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對這個還很難理解,再用比喻來給我們說。
【其猶病起藥興。妄生智立。】
這個比喻好。我們生病才去找藥,如果沒有病,沒有病就沒有藥。所以病跟藥是相對興起的,有病你才找藥,對治病的就稱之爲藥。同樣一個道理,『妄生』才有『智立』,如果沒有妄,智也就沒有了。這個智是什麼?我們將來講到叁細六粗裏面,這就是六粗相的頭一個,智相。這個智是什麼?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,知識。要知道,清淨心裏頭沒有知識,有什麼?有智慧。智能跟知識是兩樁事情,知識是從分別生的,智慧不是的,智慧是自性裏頭本來有的,只要把障礙除掉,智慧就現前。佛在《華嚴經.出現品》告訴我們,「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這個難得。如來是自性,一切衆生是平等的,沒有差別。所以佛法是真正的平等法,佛看一切衆生都是佛,現在就是佛。我們跟佛差別怎麼那麼大?佛能說《華嚴經》,我們今天聽都聽不懂,爲什麼有這麼大的差別?差別,佛也說出來了,「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」。這就說明因爲你有妄想、你有分別、你有執著,妄想分別執著在這個地方用一個字,就是「妄」。你怎麼會生起這個東西出來?這個東西怎麼生的?爲什麼我們會有妄想分別執著?妄想分別執著是幾時生的?從哪裏生的?很多學佛的人都不免這樣的想法,這樣的尋求,那就壞了,你沒有把世尊的話裏頭重要的意思聽懂。重要的意思是什麼?妄!妄不是真的,不是真的你就不能追究。你還追究什麼理由我起心動念?我幾時起心動念?那就是妄中再加上妄,你永遠回不了頭。知道妄就不要理它,把它放下就沒事,你就還源,這是佛講的話的真實義,你沒有聽懂,你聽錯了。
釋迦牟尼佛爲我們的示現,我們的確不容易體會,但是惠能大師給我們的示現,我們就很容易體會。他聽忍和尚講《金剛經》,半夜叁更,那也是講大意,講到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,他全盤放下,他就見性,就悟了。悟了,見性,性是什麼樣子?他說了五句話,五祖一聽,完全肯定,衣缽就給他。這五句話,這五句話就是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的內容,你要曉得釋迦牟尼佛講這部大經,講的是什麼?就這五句話。能大師標題說出來了,佛所講的是細節,就是這五句。第一句講的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」,說明你的心是清淨的,你的心從來沒有染汙過。妄想分別執著是染汙,因爲它是假的,它不是真的,所以你的真心,真心的清淨絲毫沒有改變。只是你執著妄想分別執著是真的,它産生障礙,智慧、德行、才藝、相好不能現前;你只要放下,放下全現前了。這個道理我們要明白,千萬不要妄中再去生妄,那就大錯特錯。第二句,他說「何期自性,本不生滅」。你要能夠入這個境界,你就不會貪生怕死,爲什麼?沒有生死,本不生滅就是佛法裏面所講的大般涅槃,契入大般涅槃的境界。入大般涅槃的境界,那就是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,他成佛了。第叁句所說的,「何期自性」,就是沒想到自性,「本自具足」,它樣樣圓滿,沒有絲毫欠缺。智能圓滿,我們今天講知識也圓滿,世出世間一切法你向他請教,他沒有一樣不知道。爲什麼?自性本來就是這樣的,他不需要學,只要把障礙放下,把障礙除掉,這個大德、大能、大用就現前。第四句所說的,「何期自性,本無動搖」,本無動搖就是自性本定,大乘教裏面佛常說,「那伽常在定,無有不定時」。那伽是比喻,比喻諸佛菩薩行住坐臥都在定中,也就是我們現在講,他一絲毫心浮氣躁都沒有,心浮氣躁他斷盡了。無論在什麼場合,無論在什麼處所,他都在定中。末後一句說,「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」,能生萬法就是它能現宇宙,它能現我們人身,佛法裏面講的依報跟正報。諸位要曉得,正報就是自己一個人,與別人不相幹,別人是我依報裏的人事環境。我們依報裏頭,依報環境有叁大類,有人事環境,有物質環境,有自然環境,有這叁大類,這叁大類都屬于依報,能生萬法。你要問《華嚴經》講什麼?《華嚴經》就是講這五樁事情,講得非常詳細,也講得你非常歡喜,欲罷不能!
