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对这个还很难理解,再用比喻来给我们说。
【其犹病起药兴。妄生智立。】
这个比喻好。我们生病才去找药,如果没有病,没有病就没有药。所以病跟药是相对兴起的,有病你才找药,对治病的就称之为药。同样一个道理,『妄生』才有『智立』,如果没有妄,智也就没有了。这个智是什么?我们将来讲到三细六粗里面,这就是六粗相的头一个,智相。这个智是什么?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,知识。要知道,清净心里头没有知识,有什么?有智慧。智能跟知识是两桩事情,知识是从分别生的,智慧不是的,智慧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,只要把障碍除掉,智慧就现前。佛在《华严经.出现品》告诉我们,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这个难得。如来是自性,一切众生是平等的,没有差别。所以佛法是真正的平等法,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,现在就是佛。我们跟佛差别怎么那么大?佛能说《华严经》,我们今天听都听不懂,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?差别,佛也说出来了,「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」。这就说明因为你有妄想、你有分别、你有执着,妄想分别执着在这个地方用一个字,就是「妄」。你怎么会生起这个东西出来?这个东西怎么生的?为什么我们会有妄想分别执着?妄想分别执着是几时生的?从哪里生的?很多学佛的人都不免这样的想法,这样的寻求,那就坏了,你没有把世尊的话里头重要的意思听懂。重要的意思是什么?妄!妄不是真的,不是真的你就不能追究。你还追究什么理由我起心动念?我几时起心动念?那就是妄中再加上妄,你永远回不了头。知道妄就不要理它,把它放下就没事,你就还源,这是佛讲的话的真实义,你没有听懂,你听错了。
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的示现,我们的确不容易体会,但是惠能大师给我们的示现,我们就很容易体会。他听忍和尚讲《金刚经》,半夜三更,那也是讲大意,讲到「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」,他全盘放下,他就见性,就悟了。悟了,见性,性是什么样子?他说了五句话,五祖一听,完全肯定,衣钵就给他。这五句话,这五句话就是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的内容,你要晓得释迦牟尼佛讲这部大经,讲的是什么?就这五句话。能大师标题说出来了,佛所讲的是细节,就是这五句。第一句讲的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」,说明你的心是清净的,你的心从来没有染污过。妄想分别执着是染污,因为它是假的,它不是真的,所以你的真心,真心的清净丝毫没有改变。只是你执着妄想分别执着是真的,它产生障碍,智慧、德行、才艺、相好不能现前;你只要放下,放下全现前了。这个道理我们要明白,千万不要妄中再去生妄,那就大错特错。第二句,他说「何期自性,本不生灭」。你要能够入这个境界,你就不会贪生怕死,为什么?没有生死,本不生灭就是佛法里面所讲的大般涅槃,契入大般涅槃的境界。入大般涅槃的境界,那就是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,他成佛了。第三句所说的,「何期自性」,就是没想到自性,「本自具足」,它样样圆满,没有丝毫欠缺。智能圆满,我们今天讲知识也圆满,世出世间一切法你向他请教,他没有一样不知道。为什么?自性本来就是这样的,他不需要学,只要把障碍放下,把障碍除掉,这个大德、大能、大用就现前。第四句所说的,「何期自性,本无动摇」,本无动摇就是自性本定,大乘教里面佛常说,「那伽常在定,无有不定时」。那伽是比喻,比喻诸佛菩萨行住坐卧都在定中,也就是我们现在讲,他一丝毫心浮气躁都没有,心浮气躁他断尽了。无论在什么场合,无论在什么处所,他都在定中。末后一句说,「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」,能生万法就是它能现宇宙,它能现我们人身,佛法里面讲的依报跟正报。诸位要晓得,正报就是自己一个人,与别人不相干,别人是我依报里的人事环境。我们依报里头,依报环境有三大类,有人事环境,有物质环境,有自然环境,有这三大类,这三大类都属于依报,能生万法。你要问《华严经》讲什么?《华严经》就是讲这五桩事情,讲得非常详细,也讲得你非常欢喜,欲罢不能!
