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不斷叁界欲,不得六神通,不具八解脫,終不以脅至席』。于是到伏馱密多處,誠求聖道,精進勇勐,不論怎樣疲倦,決不脅地而臥。時人看他這樣認真修持,並且得到很大成就,普遍受到人們尊敬,于是尊爲脅尊者。時罽膩色迦王的迦濕彌羅小乘學者,結集有部大毘婆沙,不特參預結集,且爲首席主持人。爲使正法流傳,付法富那夜奢。感于自己負有如此大法重任,快要告一段落,不久就入涅槃。
「十一富那夜奢尊者」,是華氏國人,姓瞿昙氏。得法後曾說:『若遇大士坐于道場,我則至彼親近隨喜』。脅尊者到華氏城,就誠心去親近。脅尊者問:你從什麽地方來?師答:『我心非住』。脅又問:你又向住到什麽地方?師答:『我心非止』。尊者說:難道你心總是這樣不定的嗎?師答:不但我自己如此,諸佛亦是如此。尊者道:難道你不是諸佛嗎?師答:諸佛當然亦非脅尊者。尊者與他談論至此,知他是個真正法器,就傳法給他道:『此地變金色,預知有聖至,當坐菩提樹,覺華而後已』。夜奢得法後說:『師坐金色地,常說真實義,目光而照我,令入叁摩地』。後來遊化諸國,度生不啻千萬。到了時節因緣成熟,就傳正法馬鳴大士。
「十二馬鳴大士」,印度叫做阿濕縛窭沙,中國譯爲功德勝,是中印度波羅奈國人。初在中印度出家,爲外道沙門,世智辯聰,善通論議。未出家前,遇夜奢尊者,彼此雖甚雄辯,終敵不過夜奢,自動願爲弟子。曾問夜奢:我欲認識佛陀,但不知什麽是佛,請爲解答。夜奢說:你想認識佛而又不知什麽是佛,試問不認識者又是那個?馬回答說:佛尚且不認識,又怎知不識者是那個?夜奢對曰:你既不知什麽是佛,怎會知道不是?彼此互相問答,漸知馬鳴不是簡單人物,而是深有善根的法器,于是就將正法付彼。馬鳴從夜奢得法後,在華氏城廣宣佛法。因他博通衆經,明達內外學說,加上辯才過人,四衆無不敬服。建大法幢,摧滅邪見,作妙技樂,其音和雅。在月支國度脫無量人民。大士,是菩薩的異名,說法能使無量餓馬悲鳴,所以名爲馬鳴。時有迦毘摩那,統有叁千眷屬,並有他的神通。大士問他:盡你所有神通之力,能變化到什麽程度?摩那答說:『我化巨海極爲小事』。大師說:你能不能化性海?摩那說:什麽叫做性海?我一點都不知,怎麽能夠變化?大士對他解說性海:『山河大地皆依建立,叁昧六通由茲發現』。迦毘摩那聽到這兒,知道佛法極爲殊勝,于是發心與叁千徒衆俱求剃度。待他們出家受具後,大士將法傳給迦毘摩那,自己化緣已盡也就入于涅槃。
「十叁迦毘摩羅尊者」,有說華氏國人,有說摩竭陀國人。出家前是外道,從他學習的有叁千弟子,對各種不同的異論,都有相當的理解。後以特殊因緣,與馬鳴辯論各種論題,但皆爲馬鳴之所屈伏,乃自動的從其出家,成爲馬鳴弟子。到馬鳴入滅後,領導他的徒衆,遊化于西天竺。該國有太子名雲自在,仰慕尊者的大名,請于宮中供養。尊者很坦率說:如來有教中說,佛子不得親近國王大臣權勢之家。太子說:如此我告訴你:我國城北有座大山,山中有一石窟,師可在彼修禅。尊者即入彼山,走不多遠,遇一大蟒,師仍直向前進,並不有畏蟒蛇,而蟒竟將師身纏繞,師爲授叁歸依,蟒始離師而去,師之化德有如此者。到師化緣將告結束,乃將大法傳給龍樹。
