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舂米破柴,这工作在哪里做?在碓房,厨房那里面。住了八个月,最后传法传给他,人都不服!为什么传给他?他放下了。你看传法,五祖出了个题目,你们跟他修行这么多年,你们每个人做一首偈子来看看,老和尚要看看你们修行到什么境界。神秀是老和尚的大弟子,也是老和尚的助教,一般人认为老和尚传法肯定传给他,大家对他也很服气。他做一首偈子,「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,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」。你们想想他这首偈子放下没有?我们讲二障,烦恼障有没有放下?所知障有没有放下?当时没有人能体会到,可是惠能大师体会到了,他自己不认识字,他懂这个意思。他说我也有一首偈,你们哪一位帮我写一写,他把秀大师这首偈子改了,「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」,你们想想这种口气。忍和尚一听就明白,怕人害他,所以跟大家宣布,也没见性,把偈子擦掉了。他后头是「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」。
这桩事情确实跟学、无学没关系。我当年第一次见章嘉大师,我向他老人家请教,那年我二十六岁,章嘉大师是六十五岁,他大我三十九岁,祖父辈的。我向他请教,我说:方老师把佛教介绍给我,我知道佛教无比的殊胜,我有缘接触到非常欢喜,请教大师,有没有方法能教我很快的契入?我这个问题提出来,大师看着我,我也看着他,我们两个这样子互相看着大概看了半个多钟点,一句话没说。半个小时之后,他说了一个字「有」,他这个有,我们就很震动,耳朵都竖起来了,要好好的听。我们这一个表现,他老人家又不说话了,这个大概时间没有前面那么长,大概差不多有六、七分钟,给我讲六个字,「看得破,放得下」。你看与学跟不学真的没有关系。我听了章嘉大师这六个字似懂非懂,好像懂了,其实不懂,这个意思太深了。我们没有定力,也没有修养,接着向大师提问:从哪里下手?他老人家停了一会儿,告诉我,从布施下手。布施是什么?舍!放下!放下就是。
我学佛到今年五十七年,讲经教学五十年,深深体会到,老师当年我提个问题,为什么半个钟点不讲话看着我?这里头有道理。年轻人心浮气躁,心没有定下来,情绪没有稳住,给他讲没用,所谓耳边风,不得受用。所以看着我,一定看着我整个心里面静下来,注意力集中,再给我讲。你看他当年说个有,他底下又不讲了,那个有,我们心动了。必须在心平气和,没有躁动的时候,传给你东西才真正得受用,这是古人。现在在学校教学用这个方法,学生全跑光了,谁跟你学?没有一个人有定力。换句话说,没有一个人对老师真正尊重,尊师重道,没有了。佛法难在这个地方,不但佛法如是,世间法也不例外,这是我们深深体会到的。所以他这两句话,前面这两句,深广没有边际,「满教难思」。
『一尘顿现』,在《还源观》里面会详细讲到,宇宙从哪里来的?我从哪里来的?给你讲得清清楚楚。讲清楚、讲明白了,不是你的境界,我们是听佛介绍的、听佛说的。佛法是科学,确实是高等科学,也是全世界科学的最高峰,不但是哲学最高峰,也是科学最高峰。科学对今天宇宙从哪里来的还搞不清楚,生命从哪里来的也没有搞清楚,佛在这里给我们讲「一尘顿现」。这个问题我们也搞了几十年,始终在这里打问号,一直到最近几年我们读到世尊跟弥勒菩萨的问答,我们真的是恍然大悟,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。搞清楚,我们也知道解,清凉大师给我们讲修证的四个次第,第一个要信;第二个是理解;第三个是行,就是修行,修行就是修妄尽还源,就是真修行;最后是证果,证果你真正契入华严境界,跟释迦、跟诸佛、跟六祖所证的同一个境界。这是科学,你不能证得不行。你真正看到一尘顿现,顿现就是现的宇宙,这是宇宙来源。这个我们讲到下面六个科目里面,再详细的说明。
第二句讲『圆宗叵测』,「宗」就是题目讲的奥旨。宗的意思,在中国它含有主要的意思、重要的意思,宗旨!崇高的意思,这是讲的教学。如果是依照中文所讲的宗教,完全用中文的解释,那宗教就不是迷信。宗是重要的、主要的、崇高的,教是教育,宗教是什么?主要的教育、重要的教育、崇高的教育,宗教应该是这个解释法,这个要在佛教里面讲那完全正确。所以,佛教是教育,不能把它看作一般宗教看待,因为宗教里面一定有个主宰神,佛教里头没有。佛门的教学是圆满的,佛教自己称宗教,是宗门、教下,宗门就是单单指禅宗,禅宗以外还有九个宗派,都称之为教下。所以佛教本身称宗教,与我们现在称宗教这个意思毫不相关,这个都要知道。「圆宗」不能够用我们的常识、我们的知见去测度,为什么?底下一句话跟上面意思相同,『睹纤毫以齐彰』,「齐彰」跟「顿现」是一个意思,你只看到「毫」是什么?是我们正报最小的,汗毛,汗毛端,汗毛的尖端,这个叫「纤毫」。也就是说,你从一个汗毛尖端里面你能够看到遍法界虚空界,这从正报上说的。
