著法就變成法執,能不能見性?不能見性,你把假的當作真的。《華嚴經》在哪裏?《華嚴經》不在文字,《華嚴經》也不在言說,在什麼地方?無處不在,無時不在,只要你把起心動念放下,你就看到了。原來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頭頭是道,左右逢源,沒有一處不是,沒有一法不是。如果你還有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,什麼都不是。這個經典也不是,爲什麼?你有了,著了有。不能著,著有錯了,著空也錯了,統統不要執著,你才真正能夠見到。底下一句說:
【心通則法通。引虛空而示遍。】
關鍵是要『心通』,暢通沒有障礙。心通,法就通,法就是能大師所講的能生萬法,只要你心裏沒有障礙,整個宇宙可以說你是無所不知、無所不能。爲什麼?無盡的智慧、無盡的能力,都是你自性裏頭本來有的。你現在就是心裏有障礙,心裏有起心動念、有分別執著,所以你的心不通,于是你對于一切法都迷了,也不通了,這是事實真相。清涼大師告訴我們,頭一個你要肯定、要相信,一絲毫懷疑都沒有。相信之後全心全力的求解,求解是向釋迦牟尼佛學習,真正是依教修行。修是修正,行是行爲,我們的行爲有錯誤,必須把錯誤的行爲修正過來,這叫修行。所以,修行是修正行爲,行爲裏頭最重要的是思想、見解,我們對于一切法想錯了、看錯了,得把它修正過來。根據什麼?根據經教。因爲佛他的思想行爲沒有錯,我們很多問題的想法看法跟經典對照對照,如果跟經典相應的,很好,我們是正確的;跟經典不相應的,那是錯誤的,趕快把它修正過來。
經、論是修正我們思想見解的標准,戒律是修正我們生活的行爲,我們的言語、我們的動作合不合法?合不合理?戒律是標准,你只要依照這個來修,不依不行。什麼人可以不依?上上根人,像惠能大師那樣的人可以不必依,沒有他那種的條件,我們必須要依經教。經教實在講依一部就可以了,爲什麼?一部經通了,一切經都通。到底哪一部經好?過去弘一大師的介紹很值得我們參考,弘一大師是知識分子,而且我們大家都承認他的確是個才子,中國傳統的學術基礎很深,多才多藝,所以他接觸的也都是高級知識分子。他當時在世,對這些高級知識分子、大學生這樣程度的人,都是介紹《華嚴經》,而且介紹清涼大師的《疏鈔》,好!我們從《華嚴》下手,爲什麼?它有很濃厚的興趣,它的分量大,時間長,讓你可以能夠一門深入,長時熏修,你的心定在《華嚴》上。定的時間長久了,不知不覺就有一點華嚴叁昧的味道出現,這是好事情。得到華嚴叁昧之後,你很快就會開悟,悟入華嚴境界。所以從行你就能夠達到證。
這個證,圓滿的證困難,高級的證也不容易,可是從華嚴十信位逐漸向上提,我們真能做到,這個不是假的。我們能夠入初信位,那就是十信是《華嚴》的小學,我們也把它算爲六個階級,小學六年,初信、二信、叁信、四信、五信、六信;七信、八信是《華嚴》的中學;九信、十信是《華嚴》的大學;初住以上是《華嚴》的研究所。可是怎樣才能到初信位?那一定要把五種粗惑放下,在見思煩惱裏面講就是五種見煩惱。見是什麼?你的看法錯了,你看錯了。六種思惑,思惑是你想錯了,那是什麼?那是從二年級到六年級的課程。我們先搞一年級的,一年級就是修正自己的看法,二年級到六年級是修正自己的想法,先從錯誤的看法修正起。
這錯誤的看法,叁界有八十八品,它歸納爲五大類,第一個叫「身見」。所以頭一個你要想到身是假的,身不是我,把這個身當作我是最大的錯誤,執著身是我,你永遠出不了六道輪回。身不是我,是什麼?是我所有的,叫我所,不是我。我所有的,像我穿的衣服是我所有的,它不是我,身體不是我,這個頭一條很重要。你看《金剛經》上講的,我們在《金剛經》上得到證明,不講很高,小乘須陀洹,須陀洹已經破了四相,「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衆生相、無壽者相」。如果還有四相,釋迦牟尼佛就不稱他爲須陀洹。所以我們知道須陀洹破了四相,證小乘初果。在《華嚴經》裏面也是這樣的,破了四相才能夠入華嚴小學一年級。所以頭一個不能夠執著身,不可以執著身是我,身是假的。什麼是我?有人說靈魂是我,還是錯了,但是比一般人高了。說靈魂是我的話,他還是出不了六道,他能夠生天道,他比一般人高。什麼是我?靈性是我,靈魂不是我。如果你承認靈性是我,你才能出離六道輪回,你到哪裏去?到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四聖法界去,這個要搞清楚、搞明白。你這個搞清楚,你對生死看破了,生死是什麼?是身體,我這衣服舊了,我就脫掉換一件新的;身體壞掉了,我換個新的身體,跟換一件衣服是一樣的。所以對于生死就看破了,看破放下。
第二個要放下「邊見」,邊見是什麼?對立。我這些年來,有緣分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,世界和平會議,我參加了十幾次,討論的主題是「化解沖突,促進社會安定、世界和平」。要怎樣才能夠實現?我說必須從內心深處,先化解我們對一切人的對立、對一切事的對立、對一切物的對立,對立就是佛家講的邊見。我不跟別人對立,別人跟我對立不起來,對立是要雙方的,一方面不對立,那一方面也就對立不成功了。我們用這個道理,幫助聯合國這些志士仁人從事于化解對立、促進世界和平的工作。所以,邊見不能有。邊見沒有了,身心和諧,你的身體健康長壽,爲什麼?身體裏頭矛盾沒有了。
然後再要把「成見」斷掉,成見是什麼?你的主觀觀念,這裏面有兩種,一種是因上的,一種是果上的。因上的叫做「戒取見」,果上的叫做「見取見」,這兩個都是屬于成見,不能有,有成見你就不能隨緣,你就不能自在。最後是「邪見」,除了這四種錯誤的見解之外,所有一切不正確的見解統統放下,這就對了。你這樣才能入華嚴小學一年級,你是正式的毘盧遮那佛的學生,是釋迦牟尼佛的好弟子。如果這個你做不到,你在門外,你沒進門,你沒有進入一年級的教室,一年級教室裏沒有你的座位,這一點不可以不知道。所以我們真正的功夫沒有別的,就是要放下。這五種,你看無論是大乘、無論是小乘,必須放下。不放下,小乘不能證初果,大乘不能入一年級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一集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