「十四龍樹大士」,有的說爲龍勐,有的說爲龍勝,爲南天竺國人。佛滅七八百年出世,天資相當聰敏,從馬鳴出家,爲馬鳴弟子。有說大士曾入龍宮抄寫華嚴經齎來人間,有說大士曾開鐵塔傳出密藏,但這都是傳說,是否有其史實,現在很難考定。傳說:弘揚性空大乘龍樹,在印度尊爲大乘始祖,在中國尊爲大乘的八宗共祖,著有大智度論、中論、十二門論等。是否爲禅宗的傳授宗祖,現在有人對此採取保留態度。于入滅前,傳法于迦那提婆。
「十五迦那提婆尊者」,中國譯爲片目天,爲南天竺國人,姓毘舍羅。是個相當聰敏的人,辯才也是極爲流利。他去親近龍樹大士,龍樹一看就知他是智人,特令使者裝滿一水,放在他的面前,測驗他的智慧究竟怎樣。提婆略爲觀察,立以一針投入說:『水泓然,一針到底』。龍樹聽了,准于入內相見,互相談論,欣然契合,乃度尊者出家,付于正法眼藏,使其負起傳弘正法重任。其後尊者本于所得,廣化諸方,到迦毘羅國,度梵摩淨德長者第二子羅羅多出家,且將大法傳付給他,使他繼任大法重任,化度衆生信奉佛法。
「十六羅羅多尊者」,中國譯爲覆障,迦毘羅國人。從提婆大士出家,隨侍往巴連弗城。得法後,率徒衆到各地廣行教化,是位熱心弘化的大德。行化到室羅筏城,在金水河告諸徒衆,在河流根源五百裏處,有聖者僧伽難提,在那石窟中入定,叁七日後方從定出,到時與之辯論定義,問他是身定還是心定?答說:『身心俱定』。尊者複問:『既是身心俱定,怎麽會有出入』?『雖說有出有入,但不失于定相』,難提又作此答。經過多番問答,終于辯論不過尊者,知錯特向尊者悔過禮謝,尊者亦很慈悲的度爲弟子,知其堪任大法,又以正法傳彼。
「十七僧伽難提尊者」,是室羅筏城人,爲寶莊嚴王的太子,屬刹帝利種。七歲落髮出家,留居宮中九年,二十六歲受具足戒,正式捨離俗舍,到石窟修禅十年,安然入定。從定起後,與羅羅論說禅定勝義,終于敗下陣來從其求道,正式出家。居住寺中,時聞風吹殿角銅鈴聲。尊者問他聽到的,是鈴聲還是風聲?回答說:既不是鈴聲,也不是風聲,而是我的心鳴!祖知頗能了解心法,對他再加一番開導,就將大法傳付給他。
「十八伽耶舍多尊者」,是摩提國人,姓鬱頭藍。父親名叫天蓋,母親名叫方聖,都是非常人物,家住寶落迦山。年幼性好閑靜,談話異于一般兒童。從僧伽難提得法受記後,行化至摩提國,一童問祖:你今年幾歲?祖答曰:年紀還小,只有百歲。祖又問他:你今年幾歲?答說我亦百歲。祖更說:看你樣子,年紀尚幼,怎麽可說百歲?童子乃曰:『若人生百歲,不會諸佛義,未若生一日,而得決了之』,祖聽他這樣說贊歎道:善哉!善哉!于是將佛正法眼藏傳付給他,使此大法延續不斷。
「十九鸠摩羅多尊者」,是大月氏國人,屬婆羅門種人。在此國內,見婆羅門住家,有種特殊異氣,尊者未得許可,到該家的屋內,其中房主忽問:你是什麽徒衆,爲何隨便進來?祖曰:我是佛弟子,也許房主有大善根,聽到佛的聖號,心神立感竦然,並將大門關上。過一會,祖敲其門。內說此中無人。祖順其言直問:答覆沒有人的是誰?羅多聽到這話,知道不是常人,將門打開請進。祖對他說:過去佛陀預記:吾滅後千年,有大士出現月氏國,現在你遇到我,確是應此佳運。羅多聽到這話,發起宿命智,知自己過去,發心從祖出家,祖將大法傳他。
