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《入行論講記》第六冊 第七品 精進 第一百零六節課

  第一百零六節課

  《入行論》正在廣說叁種自信,“業之自信”已經講完了,現在是講“力之自信”。其中的“理當依自信”昨天講了一偈,也就是說,在修行時一定要勇猛精進,不然的話,微小的過患煩惱也會損害我們。

  怯懦舍精進,豈能除福貧?

  自信複力行,障大也無礙。

  意志堅強對修行人來講必不可少,如果懦弱膽怯,做任何事情都覺得無法勝任,自己對自己有一種輕蔑,以此將喪失信心和精進,又怎麼能遣除福德的貧乏呢?(或解釋爲:怎麼能滅除積累福慧二資的欠缺呢?)

  心的作用相當大,現代心理學家一致認爲,成辦任何一件事情時,關鍵要靠內心的力量,如果缺乏自信力,任何目標都難有成功的希望。因此大家在做事時,首先要有一種自信力,千萬不要自我輕毀,否則在這種心態下,什麼事情也辦不成。

  世間上很多人在能力方面是相等的,但有些人因爲有信心、有勇氣,所以事業非常成功。同樣,在修持佛法的過程中,如果也有堅不可摧的毅力,必定會克服懈怠懶散,精進努力,如此一來,魔王波旬爲主的大違緣都不能影響,小小的煩惱過患就更不用說了。《大密方便經》雲:“修成密咒之人,縱遇五種困縛,也無有絲毫損害;同樣,具足善巧方便與大悲空性藏之菩薩,障礙再大也于道心無害。”

  上師如意寶在講本頌時也說:“我們每個人應該想:今生我遇到了大乘佛法和善知識,同時又有修行的緣分,爲什麼我不能成就?爲什麼我不能度化衆生?自己應該有種不共的勇氣,在這種心態下,白天不休、晚上不眠,持之以恒地精進修學,才能有成就的機會。”當然,上師並不是要我們白天一點也不休息,晚上一點也不睡覺,而是說白天不要散亂懈怠,即使難免的話,也要盡量縮短時間,晚上不要貪圖睡眠,人生本來短暫,如果一半都處于迷迷糊糊的狀態中,那不是太可惜了嗎?

  很多道友總借口說晚上睡不夠的話,自己精力不足,工作沒有效率。其實這是一種習慣,對欲界衆生來講,一下子斷掉睡眠是比較困難,但如果想精進的話,也不會有太大問題。現在有些道友睡得非常厲害,一般人睡五個小時,他往往要睡十個小時。近段時間來,我們改爲早上五點鍾上課,我一般是叁點鍾就起來,然後相似地看一點書、念一點經,本來每天5:55要修菩提心,但是我白天沒時間,只有早上稍微修一修。有一次我八點鍾下完課後,給個別道友打電話,沒想到他還在睡,一問之下,他晚上睡得比我早(他十點鍾睡的,我當天十點半睡的),我睡了四個半小時,他已經睡了十個小時。

  我並不是說自己睡眠少,非常精進,但這樣睡也太不像話了。我當時問他:“已經十個小時了,你還這樣睡,有沒有意義啊?”他回答說:“我工作實在沒有效率,一定要多睡會兒才行。”這種人的睡眠真是非常可怕,人生本來沒有多少年,一半全部睡過去了,哪有時間修學佛法啊?當然,每個人的生理狀況不同,你睡得充足倒是可以,但這種習慣對今生來世都不利。很多教言書中說:“睡得越多,癡心越重,睡眠煩惱越厲害,這是永無止境的。”現在有些世間人對睡眠非常重視,白天除一兩個小時外,可以一直睡大覺。我們千萬不要變成這種人,而應該像佛陀所講的那樣,把晚上的時間分成幾份,其中一部分需要休息,其余時間要精進用功。

  我們現在不能精進的兩大違緣是什麼?一是白天散亂,沒完沒了地做些無聊的事情;二是晚上睡眠過多,經常超出常人的標准線。尤其是大城市裏的年輕人,常說自己學佛沒有時間,其實早上或白天抽一點時間,一年應該可以空出好幾個月。古人說:“時間就是生命。”如果隨便浪費時間,則相當于毀壞了生命。

  當然,精進應該有一種方法。有些人精進的時候,早上兩點鍾就起來了,但堅持不了兩叁天,就永遠地倒下去,再也爬起不來了。這樣不太好。大家應該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,適當地安排睡眠時間,盡量多抽出時間進行修行,若能做到這一點,任何病魔違緣也無法侵害。我們都能體會到,一個人如果比較精進,心力比較強,那麼人和非人的任何障礙,也難以妨害阻礙他。但如果內心很脆弱,路上堵車、下雪路滑、天氣炎熱等小違緣,也能使他的修行毀于一旦。

  故心應堅定,奮滅諸罪墮,

  我若負罪墮,何能超叁界?