妄生智就立,妄從哪裏生的?妄從阿賴耶叁細相裏頭生的,叁細相裏面第叁個。叁細相第一個是「業相」,業是動,我們今天講的振動、波動。這個波動是非常的微細,它沒有來由的,它是虛妄,不是真的,有這種波動現象。在自性裏面有這麼個現象出來,這個現象並不礙事,沒事,它跟自性實在講它不相幹,可是你要是執著它,去追究它,麻煩大了,它就起作用,把你自性裏的智慧德能全障礙了。佛把這樁事情的真相給我們說出,這叫慈悲到了極處,我們要聽懂了就得大受用。由波動,你隨著這個波動走的話,它就變成「轉相」,我們一般叫見分,就有能見相。起了能見相,一定就有所見,所見是物質現象出來了。你看看哪個在先?精神在先,就是「我」在先。誰能見?我能見,外面「境界相」現前,境界相是幻相,不是真相。幻相從哪裏來的?幻相是自性裏頭本來有,本自具足。如果沒有業相,沒有見分,就是沒有轉相,就沒有物質的世界。所以你要曉得物質世界是這麼來的,它怎麼發生的。
物質現象一出來之後,好了,你就愈陷愈深,「智相」生起來,就是「妄立智生」。叁細相裏講的這些。智生起來它就有「相續相」,麻煩可大了。所以,我們常常要想到彌勒菩薩所講的,一彈指叁十二億百千念。我們現在科學是用秒做單位,我們彈指彈得快大概一秒鍾可以能彈四次,再乘四,這個速度是多少?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,也就是一秒鍾裏面它振動的次數是一千二百八十兆次。一個振動就是一個生滅,一個振動就是一個物質現象現前,所以物質現象不是真的。振動起,它有,振動滅了,這個現象就沒有了,但是第二個振動它又出來。就像我們看電影,電視也一樣,但是電影你更容易明了,我們在電影銀幕上看到的現象,它是振動出生的。放映機裏面是幻燈片,它的速度是多少?一秒鍾二十四張,也就是二十四分之一秒,你看到銀幕上的畫面,你所聽到銀幕上的音聲、畫面是二十四分之一秒。現在彌勒菩薩告訴我們,我們的宇宙速度多快?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。你以爲它是真的?全是假的,跟電影沒什麼兩樣。每一個畫面都不一樣,你要懂這個道理,我們現在把電影的底片一打開之後就看到了,你看一格一格的,前一張不是後一張,後一張不是前一張,張張不相幹。我們所看到的事實真相是什麼?是一種相似的相續相。不能講相續,相續應該前一張跟後一張相同的,這是相續,它不相同,前一張不是後一張,後一張也不是前一張。是個相似相續相,我們不要被這個騙了,這是假相,《金剛經》上說得好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。
不但我們六道輪回的相是虛妄的,再給你講,十法界的四聖法界也是虛妄相,都是這個道理。再給你說,連一真法界,諸佛菩薩的實報莊嚴土還是這個現象。真相是什麼?真相決定沒有物質,也沒有精神,我們淨土宗叫常寂光土,常寂光才是真相,那才叫真正的一真法界。實報莊嚴土是怎麼回事情?實報莊嚴土裏面居住的人,確實于一切法不起心、不動念。爲什麼?起心動念你出不了十法界,不起心、不動念就是妄想斷掉,無明斷了,你才能超越十法界,生到這個地方。這個地方還有無明的習氣沒斷,無明斷了,習氣沒斷,所以它有這個現象出來,這就是實報莊嚴土。那個境界裏面的人確實沒有起心動念,這是我們學《華嚴》學了這麼多年,才把事實真相搞清楚、搞明白。
所以修行什麼最重要?放下最重要。放下,你智慧現前,智慧現前你才能看破。所以章嘉大師教給我,從初發心到如來地,就是看破幫助你放下,放下幫助你看破,這兩個方法相輔相成,從初發心到如來地。很難得,我一學佛,頭一天他老人家就把這個秘訣傳授給我。那個時候,我們是博地凡夫,雖然得到真傳,我們自己不會用,差不多搞了叁十年,才逐漸的省悟過來。現在我們能不能達到這個境界?行,答案是肯定的,如果再給我叁、五年的時間,就很有可能契入境界。爲什麼?從經教裏面我們了解事實真相,這一點很可貴。世尊出現在世間,爲衆生講經說法四十九年,我們體會到這一層,不辜負世尊,可是我們沒有達到圓滿。怎樣達到圓滿?我們要契入境界,也就是說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做到不起心、不動念,這真正對得起世尊。世尊爲我而出現在世間,這就跟世尊真正有緣,佛度有緣人。你沒有契入這個境界,不算。這個境界是什麼境界?《華嚴經》裏面初住菩薩。也就是說你有能力真正超越十法界,到初住這個地位你才是正式佛的學生。因爲你在實報莊嚴土是你無明的習氣現這個境界出來,習氣沒有了,這個境界就沒有了,也就是只有常寂光,連實報莊嚴土也不見了。常寂光那才叫永恒,佛經上講的「大光明藏」,那是真正的自己,就是六祖能大師所講的那五句話。下面說個比喻,病起藥生:
【病亡則藥亡。】
這個『亡』跟無的意思是一個,病沒有了,藥就沒有了。病是什麼?病是凡夫,六道叫內凡,病得太重,四聖法界叫外凡,病輕一點。到什麼時候才沒有病?病好了,超越十法界,你就沒有病。沒有病,健康還沒有完全恢複,還要好好調養,這個養的時間很長。佛經上常說,菩薩要修叁大阿僧祇劫才能夠圓成佛道,叁大阿僧祇劫從哪一天修起?從你證得圓教初住菩薩那一天算起,也就是你妄想真的斷掉了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再不會起心動念,到這個境界,你生到佛的實報莊嚴土。在那個地方能不能修?不能修,沒得修的。如果你有個念頭想修,壞了,爲什麼?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了。所以那個層次裏面叫「無功用道」,也就是永遠沒有起心動念,起心動念習氣有,不要理它,慢慢自自然然斷掉。
習氣不好懂,古德有個比喻,譬如酒瓶,裏面盛的是酒,酒是代表煩惱,把酒都倒掉,倒幹淨了,擦…
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一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