妄生智就立,妄从哪里生的?妄从阿赖耶三细相里头生的,三细相里面第三个。三细相第一个是「业相」,业是动,我们今天讲的振动、波动。这个波动是非常的微细,它没有来由的,它是虚妄,不是真的,有这种波动现象。在自性里面有这么个现象出来,这个现象并不碍事,没事,它跟自性实在讲它不相干,可是你要是执着它,去追究它,麻烦大了,它就起作用,把你自性里的智慧德能全障碍了。佛把这桩事情的真相给我们说出,这叫慈悲到了极处,我们要听懂了就得大受用。由波动,你随着这个波动走的话,它就变成「转相」,我们一般叫见分,就有能见相。起了能见相,一定就有所见,所见是物质现象出来了。你看看哪个在先?精神在先,就是「我」在先。谁能见?我能见,外面「境界相」现前,境界相是幻相,不是真相。幻相从哪里来的?幻相是自性里头本来有,本自具足。如果没有业相,没有见分,就是没有转相,就没有物质的世界。所以你要晓得物质世界是这么来的,它怎么发生的。
物质现象一出来之后,好了,你就愈陷愈深,「智相」生起来,就是「妄立智生」。三细相里讲的这些。智生起来它就有「相续相」,麻烦可大了。所以,我们常常要想到弥勒菩萨所讲的,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。我们现在科学是用秒做单位,我们弹指弹得快大概一秒钟可以能弹四次,再乘四,这个速度是多少?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,也就是一秒钟里面它振动的次数是一千二百八十兆次。一个振动就是一个生灭,一个振动就是一个物质现象现前,所以物质现象不是真的。振动起,它有,振动灭了,这个现象就没有了,但是第二个振动它又出来。就像我们看电影,电视也一样,但是电影你更容易明了,我们在电影银幕上看到的现象,它是振动出生的。放映机里面是幻灯片,它的速度是多少?一秒钟二十四张,也就是二十四分之一秒,你看到银幕上的画面,你所听到银幕上的音声、画面是二十四分之一秒。现在弥勒菩萨告诉我们,我们的宇宙速度多快?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。你以为它是真的?全是假的,跟电影没什么两样。每一个画面都不一样,你要懂这个道理,我们现在把电影的底片一打开之后就看到了,你看一格一格的,前一张不是后一张,后一张不是前一张,张张不相干。我们所看到的事实真相是什么?是一种相似的相续相。不能讲相续,相续应该前一张跟后一张相同的,这是相续,它不相同,前一张不是后一张,后一张也不是前一张。是个相似相续相,我们不要被这个骗了,这是假相,《金刚经》上说得好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。
不但我们六道轮回的相是虚妄的,再给你讲,十法界的四圣法界也是虚妄相,都是这个道理。再给你说,连一真法界,诸佛菩萨的实报庄严土还是这个现象。真相是什么?真相决定没有物质,也没有精神,我们净土宗叫常寂光土,常寂光才是真相,那才叫真正的一真法界。实报庄严土是怎么回事情?实报庄严土里面居住的人,确实于一切法不起心、不动念。为什么?起心动念你出不了十法界,不起心、不动念就是妄想断掉,无明断了,你才能超越十法界,生到这个地方。这个地方还有无明的习气没断,无明断了,习气没断,所以它有这个现象出来,这就是实报庄严土。那个境界里面的人确实没有起心动念,这是我们学《华严》学了这么多年,才把事实真相搞清楚、搞明白。
所以修行什么最重要?放下最重要。放下,你智慧现前,智慧现前你才能看破。所以章嘉大师教给我,从初发心到如来地,就是看破帮助你放下,放下帮助你看破,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,从初发心到如来地。很难得,我一学佛,头一天他老人家就把这个秘诀传授给我。那个时候,我们是博地凡夫,虽然得到真传,我们自己不会用,差不多搞了三十年,才逐渐的省悟过来。现在我们能不能达到这个境界?行,答案是肯定的,如果再给我三、五年的时间,就很有可能契入境界。为什么?从经教里面我们了解事实真相,这一点很可贵。世尊出现在世间,为众生讲经说法四十九年,我们体会到这一层,不辜负世尊,可是我们没有达到圆满。怎样达到圆满?我们要契入境界,也就是说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做到不起心、不动念,这真正对得起世尊。世尊为我而出现在世间,这就跟世尊真正有缘,佛度有缘人。你没有契入这个境界,不算。这个境界是什么境界?《华严经》里面初住菩萨。也就是说你有能力真正超越十法界,到初住这个地位你才是正式佛的学生。因为你在实报庄严土是你无明的习气现这个境界出来,习气没有了,这个境界就没有了,也就是只有常寂光,连实报庄严土也不见了。常寂光那才叫永恒,佛经上讲的「大光明藏」,那是真正的自己,就是六祖能大师所讲的那五句话。下面说个比喻,病起药生:
【病亡则药亡。】
这个『亡』跟无的意思是一个,病没有了,药就没有了。病是什么?病是凡夫,六道叫内凡,病得太重,四圣法界叫外凡,病轻一点。到什么时候才没有病?病好了,超越十法界,你就没有病。没有病,健康还没有完全恢复,还要好好调养,这个养的时间很长。佛经上常说,菩萨要修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够圆成佛道,三大阿僧祇劫从哪一天修起?从你证得圆教初住菩萨那一天算起,也就是你妄想真的断掉了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再不会起心动念,到这个境界,你生到佛的实报庄严土。在那个地方能不能修?不能修,没得修的。如果你有个念头想修,坏了,为什么?起心动念、分别执着了。所以那个层次里面叫「无功用道」,也就是永远没有起心动念,起心动念习气有,不要理它,慢慢自自然然断掉。
习气不好懂,古德有个比喻,譬如酒瓶,里面盛的是酒,酒是代表烦恼,把酒都倒掉,倒干净了,擦…
《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