  既然心的力量相當大,作爲大乘修行人,應當以強大的心力,堅定奮勇地滅除一切罪業。無始以來這些罪業就損害我們,如果現在還不精進,以後有沒有機會也很難說。《華嚴經》雲:“若欲求滅除,無量諸過患,應當一切時,勇猛大精進。”若想滅除無量無邊的過患,必須要在一切時分中勇猛大精進。精進並不是一兩天,也不是一兩個月、一兩年,而是乃至成佛之間,精進心永遠不能退。叁地菩薩對聞思修是如何精進的?《現觀莊嚴論》中有明確說明,所以我們凡夫人千萬不能有滿足感,認爲自己在某上師面前聽過法,以後不用聞思了,只要在家看看書就可以。這種想法是一種違緣。我們一定要勇猛大精進,這也是菩薩的不共行爲。

  若沒有精進而被煩惱魔障摧伏,那該如何超離叁界呢?大家都曾在諸佛菩薩和上師面前發過願:“我要超越叁界,度無量無邊的衆生,成爲釋迦牟尼佛那樣的大尊者。”如果連一些小小的煩惱敵軍也無法戰勝,這種承諾豈不是成了自相矛盾?所以從現在開始,大家不要再放逸了,應當披上自信的盔甲,發起勇猛無畏的精進心。

  很多人認爲自己學佛特別精進,其實跟大菩薩比起來,恐怕差得特別遠,爲什麼呢?因爲大菩薩真正有菩提心,沒有自我的利益,身心完全隨著衆生轉,既然衆生無量無邊,那他度生的事業什麼時候才能間斷呢?永遠也沒有間斷的一天。有些大乘修行人整天很閑,什麼事情都沒有,這說明他並沒有幫助衆生。畢竟每個人的身邊不可能沒有衆生,有衆生的話,利生的事業隨時都可以開展。大家不要認爲:“傳法利生只有高僧大德才能行持,像我這樣的人,在一個小小的廟裏吃飽飯就可以了。”有些居士說:“我現在已經老了,在家好好念阿彌陀佛就行了。”當然,從一方面講,你如果是個老年人,在家念佛也是很好,但另一方面,如果自己具有菩提心,不管活到多少歲,還是想度化衆生的,精進心也會越來越增上。

  這次學習《入行論》,尤其是《精進品》後,希望大家的行爲稍微有點改變。現在有些人比較懈怠,這跟傳統習慣也有一定關系,以前我們的生活懶懶散散,現在精進一兩天,能不能解決終生大事呢?絕對不能。所以我們不管活多少年,都應該精進修行、利益衆生。我個人來講,現在真的不希求活多少年,以後如果得了什麼大病,有沒有住在世間的欲望呢?憑我的心態來講,可能不會有。但不管能活多少年,哪怕是活一天,我也想幫助一點衆生,這是一個強烈的願望。當然,這個要求不是很高,對我來講,讓衆生獲得佛果,現在沒有這個能力,但只要自己有一口氣、有一點能力,對衆生的身心稍微做點幫助,也是自己長期以來的願望。

  我們不管生活在什麼環境、以什麼身份生存于世,這些都不重要,最重要的是什麼?無論自己變成人也好,旁生也好,對身邊的衆生做一些幫助和饒益,就像釋迦牟尼佛的公案一樣,不管自己變成什麼,唯一的一顆心就是要利益衆生,讓衆生獲得佛果。假如白天想的是這個,晚上夢的也是這個,那麼自相續會逐漸改變過來的。

  大家平時應該多觀察自己的心態,大乘修行中最可怕的就是自私自利,它生生世世給我們添了很多麻煩,一切過患、爭論、不平安的源泉,就是如毒藥般的自私自利。所以我們應通過長期的精進,以不同的方法來對治我執,否則,沒有精進的話,想根除我執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。

  寅二、對治之自信自性:

  吾當勝一切,不使惑勝我,

  吾乃佛獅子,應持此自信。

  我們應當戰勝一切煩惱,而不能讓任何煩惱擊敗。因爲我們是衆生導師釋迦牟尼佛的弟子,應該持有這種自信。

  大家也知道,精進的時候,首先要戰勝各種煩惱。衆生的界性不同,相續中有八萬四千煩惱,所以佛陀宣講了八萬四千法門:側重對治貪心煩惱,宣說了二萬一千律藏;側重對治嗔心煩惱,宣說了二萬一千經藏;側重對治癡心煩惱,宣說了二萬一千論藏;平等對治所有煩惱,宣說了二萬一千密法,加起來總共有八萬四千法門。這八萬四千法門能對治不同的煩惱,我們若按照高僧大德和傳承上師的竅訣精進修學,一定有機會勝過煩惱障礙。

  曆史上的奔公甲格西,在與煩惱抗衡時,一旦生起不好的念頭,就立即用右手拉住左手,高聲怒喝:“奔公甲,比丘慈誠加瓦!不得放肆!”他通過種種強有力的手段來對治煩惱,後來在博朵瓦尊者的所有弟子中,成爲首屈一指的修行人。可見高僧大德剛開始並不是沒有自相的煩惱,從奔公甲的在家經曆來看,他跟我們凡夫人一樣,有時候可能比我們的嗔恨心還厲害,但是他通過對治煩惱,戰勝自我,最後獲得了什麼樣的成就,大家應該非常清楚。

  在座的有些人勇于出家,在對治煩惱方面,發心還是比較大。現在許多人根本不敢出家,一出家的話,害怕很多煩惱受不了,很多對境沒辦法舍棄。而有些道友把不能看破的這些抛之腦後,選擇出家,這是對治煩惱的勇敢表現。當然,在家人中也有相當一部分人,不顧世間的謠言毀謗,自己堅定自己的信念,也是非常了不起。不管怎麼樣,我們要千方百計勝伏煩惱,而不能讓煩惱魔衆勝過我們,否則,這是非常可怕、也是極爲可惜的。爲了避免這一點,大家平時要祈禱上師叁寶,同時將對治貪嗔煩惱的殊勝教言,時時在相續中串習觀想。

  大家應該知道,佛陀戰勝一切煩惱而獲得了成就,猶如降伏群獸的獅子王,而我們是釋迦牟尼佛的傳承弟子,若不精進對治煩惱,怎麼配得上自己的種姓?在世間上,如果父親非常英雄,兒子特別怯懦,那是極不莊嚴的。所以我們也應…

《《入行論講記》第六冊 第七品 精進 第一百零六節課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