前面一句从一尘,微尘,这个微尘现在科学发现了,佛经里面讲的微尘是物质里面最小的,它统统用尘来做比喻。从什么地方说起?从牛毛尘说起,牛毛很粗,牛毛尖端上有一粒尘土,在那里它不会掉下去,一粒尘土,以这个为单位。把牛毛尘分作七分,七分之一那就小了,七分之一叫羊毛尘,羊毛比牛毛细,这一粒微尘在羊毛尖端上它能稳住,它不会掉下去。羊毛尘的七分之一叫兔毛尘,兔毛就更细。兔毛尘的七分之一叫水尘,也就是说,这一粒尘土在水里面,水有空隙,它在里面游动没有障碍,叫水尘。水尘的七分之一叫金尘,就是金属,我们知道金属密度比水密度大,但是还是有空隙,它能够在空隙当中去走。金尘的七分之一才叫微尘,这种微尘谁能看得见?阿罗汉能看得见。这很像我们现在科学里面分析的分子、原子、电子、粒子,现在人讲的夸克,是不是到这种程度我们还不知道。但是微尘还不是最小的,微尘还可以分,分成七分之一叫做色聚极微,这菩萨能看见。色聚极微还可以分,再分七分之一叫极微之微,这就不能再分,再分就没有了,也叫邻虚尘,它跟虚空做邻居。邻虚尘,佛经上讲八地菩萨能看见,能够见到。所以要你亲证,不要用仪器,用什么?清净心,心愈清净你就愈能够觉察到极其微细的东西。所以,此地讲的「一尘」是极微之微。
弥勒菩萨告诉我们,释迦牟尼佛问他,我们凡夫一念,这一个念头,这个念头很粗,心浮气躁,粗念。这一念里面有多少个细念,微细的念头?弥勒菩萨说一弹指,一弹指时间很短,一弹指是一个粗念,细念多少?细念有「三十二亿百千念」。百千是个单位,也就是三十二亿乘百千,百千是十万,一百个千,三十二亿乘十万是三百二十兆,你看多微细。一弹指三百二十兆的细念,组成一念。弥勒菩萨说「念念成形,形皆有识」,形是什么?物质,就是此地讲的顿现,物质的世界顿现了,是一尘顿现,一念顿现。尘皆有识,识是什么?识是灵性。所以我们了解,物质的世界跟精神的世界是同时出现的。你看看,念它就有形,形它就有识,也就是说一切物质现象它都有见闻觉知、它都有受想行识。
最近这十年来,日本江本博士做实验,他的实验成功了,告诉我们,他用水做实验,水我们知道是矿物,水有见闻觉知,它能看,能看字。譬如写个「爱」字,无论用哪个国家的文字,写成爱字,贴在实验的玻璃瓶上,它都认识。我们认识中国字,不认识外国字,水认识,它的结晶都非常之美。如果你写一个「讨厌」,写个「我不喜欢你」,它反应的结晶就很丑陋,这是说明水有见闻觉知,水它有感受。不但水有,有精神,所有一切物质在佛法里面讲统统都有,只要是物质,它里面就有精神,有见闻觉知、有受想行识。有见闻觉知、受想行识,它必定有色法,就是有物质。物质有我们肉眼能见的,有不能见的,这些近代科学也都证实了。
所以佛在经里面讲,一微尘、一毛端里面,你能够看到整个宇宙的讯息,这是科学没有说过的,科学今天只说到佛经上讲的类似的微尘,但是微尘里面有遍法界的信息,科学没讲到。所以《华严》的科学就超过现代,它不需要用仪器,它教你修清净心。佛教导我们,只要我们把执着放下,你就证阿罗汉果,你就成正觉;再能把分别放下,你就证正等正觉,菩萨果位。最后再把妄想放下,妄想是什么?起心动念。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,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,外面的境界是色声香味触法,接触的时候不起心、不动念,那你就证得无上正等正觉,就称之为佛陀。要有人问你这世界是怎么来的,你把它详详细细说一遍就是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真的不可思议!你看,两句话就说完、就说尽了。古人的教学,首先把所要教你的和盘托出,一丝毫隐瞒都没有。我们再看下面:
【然用就体分。非无差别之势。事依理显。自有一际之形。】
前面是跟我们讲宇宙本体,现在给我们讲宇宙的现象,讲它的作用。『用就体分』,当然有许许多多的差别,像佛法里面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,这是从用上说的,是本体里面的一分,不能够离开体,体是一个,作用那就无量无边。『事依理显』,事里头有理,我们现在看到事,没有看到理。事是相,理是什么?理就是性,理就是体,哲学里面讲的宇宙的本体,理就是体。理事是一不是二,但是六道凡夫只知道事不知道理,理怎么?迷了。『一际』是什么意思?「一际」是没有分别,只要你放下分别执着,你在事上就能见到理,你在相上就能见到性。你如果不能够放下分别执着,相上见不到性,事上见不到理,那是什么人?六道凡夫,不能跟阿罗汉相比,阿罗汉虽然跟佛相差还有很大距离,但是阿罗汉毕竟证得少分。为什么?三大类的烦恼他断一条,他不执着了,所以在事上见少分之理,在相上他还没能见性,他的智慧、神通、道力就不是六道里面任何人跟他相比的。大师怕我们…
《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