「二十闍耶多尊者」,北天竺國人。素有道識,客遊中印度,遇鸠摩羅多問道:我家父母笃信叁寶,但是常爲疾病所苦,不論做什麽事都不順利,這是什麽道理?因果又複何在?至于我的鄰居,久爲旃陀羅行,但身體很健康,所做都如心願,又是什麽道理?羅多爲之解釋:不錯,你家恒信叁寶,不敢爲非作歹,當然是難得的,要知佛法所說因果報應,不是專著眼于現在,而是通于叁世的。一般見到仁夭暴壽,逆吉義凶,便認因果罪福沒有,實是極大錯誤!當知因果,如影隨形,如響隨聲,縱經千百億劫,在未感果之前,絕對不會磨滅。時闍耶多聽了,立即除去所疑,祖更爲他說道:「你家雖已笃信叁寶,但是不明業從惑生,煩惱是因識有,識是依于不覺,不覺則依于心。『心本清淨,無生滅,無造作,無報應,無勝負,寂寂然,靈靈然』。入于此門,與諸佛同,一切善惡,有爲無爲,皆如夢幻」。到此,闍耶多夙慧頓發,不再有疑。于得法後,將法付給婆修盤頭,即于座位安然寂滅。
「二十一婆修盤頭尊者」,羅閱城人,姓毘舍佉。父親叫做光蓋,母親叫做嚴一。十五歲禮光度羅漢出家,毘婆诃菩薩爲授具足戒。出家受具後,專修頭陀行,一食不臥,六時禮佛,爲衆之所尊敬,稱爲徧行頭陀。祖到問諸大衆,此頭陀能修梵行行佛道否?大衆異口同聲說:我師精進勇勐,怎麽不可得佛?祖曰『我不求道,亦不顛倒,我不禮佛,亦不輕慢,我不長坐,亦不懈怠,我不一食,亦不雜食,心無所希,名之爲道。非頭陀可得佛道』之旨。盤頭聽了,激發大慧,祖即付法給他,成爲一代祖師。後遊化至那提國,度摩拏羅出家修道,直至到處弘揚大法。
「二十二摩拏羅尊者」,爲那提國常自在王之子,刹帝利種。年叁十遇婆修盤頭祖師,得到祖師的付法。就去西印度弘法,接著又往月氏國宣講正法,受寶印王與鶴勒那的誠心供養。祖到那提國對國王說:今王國內有二師化導,佛記第二五百年,有二神力大士出家,聖王次子摩拏羅爲其中之一,吾雖德薄能鮮是其中另一個。王知次子是一有助佛法者,乃捨令其出家,後得祖師付以大法。
「二十叁鶴勒那尊者」,是月氏國人,爲婆羅門種,父母因無兒女,禱于七佛金幢,夢到須彌頂有一神童持金環說:我就來了!醒了以後,就覺有孕。年七歲,遊行聚落,見到民間淫祀,入廟呵叱說:你妄興禍福,惑于世人,每年殺害牲畜很多,其罪知有多大?話剛說完,神廟傾倒,鄉黨見此,稱爲神子。二十二歲從羅漢比丘出家,其師教以專誦大品般若經叁十年。後往月氏國林間修禅,常有群鶴相隨左右,所以得名鶴勒那。晚年遇摩拏羅尊者,得到尊者受其正法,乃遊化于中印度,國王名無畏海,本有兩個兒子,大兒足龍早死,僅僅次兒名爲師子,發心歸依尊者,說我真要求道,不知應用什麽心求?尊者開示他說:你要真正求道,應當無所用心。師子說:既然無所用心,請問誰作佛事?尊者答說:你若以爲有所用心,那就無有功德,唯有能無所做,當下即…
《六祖壇經講記 付囑品第十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